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渔家调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竹篱清茶

    对于大人说的话,颜景泰统统彬彬有礼地收下了,行为举止明显跟他们这些粗人不一样。

    好在何平几个都是长辈,倒也不会觉得不自在。

    众人寒暄过后,何氏提着花草茶和汤水进屋,没多久方老汉也领着方铁过来了。

    何平几个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跟方老汉爷孙正式见面之后,何平和张氏纷纷拿出自己的见面礼给方铁,也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多少算一份心意。

    方老汉见此,高兴极了,与何平颜璐上了饭桌便开始饮酒,吉时一到,三个老汉喝得脸颊微醺坐到长者席座,主座坐的是颜正茂夫妻俩,周氏充当司仪,张氏看到何平那模样气得眉头直皱,上前拧了他一把,疼得何平嗷嗷叫。

    何忠仁周氏想笑又不敢笑,憋得极其辛苦。

    礼成之后,颜正茂和何氏包了




第82章 女人的心思,张氏的询问
    周氏搂着何巧儿,惬意地看着篝火堆,余光瞥到一旁紧紧靠在一起的颜家姐妹俩,朝张氏轻笑道:“娘,你看文娘这两个女儿,不过个把月没见,身子竟是抽长了许多,人也白胖了不少,可见文娘是真的熬过来了!”

    女孩子在农村的身份本就低,在家中更是最不受重视的,颜家连两个女孩子都能养得这么好,足以看出颜家的家底丰厚,至少比他们家要好上许多。

    张氏勾勾嘴角,老眼迷离,没直接回应周氏,只是瞥了她一眼,再次将目光投放到篝火上,招收把颜家姐妹俩叫到自己的身边,认真打量了一番,满意地笑道:“果真是比春节那会儿漂亮多了,以后也不知道便宜了哪家小子!”

    何氏正好端着东西过来,听到张氏这话便回道:“娘,二丫头最近在府城绣庄学绣活了,我公公的意思是要好好培养这两个丫头,现在二丫头可辛苦了,今日若不是你们过来了,她这会儿可是要在书房里乖乖坐着念书习字呢!”

    “你说这两个丫头也要念书识字二丫头还去学绣活了”张氏震惊地瞪大眼睛,一脸不可思议,眉头都皱在一起。

    何氏颔首,笑眯了眼,眼中有着无限期盼,慢慢坐到张氏边上,轻声细语地解释道:“娘,我公公看好景泰,马上就要送他去书院了,还有景瑜,如今天天跟在我公公身边,每天都要在书房待上三个时辰,三丫头也一样。

    我看我公公这架势是认真的,我们也不好说什么,若是以后孩子们真的有造化……两个丫头也能嫁到好人家去,正茂说这是未雨绸缪,我没他们这些远见,不过孩子他爷爷跟他爹看得比较深远,我一个妇道人家,哪有说话的份,听着就是了。”

    周氏正想反驳何氏的话,转头看到篝火另一端侃侃而谈的颜璐和颜正茂颜正然,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若是普通人家,周氏肯定不以为然,但颜家男人都是念过书的,懂得肯定比他们都多,何氏说这话也没毛病,再加上她不是颜家的人,尽管有些想法,也不好说出来,只好闷着一声不吭。

    张氏的脸上始终带着笑意,不时点头附和何氏,母女俩其乐融融。

    “对了,娘,有件事情我想了许久,决定还是跟您说一声比较好,之前为了二姐那事正茂找了许多人,也查到了不少的线索,当时还有冯家搅和在里面,我们就没跟你们说清楚,其实我们有找到一些关于二姐的线索。

    当初那人贩子跟我们说她最后收到的消息是二姐被送去帝都了,帝都究竟在哪里,有多大,我们都不清楚,只知道那里遍地是贵人,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的,现在我们也没有能力去帝都,不过要是景泰以后有本事去帝都考科举,说不得我们就能打听二姐的下落了。”何氏紧紧抓着张氏的手,看她泪流满面,何氏心里也不好受。

    张氏压抑着哭了片刻才抬头,一脸希翼地看着何氏,“好文娘,你二姐的事情你们已经尽力了!帝都……帝都那就是传说中的地方,像我们这样的人说不定一辈子都走不出广信府,又怎么敢奢望去帝都找你二姐!

