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正德大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一夕秋月

    不过,文官们现在也不能拿朱厚照怎么样,朱厚照不是一个甘于让大明成为




第197章 宁王有野心
    朱厚照不能不进行改革,他为的是整个华夏文明不落后于西方。

    改革派的文官们也不能不跟着朱厚照一起改革,他们或许是为的是自己家族资本利益也或许是秉承着天下为公之心,为万世开太平之理想。

    正因为此,在正德六年,改革依旧在进行之中,而且进入了深水期,对权贵士绅集团的利益打击更大。

    权贵士绅们自然是不会忍受自己的利益一直这么受损的,他们会想尽办法走私,也会想尽办法逃避赋税,甚至也依旧会牟图除掉皇帝和改革派官员们,暗中扶持一些想要夺天下的藩王们。

    宁王朱宸濠的一封请旨扩充护卫编制的奏疏在正德六年的夏季出现在了朱厚照的御前,自永乐削藩王护卫数额以此造成藩王无强大军事实力对抗中央朝廷后,中央朝廷对于藩王奏请扩充护卫的奏疏素来是讳莫如深,甚至会严加训斥。

    但这一次宁王朱宸濠奏请扩充护卫的奏疏递京后,竟有许多文官选择了沉默,甚至还有科道官谢讷以江西多匪患而南昌又为南都(南京)上游要津为由,认为扩充宁王护卫可加强大明对江右的控制,避免再度出现大规模民变,而一发不可收拾。

    除了内阁几位阁臣与少数尚书侍郎提出反对意见外,大多数文官对科道官谢讷此提议皆未有半句反对之言。

    朱厚照知道这些文官们八成是收了宁王的银子而不愿意阻挠宁王扩充护卫的请求,也知道他们这也是为了给宁王一个可以造反的机会,只要自己这个皇帝愿意让宁王扩充护卫,那么宁王自然可以借此扩充兵马从而具备造反成功的可能性。

    不过,朱厚照也没有打算深究谁收了宁王的贿赂,而且他自己也收了宁王的好处.。

    据太监魏彬报告,皇家工业公司的生意受到了宁王很大的照顾,皇家工业公司所出产的产品很多都被宁王以高于市场价半倍的价格订购,而使得朱厚照自己从正德二年以来就从宁王这里赚了不下一百万两银子。

    而且,宁王现在几乎每年都以商业活动的方式从皇家工业公司高价订购或拍卖货物,使得朱厚照也不太想现在打击宁王。

    朱厚照也知道宁王这些钱都是从百姓身上剥削而来的,在江西早已闹得民怨沸腾,甚至赣南的民变都与宁王有关系,但如果不让宁王反,朱厚照还真没办法除掉这个藩王。

    为了将来有机会除掉这个藩王,让大明减少对藩王的俸禄支出,朱厚照决定先纵容一下宁王,答应扩充宁王护卫,让宁王觉得自己虽然锐意革新但却是一个贪财的帝王,而接着通过各种方式贿赂自己。

    所以,朱厚照打算等到宁王彻底起兵造反的时候,再将宁王歼灭,以使得大明将来少一个藩王,同时也借此让中央朝廷再通过除掉一藩王而发一笔横财。

    当然,在现在把宁王的野心逐渐养大的过程中,朱厚照自己和京中的文官已经开始收好处。

    如此自己可以得好处,百官们也能得好处,而且还能让文官们有个可以推翻自己统治的念想而没有心思去想着用其他方式对抗自己,何乐而不为。

    于是,在朱厚照的授意和有意纵容下,从皇帝到重臣,皆对宁王送来的厚礼不拒绝。

    宁王在知道朱厚照同意自己扩充护卫后高兴得直接跳了起来,他其实早就做好朱厚照不会答应甚至会训斥自己的心理准备,但他没想到朱厚照还真的答应了自己扩充护卫的请求,在宁王看来,这等于解除了自己扩充军队的束缚,因而这宁王兴奋地立即吩咐道:



