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名承天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海之尽头




第27章 爷仨都是名将的裴家父子
    “郑元寿,郑继伯,你们这下满意了那孩子自立汉王了......”作为朝中少数的亲近李承宗的巨头,窦威用力杵着拐杖,一脸忿色的怒怼郑氏兄弟。

    “这,这,陛下,太原王不接受册封,那就是不承认我大唐帝国,乃叛逆耳!恳请陛下出兵讨逆!”郑氏兄弟这个气啊,不就是当年对你下了点毒嘛,你又没死,如今我们宽宏大量让你还能有做王爷的机会,你李承宗咋就不识趣呢,不仅不识趣,竟然还骂我们的头颅是狗头,真是太过分了。

    李渊也无奈了,讨逆你们开啥子玩笑,那是朕的孙子,说到底还不是你们姓郑的做的那些破事,让皮猴儿伤了心,这下好了,皮猴儿自立了,他可是说了这是要为他娘和他自己要个名分,该咋办呐

    李渊尽管感觉自己的皇帝权威受到了挑战,但李渊这个人嘛,对自己的家人可算的上很心软的一个人了,所以尽管李承宗所作所为在他看来很过分,但也不是不能原谅,毕竟那孩子从他娘没了之后就过的很苦不是

    “大郎,二郎,四郎,你们说承宗那孩子又给朕出难题了,该咋办”李渊望着自己的三个儿子,期望他们能给出一个能让双方满意的方案来.......

    “汉王呵呵,好大的口气,他想做甚他想与他爹我做兄弟”李建成快气疯了,开什么玩笑,汉王可是是正一品的一字亲王,眼下只有他的兄弟们才能是一字王,这小崽子竟然也自称汉王,这是要造反,造他李建成的反啊。

    李二最近通过长孙无忌的家族情报机构弄来了不少关于他这位好侄儿的信息,他在仔细分析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他这个侄儿虽然是一代人雄,但眼下他不在长安,远离政治中心,他想上位几乎没有可能,所以他对自己来说暂时不是威胁。既然李建成如此敌视自己的大儿子,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那他这个好侄儿的场子,自己必修得帮啊!

    想到这里,李二向前一步,面向李渊:“父皇,不就是个汉王嘛,给就是了,还有他娘亲怎么说也曾是正儿八经的李家少夫人,咱们剥夺了他的嫡长孙的身份,已经对不起他们娘俩了,都是一家人,何必为了外人闹得这么僵”

    李二意有所指啊,外人,不就是说的是郑家嘛.......

    李二主张承认李承宗的诸侯王身份,这并不奇怪,因为李二和太子李建成已经出现了争权夺利的苗头,要不然他才懒得为李承宗说话,而李渊的另一个儿子李元吉则是李建成的小跟班,他自然是附和李建成的看法,“父皇,这个头可开不得哇…….憨娃儿只能是郡王…..他既然生在皇家,就要遵守皇家的规矩……..”

    李元吉的意思很明显,他坚决反对和李承宗妥协,理由很简单,李承宗生是李家人,死是李家鬼,既然有这么一重身份,他就必须接受长辈的安排,似他这样大逆不道的行为,是断断容忍不得的。

    三个儿子,两种意见,李渊也没了主意,为了李承宗这个特殊的宗室王爷,刚刚开国的大唐朝廷是吵翻了天,看样子是一时半会儿拿不出主意来了。

    而在另一边,李威李承宗则在他的琴岛城接见算是自己亲戚的一家人,之所以说他们是自己的亲戚,那是因为他们家和自己这一世的娘亲都出自闻喜裴家,而且关系还挺近的,还有就是这一家的幼子在将来会是在历史上描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的大牛级别的名将…….



第28章 王者之师
    汉军在李承宗的指挥下,击退了王薄的进犯,作为对王薄进犯的回应,苏烈亲自带兵杀进了临济(位置大约在后世的济阳附近)的管家村,当地百姓虽然听说过汉军的名号,但汉军是什么样子,他们却尚未见过。现在汉军真打来了,实际控制齐州的世家门阀散布流言蜚语,污蔑造谣汉军“杀人放火”,全村人心惶惶,扶老携幼躲进深山老林。只留下个叫苏庆钟的老人和寄居在苏庆钟老人家里的一个叫马周的书生,他们倒想看看这大名鼎鼎的“汉军”,到底是什么样子。

    突然,村口的小道上呼啦啦地打出一面红旗。接着,浩浩荡荡的汉军大队人马向管家村开来。苏庆钟老人和自己的外甥马周他们爷俩躲在房间内向外窥视,心里怦怦地跳。从窗户里他们清楚地看到汉军一个个顶盔挂甲,全副武装,一看就是百战百胜的精锐之师。一声军号响,汉军大队人马在管家村停下!除几个战士四出站岗外,其他人原地休息。管家村一下子沸腾起来。

    安顿下来之后,炊事员突然发现没有粮下锅,急忙报告苏烈。苏烈正拿着望远镜观察地形,听了,挥手说:“要想办法找到老乡买粮。没吃饭,战士们怎能行军打仗?”

