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我为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兴霸天
苏护斥道:“秽污之言,惑乱民心,罪在不赦,谁能为本帅挫敌之锐,博得首功”
惯例的对喷后,进入正题。
苏护军队冲出一员大将,手持长戈,身穿银盔,大声喝道:“张桂芳在此,西岐何人来引颈受戮”
西岐军中奔出一将,手持长枪,英姿勃发,正是姬昌的第十二子,性急如火,武艺超群:“姬叔乾来会你!”
所谓先声夺人,首战的胜利对于两军士气的影响自不必说,双方看似是随意派遣,实则都是一等一的干将,志在必得。
两将拍马迎上,一个长枪起去似飞龙,一个长戈展开惊紫电,杀得征云四起,锣鼓喧天。
不过两者的差距十分明显,若论沙场武艺,姬叔乾逊色张桂芳良多,全靠初生牛犊不怕虎,连连强攻,张桂芳则以逸待劳。
酣战仅三十合,姬叔乾已有后继无力之势,眼见不妙,拍马欲走,张桂芳突然大喝:“姬叔乾不下马,更待何时”
这话好没道理,似这种斗将,武艺是一方面,坐骑优劣也是关键。
如黄飞虎的五色神牛,闻仲的墨麒麟,张奎的独角乌烟兽,都对主人的战斗力有着极大的加成,若是坐骑有损,主人极有可能败阵,更别提交锋时突然下马。
然而张桂芳此言喝出,姬叔乾就如着了魔一般,双目一迷,居然真的乖乖下马。
张桂芳嘿了一声,一击将姬叔乾的长枪扫开,伸手探囊取物般将他拿下,生擒活捉,回了阵中。
这一幕令西岐上下勃然变色,苏护则抚须长笑:“好!好!”
先声夺人,张桂芳完美地完成了任务。
他可不是无足轻重的将领,本就是青龙关总兵,乃截教门下,异术过人,但凡与人交兵会战,必先通名报姓,正战之间,他只需呼唤对方敌将名字,就能令其乖乖下马,颇有种言出法随的风范。
当然,这其实是一种幻术,远远达不到言出法随的地步,否则张桂芳直接叫敌人全部自杀了事,根本不需要打了。
即便如此,高手之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种神通在斗将之时亦是相当厉害。
封神中张桂芳大败黄飞虎,生擒南宫适等多名西岐将领,后来还是哪吒出场,因哪吒乃莲花化身没有魂魄,免疫幻法神通,张桂芳才败下阵来。
西岐要杀他,则是发挥了正道人士的优良传说,令数十员将领围攻,几乎是有名有姓的都上了,将张桂芳团团围住,从清晨杀到午时,张桂芳最终精疲力竭,无奈之下自杀殉国。
此次出征,苏护特意上奏,望能派张桂芳助他。
顾承允了。
毕竟苏护原本的手下,死得就剩下一个儿子苏全忠,苏全忠还受伤过重,难以参战,忒惨了点,不派些干将相助,这场阶级斗争的开端
第五十一章 兵来将挡(求订阅!)
没有战马的步卒,以最原始的方式,挥舞着武器,刺向眼前的敌人。
几乎是瞬息之间,最先一排的士兵就全部倒下,然后被践踏,不得全尸。
而从高空看去,西岐的战线一路推进,势不可挡,反观苏护的战线徐徐后撤,无法直撄其锋。
这个结果,令西岐士气大振,一扫之前斗将的颓势,苏护的脸色则变得颇为难看。
实际上单从战阵对抗来看,双方不分伯仲,变化生克,厮杀较量,既体现出将领的指挥水准,也体现出军队的训练成果。
将领方面,西岐死了南宫适,苏护身经百战,是当世四大名将之一,无疑占据上风,但军队的训练效果,苏护的大军在正面交锋中,显然有不敌的趋势。
其实仔细想想,这在情理之中。
冀州城一战,王师确实取得了辉煌的大胜,但此一时彼一时,现在苏护率军来攻的是西岐本土,要求的是姬昌再度将士兵贬为奴隶。
这不仅是杀到家门口,更要将他们打回原形!
因此每一个西岐士兵都拼命了,根本不需要过多的激励,士气就已攀升到极致,悍不畏死,无所动摇!