第198章 学政改革
    礼部尚书杨一清代替了马文升的职务,被朱厚照授予兵部尚书衔兼右都御史总督河套,以继续加强帝国对河套的统治和开发。

    杨一清是善于治军领兵的官员,安化王之乱被夸大的事件让朱厚照深刻认识到杨一清这种一个劲向往上钻营的官员不适合留在京城,留在京城这个大染缸里,只会让一个将才只知道内斗争权,还不如派去边镇建功立业。

    当然,让杨一清代替马文升坐镇河套,也是因为正德皇帝朱厚照没有要让大明止步于河套的意思,虽然现在的漠南与漠北乃至更北的地方对于大明而言不是很值得占领与开发的地盘,可在将来却是很值得开发的地盘,尤其是西伯利亚一带可是蕴藏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不过现在朱厚照不得不把注意力转向南方,北方在帝国没有足够的财力与军事实力前,没必要必要进行扩张,那样只会耗费帝国财力,而且没有价值,成为文官口中的穷兵黩武之象。

    朱厚照知道帝国的战略重心必须得从陆地转移到海上来,因为如今已经是大航海时代,且至此以后,文明的进步与财富的累积都将来自于海上,甚至真正的危机也将来自于海上。

    可一时,朱厚照也不知道自己这个皇帝还能为帝国在海上称雄再做些什么,更适合于海上行驶且航速更快的软帆船已经在芷江造船厂开始建造,而郑和下西洋时的宝船也在复建过程中,特命南京工部于南洋寻找良木。

    两广总督林廷选也奉命在两广训练水师。

    朱厚照发现现在帝国唯一缺少的还是为帝国在海上事业再铸辉煌的人才。

    首先是教育人才。

    要想让大明有更多的航海人才为大明开辟航路,以及更多的将才为大明称霸四海,就必须有更多的这类人才训练基地,前提也就需要更多精通航海知识与海战的教育人才。

    可现在的大明并没有专门教授航海知识与海战的专门人才,就连京师大学也没有。

    当然,在大明体制内善于航行甚至水战的人才还是有,甚至相关资料海上作战与航行经验也很丰富比如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宝贵图纸和文档。

    但这些人才大多数都需要朱厚照自己去发现统计。

    朱厚照打算在将来的某一天,把这一批海事人才组织起来,先建起一所海事学校,专门培养海事人才。

    这个海事学校只主要负责海事相关知识与技艺教授,而并不负责启蒙与基础教育。

    朱厚照能想象到的是,这所海事学校一旦建成,还会面临的一个问题会是无可招之学生。

    因为如果招不识字的平民子弟,海事学校还得先对其启蒙与基础教育,怎么也得三四年的功夫。

    而那些识字的士子儒生谁不是削尖了脑袋想要考科举中进士,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意识对他们来说是根深蒂固的,尤其是年轻的士子儒生没谁愿意从事举业以外的道路。

    这也是为何京师大学要只让进士出身的报名的原因,因为进士出身的没有举业压力,学习也就更为自由。

    朱厚照有时候真想直接废掉科举,但他又担心科举一废,士林阶层会彻底与自己这个皇帝决裂,甚至也不再对自己的大明王朝抱有最后一丝幻想,毕竟自己这等于夺了人家的进阶之路。

    何况在没有更好的底层民众升阶体系确立之前,自己废黜科举也会断了天下庶民尤其是大多数庶民地主的念想。

    对于帝国的百姓们而言,尽管考科举录取比例低,但好歹有个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希望在,可以不必因为没有希望而造反。

    朱厚照觉得自己唯一能做的就算增加对启蒙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把更多的大明百姓尤其是年轻人与孩童变成有一定知识水平的文化人,这样不满足于现状的读书人就会更多,录取比例低的科举就不能再满足于他们的成功需求,必然有更多的学子愿意选择海事或者其他途径实现成功。

