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廷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官笙
,辽王,赵王等三十多藩王联合上书,说‘社稷之难,匹夫有责,愿捐王府封地,俸禄以及所有于朝廷,共度时艰’。”
众人一怔,旋即神色纷纷变了,迅速将目光转向李恒秉以及张贺仪,马士英等周正一系。
这些藩王为了三万两的俸禄,齐齐入京,现在居然愿意捐纳两百多年的‘祖产’,价值数十上百万的基业给朝廷
哪怕见了鬼他们都不信!
这些藩王交回封地,无非是想保命,可即便
第五百七十七章 第一步
陈演现在不管事,就想着抓紧离开。
听着高弘图的话,他这个户部尚书不吱声,反正后面的事情他不用管。
其他人虽然觉得离谱,却又不适合说话。
大明官场就是这样,凡是麻烦事,能推就推,尤其是向上。
周延儒感觉着若有若无的目光,脸角梆硬,看向高弘图,淡淡道:“这件事容后再议。三司衙门尽快将‘金銮殿行刺’一案审结,拿给我看,没有我的允许,不得判!”
‘审结’,也就是拿到认罪伏法的卷宗,估算好怎么判罚,等内阁点头后,再公开判决,走个流程,给天下人看。
马士英,寇槐壹,李恒秉装模作样的倾身,却没有答话。
周延儒也懒得与他们废话,定下了这个调子就站起来,道:“京城百废待兴,夏粮要尽快收上来,西北需要大量的钱粮赈灾,我们又太多的事情要做,耽误不得。”
二十多人齐齐站起来,抬手道:“下官遵命!”
在内阁结束的时候,周正的马车也入了城,缓缓驶向周府。
小恪儿睡饱了,揉着眼,看着周正道:“爹,饿……”
周正一笑,道:“别学你大哥,会被你娘嫌弃的。”
上官清瞪了他一眼,将小恪儿抱过去,轻声道:“很快回府了。”
小家伙还有些迷糊,哦了一声。
周正回到周府,孙传庭,高弘图,张贺仪,寇槐壹等人已经在等着了。
周正安置好上官清,小恪儿,便来到偏庁。
张贺仪等人说着内阁刚才发生的事情,不时的点评所有人的反应。
寇槐壹斟酌着,道:“大人,我看元辅,好像很反对我们革新。”
马士英道:“不止是元辅,他的人也一心求稳,不想有变动,张四知,陈演都有了去意,户部,吏部可能要有麻烦。”
高弘图道:“这个倒是还好说,我从内阁听到消息,说是元辅想要增加阁臣。”
高弘图的话,顿时引起所有人的注意。
而今的内阁,只有周延儒与周正两人,周正近乎不去内阁,内阁简直就是周延儒一个人的天下,他还想增加阁臣,无非就是要增加权柄,挤压周正的权力空间。
孙传庭看了眼周正,道:“下官听说,钱谦益等人就在入京的路上,元辅不应该没有收到消息。另外,杨嗣昌,洪承畴等人,元辅也有意复启。”
洪承畴因为滥杀,被言官弹劾,最终是夺职罢官,赶回了江西。杨嗣昌,陈新甲因为与建虏‘私自议和’,被言官弹劾,最终是削籍,遣戍,现在应该在甘肃。
这些人,多少与周正不对付,并且还是领兵之人,周延儒企图复启他们,意图十分明显了。
孙传庭话音落下,偏庁里骤然安静,气氛紧绷了几分。
张贺仪有些谨慎的看着周正,道:“大人,洪承畴还好说,复启最多就是兵部尚书,但杨嗣昌之前就是阁臣,复启必然入阁,而且在军中关系深厚,李邦华
,左良玉等人,都算是他的旧部。”
周正神色倒是如常,看着众人紧张的神色,微笑着道:“洪承畴此人不可用,我不会允许发复启。倒是杨嗣昌,这个人除了心胸狭隘,容不得人外,不得不说,能力在我大明,无出其右,上次的西北一战,我其实是占了他的便宜。”
众人自然认为这是周正的谦虚之词,没有在意,倒是听出了其他味道。
孙传庭目中若有所动,道:“大人,是打算允许杨嗣昌复启
第五百七十八章 盛世大明
周正这句话落下,偏殿落针可闻,众人安静了好一会儿。
