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贤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方之影
“既然明知走不掉,又何必再去做种无头苍蝇才会做的事呢,我就在这等着,看看我家这个好二弟和弟媳会怎么对付我。”郑氏逐渐缓过神来,她强行按住内心的恐惧,缓缓开口道。
这个时候,她的心里还抱着万分之一的侥幸,也许管家弄错了,太子并没有死,他只是败给了秦王,被扣押起来。
又或者根本没有这事,这一切只不过是眼前这管家编造的故事,虽然她知道这种可能性低得可以忽略不计,可人受到巨大的打击时,下意识的就会去抓住这种明明不太可能存在的机率。
还有一条就是,即便这一切都是真的,她这个时候也不可能逃出去,既然无路可逃,就只能坐在这里等真相。
冯管家焦虑又无奈,有心再劝,却明白太子妃说的是事实。
以秦王的手段,在干出这种事之后,除非他有心放过太子妃和府里的其它人,不然,逃是逃不掉的。
有些时候的等待每一分秒都相当于渡日如年,淼淼和郑氏此刻便是如此。
她们既期待荣管家的消息是误报,紧接着就有好消息
第二百一十六、郑氏的怨和怒(中)
“母妃......”淼淼被她那充满恨意的语气和狰狞的面容给吓了一跳,下意识的喊了一句。
郑氏一脸戾气的朝女儿瞪了过去,正要训斥,却在这时候,门口传来一片呼天抢天的哭喊声,却是太子的姬妾们都被赶到了她这个宫殿。
“都别哭了。”正值满腔怨愤无处发泄的郑氏抬目朝她们怒喝了一声。
“太子妃,太子他......”众姬妾被她这么一喝,哭声顿止,一个个抬目朝她看了过来,其中两个哭得梨花带雨的姬妾楚楚可怜的看着郑氏开口。
“太子已经死了,你们再摆出这楚楚可怜的样子也不会有人怜惜,想活命的都安分点,自己找个地方蹲起来,不想活的,大可去外面闹。”郑氏冷冷的盯着她们开口。
太子府的后院比秦王府要乱很多,李建成在美色方面,远不如李世民自律克制。
这些年,他前前后后的带到府里的人,已不下十人,再加上李渊赐给他的,加起来府里的姬妾已有二十余众。
这些人平日里就不怎么安分,其中有几个特别喜欢在太子面前表演那楚楚可怜的姿态,而李建成偏偏还吃这一套,久而久之,就让她们养成了习惯。
这几个人大概是平时入戏太深,现太子死了,都恢复不过来,郑氏现满腔怨愤无处可泄,瞧着她们这模样,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口中吐出的话冷厉无比。
众姬被她这么一喝,又悄然望了一眼面外那些杀气腾腾的禁军,顿时不敢再言,乖乖的走到内厅,各自找了个地方蹲了下来,就连淼淼都被母亲的模样给吓得不敢再吭一声。
郑氏冷冷的看了她们一眼,不再言语,只是心火如炽,根本冷静不下来思考问题。
她寒着一张脸,恶狠狠的盯着墙壁上的一幅画,那仿若要吃人般的眼神吓得殿中诸女都噤若寒惮。
“母妃。”正值郑氏脑中乱七八糟的想着事的时候,门口响起来个糯糯怯怯的女童的声音。
“尫娘来,来母妃这。”郑氏转身抬目望去。
只见一个年约三四岁、一双漆黑的大眼中挂着泪珠的女童站在门口,怯生生的望着自己,郑氏的目光落在她身上,被仇恨和愤怒填满的心不自觉的软了几分,朝她招了招手。
这女童便是她的次女顺婉,字尫娘,李顺婉看见母亲招手,立即迈开小短腿,蹬蹬蹬的朝着她扑了过来:“母妃。”