    只要自己能够让百姓们意识到参与帝国的海事会有不菲的收入和不错的政治前景。

    其他行业的促进也是一样。

    但现在只能是先普及教育。

    “纳粮取盐”的盐政改革与吏治清明后,使得帝国节约了很多运粮方面的军费支出。

    而边贸的开启则使得边镇与帝国中央朝廷还增加了不少收入。

    清丈田亩更是让帝国拥有了更多的税赋,在短时间内一下子就增加了价值数百万两的钱粮收入,加上边镇屯田与河套新分之民田的丰收,帝国户部的税粮收入竟增加到了三千万石!这已经接近于帝国洪武永乐极盛之世的粮食收入。

    再加上皇家产业赚取的白银收入以及玉林城的矿产开发,大明现在的国库收入甚至已经超过了大明历史上的任何时期。

    正因为有如此雄厚的财力支撑,朱厚照才能够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正德七年,新年伊始。

    朱厚照正式下诏,令各地督抚与提学使再扩充社学,且要求每村必须有一社学,旧有的社学已废弃的重新开办,没有社学的新建之村镇则立即开办社学。

    且社学纳入学政体系,由本县与提学使共同管理;

    社学先生给予同举人出身,教满四年可直接应会试;

    社学允许有多名先生,社学设一校长,赐从九品出身。

    同时,朱厚照决议分礼部之权,仪制清吏司所负责之学务单独成立一学部,由康海就任学部尚书,统领帝国学政,一改推行千年的六部之分。

    对于这种编制性的改革,引起的反对声音倒不大,最多是礼部的堂官们会觉得自己权力被分割,可如今礼部尚书杨一清刚转为边镇总督,礼部系统的官员又因为张昇、毛澄两任礼部尚书被杀而被大削威势,使得现在成立学部后,礼部也不敢拂逆朱厚照的意思。

    不过,为了达到精兵简政的目的,朱厚照还特地下诏,将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并入礼部,着令内阁对其礼部事务重新订立,明确具体礼仪事宜和外务事宜。

    中央设立学部,便于更好的管理学政和推行教育,从此以后教育便不在仅仅是部务即礼部之事,而是朝廷之事,在制度上是由皇帝直接通过学部管理。

    学部第一任尚书康海作为第一个以四品以上高官身份去京师大学深造的官员,也懂得了教育的重要性,甚至社学的具体改革与学制改革也是由他亲自完成的。

    比如要求考中县学者便可直接入县学,县学满五年可直接考府试,府学满三年可直接考院试。

    依据大明现有的财力,在内阁与户部、学部廷议后,朱厚照决定在社学实行四年义务教育制,财政由中央朝廷拨付。

    &n



第199章 西洋人对正德皇帝的第一印象
    眼下已是正德九年,从弘治十八年夏算起,正德皇帝朱厚照现在已御临天下十载。

    十载之后,帝国似乎也还未有大的变化。

    但细究起来,倒也变化了不少。

    河套还在大明手里,而且自玉林城后,又相继在边镇新设了东胜、乌海、云川、归化、榆木等县。

    土谢部在恢复元气后为报察哈尔勾结小王子之恨,便联合鄂尔多斯部攻击察哈尔部。

    朱厚照不顾群臣反对,以大明作为宗主国当避免草原各部自相残杀,屠戮害民为由,拨内银三十万两,令近卫军第一师举兵北进,出宣府,用新式燧发枪击败土谢部与鄂尔多斯部联军,强制性要求三部签署《互不侵犯条约》。

    陕西总制才宽被朱厚照因收复河套与平定安化王之功被封为溧阳侯,赐太保衔,如今还被朱厚照任命为驻蒙大臣,代表大明朝廷统筹管理土谢部、鄂尔多斯部、察哈尔部三部事务,同时也负责在漠南训练新招边镇青壮为大明铁骑。

    如今的鞑靼内部分裂,土谢部与鄂尔多斯部如今武器与茶盐依赖于从大明进口,也无力抵抗大明对他们内部政务的干涉,见大明有意袒护察哈尔部也没办法抗议,甚至就连《互不侵犯条约》也摄于大明的军事压力而被迫签署。

    如今,朱厚照给他们三个部落派个官来,他们也是敢怒不敢言,作为之前被才宽打怕了的三个部落领主在知道才宽为正一品驻蒙大臣后,也只能更加老实起来,没人敢有吞并其他两部而称雄天下的野心。

