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好国舅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泉释一切

    有权,有势,还能有后台保命,背地里还能靠着这些积蓄实力,只要保住张嫣的后位,让她不像真实历史上一样流产,诞下太子,这大明他还不是开了挂一样的鼓捣吗

     




81、东林夜议
    夜晚的京师喧哗无比,毕竟帝后大婚的喜庆日子,往常严格的宵禁都被取消了,百姓自然玩得更畅快了。

    在城南一座大宅外,不少马车停留在宅子外面,瞧这气势,便知这宅子的拥有者,势力不小。

    这是首辅叶向高的宅子,而那些夜里有资格聚集在他家附近的马车,除了朝堂里的东林党中坚高层人物,也不会有其他人了。

    把皇帝大婚的这几日熬了,就该到他们进行下面的计划了,而要顺利进行,自然要谋划议论一番。

    所以东林众人特地约在了这日夜里,以吃饭聚会,为皇帝大婚庆祝为名,实际上却是在筹谋日后如何统一行动。

    首辅的家里,菜色自然不差,请来的是京师有名的大厨,众人吃得是津津有味,配上叶向高请来的京师有名的戏角班子,东林众人这顿饭吃得可谓是不亦乐乎。

    酒足饭饱后,宴席撤下,喝着叶府内美貌婢女端来的清香茶水,众人这才开始今日的正事。

    “酒菜都吃饱了,茶也喝了,现在咱们该谈谈皇帝大婚后,我东林该如何应对,如今这诸般乱局了。”坐在主首的如今朝堂的东林一号大佬叶向高,开起话题道。

    “叶相公说得极是,当先摆我东林第一要事,乃是袁大来一事,算算日子,熊飞白那厮得了中旨,召还京师,再过几日,也该进京了。咱们必须要想办法阻止这家伙复职辽东才行,否则千万不能覆修吾公之辙,丢了实权不说,还败了咱们东林门面!”在场其他人都没敢立即说话,唯有光禄寺丞高攀龙当先说道。

    东林党既然是朋党,自然也是个论资排辈的地方,这叶向高作为首辅,掀起话题,能接他这话的辈分资历自然也不能低,其他人只有等到这些老家伙说完话,才敢畅所欲言。

    这高攀龙别看现在只是个光禄寺丞,官职较低,但辈分不小,其字存之,又字云从,江苏无锡人,外人称其为“景逸先生”,赫赫有名的“东林八君子”之一。

    所谓“东林八君子”,乃是顾宪成、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和叶茂才八人。

    他们是万历年间,以顾宪成为首,标榜自己反贵族反大地主的政治团体,以“批评朝政,批评朝廷政策,关心社会问题,关心百姓生活”为宗旨,因他们聚集于东林书院讲学,影响颇大,时人称之“东林八君子”。

    当然,东林这政治团体,到底反的是所有的贵族大地主,还是反的是和他们利益无关的贵族大地主,那就只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高攀龙是在万历二十二年时,在上疏参劾首辅王锡爵的政治斗争里失败,被贬广东揭阳典史后,辞官回乡的。

    毕竟,对于这些多数好高骛远,志大才疏的东林党人来说,只有做大官才配得上他们,一个区区典史实在大材小用了,还不如鼓捣教书,利用士林舆论,为自己日后的再次起复铺路了。

    当然,若是高攀龙知道数十年后,他们这些东林党的登堂拜相者不计其数的徒子徒孙之辈,都不如江阴的一个典史时,也不知还有没有脸觉得自己大材小用了!