    这洪亮的声音,被距离不远躲在房内窥视的苏庆钟老人和马周听见了,他们心中一惊,你看我,我看你,双方眼神里充满了无奈,最后苏庆钟对送马周嘀咕了一句,“宾王,嗯,他们就要下手了!”

    “舅舅……..哎……..”马周低声叹了一口气,“哎,自古兵匪一家,舅舅,看样子他们要动手了……”马周是贝州清河人,因为躲避兵灾,马周躲到了自己的舅舅苏庆钟这里,让他没想到的是,他前脚出了狼窝,这马上后脚就是虎穴了

    一老一少一下子就回想过去的那些官军义军的“兵勇”和土匪踢门抢劫的情形,这会儿是真捏了一把汗。不过,他们看着汉军官兵今天的举动,又感到奇怪。汉军战士对门户关着的,只站在门外喊:“老乡,屋里有人吗?”对门户没关的,汉军战士空手进屋,又空手出屋。农家屋外土坪的鸡、鸭、鹅,这些汉军战士全都视而不见。

    一个战士跑到苏烈面前行了个军礼然后报告说道:“副帅,在前面那一家中发现有一缸粟米,但找不到这一家的主人!”

    苏烈听说有粟米,立即说:“把它拿来过秤,告诉司务长按市价付给银两。”那个战士说了声“是”,转身就跑。苏烈又喊道:“康新来,你快点,离行军时间,只有半个时辰了!”

    汉军战士与苏烈的对话,苏庆钟和马周听得一清二楚。他们心想:这个汉军的军官被称作副帅,那看来就是汉军的二号人物了,可是,这位汉军的副帅看起来普普通通,和战士们的穿戴一个模样!就在这一老一少胡思乱想的时候,苏烈竟然走到他们躲藏的房间门前,和蔼地喊:“老乡,屋里有人吗?我们是汉军,是咱们老百姓自己的军队,是老百姓的子弟兵,你们不要害怕,我们不是那些混蛋强盗!”

    苏庆钟和马周对望了一眼,只见马周点点头示意,苏老头起身打开房门,竖起大姆指,说;“好,子弟兵好啊!老汉我活了将近七十年,可从未见过你们汉军这样好的军队呀!”

    &



第29章 最懂李承宗的人(上)
    就在苏烈在率军追剿王薄的时候。李承宗却在琴岛见到了一个他做梦都没想到的人。

    “殿下,王府外来了两个小娘子,要求殿下见见她们,其中一个小娘子还让末将带了一封信给殿下,她说殿下要是看懂了这封信,必然会见她们的.......”王府护卫队都尉房孝奎对李承宗恭谨的说道,同时还拿上了那个小娘子让他带进来的那封信。

    “小娘子一封信拿来,我看看,是何方神圣,来找我李威”李承宗一头雾水啊,小娘子,还两个,自己这身体没招惹小娘子吧,也不对,自己招惹了柳桃儿呢,不仅招惹了,还吃了这颗美味的桃子呢。

    李承宗疑惑中打开了信札,这一瞧不要惊,唬的一下,他站了起来,“怎么可能怎么可能我以为只有我来到了这个时空,没想到你也流落到了这个时空,难道这是命中注定的”李承宗喃喃的说道。

    李承宗不能不惊讶,这信看上去很普通,是贵族女子写信常用的桃花纸,甚至透着一股淡淡的胭脂味儿,但这信的内容若不是穿越客就绝不可能看懂了,因为这张桃花纸上通篇不见一个汉字,是用一种这个时代的人们都看不懂的一种文字写就,这种文字就是在后世大行其道的英语,看着这张桃花纸上那用鹅毛笔写就的英文书信,李承宗想起来了一个女人,一个让他刻骨铭心的女人。

    没错,就是一个女人,这个女人是他前世的初恋和挚爱,“杨蓉啊,杨蓉,我以为上辈子你逝去之后就再也见不到你了,没想到还能在这诡异的时空遇到你,这次我绝不会再次失去你......”

