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好国舅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泉释一切

    否则,宫里太监中的人才少是没错,但也并不是说没他李永贞不行。

    如此看来的话,这被关十八年的经历,从另一方面来说,于李永贞而言,也算是一笔不错的财富吧!

    “没想到李公公学问深厚,张璟佩服!”和李永贞扯完其过往,张璟故意恭维道。

    “国舅爷说笑了,不过是比宫中其他公公多读了几本书而已,哪有什么学问深厚不深厚的”李永贞笑道。

    看张璟那神情,活脱脱一个见到小红帽




59、做了个梦,就敢切鸟!
    到了宫门,马车自然不可再入内,张璟和李永贞刚下了马车,便看到正在宫门焦急等待的李进忠。

    “哎呦喂,国舅爷,皇爷可是等你好久了,赶快随咱家去乾清宫吧!”

    李进忠见了二人,也不和二人行礼客套,说了句话,抓着张璟的手便往宫门内走去。

    这倒是令张璟措手不及,只能跟着李进忠入宫,同时思索到底出了何事,皇帝朱由校竟然直接安排人在宫门等他,连传禀都不需要了。

    按理来说,张璟这等“外人”入宫,得查验身份才行,就是从宫中出而复返的李永贞,也得出示腰牌才能进入。

    不过有着李进忠所带的皇帝口谕,值守宫门的禁军兵士,并未阻拦,就放张璟和李永贞进入宫内。

    皇宫很大,张璟和李永贞跟着李进忠一路急行,直奔乾清宫。

    路上,张璟犹豫了下,还是抽空问了李进忠皇帝召他入宫的原因。

    “李公公,不知陛下今日为何要召见我”张璟问道。

    “还不是国舅爷智谋无双,辽东局势,果如那日国舅爷所言,败坏无比。而袁应泰亦如国舅爷所猜想的那样,中了建奴奸计,丢失辽沈,辽东也随之糜烂,皇爷想快速安稳辽东局势,阻止建奴继续坐大,这才特召国舅爷入宫,准备与国舅爷商讨良策。”

    李进忠一边走着,一遍快速说道:“今日,朝廷又得到辽东更确切的消息,自辽阳、沈阳失陷后,建奴老贼努尔哈赤便分兵攻略辽东其余要塞,我大明于辽东所剩兵马,实力不如建奴,节节败退。如今我大明辽东之三河等五十寨及河东古城、草河、新甸、宽甸、镇江、凤凰、海州、盖州、金州等大小七十余城,皆为建奴攻克,辽河以东尽为建奴逆贼所有。”