    反正,在泰昌、天启相继即位后,作为拥立的东林党得权后,自然要召回那些曾经为党付出,政治斗争失败离开朝堂的人,高攀龙就是其一,作为东林老人,第一批被召回朝中的。

    而高攀龙的资历辈分,可以说和叶向高不分上下,若非叶向高有着首辅的身份加持,是东林现在在朝堂的主心骨,而且是两次入阁,否则面对高攀龙,叶向高的资历辈分还占不了多少便宜。

    因此,只有高攀龙说话以后,其他人才敢继续说话,一直蠢蠢欲动的杨涟就是如此。

    杨涟是个性子急又烈的人,处理事情可谓是风风火火,当下就说道:“景逸先生说得极是,万不能因熊廷弼而使我东林名声受损,修吾的前车之鉴,我们必须记住。若是陛下大婚后还不同意大来追谥之事,那我们就抓紧在熊廷弼当初欺君诸事上下功夫,只要欺君这一点,熊廷弼洗不干净,那这就是个僵局,皇帝不让我们如意,我们也不让他如意。”

    他们话里连续提到的“修吾公”,不是别人,乃是东林党的元老李三才,其字道甫,号修吾,故被他们称为“修吾公”。

    要说东林能建起来,与两个关系甚大,一个是东林的民间大v公知顾宪成,建了东林书院,都能到了遥控朝堂的影响力;另一个,就是李三才,因为东林能顺利发展,靠得就是李三才的钱和权势。

    当时,李三才以右佥都御史总管漕运,巡抚凤阳各府,淮河乃漕运枢纽,漕运又是国家命脉,手下还督管无数文武,地方重兵。

    随便捞捞,就把李三才捞成家产数百万的大富翁,还有钱捐献东林书院,深知让手下文武官兵,主动维护东林,使得其在任期间,就让东林书院成为淮河两岸的“圣地”了。

    换句话说,李三才是东林建立时背后地方官府的宣传保护伞,同时还是大股东,若没他的权势和钱,东林能建成如今规模,根本不可能,所以李三才的名气很大。

    不过,名气大也并非好事,就像后世的好人设明星,一旦有个什么出轨赌博吸毒嫖娼的渣男渣女形象,基本立马就乐子大了,李三才就是如此。

    &n



82、张璟不能为官
    “确实如此!”

    叶向高闻言,捋了捋短须,点头认同了杨涟的话。

    他们既然要拉拢张国纪,让张国纪帮他们影响皇后张嫣,就必须要帮助张国纪和张嫣,只有张家欠了他们的大人情,他们才能顺利完成拉拢的目的。

    想了想,叶向高望向在坐的一名中年男人道:“真长,此事便交给你了,过两日联系汪文言,和他一起搜集罪证,弹劾客氏之事。”

    那中年男人闻言,回道:“叶相公放心,我一定不会让那贱妇客氏,安稳待在宫里的!”

    “甚好,真长乃我东林干将,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叶向高听后,大笑赞道。

    这中年男人名叫黄尊素,字真长,号白庵,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乃是东林党内的智囊人物,中间支柱,东林诸般政治斗争,几乎都有他的参与谋划。

    而且这家伙是和杨涟一样的刚烈脾气,极擅谏言弹劾,故而,在东林党掌权以来,擢其御史之一职,掌监察百官之责,可谓是位卑而权重。

    叶向高选黄尊素作为弹劾客氏的主主持者,除了因为黄尊素是东林有名的政治斗争家,经验丰富以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其在御史之位,以他的监察之责,弹劾的话更具有说服力。

    毕竟,客氏按理来说只是宫中女官,旁的清流科道弹劾,虽然能用风言密奏让客氏有所忌惮,但却不能让她伤筋动骨,只有像黄尊素这样有监察之权的人,用证据说话才能逼得客氏在宫里待不下去。