“尫娘!”郑氏一把抱住女儿,一直强忍着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哗哗的滚落下来。
她抱着小女儿哭了一会,转头的时候,看见站在一旁咬着唇,眼泪在眼眶打转,却强忍着没掉来下的长女,心头大痛,又伸的将她也拉进怀里,母女三人抱头哭成一团。
门外的那些禁军接到的命令是看着她们,不让她们离开和发生意外即可,至于她们是哭是闹,并没有人干涉。
府里所有的下人都被集中看押起来,姬妾们大多与郑氏这个太子妃的关系一般,有几个和她关系不错的老人畏惧门外的守卫,也不敢过来相劝。
郑氏母女三人哭得伤心欲绝,泪流成河,非但无人出来相劝,反倒一众姬妾被她带动情绪,再想着未知的前程,不自觉的跟着流起泪来。
最后郑氏哭累了,站了起来,带着两个女儿进洗漱间,洗了手脸。
哭了一场之后,郑氏的情况没那么压抑,脸上没那么难看,淼淼终于又敢开口说话了。
她看了母亲一眼,
第二百一十七、郑氏的怨与怒(下)
“不管他们的目的是什么,能活着总比死了强,不是么就算太子妃心无生志,可你还有这一对可爱的女儿,太子妃难道不想慢慢的看着她们长大成人”长孙无忌淡淡的道。
郑氏闻声呼吸一顿,恶狠狠的盯着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对此仿若无觉,接着又道:“更何况,帝王之家无父子,以太子和秦王的关系,总有一个是要倒下的。”
“如果今日倒下的是秦王,我妹妹的结局也不会比太子妃好到哪去,这是他们的命运,也皇家人的悲哀和无奈,无关亲情。”
郑氏听得不觉的握起了拳头,她是荥阳郑氏精心培养出来的嫡女,这些道理她不是不懂,也不是不知道以太子和秦王的敌对关系和身份地位,他们之间必有一战。
可知道和平静接受是两回事,她十六岁嫁给李建成,至经已经十九年,刚成亲的那段时日,他们夫妻也非常恩爱,闺中描眉,你侬我侬的美好日子也没少过。
直到李建成成了太子,府中姬妾多了几个,夫妻的感情才淡了几分。不过感情虽不如在国公府的时候那般浓烈,但李建成对她这个正妻的尊重始终没变。
自听得李建成身死,儿子同样性命保不住的时候,郑氏就万念俱灰,心存死志,可如今听了长孙无忌这席话,她发现自己还真不能死,若如她死了,她的两个女儿怎么
“能不能让秦王妃来见我一面。”郑氏听完长孙无忌的话后,紧握着拳头,沉默了许久,口中才冒出这么一句。
“暂时怕是不行。”长孙无忌摇了摇头。
“知道了,你走吧,饭我会吃的。”郑氏的眸光暗下去,移开了视线。
长孙无忌目光复杂的看了她一眼,没再多言,很快转身离去。
三日后,郑氏迎来了一纸诏书,高祖下旨,命她带着女儿迁出东宫,搬到长乐门西殿居住。
郑氏一言不发,收拾了几件简单的衣物,带着女儿一同去了长乐门,她进来的时候,正好齐王妃也被人送了进来,妯娌在此相遇,彼此先是一怔,随即相视凄然一笑。
郑氏这些日子不吵不闹,并不是心恨已消,而是积在心里,默默等待机会。
她住进来不久,听闻山东昔日旧太子的余部,很多人都举起了反旗,不由大为高兴。
只可惜,没高兴多久,那些人就轻易被李世民剿灭,尤其是听到太子府昔日极得太子信任的旧臣魏征和王珪等纷纷归顺了李世民,更是勃然大怒,将房间里能砸的一切东西都砸得干净。
相较于郑氏的嗔怒和暴躁,齐王妃自住进来后,则一直表现得十分平静,她无喜无悲,脸上也看不到任何怨愤之意。