不少人都是跟着周正十多年的老人,在永平府的时候就一直在,很了解周正的革新思路。
周正在永平府,在天津卫,在山东,虽然是浅尝辄止,没有更深入,却已经足够表露了他的改革思路。
这是一种十分全面,覆盖方方面面的庞大,复杂的改革,但要说具体先做哪一步,还真难说,千头万绪,并没有绝对优先,而是齐头并进。
太多的事情要做,无法找出一个绝对要先做的事情。
众人思索了一阵,张贺仪道:“大人,万事以稳定为要,一旦稳定,权力就稳固,权力夯实,便可无忧,从容而定。”
高弘图接着道:“下官认为,应该从土地上解决,土地是我大明的根基所在,一切问题都在土地上衍生而出,只要土地问题解决,其他都能迎刃而解,水到渠成。”
马士英道:“土地问题涉及太多,根本无法一举完成,必然耗日长久,胜败难说。下官认为,应该从吏治着手,做事在人,只有吏治清明,团结向前,才有可能成功。”
周方这个从外面进来,直接说道:“我觉得是立规矩,之所以到现在这个局面,就是没了规矩,只要规矩立好,就能少掉绝大部分麻烦。”
周方说完,就在一个椅子上坐下。
众人看着他,也是若有所思。
周正看着这位大哥,脸上带笑。
大明的问题是几乎处处都是问题,没有一处是完好的,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很难说从单一的方面下手。
这是一个系统,庞大,复杂的问题,两百多年的累积。
众人一时间思考的比较多,没有谁在开口,已经在思索着怎么全面下手了。
周正喝了口茶,放下茶杯,道:“我觉得大哥说得对。”
一群人一阵,看了眼周方,有些不明所以。
张贺仪道:“大人,‘立规矩’,怎么个立法”
“大人是要取元辅而代之了吗”马士英有些激动的说道。在他看来,立规矩,说要就要夺权,只有权力在手,才能立规矩。
众人神色微变,旋即又平静下来,真要想,就不会绕这么多圈子了,一道道目光在周正脸上,等着他继续说下去。
“我说的立规矩,是立法。”
周正看着众人,道:“法,就是规矩,我们要立一部革新**!从大明律着手,其他的律法,包括礼法,全面的修订,我们的革新,从这里开始!”
张贺仪双眼一睁,道:“大人,就跟商鞅,王安石等一样吗”
众人顿时没好气的看了他一眼,这两人可没好下场。
张贺仪连忙醒悟,道:“大人,我觉得,这件事有点难,不说元辅他们肯定不答应,我大明的律法,要么是来自太祖太宗的祖制,要么就是口含天宪的成法,朝廷那边通不过的。”
‘祖制’,‘成法’,都是来自于历朝历代的大明皇帝,皇帝的话,怎么能推翻,改变
寇槐壹也变得拘谨,道:“大人,立法,修订律法,礼法,这件事需要酝酿,元辅那边必须要支持我们才行。我们要做的事情,会触动他们,以及他们背后的人。”
周正要动的,是大明两百多年的既得利益集团,周延儒这个首辅,是仅次于皇帝的代表,代表着天下除皇室意外的士大夫集团。
士大夫集团牵连着大明的所有人与势力,从上到下!
周正等人可以
第五百七十九章 动手
随着周正在周府与一群人谈过话,定下了基调,周正一系迅速的动了起来。
周正的人遍布六部九寺,‘大明律’又涉及到方方面面,几乎所有人的都得到指示,开始准备工作。
首先就是孙传庭等人找到周延儒,准备将大明门的各衙门的驻所进行整修与调整,并且建议将内阁搬出宫,同时皇宫里的其他属于‘政府系统’的也通通要搬迁出来。
周延儒断然拒绝,‘内阁’的名字由来,就是宫里的‘内阁房’而来,搬出去,还能叫内阁吗
还有其他部门,如御酒坊,古今通集库,六科廊,御药房,还有十二监,寺等等,几乎只剩下内廷没动。
周延儒怎么可能答应,不止在削内阁的地位,皇宫,皇帝的地位,待遇也在下降!
周延儒想要进宫见朱慈烺,这才发现,根本进不去!