苏护从血的教训中,明白了这个道理。
以他的经验,本该有所预料,但他心中对于奴隶阶层有种根深蒂固的歧视,从来没有将奴隶当成过人,自然也就不会设身处地为对方想一想。
此刻意识到这点后,苏护的心中依旧没有半点妥协,反倒更加警惕。
奴隶已经不是逆来顺受,只受上层摆布了,即便现在姬昌愿意重回奴隶制,那些士兵也会立刻举起武器,加以反抗。
“不屈服,那便杀!”
苏护目光狰狞,高举长剑,下达命令:“甲车出动!”
轰隆隆!
地动山摇般的声音响起,一具具甲车被推入战场。
这种甲车比起普通的战车,要大整整三倍,外表包裹铁甲,厚重坚实,下置八轮推行,高及人颈,车上有抽板,可以拉出,将高度加到一丈左右,每车车顶可容纳三人立足,安排长戈兵一人、弓箭手一人、飞斧手一人。
与百弩连机那种纯粹的机关不同,这种甲车正是人力与机关的结合,是对这个时代战车的全面升级,主要的作用,就是沙场攻坚。
正面攻坚!
当甲车隆隆而至,以沛然莫之能御之势冲击而来时,西岐众将的脸色顿时大变。
这种战争兵器面前,血肉之躯几乎是一触即溃,西岐的步卒再悍不畏死,也是白给。
但姬昌依旧镇定自若,大手一挥,骑兵出动。
商周年代,所谓骑兵是异常简陋的,没有制式战甲,更无马鞍和马镫,基本上就是人和马的纯粹组合。
为什么穿越者但凡回到三国以前的时代,基本上都要发明马鞍和马镫,正是因为有了它们,骑兵可以解放双手,更轻松地在马上做出各种动作,人类战争史才迎来了骑兵无敌的年代。
所幸仙武世界的人族体质远强过普通历史,对于马鞍马镫的需求相对较低,关键还是战马。
商朝自然有马,但普通的马匹是无用的,根本经不住仙武级的大战,能够承受激烈战事的马匹,其实已经偏向于异兽,犬戎的战马就有妖族稀薄的血脉,再受到训练,才有了纵横于世的骑兵。
西岐与犬戎交战了几百年,起初吃尽了骑兵的苦头,此后慢慢摸索,逐渐渗透,花费无数心血,才终于培育出了自己的战马,组建起了骑兵营。
帝乙为什么对姬历统治时期的西岐那么忌惮,正是骑兵成型的缘故。
第五十二章 自带干粮(求订阅!)
一面面飘舞的战旗,引导全军挺进,长刀出鞘,刀锋映耀着刺目的阳光,指示士兵们冲击的方向。
从高空俯瞰,西岐八万大军出击,一个个庞大的步兵方阵,就象是硕大的方块,以磅礴之力横推而出,要将敌人碾压、粉碎,直至完全的毁灭。
全军出击。
双方先斗将,再各派先锋,皆是试探,为的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可战况的连连失利,让姬昌不得不拿出豁出一切的决意。
因为西岐此刻最大的依仗,是视死如归的决心,无可阻挡的士气,绝不能退!
士气在战争中确实是个奇妙的因素,按照严格的计算,它的重要性不如军阵的强弱,不如将领的发挥,但往往实际交锋中,士气却能创造奇迹。
一支气势如虹的军队,能打得一支综合实力完全在它之上的大军抱头鼠窜,而一支士气衰败的军队,也可能被远比它弱小的军队完克。
现在的西岐,就是前者。
明明看到前方的战场中,同袍死伤惨重,但绝大部分士兵的眼中反倒腾起了火焰,有种焚尽一切的恐怖。
于是乎,三军推进,那股铺天盖地的气势,就象是一把重锤,哪怕面对的是坚不可摧的铁壁,也要用一次又一次的重击,将它彻底敲碎。
与此同时,骑兵迂回,从两侧避开甲城,往苏护大军的后翼绕去。
苏护目光一沉,暗道不好。
他并不惧怕,但左右两边有数名诸侯贵族,却是勃然变色,纷纷上前谏言:“将军,西岐这是要两败俱伤,不值得如此啊!”
两败俱伤,值不值得
当然值得!