    你也别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若是……若是有缘,总是能找到的,若是无缘,即使她就在我们面前,我们也不一定能认得出来!”



第83章 供养四个孩子,张氏的通透
    “我估摸着要是能让赵家一直教养这四个孩子也不错,赵叔夫妻俩人不错,不会把孩子教歪的,再加上我每个月送的那些东西,赵家其他人估计巴不得四个孩子一直留在赵家,不会为难他们,这样对他们来说也好。”

    颜正茂一边划桨,一边慢悠悠地说着宽慰何家人的话。

    何平张氏免不得再次红了眼眶,既心疼孩子又气愤冯家那些人,包括跑路的何美娘。

    何忠仁则有些无措地搓着自己的双手,艰难地问道:“妹夫,这样岂不是相当于是你们在供养这四个孩子这事本就跟你们无关,现在却……我这心里实在是过意不去!你看要不要我们也给点东西”

    何平抹了两把眼泪,狠狠地点头道:“对!忠仁说得没错,这事本就与你无关,当初都是为了替我们解决麻烦才让你带走孩子的,现在哪里能让你一直供养他们

    只是我大哥一家还在村子里,孩子们肯定是不能接回来了,万一让他们知道我们把美娘的四个孩子接回来,只怕又会闹一场。”

    若是要他们像颜正茂一样每个月出钱出粮他们也负担不起,而且周氏肯定第一个反对,总不能为了四个孩子再把这个家给折腾散了!

    何平一脸纠结,找不出解决问题的出路。

    颜正茂无奈,劝解道:“岳父,其实我们每个月也没给赵家多少东西,就是一百文钱外加一些粮食野菜跟自家打的鱼,四个孩子其实也吃不了多少东西,赵家每个月都会有剩余,对我们来说,这点东西现在也能拿得出去,而且现在何美娘的大儿子也十一二岁了,我最多也就再供养他们两三年。等那孩子能自己挣钱养活弟妹,我就不用再操这个心了。”

    何平还是觉得过意不去,最终两人商定,以后每个月他们家也出一份吃食,不拘着什么,多少算是一份心意。

    张氏和何忠仁想都没想便答应了,就是周氏答应得不是很爽快,不过最多发发牢骚,倒也没怎么反对,能力范围之内,她也不想跟公婆唱反调,只是感叹之前是接济颜家,现在变成接济四个孩子,好像永无止境似的。

    何家人回到家中,张氏发现周氏一直在状况之外,趁着用饭的时候追问。

    “你一整天跟丢了魂似的,怎么了”张氏放下碗筷盯着周氏。

    何平父子两闻言也跟着停了下来。

    “媳妇,你是不是哪里不舒服要不要我去给你弄点草药”何忠仁压根没多想,第一反应就是周氏生病了。

    周氏尴尬地讪笑了两声,懦懦地说道:“我没事,爹娘,你们看颜家现在的条件这么好,我昨天本来是想着跟妹妹提孩子们的亲事,不过没碰到合适的机会。”

    其实是有机会的,只是被张氏给插科打诨堵回去了。

    张氏的脸色掉了几分,看了看周氏与一脸诧异的何忠仁,好一会儿才叹息道:“你们昨天也听文娘说了,颜家是打定主意让景泰他们全都走科举,这可是一条无底洞,即使景泰和景瑜有这个能耐考中科举,那也要花上一大笔银钱,这笔钱我们想都不敢想。

    要是景泰兄弟两没这本事,搭进去的钱财只会更多,你妹子一家如今还是靠着



第84章 南溪书院,夏已至
    道理周氏都懂,只是可惜了这门亲事,在她看来就算颜景泰兄弟两不能考上科举,也比这十里八村目不识丁的汉子强。

    何忠仁并没有注意到周氏脸上一闪而过的遗憾,只为了周氏这番识大体的话而高兴不已。

    何家的日子又恢复了平静。

    三月初,正是草长莺飞,花红柳绿之际,颜景泰被颜正茂打包送去南溪书院,往后一个月才能回来住上两天,为了让颜景泰在书院的日子过得顺畅一些,颜正茂还给他一吊铜钱以备不时之需。