    如今刚一到正德九年,才宽上奏已在草原训练大明铁骑两万,可以直接组建近卫军骑兵师后,朱厚照意识到这样可以更加让蒙古三部不敢逆反大明,便当即下诏着学部传谕,恩准三部领主子女进入国子监读书,俱赐予监生身份。

    “此举甚善!蒙古诸部首领之子女不习汉文,只通骑射,将来难免步也先、小王子之后尘,若以儒家正道教之,将来必不善兵戈之利器,而只知文墨之机理也!”

    奉理学为圭臬的大臣国子监祭酒毛纪第一次认为皇帝朱厚照此举乃善政,而不予以反对。

    当然,朱厚照明面上虽说是恩准蒙古三部族首领之子女来国子监习学,实则是让这三部族首领把自己的子女作为人质必须送来京师。

    三部族首领也没办法拒绝,而且害怕大明生疑,只得把自己全部子女送来北京国子监,为让这些蒙古贵族子女进一步养尊处优多点书香气,朱厚照干脆下诏让这些人去南京国子监读书。

    顺忠王亦不剌世子巴彦庆入南京国子监不到一年,便已改名为苏喜诗,以表达自己对苏轼之崇敬,对诗词之喜爱,完全忘却了自己作为蒙元人该有的习性,两年之后,更是忘记了骑马射箭之技艺。

    移民实边后,河套与漠南聚集之汉民越来越多,而汉化之胡人也越来越多,朱厚照特旨下诏着河套设布政使司,同时又诏令天下布政司所辖之地区统称为省,河套即单独设省,同时准予驻蒙地区之各部蒙人可参加河套之科举。

    朱厚照这是给汉化胡人一个更加汉化自己的机会,也是从制度上再次否认此时的蒙古诸部是独立的国家,驻蒙大臣才宽因此还奉旨建社学于漠南,招蒙元之子以教之。

    总的而言,十年后的大明已经在北方逐渐以儒家理学为武器消除蒙元人的戾气,把自己吹嘘为一骂破十万叛军的大儒程检被朱厚照任命为驻蒙协办大臣,专司在漠南蒙古治学之事。

    程检极为不愿,但皇命难违。

    在朱厚照看见他的第一个弟子亦不剌世子苏喜诗那木木呆呆只会掉书袋的样子后,对于程检的教育成果却感到极为满意,连连称赞程检善德化之道,还特旨留苏喜诗于翰林院待诏,同时加程检礼部右侍郎衔。

    程检没想到自己不过教几个胡人习得儒家之道就得到皇帝朱厚照如此器重,倒也因此感到甚为高兴起来,自以为自己可以因此加官进爵,最终位列朝堂内阁之列,于是,程检便继续在漠南竭力传播儒家理学,劝说蒙元贵族既为明臣,当忠明君。

    于是,习汉文说汉话着汉服的胡人越来越多,到如今整个河套漠南之地,已难分清胡汉之别。

    而在南方,大明已成功复建郑和宝船,同时,芷江造船厂已造好五艘软帆战列舰,朱厚照以地域之名以称之,分别称“北都”、“南都”、“中都”、“扬州”、“保定”号,且皆交付广东水师试用。

    两江总督兼巡抚广东林廷选训练水师也已卓有成效,且将南海一带之海盗基本肃清。

    但在正德九年,朱厚照却收到了来自林廷选的一封奏疏,言及在屯门(今香港屯门)发现红毛番,且立石碑以自据,做着海盗营生,但有名为皮雷斯者自称为佛郎机国王特使,请求觐见朱厚照,要求通商。

    朱厚照没想到西方人最终还是来了!

    这算是大明帝国开始第一次和西方势力接触,朱厚照不敢掉以轻心,他知道佛郎机是这个时代的西方海上霸主,他能猜到佛郎机人既然能出现在大明南海,说明佛郎机人已经占据了满剌加即马六甲海峡,控制了南洋航路。
1...7980818283...17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