    他念叨的这个杨蓉正是他上辈子的初恋和挚爱,当年他执意从军,杨蓉就笑着说她已经做好了做军嫂的准备,但是自古红颜多薄命,这个宿命,杨蓉也没逃过去,她患上了一种一种极其罕见的病症,运动神经元症,没错就是和霍金同款的病症,在她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答辩之后就永远离开了那个繁华的世界,李承宗为了杨蓉曾经一度打算退役,但杨蓉阻止了他..........

    “她在哪儿,赶快让她来见我”这才是最懂自己的人啊,老天爷,必须感谢你,又把她送到了自己身边,李承宗这个兴奋啊。

    “属下这就通知她们进来......”

    当房孝奎带着明显是一主一仆的两个小娘子走进李承宗的书房的时候,李承宗有些发呆,这俩女子自己这身体残留的记忆里好像有印象,但又想不起对方是谁来。

    “杏儿,你暂且退出去,我有些话想跟汉王殿下说说.......”

    “喏......”杏儿喏了一声,就往外走,她看到房孝奎还傻站那里,就对房孝奎说:“喂,你个憨货,我家公主有事儿要跟那你们殿下聊,你还杵在这里作甚”

    “公主啊,公主你说啥她是公主”房孝奎斯巴达了......

    “废话,我家小姐是大隋的句容公主,若不是看你们王府安全的很。我还不敢说出她的身份呢.....走吧,憨货.....”

    “噢噢噢噢,末将,属下,这就退出去........”

    屋里只剩下了两个人,气氛有些尴尬,李承宗是男人,他必须主动些,“公主句容公主不对,你是杨蓉的什么人你怎么有她的手信你的真实身份是谁”

    对面的女子看到李承宗一脸的紧张,她笑了,这一笑,天地间好像都失去了颜色,不过她并没有回答李承宗的问题,而是对着李承宗唱起歌来:”山中只见藤缠树,世上哪见树缠藤,青藤若是不缠树,枉过一春又一春,竹子当收你不收,笋子当留你不留,绣球当捡你不捡,空留两手,空留两手捡忧愁.......”

    唱到这里她一脸紧张,也是一脸期盼的看着李承宗,李承宗完全反应过来了,是她,是她,她真的回到自己身边来了。杨蓉是广西壮族人,她前世最喜欢的就是刘三姐,这是要对暗号啊。

    对暗号是吧,小丫头,这可难不倒咱,李承宗开口就接上了,“连就连,我俩结交订百年,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

    小丫头的眼里全是泪,她也跟着李承宗和了一遍,然后开口到:“阿威,我是杨蓉啊,呜呜呜呜,你怎么,怎么也过来了我走了之后,你在那边过的咋样有没有娶妻生子”

    &



第30章 最懂李承宗的人(下)
    “阿威,看你的架势,是要跟你出身的老李家干到底了,我说得对不对”杨蓉有些意味深长的看来下自己的爱人,“那是不是说我杨蓉也有做一把千古一后的机会嘿嘿,阿威,姐姐我看好你哟……好好干,我还等着你给我弄个皇后我过过瘾呢……”

    李威对于杨蓉那句干到底并没有反对,这倒也是,谁让他现在的身份是丢了嫡出身份的皇孙呢,若是不抵抗那就意味着等死,李承宗从来不惧怕挑战,至于李氏父子,在他看来威胁最大的就是他的他的那位好二叔李二了,此人的妖孽程度不比有大魔导师称号的刘秀差多少。

    杨蓉不愧是最懂李承宗的人,她一眼就瞧出了李承宗的思虑,“阿威,李家父子里,李渊李婆婆,太子李建成都不足为惧,只有李二凤和李三胡值得重视,尤其是这李二凤千万不能小看,毕竟这位李二凤也是能与阿秀相提并论的位面之子……”

    杨蓉说的李二凤其实指的就是李二,之所以叫二凤,是因为李二写过一篇名为《威凤赋》的作品,这个李承宗是知道的,不过她说李三胡也就是李元吉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就让李承宗很是不解了。

    “蓉蓉,你说啥,你说我那位便宜三叔是个深藏不露的高人难道他城府很深”李承宗不解的问道,在这一世,从他穿越过来,他还从未见过李二和李元吉,他对他们的印象都停留在前世的印象之上,“难道我那位好三叔不是为人骁勇,猜鸷骄侈的纨绔子弟么”

    “咯咯咯…….”听完李承宗的话,杨蓉不禁笑了起来,“哈哈,阿威,你这么想可就错了……也是,打你来到这时空就没有见过你的便宜二叔和四叔,你怎么就肯定你前世看到的是正确的呢”

    “啊”李承宗一听就明白了,肯定自己的这位便宜四叔不是像史书上描写的那样不堪造就,定然是李二这厮篡改了史书…….

