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好国舅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泉释一切
而普通兵卒,到手的军饷根本不能够一家人过活,只能另谋出路。
好一点的,可以私下里给人为仆为役,赚点外快;差的话,卖儿卖女,甚至妻女做些半掩门的暗娼过活。
日子过得可怜,也无怪乎崇祯末年,大批明军没气节的投降流民军和螨清了,给大明卖命,就没过过好日子,哪有什么气节可言
而且,就是那些天天荣华富贵的文官权贵们,整日高呼气节效忠,真正到了时候,能死节的也没多少了,多数都投降
93、管它要不要改进
军器局大堂里,高进按例巡查了一遍军器局后,便回到大堂休息。
随从的杂役殷勤的端来茶水,高进接过茶水,喝了一口,舒服的叹了口气。
“郎中,那张璟毕竟是皇后族兄,咱们这么针对他,会不会出事啊”一旁的小吏想到高进安排他们准备的事情,有些担忧道。
“怕什么能出什么事情那张璟左右不过是一个以妹邀宠的奸佞之人,能有多长久陛下如今只是年轻,少不经事,等过段时间就能明白,这等奸佞之臣不能轻信,要用也得是用我们你想想,他一个火器都没见过的监生,能研究开发个屁的火器这次咱工部的员外郎之职,落到他身上,定然是有小人从中作祟,否则,陛下怎么会如此糊涂,派他这么个没见识的愣头青来咱们军器局呢”高进一脸无所谓道,言语之中,根本不把张璟这个军器局新人放在眼里。
那小吏闻言,连忙点头应道:“郎中说的是,下吏孟浪失言了,那张璟当然没能力,在咱们军器局呆下去。”
“恩!明白就好,待会我出去避避,若是张璟找来,就说我和徐主事去城外查验军械原料去了,一时半会儿回不来,我倒要看看,没人,他有什么本事研发新火器出来!”高进得意道。
“是!下吏明白!”小吏行礼道,然后退下。
心里面,这小吏也是暗骂高进阴险,这么安排的话,张璟就算是国舅,也没可能说能研发出什么新火器出来的。
也不知道张璟和高进结了什么仇,竟然让高进这么处心积虑的在他一上任,如此针对他。
当然,这小吏不知道的是高进如此针对张璟,只是因为张璟抢了他师弟的前途。
高进说起来,乃是高攀龙的远房族人,很早因为亲戚关系,拜在了高攀龙的门下。
也正是因此,在考了功名以后,刚过中年就升到了正五品的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的职位,管着工部军械,正经的高官肥缺。
原本,这虞衡清吏司员外郎的肥缺,高攀龙准备给他一个师弟的,没想到被张璟截胡了,这如何能让在东林党掌权后,早就对弟子夸下海口的高攀龙能忍
故而,前几天高攀龙就密会了高进,让他想办法让张璟早些歇菜。
这样等到张璟干不出成绩被罢免后,高攀龙就可以让他的弟子上位,所以高进才会早有预谋的设计坑害张璟了。
却说军器局研发火器的院子里,张璟看着面前这十个老工匠,真的是头皮发麻。
真要靠他们研发火器,怎么看都不靠谱!
“你们这些老家伙,都注意了,这是朝廷新到任的张员外郎,专门负责研发火器的。你们日后好生伺候着,若是敢偷懒,当心你们的伙食俸禄,咱们工部绝不养闲人!”邓健可不管张璟脸色,一来就对着那十名老工匠,耀武扬威的命令大喝着。
“不可无礼,他们都是老者,你怎可如此轻怠”张璟见邓健这么喝问那些老者,顿时不满的大喝道。
尊老爱幼,无论古今,都是汉族传统美德,除非对方倚老卖老,比如后世道德不佳的扶老人反被讹诈医药费这些,不然老者都该尊重才是。
“诸位老翁,在下张璟,如今蒙陛下恩宠,添为工部员外郎,受命研发火器,希望日后诸位老翁能倾力相助。”虽然对这些老人的技术表示怀疑,但张璟依旧说着场面话表示尊重。
“员外郎客气了,我等也只是懂得些火器制作工艺而已,却不敢妄自称能研发火器。”中间一个长着花白胡子的老头,拖着右腿,一瘸一拐的出列道,看他样子,像是这些老头的头目。
“这位老翁,敢问您老姓名”张璟问道。
“员外郎客气了,在下侥幸和员外郎同姓,姓张,名进德。”那老者被张璟这么客气的问话,有些诧异回道。
他们这些工匠,在工部里地位最低,完全靠着制作军械过
94、匠人低下
大明的匠户制度,沿袭了伪元,将人户分为民、军、匠三等户籍,一旦确认了户籍,子孙除非皇帝下旨改变,否则子孙也都是一样的户籍。
在军籍中,因为要制造军械,这便造成在工部、兵杖局和各都司卫所管辖的军器局里,也有服役的工匠,称为军匠。
工匠的地位在大明一直很低,这自然让他们成为官吏剥削的对象了,军匠也是工匠之一,自然也不免俗例外。
而军匠的来源,除了开国时候,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因为夺天下时所制造军械的工匠及其子孙以外,其他就是靠大明在军事战争中,受伤残疾而不能上战场的兵卒补充。