    其话说出,张璟听后一愣,他没想过,朱由校竟然会来问他这等军政大事。

    而跟着二人的李永贞,听了张璟所言,却是脸色一惊,除了因为第一次听到实力强大的大明,竟然在辽东战败而惊讶外,另外就是对张璟的军事谋略能力吃惊。

    原本李永贞也好奇皇帝为何要急冲冲的见张璟,毕竟就算张璟是国舅,但也不至于皇帝要于礼不合的提前见这个妻家亲戚。

    他没想到,皇帝这么着急,却是因为张璟竟然有这么厉害的军事能力,竟然能够预料辽东败局,甚至让皇帝主动相召,询问对策。

    那辽东战败,辽阳、沈阳二城被建奴贡献的消息,其实是李永贞第一次听到。

    这却是因为自从曹文诏送信到京师后,皇帝朱由校和一众内阁阁臣,后来决定暂时封锁消息,等后续的战报到京师,再决定是否压着这消息。

    毕竟,一来这辽东败局,正好赶上皇帝大婚,时机不好。

    二来,辽东那时所得消息,毕竟是才丢了辽阳、沈阳二城,局势到底糜烂成什么样,没有完整的军事消息。

    而且辽东败军,虽然实力受损,不如建奴,但也并非不是没有转败为胜,扭转乾坤的机会,他们都认为等到局势尘埃落定,再发文告知朝堂文武群臣和天下百姓,最为妥当。

    所以,当曹文诏送战报入宫后,无论是皇帝还是那些内阁阁臣,都期望着拖延一些日子,等待奇迹,故而下了封口令。

    除了少数几人知道在,其他人都一无所知,就是那日李进忠带锦衣卫去向张璟传旨,李进忠即使收了张璟的一笔巨款,也没敢向张璟透露辽东的消息。

    因此,朝廷高层没传播消息,而辽东距离京师又远,单纯的想靠着入关逃难的百姓传播消息,起码还要再等一些日子才行。

    现在,见到张璟这么有能力,李永贞情不自禁的多看了一眼张璟,暗道自己的策略是对的,日后得与这国舅爷多加相处才行。

    至于张璟是不是真的有这种军事能力,李永贞也是丝毫没有怀疑,毕竟,皇爷都主动召见张璟询问良策了,他还需要怀疑张璟的能力吗

    只是,李永贞不知道,此刻听到皇帝要向他询问的国舅爷,心里面却是在直打鼓,暗道那次牛皮吹得有点大了!

    张璟的心里,现在可真的没什么良策,毕竟,那次他能在朱由校面前大谈辽东局势,是有着知道历史辽东局势走向的外挂的,可是现在要他说出安稳辽东局势的策略,一时之间,明显有些难度。

    左思右想,张璟心里也没有一个合理的规划,最终还是决定等见了朱由校再说,到时候见招拆招呗,反正大明又不是没有能人看不透这辽东的局势。

    远得不说,那被袁应泰替代的前辽东经略熊廷弼,不就是最认识辽东的,到时候直接把他推出来做挡箭牌呗,等他提出策略,自己补充一些意见,不就行了吗

    乾清宫内,大明名义上的最高掌权者天启帝朱由校,正在殿内来回踱步,焦急的望着殿外。

    “时敏,你也给朕出去看看,怎么张璟那家伙还没到宫里朕都等急了!”等的不耐烦了,朱由校又对殿内的一个中年太监喊道。

    “皇爷,别着急,越急越沉不住气,急了也容易伤身,辽东的事情,咱们远水解不了近渴,急了也是没用。”那中年太监见皇帝样子,生怕他急出什么毛病,连忙劝道。

    “你说得简单,辽东局势败坏至此,朕虽年幼,但身为大明天子,岂能置关外败局不顾,安心坐以待毙呢”

    “按理来说国舅爷也快来了,皇爷再稍坐片刻便是,就算皇爷着急,但也不用多急这一时啊,要知道神宗万历爷坐镇京师指挥三大征时,也没像皇爷这么心急,您是天子,心系天下是应该,但注意好自己的身体,那也是应该的,不需急于这一时的。”中年太监见皇帝朱由校有些动怒,依旧面带微笑的劝道。



60、大明败于奸细
    “草民张璟见过陛下!”

    张璟入了乾清宫内,向面前有过一面之缘的皇帝行礼道。

    只可惜,现在朝廷正式册封还没下来,张璟现在也只能自称“草民”了,否则明显称“臣”会更让他觉得自己不一样了。

    “免礼!”

    朱由校说是这么说,不过还是等张璟行礼完后,这才右手轻扶,让张璟起身。

    心里面,张璟不由暗骂道,你就不能快点说吗老子也不想动不动给人行礼啊!即使你是皇帝。

    几日不见,朱由校的面色,明显比上次见面时,更加瘦弱憔悴了。

    在张璟想来,大概是因为忧思辽东局势,才让朱由校有这种变化吧。

    记忆里这位天启帝对于国事,可没有螨清黑得那样不闻不问的,即使后来他用魏忠贤掌控朝政,但在某些大事上,都会直接站出来阻止魏忠贤的,令的魏忠贤在那些事情上直接失败,也算是一个把锅给别人背,自己躲在暗中坐收渔翁之利的手段高明的皇帝。

    行礼过后,朱由校简单的介绍了辽东的形势,赞叹了一句他能力不俗,便开门见山道:“张璟,朕今日找你来,不为别的,只是想问你,朕如今如何安稳辽东以备朕再战建奴逆贼!”

