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好国舅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泉释一切
心里面,茅元仪非常不信张璟说的话,他不由自主的认为张璟是在听他讲完明军实战使用火器缺点之后,故意盗用他的观点,想据为己有,然后准备拿到军器局依据这三点革新改进火器,从而向皇帝邀功的。
而随着对张璟的不信任加剧,茅元仪对于张璟的观感,也随之变得差了。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毕竟张璟若真的想据他的功劳为己有的话,无疑说明张璟的秉性很坏,对下属刻薄寡恩,投靠这种人,日后哪有可能有出头富贵之日
“在下愚钝之资,常研究火器,多日而无所得,还往国舅爷今日能赐教一二。”茅元仪行礼恭敬请道。
别看他话说的恭敬有理,其实在心里面,茅元仪也打定主意,如果张璟是瞎扯淡,明显是要为了夺他研究,据为己有的话,那么今日之后,他肯定离开张璟身边,再谋出身。
与此同时,不只是茅元仪,就是坐在一旁,目睹整个事情经过的陈明遇和冯厚敦二人,心里面也以为张璟是为了故意占据茅元仪的研究,据为己有,好向皇帝邀功的。
在他们心里也有打算,一旦张璟真的对于火器一知半解,那他们也有考虑离开的意思,跟着这样的主人出头明显太难了。
“好!”张璟先是点头应了句,而后道:“止生适才说的三点,我归纳下,以鸟嘴铳所代表的火铳论,所谓提升射速,其实就是想办法提高我明军火铳发射完弹药后,装填弹药的时间,从而达到火力不间断发射,使得建奴逆贼,就算步骑齐出,也近身不了我步阵之中。”
“而所谓提高射程,并不是说再提升鸟嘴铳这样一百五十步的射程的火铳的最大射程,而是提高其能够真实杀敌的射程。”
“毕竟,以建奴的弓箭论
129、门敬
张璟的问题显然镇住了茅元仪,之后茅元仪主动和张璟交流,提及张璟所提的明军火器的其他缺点。
当然,茅元仪毕竟是这个时代的杰出兵器理论家,张璟提出的其他缺点,他听到以后举一反三的能力很强,很快便说出了其他几个连张璟都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这一番经过,也令得全程注视的陈明遇、冯厚敦对张璟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们也明白张璟并非是那种没能力,却想据部下功劳的人。
他们二人和茅元仪一样,在为他们的错误主观误解的想法,羞愧的同时,也不由得对日后在张璟身边做幕僚,博一个更好的前程,有了更多的憧憬。
无形之中,张璟自己都不知道。他不过是非常寻常的和这三人讨论火器革新改进问题而已,却会令三人对他有这么高的期待感。
之后,张璟言语表明愿意接受他们为幕僚,让他们和他一起去工部帮忙,并且商定了每人每月百两银子的酬劳雇佣费用。
当然,这笔银子不会是工部去出,他们三人是张璟的幕僚,只能是张璟自己出银子。
至于纹银百两,也是对得起张璟国舅爷的身份,开出来的,或许他们去朝廷一品大员的身边做幕僚,可能一月才赚百两银子,但像张璟这种明显受宠幸的皇亲国戚府上,起步酬劳若是给低了,丢的可不仅仅是张璟的面子,更是皇室的面子,自然要给的多。
对此,张璟却是没有任何异议,命人取来薛钲来时送来的部分银子,然后按照该给的一一交给三人,这场幕僚选拔之事才终于告一段落。
不过,今天的事,也提醒了张璟,他必须要找个管家,还有一个账房先生,否则如今天薛钲送来的银子和财货!,还有那次抢了赌坊后,于庆建和崔呈秀送来的银子,都不知道怎么安全保管了。
虽说这些东西是要运尽皇宫,是要交给皇帝朱由校的,但毕竟现在还没到交的时候了,所以确实因为目标大,难以保管,必须请信得过的人管理才行。
看来,必须得去找合适的管家和账房先生了,可惜的是张璟到了现在,都没遇到靠谱的管家和账房先生。
送走了三人,日头也就不早了,想来这时候,应该没人会来张府拜访了。
等到天色将黑后,张璟再无其他想法,便坐上马车,直奔张国纪府上而去。
夜幕沉沉落下,漆黑之际,张国纪府外安排守门的下人,显然是新仆人,完全没有想到张璟这个亲戚不提前通知,并且赶在这时候来张府。
因为张璟下马车前,没有主动透露身份,便让车仆去一边待着,自己却自顾自的入府,守门的门仆还出乎张璟意料的拦住了看着年轻的张璟。
“公子留步,国丈府邸,可不是谁都能进去的!”一个看着明显眼生的中年门仆,一脸凶神恶煞的抬手便拦住了张璟的去路。
“哦我都不行”张璟反问了一句,然后特意看了眼这守门的门仆,暗想这新来的门仆倒是忠心的很,对于不熟的来客,都能这般挡之。
只是,接下来这守门的门仆做的事情,才让张璟明白,很明显他想得有些多了。
“你是什么人知不知道这是哪里这里是国丈府,你又不是那些做官的进士老爷,我为什么要让你这么简单的进国丈府除非,你懂得,意思意思下……”
说话时候,那中年门仆脸色突然一变,原本凶神恶煞的脸色,变得有些分外猥琐,摆在张璟面前的手,也是当着张璟的面,若有若无的摩擦着,明显是在传达什么意思。
&
正文卷 130、门前训仆
稍过片刻,门仆便带着张府前院的一个管事的过来了。
那管事来时听门仆描述,心里面对于敢在张府门外嚣张的年轻人,早有所猜测对方可能是张璟。
到了张府门口,看到一身常服的张璟,顿时确认了。
毕竟,敢在张国纪这个大明皇帝的岳父门前搞事情的年轻人,大明朝廷也就只有少数几人,而如今最有可能的人,那就只有张璟了。
那管事连忙一脸笑意的迎了上去道:“没想到是璟公子登门了,小人见过璟公子!”