每日不是教导四个女儿(一个为她嫡出,另三个是庶女。),就是看书习字,或摆弄花草。
不知道她身份的人看着她的模样,估计怎么也想不到她是被囚禁在此的齐王遗孀,多半以为她是哪家避世幽居的贵妇人。
“弟妹似乎一点都不怨昔日的秦王夫妇,如今的皇帝和皇后”砸完了自己屋里东西的郑氏,出来的时候正好看到杨氏正细心的教导她的几个女儿的情景,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不由脱口讥讽了一句。
“自古成者王侯败者寇,自齐王和先太子处心积虑想要杀二哥和二嫂的时候,他们就应该想到这一日,若失败的人是二哥,二嫂想必也是和我们一样的处境。”
“所谓愿赌服输,有什么好怨的”杨氏抬目
第二百一十八、长孙教子(上)
长孙皇后因玄武门的事,心里愧疚难安,下意识的就开始逃避关于李建成和李元吉家的一切。
像郑氏和杨氏,她心里明明很挂念担心,却不敢打听半句关于她们的消息,生怕听到她们的消息,自己就会被内心的愧疚淹没。
深知这一点的李世民更是循循告诫自己和长孙身边的人,不允许他们在长孙面前提任何关于郑氏和杨氏的事。
玄武门事变之后,妻子差点一睡不醒的事成了李世民心头一个去不掉的结,他一点也不想再次体验那种即将失去执爱的感觉。
他并非寡情之人,在杀死建成和元吉后,又立即下令诛杀他们的儿子,是不希望这份仇怨没完没了的持续下去。
建成和元吉的儿子只要活着,即便他们长大之后没有造反报仇之心,可那些别有用心之人的却不会放过他们,此乃帝王之家的无奈和悲哀。
至于郑氏、杨氏,和她们的女儿,李世民并无赶尽杀绝的意思,他将她们幽禁在长乐门,除了没有自由之外,一应衣食住行,并不曾有过半分克扣。
有专门的太监、宫女和嬷嬷在那里服侍她们,当然,她们在里面的一举一动,李世民也了若指掌。
比如郑氏时常发脾气,砸东西,咒骂自己夫妇,这些他都知道。
不过他不在意,换了他和郑氏易地而处,多半也会怨愤难安,时刻恨不得手刃仇人而快之,杀夫杀子之仇,岂能轻易忘怀
让他意外的是弟媳杨氏的表现,对杨氏,李世民没什么大印像,他一共只见过杨氏几面,唯一感受就是她长了一双很好的眼睛。
那双眼睛非常的澄净明亮,就像观音婢还是少女时代的眼睛,看上去令人非常的舒服。
如今看来,她不仅有一双长得像妻子的眼睛,只怕性情也有几分相似,换观音婢与她们易地而处,观音婢的选择多半也会和杨氏一样的应对方式。
不是心里完全没有怨愤,只不过她性情生来通透,深知成王败寇的道理,最重要的是在明知发脾气耍泼没有任何作用的时候,她会选择更体面从容的心态去面对一切。
杨珪娘自是不知道自己的这份随遇而安和淡然,竟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
当然,这是后话,现在李世民最多也就是对她的为人和表现有些惊讶罢了。
不说郑氏和杨氏的心事,但说长孙皇后祭完蚕桑礼后,大半的心力都投到教育儿女身上去了。
女儿丽质已经五岁了,正是调皮的年纪,长孙经常被小丫头折腾得啼笑皆非。
除了这个女儿之外,最近太子李承乾和李泰之间的较量争锋也颇让她头疼。
李承乾已满九周岁,虚岁十岁,去年立为太子后,已迁入东宫。
只不过现李世民办公居住的地方也是东宫的地盘,承乾被立为太子后虽住进了自己的宫殿,实际上和爹娘还是住在一个地方。
李泰已封了王,不过他还没满八周岁,还没有自己的府邸,自然也是和李世民夫妇住在一起,