    有了上次张璟能从京师往来客商的消息里,猜出辽东战局的事情,在朱由校心里,便本能的认定,张璟心中有沟壑谋略,肯定对此早有应对的,于朱由校来说,他此刻心里最想的自然还是最快程度上夺回失地,打败建奴才是。

    “回禀陛下,此事小民暂时也没有全然的应对之策。”张璟行礼道。

    “怎么可能你上次能从有限的关外信息,就猜出辽东战局走势,怎么现在就不能想出安稳辽东的对策呢”朱由校诧异道。

    “这与上次不同上次朝廷与建奴逆贼在辽东的军事实力对比,小民可从关外客商和朝廷邸报中,知道实际情形,来判断局势走向。”

    张璟语音一转道:“可是现在,小民至今也只知道建奴逆贼攻克了我大明多少城塞,占了我大明多少土地,可对于建奴此战之后,如今剩下多少兵力各地安排了多少守军贼兵战力如何建奴军械、粮草有多少此战我大明有多少叛臣叛将,投于建奴,他们告知了多少消息给建奴,小民都一无所知这如何让小民去考虑应对之法”

    “《孙子》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如今,我大明尚不知建奴如今实力还有多少,小民自是不敢出言建策更何况,此番辽东兵败的原因,与萨尔浒之战有共同之处,那就是我大明文武之中的建奴奸细。若非是这些人将我大明政治军事情报,源源不断的送入建奴逆贼手中,他们又怎么能以弱兵,轻易破了我大明军队”

    “有这些人在,就算小民现在能想出什么良策,献于陛下应对辽东局势,可终归是治标不治本,可能稳定得了一时,却非长久之计。不除掉他们,我大明在辽东纵然再有优势,也很难与建奴逆贼获得全功!”

    “毕竟,这相当于我大明军队在明,而建奴逆贼在暗,我大明军队虚实全暴露在建奴逆贼眼中,而对于建奴逆贼,我大明军队,却全然不知。若是这样,就算陛下从各地再抽点精兵良将,粮草物资,源源不断的送于辽东,不断加强我大明在辽东的实力,那又有什么用最终的结果还不是我大明军队虽众,却不清楚建奴逆贼弱点,疲于应对其军,而建奴逆贼,只要猛攻我大明军队的弱点,即使一时奈何不了我大明军队,但时间一长,纵然我大明军队人马再众,兵卒再坚,粮草物资再多,也根本不是建奴的对手!”

    张璟低着头,顶着面前的熊熊压力,将心中的话说了出来。

    他这话在说的时候,其实就感觉不对了,当然,不对的不是张璟的话,而是张璟面前的皇帝朱由校。

    随着张璟的言语,朱由校的脸色便是越来越不善,越来越愤怒,到了后来直接都气得红了,都涨成了猪肝色了!

    若不是朱由校明白张璟此人有大才,他都想把这个“轻言大明不如建奴”的“狗贼”,拉出去杖毙了。

    但是,很显然,随着张璟说完,朱由校即使再愤怒,也不得不承认,张璟说得对,辽东的情报不足,除非是神,否则朝廷根本不可能立即想出法子应对。

    甚至于就算朝廷想法办法应对,有那些关外那些隐藏在大明文武中的建奴奸细在,这些办法的效果明显都会大打折扣。

    “张璟,你这么说,难道就真的没办法了”朱由校有些失魂落魄道。

    “回禀陛下,小民只说暂时想不到针对性的办法,去应对如今的局势,可没说过没办法去应对辽东局势,只要消息足够清楚,自然会有办法。毕竟,有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但问题不明确,当然不好解决。”张璟行礼道。

    “这样吗”朱由校仿佛明白了什么,连忙对随张璟来的李进忠道:“进忠,赶快派人去把辽东来的信使,全部带进宫来,



61、浑河血战的启示
    曹文诏和其他几个辽东来的信使,到了乾清宫后,便依着朱由校的命令,将他们来京师送信前,他们知道的辽东大败时的战斗情形,和之后一系列的战局走向,向张璟一一道明。