那些兵卒,不能上战场,只能做地位卑微的军匠,按照制作流程,制作火器,从而换取维持生计的钱粮。
而这些微薄的钱粮,还要被那些根本不把军匠放在眼里的官吏一层层克扣。
可想而知,这些兵卒出身,半吊子水平的军匠,能怎么用心去制作火器了。
对他们而言,只要火器能用,不会轻易炸膛,那就可以了,再加上他们只是为了追求数量的赚钱,质量自然差。
而他们这样做。当然也不会有什么改进火器的心得,工部这个肥缺部门都这样,更何况是那些在各地卫所过着苦哈哈日子的军匠,由此也可想而知大明军械烂到什么地步了。
张进德其实就是这么一个军匠,虽然他曾经是为大明立过不少功劳的勇士,否则也不会被安排在工部做军匠,恐怕早被安排进地方卫所了,但是地位低下、钱粮又被克扣得很少的军匠,早就让他忘了当兵时是怎么骂那些做垃圾军械的军匠了,转而自己去做那个坑害前线作战兵卒的苦哈哈军匠了。
当张璟旁敲侧击张进德,再加上邓健又告诉他军匠过得是什么日子后,他也就明白为什么张进德做了这么多年火铳,为什么一点儿制作心得都没有的原因。
生活就这么凄惨了,一般人而言,谁还有心思去研究东西,搞发明创造
恐怕造军械的时候,他们心里想得不是每天吃喝问题,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了!
“你们也都和张进德一样,都没什么可以改进自己所制火器的心得吗”张璟不信邪的抱着一丝希望,又问了一句其他军匠。
只是,除张进德外的其他九个老军匠,都给了张璟绝望的回应。
他们相互看了对方一眼,而后才一起缓缓摇了摇头。
确实,他们之中,最年轻的人都四十大几岁了,多数都是伤残军卒转业的军匠,只有两个,是家族代代相传的工匠。
不过,很显然,这两个都不是技术精明的工匠,若是技术好的,恐怕早被工部大价钱卖给九边卫所去了。
那些卫所,为了自制自用的火器质量上能有点保障,可都是花了大价钱,去挖工部和兵杖局的墙角的。
而工部和兵杖局,对此涨这些事情都是听之任之,左右不过是些地位低下的工匠而已,就算没了,直接给朝廷报逃亡或者暴毙都行,毕竟他们到了卫所,各地卫所也都会给他们造新一个的军匠身份。
至于他们自己,只要保证自己的军械产量完成朝廷需求,这种轻松白赚外快的事情,他们自然是求之不得的。
当然,内廷卖工匠,卖的不是很好,而工部,却是把自己能卖的工匠,多数都卖出去了。
剩下的不是因为年轻,技术不扎实全面,就因为他们是伤残兵卒来的,这些工匠都是各地卫所绝对不要的,而工部也因为要完成朝廷监督的军械量,才留着他们在军器局的。
这么搞,也难怪军器局好久没研发出好的新式火器了,有能力研发火器的都卖了,不搞研发而专门制作火器,怎么可能会
95、要有切实证据
知道高进第一次见面就这么对付张璟,邓健也是一脸懵逼的看着张璟,心里也在寻思着,他今天是不是做错了。
这么主动的和张璟讨好关系,按照高进的态度,恐怕张璟即使身为国舅,日后也跟难在军器局呆下去,邓健不由怀疑他的殷勤是不是献错了人了,终究在军器局,高进是更有权的,得罪张璟也比得罪高进好。
“你为何问我最近有没有得罪高进莫非这其中另有隐情不成”察觉到邓健面色有异,话里也有不对,张璟疑惑问道。
邓健沉思片刻,踌躇一番,这才回道:“其实,往日高郎中可从没有去查验军械原料的习惯,一般都是派人查验数量,记录账目的亲信徐主事去做这事情。而他自己的话,除非是有特殊情况,否则一般是根本不会亲自去查验的。”
闻言,张璟目光一凛,带着怒气问道:“今天工部应该没什么大事吧”
“陛下刚刚大婚完,咱工部才开始运转,能有什么大事发生”邓健不假思索道。
话说出口,邓健才发觉多说了什么,惊得捂住了嘴。
他把高进有意找理由避开张璟的事情说了出来,这一旦张璟找上高进,而后如果高进再知道是他把消息泄露的话,以高进在工部的能量,日后还能有他邓健在工部的好吗
“哼!工部没事情,高进却一改常态亲自去查验”张璟冷哼一声,口中碎碎念道。
听了这话,除非张璟是傻子,否则绝对不会真以为高进是无意的给自己十个老家伙研发火器,并且还真的是有事情去查验,而不是有意识的躲着他了。
高进这一连串的动作,要说他不是故意如此设计对他,张璟是绝对不信的。
真不知道自己到底哪方面得罪这位高郎中了,要这么针对他莫非自己监督研发火器,就惹到他了不成
“我们这位高郎中,胆子可真不小,竟然这么对我,难道他不怕我告到陛下那里,说他故意拖延研发进度,被陛下治罪吗”张璟呢喃道。
“国舅爷有所不知,高郎中也并非普通人,他乃是东林‘景逸先生’之远亲高徒,就是张尚书见了他,也得看在‘景逸先生’的面子上,让他几分薄面!”邓健听到张璟的话,连忙解释道。
邓健可不想张璟因为高进的恶意对待,跑到工部衙门里去闹腾,所以只能报出高进的背景,让张璟知道,好让张璟有所忌惮,不会意气用事的去闹腾。
“东林‘景逸先生’”张璟呢喃一句,而后惊醒道:“高攀龙”
“正是!”
