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好国舅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泉释一切
“确实如此,有东林诸贤士的帮助,就算那妖妇客氏,仗着陛下宠幸,在宫中气焰嚣张,但也根本不是东林诸贤士的对手,也不得不被陛下下旨,‘请’出宫了。”张国纪点头道。
“还有呢”
“有什么”张国纪看了眼张璟,不解反问道。
“其他对付客氏的措施啊。”张璟回应,而后反问道:“难道这样就够了吗”
“够不够”张国纪诧异了一下,反问道:“难道这样还不够吗一个小小的宫中都人而已,她还能真的反了天不成”
“可客氏并不是一般的都人,毕竟是当今皇帝的乳母出身,不防着些,小心她死灰复燃,又回到宫里,再和宝珠争宠争权。”张璟有意提醒道。
“就凭她还想再入宫和宝珠作对那得先过了东林诸贤士那一关再说,否则,有今日朝堂群起弹劾妖妇的事情在,谁能让那妖妇再入宫中为祸”张国纪十分不信道。
&n
正文卷 137、黄汴拦路
简单应付了下张国纪,表明他不会再去想“客巴巴回宫和张嫣作对”这类不切实际的事情后,张璟便也向张国纪告辞离开了。
临走时,张璟抱着毕竟是同族,能救就就,念及往日张国纪对待前身不错的恩情上,张璟这才隐晦提了几句,他在张国纪府门口,被门仆刁难的事情。
当然,如果张国纪没有留心在意这事情,也不处罚仗势欺人的门仆,而是任由那门仆继续刁难其他拜访之人,并且索要门敬的话,也就怪不得日后张国纪会被朱由校好好整治了。
张璟出了门,便上了马车,天色黑了,不适宜留在外面太久,张璟便让马夫直接赶马车回府。
只是,刚到了回府的必经之路时,便看到被一辆大马车挡住了去路。
在那马车四周,还有好几个精壮护卫,看这架势,对方的实力不低。
“国舅爷,要不上我的马车,歇息一会儿,再送你回府,如何呢”没过多久,张璟便听到一声熟悉的声音。
顿时,张璟拉开车帘,很快便看到那大马车的车帘也被拉开,刚刚还在张国纪府邸里,和张璟觥筹交错的黄汴,正一脸笑容的看着张璟。
“我道是谁,专门在这里等我,原来竟是黄先生你!”张璟装作没听到黄汴的话,笑着说道。
当然,心里面,张璟知道,这黄汴如此大费周章的见自己,其中必然有什么
“在下有要事相商,不知国舅爷可否赏脸,入我马车一叙”黄汴不理会张璟的话,又一次问道。
“好!”
这下,张璟可不能再装作没听见了,权衡一番后,张璟欣然应诺。
只见,张璟下了马车,叮嘱车夫控制马车,跟着黄汴的马车后面走后,便自己上了黄汴的马车上。
进入马车里,给张璟的第一感觉便是这马车未免也太大了。
马车里面的东西,其实不是什么特别的东西,用后世的话来说,这就是个移动的拎包入住的酒店。
“黄先生果然是江南豪商,这等内中别有洞天的马车,我也是生平第一次见。”张璟发自内心的说道。
“这种小玩意儿,国舅爷若是喜欢的话,改日在下直接送一辆到您府上如何”黄汴笑道。
“算了吧,君子不夺人所好,况且我不喜欢这种大马车,太过招摇了。”张璟摇头回道。
说完之后,张璟便直接自己进入正题,直接开口问道:“不知黄先生让我到这马车里面,到底是要做什么呢”
“没什么,在下只是想和国舅爷趁此机会,好好结识一下而已。”张璟回道。
“既然这样,那我下车吧,黄先生再见。”张璟回道。
说实话,对于黄汴这种喜欢卖关子的人,张璟有些不喜欢。
“慢!慢!国舅爷!我找你是有事相求。”眼看张璟真要起身离开,黄汴自然不卖关子了,连忙说正题。
“什么事情”听到黄汴说出目的后,张璟笑着问道。
“这事情其实刚才我和张国丈说过,只是张国丈根本不信我。”黄汴道。
“嗯不信你”张璟听后一愣,反问道,对此事充满好奇。
“是的。”
“为什么”
“因为这事情涉及了朝堂内的不少东林党人。”
“嗯……好好说说。”听到关于东林党人的事情,张璟顿时来了兴趣。
“好!”