西岐仅仅是一方之地,实力上限摆在那里,苏护却得到了皇朝支持,又有各大奴隶主和小诸侯的钱粮供应,单比底蕴,超出西岐不止一头。
相同的损失,西岐伤筋动骨,大商却只是小菜一碟。
但关键在于,谁又愿意损失呢
苏护仅仅是这支大军名义上的统帅,它的构成十分复杂,五万的王师,基本上归张桂芳统领,剩下十万的军队,则是由各个奴隶主和小贵族的麾下组成。
他们组成联盟,是为了让四方诸侯退步,恢复奴隶制度,以维持统治地位。
但大规模的牺牲,那是谁都不愿意的。
毕竟班底没了,就算手下有奴隶,也要造反。
屁股决定脑袋,奴隶主的思路是没错的,但组成军队,无疑是是标准的乌合之众。
因此这一刻,当西岐摆出你我同归于尽的架势时,他们从心了,还要让苏护一起从心。
如果苏护一意孤行,复仇者怕是直接内战。
苏护叹了口气,吐出一个字:“退!”
甲城重新变圆阵为长城,缓缓后撤,避其锋芒。
西岐大军几度冲击,破坏了数辆甲车后,也没有得寸进尺,步伐缓慢,鸣金收兵。
姬昌玩了一手漂亮的心理战术,一场胆小鬼博弈,将苏护大军逼退数里。
首战结束。
苏护大军杀敌近三千,损伤数百,原本可以称作一场胜利,但出动了甲车这个杀手锏,更暴露出了内部的不和,战略意义上其实是完败的。
反观西岐,在综合实力不如苏护大军的情况下,将战线推进了数里,士气
更加高昂,并且内部恢复稳定,就连上大夫散宜生也不再提解散奴隶大军的事情。
……
……
朝歌。
龙德殿早朝。
顾承看着手中的战报,突然甩出。
啪的一声,那竹简砸在地上,犹如砸在了众臣的心头,两班文武大惊失色,齐齐跪下:“陛下恕罪!”
顾承问道:“恕罪你们何罪之有”
众臣不敢应声。
“苏护请战时,朕不欲妄动兵戈,是你们口
第五十三章 姬发的野望(求订阅!)
西岐大营。
众将济济一堂,却没有什么胜利者的气氛。
距离开战已近三月,双方大小战役二十几场,几乎是三天一战,这种频率无论放到哪个时代,都是极为恐怖的。
苏护不愧是四大名将之一,他的统兵或者略逊黄飞虎,御下治国的手段也不如姬昌,但却极有韧性,很快改变了战略,摒弃了速战速决的打算,开始打持久战。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个道理古往今来皆是如此,西岐的军队起初确实士气高昂,但二十几场仗打下来,也不免衰竭了。
何况还有一项关键的因素,体能。
奴隶的身体素质普遍很差,以前整日的劳作,如今整日的训练,都如重担压在肩头。
即便仙武世界的天地元气浓郁,但所参与的战事之激烈,也不是普通世界能比。
因此战争中全凭一口气撑住,一旦打完仗,松懈下来,每每回营后,都有大批士兵倒下,再也没有起来。
他们就像是一支支蜡烛,用热量燃烧着敌人,也焚毁着自己。
苏护很快察觉到了这点,每天都做出进逼之势,三天必然发动一场大战,辕门高挂免战牌也无用,逮着你就是打。
从整体战报来看,苏护大军看似没有讨到什么便宜,大营还被逼退十数里,其实是温水煮青蛙,将西岐军逼到了万丈悬崖的边缘,一旦彻底拖疲拖垮,就是兵败如山倒,再也不可遏止。
“这样下去不行,必须逼迫苏护决战!”
“如何决战,他可进可退,大不了退回汜水关!”
众将议论纷纷,脸色都是难看至极。
这个时代的五关有内外两种说法,以朝歌为中心,北方陈塘关,东方游魂关,南方三山关,西南佳梦关,西北青龙关,这五关基本是抵御外敌,称为外五关。
而武王伐纣过的五关,临潼关、潼关、穿云关、界牌关和汜水关,这就是内五关。
金鸡岭距离汜水关最近,如果真要把苏护大军逼急了,他往汜水关一退,难不成西岐军还能攻汜水关
这种战略上的压制是无解的,即便南宫适重生,也拿不出对策。
眼见众将一筹莫展,时机已经成熟,姬发朝弟弟姬旦使了眼色。
姬旦是姬昌的第四子,亦称叔旦,历史上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其言论见于《尚书》周书诸篇,被尊为儒学奠基人,是孔子最崇敬的古代圣人,被后世尊为“元圣”。
如今的姬旦年纪尚轻,却已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出言道:“诸位将军,此战我们已落入下风,想要逆转局势,寻常手段已是不能,那张桂芳精通左道异术,才能擒拿十四弟,为何我们不招揽奇人异士,与之对敌呢”
此言一出,众将脸色都有些不好看。
寻常将领其实是很排斥精通道术的异人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