    南溪书院乃是广信府最大的民办书院,占地近两千亩,里面有启蒙学院、秀才学院、举人学院、进士学院跟奋进学院。

    从学院的属性就能知道,这启蒙学院招收的都是没有什么基础的孩子,颜景泰进的就是启蒙学院;有秀才功名的学子就要进秀才学院,在这里拼举人;举人学院顾名思义,里面的学子都是身怀举人功名,准备去帝都考进士的;至于那些年龄大了,考了几次都没能取得功名的,就必须要转到奋进学院了,不过南溪书院对奋进学院的学子也不是没有要求的,若是过了三十岁连秀才的功名都没有,那就必须自觉地退学。

    至于进士学院,里面住的不是学子而是先生,还必须是进士出身的先生,当然,书院的先生不可能全是进士出身,除了进士出身的先生,其他先生全都住在特定的宿舍内,虽然条件也不差,但比不上那些进士出身的先生可以拥有自己一座独立的院子。

    这些都是颜竹君从颜正茂嘴里听来得出的结论,至于南溪书院里面各个学院的名称是什么颜竹君就不清楚了,总不会是这么直白的名字。

    不过颜竹君也不关心那些,只要知道颜景泰一切安好她就放心了,接下来她的重心将全都放在菜地上,之前种下的花生跟大豆长势不错,为此何氏还特地夸了她一番,说她有种地的天分。

    颜竹君为此哭笑不得,也不知道应该高兴还是应该生气。

    方铁见她这么辛苦,主动揽下浇水除草的活计,替颜竹君分担了不少,除此之外方铁还常常帮何氏挑水劈柴,勤快得不行,几乎把之前颜景泰做的活都包了。

    何氏欣慰的同时又觉得不能这么耽误孩子,便让方铁跟着颜竹君姐弟俩一起念书识字,琢磨着等方家的房子建起来了再商量方铁以后的出路。

    这么一来,方铁的生活变得极其有规律,除了在书房念书习字的时间,其他时候都在干活,方老汉对此乐见其成,再加上方铁确实为何氏分担了不少活计,更得颜家人喜爱。

    时间飞快,转眼间便到了炎炎夏日,颜家一家子褪去了春衫,换上了轻薄的夏衣。

    只是颜家的夏衣都是之前穿了好些年了,以前没条件不能换新的,便也凑合,如今家里境况好了,何氏虽然节俭,却不想委屈了孩子,尤其是在府城的颜景泰和颜竹玉,即使书院和绣庄都有给他们安排衣裳,何氏还是觉得必须给他们做上两身穿得出去的体面衣服。

    这么一来,入夏的开支又多了一笔,何氏在心里细细算了一笔账,待颜正茂回来立马拉着他进房间。

    “当家的,我琢磨着该给家里人做夏衣了,你可有什么意见”何氏微微蹙眉,盯着颜正茂。

    &



第85章 夫妻之间,做夏衣
    “要我看,若是方叔建个土坯房现在就能动工了,要是建青砖瓦房,只怕是要多等一两年了,今年顶多让方叔存个一百多两,像我们这样的宅子算上人工,怎么说也要花个一百八十两左右,我觉得方叔肯定舍不得,而且你让他一口气把所有银子都花出去也不现实。”

    颜正茂很理解方老头的心思,都是穷过来的人,一文钱恨不得掰成两文钱用,让方老头这么大手笔建宅子,颜正茂都觉得天方夜谭。

    何氏认真地听着,不过这种事情没有她说话的份,她也就当着颜正茂的面说说自己的意思,“我觉得爹说得对,这建房子是大事,若真的建了青砖瓦房,以后铁头说亲也容易,而且这青砖瓦房的宅子能保存个几百年,比土坯房好多了。

    若是方叔有这个能力,还是建青砖瓦房比较好,怎么说我们也是铁头的干爹干娘,这件事情还是要去说说的,就算方叔把身上的银钱都用来建房子又怎么样以后若是有急用,我们也是可以借的。”

    颜正茂闻言哈哈大笑,一把揽过何氏,夸道:“我就没见过像你这么大方识大体的媳妇,来,让为夫好好疼疼。”