“怪不得……怪不得,原来高进背后有他在!”张璟这才明白高进到底有何依仗,敢这么针对他。
高攀龙可是东林巨擘,创始人之一,张璟明白,现下他还真的动不了高进,即使他知道高进掌管的军器局干了多少撬朝廷墙角的事情。
有高攀龙和东林党在高进背后撑腰,张璟就是用军器局大赚军火钱,真的在朱由校面前,把高进告趴下,恐怕也治不了高进的大罪。
更何况,张璟现在也只是知道军器局内幕而已,他手里可是连一点儿证据都没,也别谈去告发高进,给他自己出这口恶气了。
不过,即使如此,张璟也得试探着能不能从高进手里搞到合适的工匠了,除非真的无能为力,那便只能再去想其他的办法。
当下,张璟令张进德这些工匠,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而他,则命令邓健带路,原路返回,去工部大堂。
不管如何,张辅之终究是工部尚书,就
96、军器局剥离
军器局的这个坑,张璟当然是不会主动跳的。
不管高进到底有什么意图,他都得想办法破局。
只是,想到就算逃过这一关,顺利弄来合格的工匠帮忙,等他再找来徐光启这些牛人指导,在军器局研发真的好吗
张璟觉得,恐怕这样也不会好到哪儿去!
他是要救大明,而不是完成任务式在官场这么混着,真混到了李自成入京那天,他这个国舅爷,恐怕下场,不会比真实历史上,他族妹张嫣和族伯张国纪的下场好到哪儿去!
想到就算在军器局把火器研发好,恐怕这代价也不会小。
毕竟,工部都烂成这样,真要加大进度研发,那些军械原料,都得被这些大明蛀虫们,把成本活生生提到三到五成。
以那些大明蛀虫雁过拔毛的漂没个性,张璟可真不敢想象新式火器研发的后果。
哪怕他让徐光启他们研究出了新的火器,在射程、发射速度和威力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并且减少了原料使用,但恐怕到了计算成本的时候,说不得原料减少了,这新式火器的造价反而比旧火器还贵了。
理由张璟都替那些蛀虫想好了,新式火器虽然原料用得少,但是威力比旧火器大,其中用了不少复杂工艺,加大了成本,所以更贵了。
张璟不难想象,当这些蛀虫发现他们的收入会因为新式火器研发成功而减少,那些蛀虫的想法了。
除了阻止,那就是换了理由,巧立名目,继续敛财。
现在,研发新式火器是皇帝朱由校严令的,阻止研发自然是行不通,自然,他们就要换个理由贪污了,而且有好的理由可以加大贪污数量,他们也是绝对不可能放过的。
不由得,张璟觉得他不把贪污漂没积弊清除,也就别想研发火器了。
只是,该怎么办呢
貌似,只要在工部研发,就注定要被漂没。
毕竟,仅仅是军械提供运输,就不知道要过多少人的手,更何况还有其他环节,张璟总不能说天天守着,不给他们下手漂没的机会吧
一时间,张璟犯了难。
真不知道崇祯那时候是怎么把登州新军搞起来的,虽说也是砸了几百万两银子,但对比起关宁军每年的军饷来说,可真有些小巫见大巫了。
张璟可是记得,后来关宁军的军饷最多时候,可是占了崇祯朝政府收入的三分之二了,最后的结果却是大把的银子砸了进去,效果却并不多明显。
而登州新军,四万多人,前后也就砸了几百万两银子,论起战斗力,不比关宁军差,甚至火器比关宁军的火器更猛,毕竟三顺王投降螨清的兵马,后来也是让关宁军吃过亏的。
虽说关宁军比登州新军人数多了几倍,军饷也是登州军的两倍以上,而且关宁军还要筑城,但是军饷差距也不该这么大才是。
辽东和登州,差距怎么这么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