幼时的李承乾十分聪慧懂事,加上相貌继承了父母的优良基因,长得十分俊美。
为此,深得长孙和李世民喜爱,早早被立为太子。李泰为李世民的嫡次子,论聪慧更胜李承乾一筹,还特别好学,不过八岁之龄,就作得一好手文章,还写得一手好字,同样极得李世民夫妇喜爱。
唯一缺点就是这孩子
第二百一十九、长孙教子(下)
长孙皇后平日里待人十分和善,说话轻言细语,对子女们亦是如此,可她脸一沉,整个人立即变得威严逼人。
鲜少见母亲发怒的李泰和李承乾心头一紧,呼吸都不由自主的轻了几分。
“母后,是儿臣不对,不该为一点小事和四弟大打出手,请母后责罚。”李承乾小心的瞄了一眼母亲的脸色,复迅速垂下视线,低头顺眼的开口道。
“错在哪”长孙继续问。
“儿臣有两错,一,儿臣身为长兄,本该爱护弟妹,如今却为了一点小事,和弟弟大打出手,此乃不悌,二,儿臣身为国之储君,本该事事为兄弟们做表率。”
“可儿臣却因学堂里的一个答不出来的问题,觉得丢了面子,嫉妒自己的弟弟,此乃心胸狭窄,小肚鸡肠......”李承乾下意识的就想开口找托词,可偷眼瞄见母亲那没有丝毫笑容的脸,心头发紧,不敢瞎找理由,乖乖的承认了错误。
一旁的李泰眼见大哥在母亲的威压下,一股脑将错都揽到了自己身上,心头暗喜,得意之余,脸上不自觉的就露出了笑容。
长孙皇后看见他脸上的这个笑容,心头更怒,脸上却没有什么变化,她盯了李泰一眼,继续转向李承乾:“听你这回答,你心里显然是知道这些行为都是不对的。”
“明知不对,却偏生要犯,这就是明知故犯!高明,你告诉,这些毛病都是从哪学来的”
“莫非是我这个做母亲的品行有什么不端之处,给你做了不好的表率”长孙皇后说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语气十分严厉。
“母后,儿臣错了,是儿臣自己心眼小,脾气急,儿臣知道错了,请母后责罚。”李承乾吓了一跳,噗通一声在母亲面前跪了下来。
李泰被母亲那一眼也盯得心头一凛,眼见大哥被母亲给吓得跪到了地上,他不敢多想,下意识的跟着跪了下去。
“既然知错,一会先向你弟弟认错,回东宫之后再把储君守则和论语十则各抄写五十遍,三日后交到我这来,日后若是再犯,定重罚不饶。”长孙皇后冷着声音开口道。
“儿臣领命。”李承乾不敢顶撞母亲,恭恭敬敬的接口道。
“青雀,你刚才在笑什么”处理完大儿子,长孙皇后的目光转到了次子身上。
“母后,儿臣,儿臣正在反省自己的过错,尤其是聆听母亲的教诲后,儿臣深感不安和惶恐,大哥既是我的兄长,又是太子,儿臣既为弟,又为臣,实不该故意去挑衅他,惹他生气。”
“儿臣有错,请母皇责罚。”李泰心头一紧,不这这货的脑子向来转得快,为了避免母亲当场把自己的小心事点出来,非常干脆的认错。
“你倒是见机得快,我不管你心里是怎么想的,青雀,母后只想告诉你,你和你大哥都是我亲生的儿子,是一母同胞的兄弟,普通人家的子弟尚且要讲究一个兄悌弟恭。”
“你们身为皇子,一言一行,更该为天下人作表率,你父皇不只一次夸你伶俐,说小小年纪,史记、太学等书就读者滚挂烂熟,还写得一手好字。”
“以你的聪慧,这些道理,不需母后说,母后相信你也懂,今日这场闹剧传出去,你可知道会给自己、给你们的父皇、还有我带来多大的影响”长孙皇后盯着他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