说完之后,那管事的立马对跟在他身边的门仆大喝道:“不长眼的东西,这是璟公子,是咱们老爷的侄子,当朝的工部员外郎,你竟然敢拦在府外,不想活了吗”
原本就猜测自己可能惹了不该惹的人的门仆,听了这管事的话后,立马一惊。
顿时,那门仆就抬起自己双手,“啪!啪!啪”的对着自己连续抽着嘴巴子。
抽他自己嘴巴子的同时,还哭着跪地求饶道:“小人有眼无珠,竟不认识璟公子,叨扰了璟公子大驾,还望璟公子恕罪!”
与先前那一副不给钱,就不让进门,还要动粗的蛮横模样,完全就是天壤之别。
想到这家伙先前凶神恶煞的样子,再与现在这副求饶模样,张璟觉得他说他是个演技派演员,那绝对是不为过的。
不过,想想也是,能从众多张府下人的争夺者里,捞到这种油水位置,这种该认怂就认怂的性格,也是必须要有的。
“你以为求饶就行了吗今日你不知道我的身份,连我进自家伯父府门,都要被你这么一个刁奴这般刁难,索要门敬。如此观之,便可知道换了其他人,你肯定刁难的也不少。
若是对方不是什么重要的人,那倒也罢了,可如果对方有急事找伯父,却因为你索要门敬误事,你说该如何”张璟恶狠狠道。
“璟公子,不会的,小人平日都是偶尔为之,今日只是手中缺钱,见公子陌生,才起了索要门敬的心思,旁日里,我根本不敢的。”那门仆气势弱了几分,低声道。
“偶尔为之”张璟呢喃了一句,笑着冷哼道:“那可真是巧啊,偏偏是我今日来伯父府上,被你撞上了,你这么说,是在说我活该倒霉,被你要门敬,索要钱财礼物吗”
话语里,张璟说得阴阳怪气,很明显,对于这个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家伙,张璟才不信他为了不受责罚,而掩饰的说辞了。
“真的就是如此,小人……”
“住口!”张璟见那门仆还想解释,立即大声喝道,制止了他的狡辩。
而后,趁他闭嘴时,张璟这才继续严厉说道:“你有没有一直索要入府里拜访伯父的人的门敬,只要问了这几日进府的人,一问便知,到时候,我倒要看看,你有多少张嘴来解释你收门敬的‘偶尔为之’”
“这……”门仆听完张璟的话,顿时不敢在继续说话,他可真怕张璟把他掩饰的那些事情,都一一查出来,那可就真遭了。
“不敢说了那你刚才向我收银子的时候,敢伸手索要,怎么现在就不敢了呢”
张璟继续道:“就是因为有你们这些变着法儿收银子的门敬,才会让不少前来拜见伯父的人,不是吃了闭门羹,那就是连门都进不去。若是有一天,真有人来拜见伯父,若是因为你的恶意刁难,误了伯父的大事,你说你能赔得起我们张府的损失吗”
“……”那门仆显然没想到,张璟能把门敬这种普通事情,上升到这么高的地步。
正文卷 131、张府谁人
听到身后那先前还刁难自己的门仆,被自己痛骂一顿后,还这么感恩戴德的感谢自己,张璟心里也是有种不一般的爽快感。
果然,无论古今,有权势地位,就是不一样,试想下,他若是没有现在的身份,是个普通人,这门仆对自己,岂不是眼望上天了
记忆里,似乎张国纪后来被魏忠贤整治,就有他的家仆仗势欺人,被阉党抓住把柄弹劾,最后被弄得灰头土脸的,连朱由校都不帮他。
想到这里,张璟觉得他或许该适当提醒下张国纪整顿家风,虽然这事情提醒不提醒,都对他影响不大,但若是张国纪再出现家仆仗势欺人的事情,被一些专门找事情做的科道清流弹劾,说不得会影响到张嫣不是
毕竟,就算张国纪如今和东林党人关系很好,但东林党又不是一个非常集体化的党派,互相拆墙脚时有发生。
更何况,还有那些非东林党的官,若是他们知道张国纪家仆仗势欺人,也说不得他们想要在朝廷露脸,留个好名声在民间,直接一道奏折弹劾上去。
最后难保这件事情,会不会让朱由校对张国纪,对张嫣,或者对整个张家厌恶。
然而,若是如今成为国丈,自身已经非常飘的张国纪,经他提醒,对家仆为非作歹,还不以为意的话,那张璟也没办法,只能希望他自求多福,让他自生自灭了。
不过,话说回来,张国纪这个国丈,若是能早早被朱由校赶出京师,那对张璟来说也不错,这样的话,张嫣日后在京师,那不是会听自己的多吗
若是张嫣听自己的,将来也没有客巴巴这个宫中的政敌使坏,张嫣再如历史那样,生下第一个皇子的话,不管朱由校会不会和真实历史上那样早早驾崩,在这大明朝堂,他这个国舅爷只要不作死,还真是能混得风生水起啊。
当然,想要那样,这一切都得有个前提,那就是保住大明,保证大明不被东林党那些大部分不干实事,自私自利,只会搞嘴炮政治的文官给祸害了。
走着走着,沿路不少张国纪府里的家仆婢女,正在给一些特定的,人流经过多的地方安上火烛点燃,好方便府中来往之人通行。
对比着自己那小府邸,每晚也就是在下人和自己屋子里外点火烛照明,张璟觉得自己过得,和张国纪的府邸相比,实在是显得太寒酸了。
不由得,张璟对朱由校有很强的怨念,毕竟,若不是薛钲他们家在张璟家附近,朱由校为了早点分到钱,不然怎么可能让他住那小宅邸,和张国纪的宅邸比,真是“小屋见大屋”了!