随着黄汴答应,知道张璟不喜欢卖关子的黄汴,也不藏着掖着,把他先前对张国纪讲的,南京宝源局私铸劣币,并且将劣币流通市场,谋取暴利的事情说了出来。
张
正文卷 138、无凭无据
“一年”闻,张璟呢喃了一句,又再问道:“你确定吗”
“嗯!应该差不多就一年。”黄汴点头,又解释道:“如今江南市场上,流通的劣币其实还不算多,至少在我的那些生意进项里,所收到的劣币并不算多,还没有让我的损失太过重。”
说话时候,黄汴又从怀里,摸了一块抱着东西的锦帕,然后当着张璟慢慢的打了开来。
期间,张璟一直看着,只见那锦帕里,包着的是一堆铜钱。
不过这些铜钱的色泽,看着较之一般的铜钱,实在是有些黑。
“这是”看着眼前的这些铜钱,张璟疑惑问道。
黄汴先是把锦帕里的那堆铜钱拿到张璟面前道:“国舅爷,这便是自从朝廷下旨铸造泰昌通宝以来,江南各地流通的劣币。”
而后,他又从口袋里,取出了几枚一样的泰昌通宝,张璟看着,明显感觉这几枚铜钱,比锦帕里的那堆铜钱,色泽更好些。
“这几枚都是成色足够的泰昌通宝,国舅爷请细看。”黄汴又道。
闻,张璟从两类铜钱里,取出几枚铜钱,细细看了起来。
确实,这些铜钱拿在手里,与那些成色足够的铜钱对比,就让人觉得分量有些不足,想来是里面铜减少了,多放了铅。
“这些劣币,铜铅分量如何比对的”张璟问道。
“多数都是按铜五铅五的分量铸造的,少数一些劣币,差不多按照的是铜四铅六的分量铸造。”
黄汴想了想道:“大概是铸币者刚刚尝到铸币的甜头,又怕一次性铸造了太多数量的劣币,导致市场大乱,对他们不利,所以在有计划的慢慢的把劣币流入市场,从而使他们掠夺百姓财富时,不会一开始就闹出太大的市场动荡,导致物价飞涨。”
闻,张璟问道:“这也就是你适才说的,他们这样流通劣币,可能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让百姓觉得钱不足钱的原因吗”
“以现在江南市场上的劣币流通数量,差不多是这样。”黄汴点头应道。
而后,黄汴又从锦帕里,取出一枚最黑的铜钱,话锋一转道:“不过,如果像这样的铜钱,或者是质量更差的铜钱,日后出现市场更多,流通的劣币质量更差的话,就算铸币者刻意控制劣币流通市场的数量,但江南市场因此崩溃的速度,只会更快。”
“大概要多久”张璟问道。
黄汴想了想,不确定道:“最快的话,也许半年功夫,慢的话,也许八、九个月,市场崩溃都是有可能的。”
张璟听后,也是跟着点了点头,但并未多说什么。
其实他对于这种深奥的经济规律是不懂的,不过张璟却知道黄汴说得应该是对的。
因为张璟记得,真实历史上,魏忠贤被朱由校派去整治江南铸币案时,正是天启二年的时候。
记得那时候,好像是因为市场上流通的劣币太多,导致商户做生意收到的劣币太多,自己的财富大量缩水,又被当时已经由东林党人控制江南官府,强制要求商户接受金陵宝源局铸造的劣币,结果直接就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恶劣的市场后果。
无可奈何,最终多数商户都选择罢市,逃亡江南市场,而剩下的选择在江南坚持的商户,多数都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因为财富急剧缩水,从而走向破产。
&nbs
正文卷 139、这世上哪有什么王法
见黄汴如此激动,依旧不信自己所说,张璟觉得他必须要好好的浇他一盆冷水。
从而让黄汴冷静下来,好好想想,以东林党那帮文人的无耻程度,和历朝历代朝廷官府的现象,到底会不会不信劣币是由民间私铸的,而是金陵宝源局为了谋利铸造的。
“黄先生,依你所见,假如我真的帮你把劣币这件事情告诉陛下,陛下不是蠢人,又有前朝诸般先例事情,自然知道劣币大量流通市场,会造成什么恶劣的后果,到时候一定会下旨彻查的。”
说到这里,张璟故意停顿了一下,看了眼黄汴。
而黄汴听到张璟所说,脸上自然是溢满了惊喜,毕竟按照张璟的话语,很显然张璟是可以轻易帮他把这劣币流通江南之事,告发到朝廷和皇帝那里的。
当然,黄汴自然也没有怀疑张璟所说,毕竟,张璟是大明新进的国舅爷,说这话是有底气的,若是换了其他人,黄汴自然要考虑对方是不是骗子,说的是真是假。
只是,张璟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在看到黄汴脸上的惊喜神色后,张璟便突然语锋一转道:“不过,到时候黄先生告发金陵宝源局,引得陛下震怒,下旨彻查江南劣币一事,敢问黄先生一句,你那时可有证据证明劣币是金陵宝源局所铸吗”