    杨蓉一瞧,就知道自己的情郎知道自己说的啥了,她瞧了瞧李承宗,忍不住打趣,“对了,阿威啊,你以后得喊我蓉姐,嘿嘿嘿,上辈子比你小也就算了,这辈子我可比你大,你是大业元年生人,我比你一年,来来,小威子,喊本宫一声蓉姐听听......”

    李承宗一脸的囧样,杨蓉顿时不乐意了,“怎么,不愿意啊”李承宗只能举手投降,“蓉姐,蓉姐饶命啊.......“

    “阿威,杨二陛下算不得我的亲爹,同样李建成也算不上你的亲爹,在这个陌生的时空,咱们俩才是那永远回不了家的流浪客,你说我们这算不算同在异乡为异客啊”

    “算,怎么不算”李承宗本着媳妇说的就是对的的原则,赶紧附和。

    等到柳桃儿回来之后,她赶紧上前行礼,“啊,婢子桃儿拜见句容公主,公主殿下万安!”柳桃儿果然是见过杨蓉的,她在一见杨蓉行礼的同时这丫头心里也疑惑,句容公主什么时候和我家公子勾搭上的

    “妹妹快快请起,今后你我就是一家人啦.........我跟你说啊,男人啊,都是好色的,你我作为李郎的身边人,一定得看好他.....”杨蓉是个聪明人,这可是在古代,想和后世一样不现实,但她也不会跟未来的长孙皇后那样给李二找小老婆,要做到这一点,跟早就跟在李承



第31章 大有来头的墨师傅
    李承宗的一大爱好就是收藏,上到古玩玉器,下到玻璃琉璃器皿,只要有收藏的价值,那么李承宗必然吧它们收入囊中前几日,李承宗得到了十只玲珑剔透的胆形玻璃瓶,觉得不算精致,为了增加其观赏价值,便将它们交付自己的侍卫李桥,要他督促王府作坊里的工匠想办法把瓶子里面镀上一层金粉。

    工匠们见了,都束手无策,对李桥说:“大人,要想在瓶里镀上金,必须用烧红的铁篦熨烙,才能妥贴。可是瓶子口小腹大,铁篦难以进入,而且这种玻璃瓶又薄又脆,即使铁篦能伸进也难以作业,硬要敲击,瓶儿必破无疑。再说了,这瓶儿又是殿下的心爱之物,若是一个不小心,那我们可担待不起啊……..”

    听罢工匠们的言语,李桥没奈何,他只好把十只瓶子暂时放在箱子里,带回了王府。

    过了几天,他到琴岛最繁华的望海大道的街市上的店铺溜达,忽然看见一处不起眼的小店铺里面一位锡匠在店里正在扣陶器,那手艺十分精巧,见此情形,李桥突发奇想,“殿下常说高手在民间…….既然王府作坊的工匠处理不好………那我何不拿一只瓶子让这位锡匠试试”

    李桥是个想做就做的人,不一会儿,他就回宫拿了瓶子并给锡匠道:“师傅,请您用金子把这瓶里镀贴好……您看行不行”

    李桥是李承宗的侍卫,更是李承宗的绝对亲信,他竟然对一位不起眼的手艺人恭敬的尊称师傅,这是因为在李承宗的汉国,工匠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要知道在古代华夏,历朝历代皆是重道轻器。匠为末业,匠役至微。

    士农工商,构成华夏古代的社会等级。学者和由学者组成的官员是社会精华,占有社会的最高地位。农业对国家和社会至关重要,耕读传家是美谈,关心农业会受到道德上的尊崇。

    而匠人是兼具力工和匠人角色的手艺人,他们大多是文盲,活在最底层,备受欺凌,工作是粗俗而肮脏的。匠人们没有话语权,为主流社会所排挤,更休谈著书留名了。因此,有关工匠的传记,史册所载,屈指可数,最多可散见于文人笔记中。如汉之胡宽、丁缓、李菊,唐之毛顺,宋时木工喻皓,这几人以工巧之技,名盖一时……

    更别说这个出身决定一切的混蛋时代,每个人在出生的时候,就已分成三六九等。

    很多功成名就的英雄以为自己多牛,实际上并非全是,在时势面前,人是渺小的。没有群雄争逐的时局,英雄谋臣老死牖下,毫无用武之地,刘邦还是以亭长终老泗水,樊哙还是个杀狗的屠户。
1...45678...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