    至于黄尊素的证据,自然是要加紧搜集的,所以叶向高才会让黄尊素联系汪文言。

    而之所以联系汪文言这个现在还不是他们东林体系的一员,也是因为这件事情若要成功,离不开他,准确的来说,是他背后的王安。

    至于汪文言和王安的关系,也是有一番缘由的,他乃是狱吏出身,智巧侠气、饶具谋略。

    用后世的话来说,那就是汪文言就是个颇会混世,整日游手好闲,却混得极好的狱卒混混,在各方面都吃得开。

    不过,后来汪文言因监守自盗,逃到京师,机缘巧合投奔道当时泰昌帝朱常洛还在为太子时的东宫大佬的王安门下,这才开始发迹。

    能混的人在哪里都会混得开的,汪文言就是这样的人物,众所周知,王安和东林党人关系密切,但却不便与东林党人时常接触,这样的话,本来就智谋无比的汪文言的作用就更大了。

    汪文言靠着如今是司礼监秉笔太监的王安的心腹身份,在朝内外,得吃得喝,又和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魏大中过从甚密。

    当然,汪文言也是个政治高手,在和东林党配合期间,在当时的刑部郎中于玉立派遣他入京探事,汪文言用钱买为监生后,就是他出谋划策,用小动作将原本联合对立东林党的齐,楚,浙三党联盟变成两党,使其内斗搞垮,从此让刚上台的东林党独大。

    可以说,若无汪文言,即使东林党在泰昌帝和天启帝登基有拥立,也很难将结盟的齐,楚,浙三党联盟击败。

    这次,叶向高指明黄尊素和汪文言一起出马,除了是要汪文言做中间人,给他们向王安传话,让王安帮忙找证据以外,剩下的就是指望黄尊素和汪文言这两个政治高手,一起出马,彻底把客氏弹劾下去,让她翻不了身。

    弹劾客氏一事刚一讲完,这边高攀龙就出声道:“给皇后诛除宫中奸邪,我等自然责无旁贷,可是我们帮了张家,张家也是不是该表示表示,让他们的手不要太长了吧能收就主动去收才对。”

    高攀龙的话里阴阳怪气的,在场众人听后,不少人都皱了眉头,若有所思,猜想其中深意。

    叶向高也同样皱眉道:“存之,你这是何意”

    “我大明从未有外戚做官者,陛下任了那乱命,他张家也不知道规矩,陛下大婚时不便拒绝,难道他不知道私下上疏请辞吗”高攀龙回道。

    这下子,众人却是听明白了,原来高攀龙心里不舒服了。

    当然,高攀龙的话话不说还好,说了不止是高攀龙不舒服,就是其他东林党人,也都有些不舒服了。

    毕竟,他们东林党要帮张家父女,现在张家的男人却和他们抢饭碗,他们心里能痛快吗

    先不说外戚为官,本身就犯忌讳不对,就是真的可以为官,他们也都会反对。

    朝廷的官位就那么多,一个萝卜一个坑,多一个人和他们抢利益,他们心里能舒服才怪。

    在他们东林众贤眼里,这朝廷所有的官都应该由他们清正廉洁的东林贤君来坐,其他要抢的人除了加入他们,否则就该彻底赶走。

    现在,张璟突然在皇帝大婚时被封官了,而且还是从五品的工部员外郎,虽然是在六部最末的工部,可官位不低,并且工部里面,也是贪银子的好地方,足够让在场不少人眼红。

    “对!对!景逸先生说得对,那张璟何德何能可以为官”

    “这不符合祖制,我们必须阻止陛下,行此乱命。”

    “是的,绝不能坐看我大明江山社稷败坏。”

    ……

    当下,在场便有一堆人响应配合高攀龙的言论,眼红不已。

    这些人多数都是刚刚被召回京中为官的,以前不是政治斗争失败被革职,就是屡试不中,人到中年才做上官,见张璟如此年轻就凭着身份,坐上了他们一辈子都不一定能爬上的位置,心里能不眼红才怪,自然要支持把张璟的官位搞下去了。