“这有何难只要陛下一旦下旨彻查,到时候直接派人搜查金陵宝源局,他们在宝源局铸了那么多劣币,不可能一点儿痕迹都不露的。”黄汴十分想当然道,至于张璟口中的证据,他却是没有的。
别看黄汴派人查到了江南劣币的源头,但是那也只是他暗中派人查访的,真的让他拿出证据,证明金陵宝源局是铸造劣币的源头,那他是根本没有证据证明的。
这很正常,毕竟真要是让他掌握了金陵宝源局铸造劣币的铁证,黄汴哪里还需要找门路来告发,直接找那些和东林党人不对付的其他党派的科道清流的官就行了。
有这些官在朝堂上弹劾,管你是多大的党派,都得被他们弹劾得灰头土脸,甚至一蹶不振,从此团灭,
然而,黄汴说到底,还不是没有证据证明劣币是由现在东林党人掌管的金陵宝源局铸造的吗
不然,真让黄汴掌握了证据,他怎么可能会来求张国纪和张璟这样的按理来说根本没有弹劾权利的皇亲国戚呢
想想也是,动用国家资源,铸造劣币,挖国家的墙角,从而谋取私利,如果那些主谋此事的东林党人真的一点儿防御措施都没有,就可以随意的让别人挖出他们的内幕,那这些敢挖国家墙角的东林党人未免真的太自大了吧
“是吗你也太高看那些东林党人了,真以为他们是正人君子,一点儿防备都没有信不信,你今日告发,当天金陵宝源局就可能收到风声,销毁各种铸造劣币的痕迹,并且反告你们污蔑朝廷命官,让你们在江南立足不了。”张璟有些嘲笑道。
听了这话,黄汴一惊,楞楞回道:“不会吧他们怎么可能能这么快销毁痕迹而且,这世上怎么会有这么无耻的人,明明是巧取豪夺的人,竟然还这么强词夺理,说别人诬陷这世上还有王法吗”
“王法这世上哪有什么王法,无非是敢治罪和不敢治罪的区别而已。有的人明面已经能够治罪,但没有朝廷和陛下的默许,谁敢去治罪”
张璟闻,冷冷一笑,接着说道:“而且,销毁证据又有何难只要这
正文卷 140、驱使地头蛇
“收集证据”黄汴听后,谨慎的又问一遍确认道。
“是的,就是收集证据。”张璟点头道:“若有了这劣币是由金陵宝源局铸造的铁证的话,到时候一旦告发,就算东林党人再如何把持朝政,再如何有能耐,也堵不住江南被他们剥削的百姓的悠悠之口,也逃不过陛下和朝廷的惩治。”
闻,黄汴点了点头,却没有立即回话,看他沉默的样子,显然是在思考着什么。
见此,张璟心里猜测,黄汴应该是在考虑现在南下返回的得失吧!
毕竟,黄汴本来就是想北上京师,好在京师里找到人脉,清理这江南劣币流通之事,从而立即止损。
终究,劣币每在江南多横行流通一天,像黄汴这种每日生意成交量,贸易额大的大商人,就要为此承担巨大的损失。
可如果黄汴真要听了张璟的话,那对他而,想要短时间内止损,那是不可能的,甚至于为了保证他原有的市场渠道,黄汴还要明知继续让劣币流通,他就会亏钱。
想了好办会儿,终于,黄汴像是想通了什么一样,咬了咬牙,最后拱手行礼拜道:“小民谢国舅爷指点,明日我便去金陵,誓要把那宝源局暗铸劣币,谋取私利的证据找到!”
一直注视着黄汴神色的张璟见他这般样子,连忙伸手扶起他道:“不需如此,不需如此……”
而后,张璟更是故意装得咬牙切齿的样子,大怒道:“那帮欺上瞒下,谋夺私利,鱼肉百姓的狗贼,正该杀之,还大明,还江南一个朗朗乾坤!此番这金陵取证一事,还多望黄先生冒险了,若是事情困难,还望黄先生量力而行,不要太过勉强,终究等到劣币横行,物价飞涨时,商户一旦为此罢市,东林党人他们就算是有天大的本事在身,也根本压制不了这些负面消息。”
“国舅爷说得有理,在下受教了!”黄汴又一次行礼感谢道。
之后,张璟和黄汴二人,在张璟主动询问下,又聊了些关于劣币的问题,便相互告辞分开了。
回到自己的马车上,张璟拉开车帘,看着缓缓离去的黄汴的马车,心中也是希望那黄汴去金陵后,能真的查到金陵宝源局铸造劣币的证据。
当然,别看他刚才对黄汴说话,那么正直坦然,好像是真的痛恨那帮东林党人铸币谋私一样,其实他这样子,还不是要做给黄汴看,好让这位江南豪商,给自己找到铁证,坐实了金陵宝源局的罪名。
从一开始,张璟被黄汴拦路,听到金陵宝源局铸造劣币,谋取暴利后,心里面就在思考他该如何从这件事情里,为自己谋利了。
很简单,铸币一事,可是政府朝廷的经济命脉,一旦币制彻底乱了,造成物价飞涨,王朝经济失控,那么对于封建王朝而,基本上就完了。
就像真实历史上,后来崇祯时候,为了弥补军费,不止是让两京铸币,还放开禁止,让边镇铸币,而现在中央朝廷铸币,都缺铜少铜,地方铸币自然更加肆无忌惮,大小不一,铜量稀少,这也造成后来崇祯元宝烂了大街,百姓后来根本不收崇祯元宝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