而同时,大明门外来了诸多工匠,已经开始对大明门外进行测量,绘制新的图纸。
李觉斯,李日宣,张四知等六部尚书,齐齐入内阁,都是一个头两个大。
他们不敢得罪周正,又不想失去权柄,问题就又推到了周延儒头上。
李觉斯自身倒是干净,没有什么把柄,为人相对清正,没有顾忌那么多,看着周延儒,忧心忡忡的道:“元辅,征西伯的人现在完全是自行其是,别人的话都不听。下官听说了,他们那个总理衙门,要占据最北,最大的地方,其余的六部九寺等都是分南北拱卫之势,意图十分明显啊。”
周延儒又想到了‘小内阁’这个词,面色铁青,道:“他们将内阁放在哪里”
众人一怔,陈演有些谨慎的道:“好像,没有看到内阁的位置。”
周延儒双眼怒的一睁,站起来道:“征西伯在哪里”
李觉斯道:“就在隔壁,征西廊。听说,卢象升围困了潼关,准备一战而定。潼关若是收复,那平定西北就指日可待,征西伯最近一直盯着这件事,不断的在调兵遣将,下官还听说,辽东又有两万兵马出关,正在赶赴西北。”
周延儒眉头紧拧,神色越发难看。周正控制了兵权,调派根本不知会他。
“我去找他。”周延儒说着,就径直出了内阁,转向隔壁的征西廊。
李觉斯,李日宣等人对视一眼,心里都暗自摇头。现在他们处于全面的下风,根本无力与周正争斗,周延儒这一去,未必能捞到什么好处。
征西廊里来来往往,忙忙碌碌,见到周延儒罕见的踏入征西廊,震惊之后连忙行礼。
周延儒摆手,径直踏入军情处。
军情处是最忙的,汇集各种军情,不断的分析,做出推断。
巨大的沙盘前,周正盯着潼关位置,道:“潼关易守难攻,建斗采用围而不攻,围点打援的战术确实没有问题,但他的兵力有些少,不足以长期对峙。传令其他各处,加大进攻力度,给闯贼施加压力,配合卢总理的战术,一定要在九月底前,解决潼关,奠定西北战局!”
“是!”孟贺州应声。
孟贺州说完,瞥了眼门外的周延儒,低声道:“大人,元辅来了。”
周正自然第一时间就知道了,只是没理而已,听着就转过头,有些惊喜与意外的道:“元辅,您怎么来了,快,到我的班房坐。”
周正说着,一扫脸上疲惫,笑呵呵的拉着周延儒进入他的班房。
&
第五百八十章 潼关
一直到现在,内阁的名字,也是由‘内阁房’而来,在体制上,并没有说法,是所有人习以为常的结果。
这种结果是大家默认的,因为朱元璋废除丞相,不许后世再设,因此,首辅这个名字,也是从‘宰辅’演变而来,历代皇帝也没有给内阁‘扶正’。
周延儒听着孙传庭的话,心里有些激动,他要是能做大明真正‘宰辅’,何尝不是一件青史留名的大事!
周延儒知道这里面有很多坑,还是忍不住的道:“真的由我决定”
周正一笑,道:“当然。”
孙传庭接话,道:“下官等正在写详细的条陈,也在与其他各部商议,预计三天之内商议妥当,上书元辅,请元辅斧正。”
小皇帝管不了事,司礼监被禁军包围,李忠都进不去,玉玺就在周正手里。
周正居心叵测,周延儒则权欲熏心,这两人一合作,谁也反对不了。
周延儒看得出周正‘包藏祸心’,内心争斗一番,道:“我要两个阁臣,不,两个副总理名额,这个改革小组,我也要派人加入进去,范文景,你认识的。”
周正唔了一声,道:“可以。”
周延儒心里有些满足,继而道:“既然要改,你的征西廊打算怎么办”
周正想了想,道:“这是因为剿匪而特殊存在的,一旦西北平定,自然解散,等总理大院建好了,就迁入兵部。”
周延儒看着周正,表情有些晦涩,不乏试探的道:“我要李邦华入阁。”
李邦华是兵部尚书,按理说,应该是礼部或者是吏部先入。
孙传庭看了眼周延儒,暗道:这位老大人还是不死心啊。
周正看了眼周延儒,故作沉默片刻,忽然一笑道:“李邦华资历够了,我答应了。”
周延儒心里大松一口气,算是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转向孙传庭道:“你有什么麻烦,就直接来找我。”
孙传庭躬身,道:“是,谢元辅。”
周延儒没有再说说什么,起身就离开了征西廊。
孙传庭等他走了,看着周正笑道:“大人,咱们这位元辅,还是这么野心勃勃啊。”
周正也笑着,道:“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他要是肯就这么放弃才奇怪。先将衙门立起来,而后就召集人手,着手立法,有元辅在前面挡着,你们可以放肆一些的做。”
孙传庭也是这样想的,道:“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