当然,也就是到了这时候,张璟才发现,这天色已经开始暗了。
想到张国纪竟然和那客人到了饭点还在会客,定然是张国纪准备留对方在府里吃饭了。
而想明白这一点,张璟心里不由得就好奇不已,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能让张国纪把对方留到饭点
“伯父今日见的是什么人朝廷里的人吗”按耐不住好奇心,张璟在路上,对那带路的管事试探问道。
“回禀璟公子,老爷今天会客的不是朝廷里的人,据说好像是什么江南豪商。”那管事边带路,边回道。
“江南豪商”张璟听后,心里疑惑,第一时间,他就想到东林党人背后多数都是江南大地主阶级,莫非张国纪今日会面的是那个东林党人背后的江南大人物。
毕竟,正常人的话,张国纪要会客,一般不会见这么长时间,而且多数情况下,应该是在大堂会面才对,除非是关系特别好的人,否则张国纪绝对
正文卷 132、水磨腔
夜幕沉沉,张国纪府内,后院里,一单一声腔的昆曲声,婉婉从院子中传了出来。
大明国丈张国纪,身着一身华贵衣服,坐在主位,和次座上一位同样衣着不菲的中年男人,正一起聚精会神的看着面前的昆剧戏班唱着昆戏。
那中年男人便是这次张国纪会客的江南豪商,名为黄汴,和张国纪相识不久,便因为黄汴为人豪爽,善于与人结交,就成为张国纪的好友了。
黄汴成名于苏州,于苏州城内主营绸缎布匹生意,并且还同时经营其他杂货生意,说他是苏州城内数一数二的大商人,那绝对不会有错的。
也许黄汴的财富,不如大明开国初,和黄汴一样,选择扎根苏州,依周庄,凭三江之利,广集货资,财富连太祖高皇帝朱元璋都嫉妒羡慕的“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沈万三。
但是,黄汴的财力,放在如今,却绝对是不低的,绝对可以称得上“江南豪商”的称呼。
这不,今日这在张国纪府邸唱戏的昆曲戏班,就是黄汴在苏州豢养的,他们唱的昆曲,在苏州城内,绝对属于一流。
苏州城内的不少达官贵人,都经常主动去黄汴府内拜访,就为了听他府上的戏班唱曲。
可以说,这黄汴砸了重金养的昆曲班子,某种程度上来说,完全成了他和不少官商结交的利器。
此番黄汴北上进京,除了按照商人习性,带了些南方的货物来北边贩卖外,还有就是想要找到人,能解决南方商业市场越来越败坏的事情。
为了能够找到合适的人,黄汴此番也是不惜血本,把这个他花了重金打造的戏班,也给带来了。
今日黄汴拜访张国纪,也是准备用这个戏班,来继续拉近这些日子和张国纪保持的关系,好来达到他的目的的。
若是可能,张国纪能帮他的忙,把这他砸了重金建立的戏班,送给张国纪,那也不是不可能的。
而今日这昆曲戏班唱的乃是昆曲中的著名曲目——《浣纱记》。
这是大明已故的昆山人梁辰鱼所作的著名昆曲剧目,原名《吴越春秋》,唱的是先秦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故事,共四十五出。
此刻,这昆曲戏班,已经唱到了《采莲》一出。
“秋江岸边莲子多,采莲女儿棹船歌,花房莲实齐戢戢,争前竞折歌绿波,恨逢长茎不得藕,断处丝多刺伤手,何时寻伴归去来,水远山长莫回首。”
戏台上,水磨腔调,从装扮漂亮的女戏子口中,缓缓唱出,令得很少听昆曲的张国纪十分入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