    “哎,你别……”房间内的说话声戛然而止,只剩一室旖旎。

    夫妻俩敲定了做夏衣的事情,第二天一早何氏便跟着颜正茂父女俩一起去了府城,进的还是青石巷那间孙氏布庄。

    布庄里面早就陈列上夏天的轻薄料子,最上面的是厚一些的布料,适合做春装,至于冬天那些加厚的棉料已经不见踪影了。

    孙二娘见到颜正茂夫妻俩,立马笑着问道:“哟,你们过来了!这回可是准备裁些布料回去做夏衣你们来得正是时候,昨天铺子里刚刚进了一大批布料,可都是时兴的货色。”

    孙二娘口中的时兴货色也就是对于他们这些穷老百姓来说的,这铺子里的布料花色若是拿出去跟其他大点的布庄比较,立马成了人家降价处理的存货了。

    不过何氏夫妻俩可不会计较这些,他们本就是普通老百姓,在他们看来,只要身上的衣裳整洁,没有太多补丁就是体面了。

    “二娘,我打算给家里的人都做上两身夏衣,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你把你这里合适的布料都拿给我看看。”何氏这是一回生二回熟,相比上次的拘谨,这回说话从容多了。

    孙二娘闻言,知道这是笔大买卖,笑得见牙不见眼的,麻利地把一堆布料拿出来,这些布料只是样品,就一小块,一大篮子搬出来里面什么样的都有,颜色纷杂,一般客人买得多的时候,孙二娘都是让人家这么挑的,省事。

    结果就出现极其搞笑的一幕,颜正茂夫妻二人坐在布庄大堂边上的小凳子,面前放置着一大篮筐碎布头,两人聚精会神地在里面扒拉,路过的熟人全都打趣起孙二娘来,“孙老板,你们店里现在也开始摆上碎布头啦!这怎么卖呀有没有便宜一些……”

    诸如此类的问题把孙二娘给解释得口干舌燥,却是不敢去打扰讨论得正尽兴的颜正茂夫妻二人。

    最终两人选中了一块枣花色的中薄料子,上面点缀着小白花,一看就充满春天的气息;第二块料子是桃花粉,上面什么也没有,



第86章 方老汉的打算,土瓷盅
    当颜竹玉穿着漂亮的衣裙在颜家院子里快乐地又跑又笑之时,颜璐感慨地笑道:“真的是不一样了,你看,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方老汉正拿着属于自己的衣裳珍惜地细细瞧看,猛然听见颜璐这话,一脸茫然,“颜大哥,这都夏天了,春天早过了,我说你是不是天天待在家里,日子都过糊涂了”

    颜璐一噎,突然有种对牛弹琴的感觉,愣怔之后只能无奈的苦笑摇头,岔开这个话题。

    “我之前跟你说建房子的事情你考虑得怎么样了”

    说到正经事,方老汉立马忘了刚刚的事情,蹙眉道:“我寻思着还是先把地给买了,至于你说建青砖瓦房我也认真想过了,要真的这么建,我肯定没办法一口气弄出这么一大座宅子,正好我们家也就我们爷孙俩,倒是可以先建个半亩地,弄几间青砖瓦房出来,其他的地先圈起来,以后有能力了再扩建就是了。”

    这是方老汉想了好久才想出来的主意,只要把两亩地先置办下来,砌上高高的土坯墙就行,至于里面的房子他可以随心所欲的建,反正现在方铁也不急着成亲,他可以先建上四间青砖瓦房,一间做堂屋,一间做厨房,两间当厢房,在弄个草棚放置杂物柴火就行了,这么一来他现在手头上的银子已经够用了,后面再分到银子就存起来,往后有需要再扩建。

    “哈哈哈……好!这真是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颜璐高兴极了,恨不能立马让颜正茂带着方老汉去把买地建房子的事情办下来。

    这边颜正茂和方老汉忙着建房子的事情,那边颜璐为了颜正然成亲的事情也忙活开了,何氏每日要操持家中的庶务,本来就不清闲。

    颜景瑜有颜璐盯着,一天有一大半时间都要在书房度过,这么一来,颜竹君反而成了颜家最清闲的闲人。

    再加上颜璐等人有意无意的放养,颜竹君突然觉得自己无所事事,既然大家没给她安排事情,她就只能自己行动起来。从这日起,东清浦总能看到一个梳着总角辫子的小丫头提着花篮在村子的野地上采摘东西,村人最开始好奇还会凑上去逗弄颜竹君两句,久而久之大家习以为常便不以为意。
1...1718192021...10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