    当然,于张璟而言,听他们讲述明军在辽东兵败如山倒的战报,甚至之后辽河以东,局势溃败的快得令常人觉得不可思议,都没有令他多震惊。

    毕竟,真是历史上随着崇祯上台后的一系列迷一样的操作,大明后期在关外的大战役,多是一些你想不到结果,战局比这败得更惨的还有。

    到了后期,萨尔浒败局、辽沈败局,都可以算是小败了,也不知后世那些说天启不如崇祯的是怎么想的,人家再怎么样,起码任上没有让关外建奴坐大吧

    而且,就是辽沈败局,严格意义上来说,也不能是天启之责。

    换上辽沈败局罪魁祸首的袁应泰为辽东经略时,天启还是个刚刚登基的孩子。

    从移宫案就看出来了,天启那时手中无兵无权,这朝政大事,全都是连内廷都制服的东林内阁说得算,就算那时候对袁应泰一无所知的天启,知道袁应泰会败,也根本阻止不了这场败局,一直等到他培养了魏忠贤掌权后,才有了真正制控朝堂的权利。

    真正让张璟有些惊疑的是曹文诏其人,同名同姓,投军辽东,莫不会真是他吧

    不过,现在场合不对,张璟也不能当着朱由校的面,去探问这家伙的底细,只是暂时记住了曹文诏,想着有时间抽功夫去问问对方的底细。

    待这几日前来京师送信的曹文诏几人,将他们来时所知道的辽东局势讲明后,张璟也总算对辽东现在局势有了更深的了解。

    简单来说,明军现在都因建奴短时间内攻克辽河以东震恐,不少溃败的明军和百姓,都逃到辽河以西去了。

    而辽河以西的各地部队军心本来就不安稳,再有这些败逃的人加重负面的怯战情绪,还有军械钱粮方面都不足的原因,能自己保证自己的地盘不被建奴攻破就不错,其他的就别想了,他们现在根本无力渡河与建奴作战,更何况收复失地了。

    “回禀陛下,在小民看来,我关外明军如今军械钱粮,一应皆缺。更何况不知建奴与我大明国土里,藏了多少奸细,此时若想立即收复辽东失地,已不可行。”

    张璟行礼道:“为今之计,只有先且行文令关外各地文武,暂且弹压地方,稳住军民,再选一重臣,速往关外,经略辽东,方可暂时使局势安稳。”

    “那若建奴逆贼趁此时机渡河,再攻辽河以西,我大明该如何应对”朱由校问道。

    “恐怕努尔哈赤老贼,暂时是不会轻举妄动了!”

    “此话何意”

    “陛下认为以建奴逆贼之实力,如今攻下辽河以东之地,老贼努尔哈赤尚有余力渡河寇我大明吗”张璟反问道。

    “这……”朱由校迟疑了一下,点了点头,不再多言。

    确实,建奴逆贼的人口实力在那里摆着,努尔哈赤这次出兵带来的数万人,已经是他能出战的极限了。

    这些人得了辽河以东的地盘,分散守备就得消耗他大量兵力,除非是努尔哈赤傻了,才能带着少量兵力渡过继续扩大战果。

    明军虽然连续败给建奴,但可没有史书说得那样,女真野猪皮打明军和切菜那样,现在的关外甚至九边明军,可不是崇祯那时候财政坏的一干二净,兵卒无衣无食,甚至要让妻女做倒插门暗娼才能过活得。

    努尔哈赤倘若真敢带着几千人就渡河攻城,辽河以西的明军,还是有机会让他有来无回的!

    “所以,当务之急,还是要选得力重臣,经略辽东,收拾袁应泰留下的烂摊子。”张璟说完,又低头行礼道:“小民斗胆,举荐前辽东经略熊廷弼,起复辽东,一则若论朝中熟悉辽东者,无人可与其相比;二则熊廷弼经略辽东时,未使努尔哈赤占得什么便宜,故而其人为当下整合关外败军的最佳人选。”

    “这点你就放心吧,朕已经下旨,令熊廷弼火速入京,想来如今要到其家中了。”朱由校摆手,示意张璟免礼笑道:“前番相识,你的话让朕一直记得,如今袁应泰战败,已然证明辽东不可缺熊廷弼,朕当然要用他了。”
1...2122232425...10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