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汉崛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胡油
“啪!”
杨峥轻舒猿臂,准确地抓住木柄,将飞来的大刀收于掌中。
嗯,这把道具短柄、长刃、宽度超过七厘米,可以双手持握,制式应该是仿照“朴刀”的,不过将柄的部分故意缩短了。
在《水浒》里,朴刀属于好汉们的标配,几乎人手一把。
——豹子头林冲vs青面兽杨志,天伤星武松血溅鸳鸯楼,赤发鬼刘唐带刀上路,天王晁盖智取生辰纲,大家用的全部是朴刀!
有一点值得注意,朴刀可以拆分为两截:即刀身一部分,棒杆一部分。
《水浒》就曾清晰地描写过,“玉麒麟”卢俊义,是怎样把刀身和木柄组装起来,接成长刀的。
杨峥手中的大刀则无须改装。
它长约一百五十公分左右,刀身特意做了加厚处理,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花纹繁复,锋刃森冷,完美地契合了他雄壮的体型!
好马配好鞍,好刀配猛男!
到底是每天都在战场上“厮杀”的人,杨峥一刀在手,气势非同凡响!
田彬惊喜地打量着他,夸赞道:“绝了!在这么多的师兄弟里边,只有你拿刀才像样,别人就跟过家家似的!来,我先教你几招!”
杨峥道:“好啊。”
鉴于他的戏份并不多,田彬展示的只是冰山一角。
两人到外面找了块空地,开始授课。
第一招:搠。
搠,有戳、刺、插的意思。
以刀尖对准目标,或平着,或立着刀身,向前方冲刺。脚到,人到,动作要连贯。
其实,所有的技击手段,无论是空手或者携带兵刃,道理基本都是相通的。必须要摒弃那些中看不中吃的花架子,做到快、简、准。如此,才能伤人,以及自保。
第二招:剁。
以刀身的前小半截,自上挑起,再向下砍击。这一招上下皆可伤人,小巧轻盈,可以连贯运用。
&nbs
第二十五章 增进感情有妙招
练功很耗时间,不知不觉天色就黑了。
晚上六点来钟,新鲜出炉的“十三傻”组合凑到一块儿吃饭,大家吹牛打屁,欢声笑语,气氛格外的活跃。毕竟全是年青人嘛,相处起来没什么难的。
吃完饭之后,工作人员给他们下发了剧本。
剧本是十六开,印刷体,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味。
杨峥如获至宝。
虽说已经拍过“上百部”戏,可他接触剧本的机会却基本为零,偶尔说句台词都是剧务给口述的,比如什么“末将遵命”,“微臣遵旨”,要么就是“死”的时候发出惨叫,“啊”、“哦”、“呃”……
带着振奋回到屋里,杨峥换上拖鞋,洗了洗手,然后坐到灯下,珍而重之地研读起来。
电视剧和电影,两者的区别很大。
故事开篇、事件萌发、事件发展、发展到、最后收尾。我们所说的正常影片,一般短的九十分钟左右,长的可能两三个小时,总体篇幅还是“较小”的。
而电视剧就不一样了。
电视剧动辄二十集、六十集,甚至有上百集的。
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中后期关系的变化与冲突、明暗情节的安排与推进……等等等等。如果拿文章来作比较的话,电影是短篇故事,电视剧则是长篇连载。
受限于时间问题,电影紧张,跳跃大,节奏快。
电视剧松弛些,起伏小,节奏略慢。
两者的剧本同样如此。
篇幅决定了难度。越长的越难写,越长的也越琐碎。
抛开技术层面不讲,一言概之,电影是靠“画面”来推动故事的。
而电视剧,主要靠的是人物的“对话”。
杨峥找了一支红颜色的彩笔,将属于自己的台词全部划下来,一个字一个字,逐字逐句的阅读,理解着人物的性格。
很遗憾。
在《神刀门》里,他只是个小配角,词儿并不多,场景也少,武戏远远大过于文戏。
杨峥又另外拿来一支圆珠笔,和一个笔记本,笨拙地创建着“阅读分析”。
首先,他写了两个大字:故事。
《神刀门》究竟是个什么故事呢
逃亡下的悲剧。
他们以一派之力,对抗势力庞大的锦衣卫,无异于以卵击石,结局其实早已注定。
杨峥总结道:为侠义奋不顾身,可敬!
——作为一名野路子演员,他的水平十分有限,全靠自己瞎琢磨,所以也整不出什么太高明的感悟。
第二条分析要点:场景。
杨峥参与的场景,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在神刀门门内,一部分在“路上”,也就是各种战场。
在神刀门门内:兄弟感情和睦,日子过得比较温馨。
嗯
他随手划上了巨大的问号!
这儿杨峥写道:生活过于美好,感觉有点儿假,不接地气。
括弧,如果注重细节又显得太琐碎了,不像“真正的侠客”。侠客们一般都是富裕的,没人出去打工,金银财宝多得花不完,银票说掏就掏……
在神刀门之外共有三场战役:丛林之战、荒山之战、水潭之战,是他个人参与的主要战斗。
杨峥写道:残酷,勇猛。
然后他自恋地总结道:啊!我真是条可歌可泣的汉子,纯爷们儿……
第三条分析重点:性格。
杨峥在剧中饰演三师兄,名字叫做“廖远”。
廖远的来历,故事中并没有交代,毕竟他只是个小配角。
廖远对待长辈非常孝敬,疼爱小师妹,尊重师兄弟,偶尔会下厨做做饭。
阻击锦衣卫,他没含糊!