    任何地方都有红眼病,见不得别人好,显然,张璟的运气已经让他们吃味了。

    叶向高没有立即说话,挥手示意



83、方府之宴
    帝后大婚后第四天,张璟在云儿、月儿的提醒下,熬过了起床气,早早洗漱,穿上朝廷送来的官服。

    然后入宫去奉天殿见驾,随着文武官员一起,上贺表,行庆贺大礼。

    庆贺大礼完毕,这也预示着帝后婚礼已成,与此同时,辽东战败的消息,也随着朝廷不再限制,在有心人的传播下,传得京师尽知。

    原本刚刚沉浸在帝后大婚的欢庆中的京师百姓,顿时如从梦中惊醒一般,纷纷怀疑这消息真假。

    不过,于大部分人而言,这消息也只是让他们震惊而已,却还没有到让他们闻建奴之名而后怕的地步。

    真实历史上只有到了建奴骑兵入关如无进无人之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时,他们才会有切肤之痛。

    到了帝后大婚婚后第五天,朱由校和张嫣要行盥馈礼。

    所谓“盥馈礼”,自古有之,即新婚夫妇侍奉尊长者盥洗及进膳食。

    古婚礼时,新进门的新娘拜见公婆时有盥馈之礼,以示妇道既成,孝养于公婆。

    一般而言,盥馈礼中,新娘要用一只豚,寓意“合升侧载”,进献于公婆席前,然后公婆以室之事授予新娘,礼毕便预示公婆交接家庭诸事给夫妻,新娘从此也承担起为妇的义务。

    帝后大婚虽不同于民间,但盥馈之礼,同样也有。

    盥馈礼结束,至此,帝后的婚礼也算是彻底结束,朝廷百官公卿再休息九日,寓意长长久久,大明朝廷便就开始继续正常运转了。

    当然,盥馈礼的话,张璟自然是不用入宫去观礼的,而他今天出门,却是为了赴方从哲的宴会之约的。

    按照京师早就流传的消息,这位曾经的大明首辅,浙党领袖,过两日便要启程回乡了。

    内阁如今已无他的容身之处了,方从哲也要如他的浙党前辈沈一贯一样,从首辅之位,灰溜溜的下台回乡了。

    方府之外,车水马龙,人流不断,毕竟是曾经的首辅,就算是现在下台,但也远没有到人走茶凉的地步。

    朝中不少没有被东林党人政治斗争迫害的以浙党为首的非东林党人,还是纷纷前来方府赴宴,备了礼物送一送这位曾经团结各党的大明首辅!

    因为方从哲那日是在帝后大婚上口头邀约自己,并未送自己请柬,张璟想了想,便直接向方府的门仆报明了身份,让其入府代为通传。

    至于堂堂的卸任首辅,请客吃饭不送请柬,这么失礼的行为按理不该出现在方从哲这老人精的身上,张璟想来方相公也是怕丢面子吧!

    毕竟,任何人一旦失势下台,肯定有不少人会冷漠处理与下台的人的关系,当然,这还是好的,若是遇到落井下石的人,那真是倒霉透了。

    方从哲显然是早有考虑,故意放出消息宴请宾客,却只给一些心腹宴会请柬。

    其他原本熟悉的人若是有良心,肯定会不请自来,主动赴宴;若是他们心里生了其他心思,那这样做也是无形之中,给双方台阶下了。

    从方府现在的宾客人流来看,这位万历后期整合诸党的首辅方相公,现在在朝堂里,还是有些人脉的。

    不过,很显然,有东林内阁在,除了少数人以外,这些人现在多数都不可能继续待在朝堂中枢的实权位置上了。

    方家门仆作为原本的首辅家仆,自然是有一定眼力见儿的,即使现在方从哲已经下台,但他早就从张璟下马车时候,就判别张璟的身份不低。

    当那门仆听到张璟这么年轻,就已经当上朝廷从五品的官员时,心里的落差可想而知,为什么他就没这么好运,能早点脱离奴籍,做上大官!

    等了没多久,便见方从哲笑吟吟的带着五个张璟不认识的中年文士,走到府门口迎接张璟了。

    “国舅爷终于是来了,在下可是盼风盼雨的等国舅爷了!”方从哲见到张璟,笑着说道。
1...2930313233...10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