死亡来临时,他没犹豫!
杨峥最后定论道:廖远是个忠厚的人,但脸谱化很严重,性格单一……
什么角色享受什么待遇。因为杨峥不是主演,受限于短小的篇幅,编剧没办法将他塑造得更立体,更有血有肉。
这个三师兄,可发挥的空间极小。
——小就小吧,毕竟咱是第一次上角色嘛,杨峥心里挺知足的。
他书写完毕之后,回味了一番,又接着继续研读。
……
“当当当。”
房门今天第二次被人敲响。
杨峥很愕然,他看看手机上的时间,显示九点三十五分。
“谁呀”
“又是我,老七啊!三哥你睡没”
“还没。”
“没睡就出来玩会儿呗,去大师兄房间集合!导演不是要求我们多多交流,增进感情嘛,大师兄说啦,他想到一个好办法……”
杨峥在影视城跑活,习惯早睡早起,平常十点钟左右就会上床。
他本来准备拒绝的,听见“导演要求”、“增进感情”之类的字眼,便改了主意。
“知道啦,我就去。”
“ok,快点啊……”
 
第二十六章 开机大吉
腊月二十三,晴。
一缕阳光从窗口投进来,落在杨峥的肩膀上,暖洋洋的,身边有个大姐正为他粘着假胡须。
终于等到这天了!
今天过小年,也是剧组开机的吉日。
杨峥打早晨五点起床,一直折腾到将近七点,整套装扮才处理完毕。
“好啦,沙师弟,照镜子瞅瞅,还满意不”梳化组的大姐开玩笑道。
“沙……沙师弟”
“对呀,你不是老三么”
“……”
杨峥扭了扭酸疼的肩膀,走到镜子前打量自己。
几乎任何一个古代王朝,都有它们独特的风俗文化,和衣着风格。士、农、工、商,皇帝,贵族,每个人都有对应的一套装扮,形制绝对不能乱来。
杨峥穿的,是件蓝色的“右衽”长袍。
大襟、宽袖、下长过膝。
属于民间便服。
什么叫“右衽”呢
“衽”,衣襟。简单点儿说,就是衣服的前襟从左侧向右边交叠。右衽,是中原地区汉民族最重要的象征符号,被历朝历代沿袭下来,只有少数民族才会采用“左衽”装扮。
嗯,头上罩着明代经典的网巾,(网巾据传由时尚达人朱元璋同志免费代言,以至全国流行),嘴唇上的胡须秀气中透出沉稳,长袍配大刀,威武又风骚……
杨峥对自己的造型特别满意!
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
最近他把体重吃回来了,面庞看上去饱满许多,眼神雪亮雪亮的。高大的身躯被剪裁合适的衣衫包裹着,越发衬托得他雄壮伟岸,相貌堂堂!
“谢谢您大姐,您受累,我觉得挺好的。”
梳化大姐笑道:“你满意就行。得,那我先走啦沙师弟,我得到隔壁看看二师兄。”
“您慢走……”
杨峥把腰带什么的又整理了一下,兴冲冲的往前厅赶。那儿是约好的集合地,化完妆都要过去,大家准备一块儿乘车。
“哟!老三呐!”
“七师弟!”
“瞧瞧,您今儿真帅!”
“你也不差,哈哈……”
师兄弟们个个打扮得花团锦簇,你夸我,我捧你,好听的话根本不要钱,气氛异常的热烈。
“哎,咱们的小师妹呢”
“女孩子嘛,化妆总是慢一些的。”
“听说她四点钟就起床了,真可怜呐!”
“靠!还好我不是女的。”
“你要是女的,得丑成什么样啊”
“滚……”
经过这段日子的相处,在训练之余,大家没事儿就斗地主、搓麻将、ktv、吃火锅,十三傻在大师兄的英明领导之下,早就熟得不能再熟了,感情那是刚刚滴。
“快看,小师妹!”
突地有人尖叫起来,兄弟们赶紧扭头,齐刷刷的往右边看去。
杨峥也顺着转过视线,然后,嘴里“呦”了一声。
一道颀长的影子出现在走廊内。
就像是画里的风景。
风景里的……佳公子。
只见梅小朵女扮男装,身穿红底绣花的长袍,头顶梳着发髻,一截脖颈白得如玉似雪。
她化了淡妆,嘴唇是俏皮的粉色,润润的,剑眉也修饰得深了一些,“上挑”了一些,精致而又自然。
小朵姑娘的五官本来就偏向古典,这下子更不得了。
她的稚嫩被消弭于无形,变得成熟起来,柔美中还裹着无敌的英气!
顾盼之间,一双眸子灿若星辰,神采飞扬。
“哗!”
“小师妹好好看!”
“呱唧呱唧……”
大家热烈的拍手,热烈的给予各种夸赞,那叫一个争先恐后。
“你们都是发自肺腑的么”
“当然!”“必须的!”
梅小朵走进人堆里,挑起眉毛道:“说说,我哪儿好看啦”
“哪儿哪儿都好看!”
“咯咯咯。”
梅小朵得意洋洋的,美得不行。她把目光落在杨峥身上,登时板脸道:“哎,三师兄,你怎么不夸我”
杨峥:“……”
岂有此理,还有要掌声的
大家又笑闹一阵,曹副导来了,他在门口伸伸脑袋,大声喊道:“人齐了没有抓紧上车!九点零九分准点儿举办开机仪式,别耽误功夫啊!”
“早齐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