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好国舅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泉释一切

    张璟只是想着和天下英雄随意交谈而已,而茅元仪、陈明遇、冯厚敦三人却把这当成了一场考验,哪敢轻易交谈

    终于,




124、冤也不冤
    张璟怀疑的话,并没有让茅元仪觉得反感。

    确实,茅元仪主动要替陈明遇和冯厚敦回答火器改革的话题,就算是换了其他人,也肯定要对茅元仪这种出风头式的大包大揽,而有异议。

    而且,张璟的话不仅没有让茅元仪反感,反而张璟话里对杨镐的几分尊重,却是让茅元仪对张璟多了几分好感与热切。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茅元仪是大明现在少数一些,四处为杨镐脱狱而奔走的人。

    此番茅元仪之所以会决定投奔张璟,除了为了自己前途考虑,也还有其他的私心想法。

    那就是茅元仪希望能靠着圣眷正宠的张璟的关系,找到机会,说服张璟帮他救出曾对他有大恩的杨镐。

    所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自大明萨尔浒战败以来,随着杨镐被下狱,原本杨镐的一些亲朋故旧,在面对已经是罪臣的杨镐,并没有选择出手相救,反而避得远远的,有的人甚至不愿意提杨镐的名字,生怕被杨镐牵扯,这可是让一直寻求机会救出杨镐的茅元仪,对这些人寒心。

    可是,这又能如何

    趋利避害,人之常态,莫过如此!

    故而,在听到张璟话语里,并没有用“罪臣”、“庸将”这些词语贬低杨镐时,反而还带着些尊重的语气,称呼杨镐为“杨侍郎”,茅元仪心里可谓是高兴极了,对张璟的印象更是好感不断。

    张璟若是知道茅元仪心中所想,心里大概也要乐开花了,他只不过心里清楚萨尔浒之战,大明败在哪里,并没有官僚集团那种特别的以结果论的推卸责任的心态。

    毕竟,萨尔浒这一战,换谁去都是败,你除非有个牛逼的外挂系统,否则管你穿越者多牛逼,怎么打都是输。

    明军的各种情报早就到了建奴手里,再加上内部奸细也多,杨镐的战略安排再好,也成了无用之功。

    而明军情报不行,战斗的战术战法又被建奴克制,那种情况,不出现系统外挂的话,想翻盘

    绝对,根本,没可能。

    “在下随杨侍郎在辽东时,也是见过建奴的实力,深知我大明的火器,已然不足以对付建奴,这绝不是说我大明火器不厉害,而是因建奴狡诈,早已知晓我大明军队虚实。”

    茅元仪慢慢开口道:“老贼努尔哈赤,叛心早有,昔日,大明对其施以厚恩,授其官爵,可老贼趁附庸之际,已然窥得我大明军中战术战法,并从中寻得对应之策,加有边地奸细为助,这才在萨尔浒胜我大明。”

    说话时候,茅元仪开始并未反驳张璟对他实力的质疑,而是直接说了他当初在辽东,所了解的大明军队,在实际作战中,火器所暴露的弱点。

    “哦”张璟故意应了一声,像是提起几分兴趣,又认真的问茅元仪道:“既然你见识我大明和建奴逆贼的对战,那就举些例子,仔细和我们讲讲我大明火器如今在实战中,有哪些缺点,需要如何改进。”

    当然,张璟也注意到,茅元仪再说到大明在萨尔浒战败时,他明显感受到茅元仪在语气里,透露出的深深的不甘。

    确实,按理来说,大明在战前做的准备并不少,出战的十余万人,有不少都是全国各地抽调的精锐,这些人多数都是参加过万历三大征的精兵,可以说是兵精将广。

    然而,明军准备不少,但建奴准备更加多,不说努尔哈赤在建州那些年里卧薪尝胆积攒的几万人马,也都是善战的精锐,并且和不少武备开始荒废的明军不同,建奴早有反叛谋反之心,起兵之前,



125、飞鸟也可击落
    “国舅爷应知,我大明军队所用火器最多的是那一种”茅元仪回话后,反问道。

    “应该是火铳吧”张璟想了想,迟疑了下说道。

    火铳毕竟是大明步卒常备的火器,张璟不确定茅元仪这么问的目的何在,只能选择他认为的最保守的答案回答。

    “正是。”茅元仪点头回应,而后又问道:“那国舅爷可知我大明诸多火器中,哪一种火铳所用最广”

    “这……应该是鸟嘴铳吧,我这两日看过工部的账目,发觉鸟嘴铳每年产量最多,想来应该是它。”张璟不确定道。

    按理来说,明军用的哪种火器多,那么工部就应该多生产什么,所以工部所制作的军械账目,应该是最能体现明军用哪种火铳最多的。

    这两日在军器局,张璟又不是真的在吃闲饭,虽然暂时没有技术人才,帮他攻关改进革新火器的技术难关,但这并不代表他不会去了解工部制造火器的一些基本情况。

    即使张璟来自后世,但他自己也明白,就算他有着后世一些新颖的革新观点,但改革技术毕竟是一件高科技活,而再好的高科技,不合实际情况结合去创造的话,说不得就成了无用功,所以这些基本的东西,他还是要去了解的。

    当然,工部的账目是这样,但具体是不是按照账目上的数量制造,张璟也不能确定。

    毕竟,工部的大部分火器订单,用后世的话来说,已经相当于外包给各地卫所了。

    工部只管按照各地卫所的数量给银子,但具体制造数量也只有各地卫所,这些制造火器的最清楚。

    若是这之中,工部和各地卫所之间,还有什么利益输送,两方相互勾结,虚报账目什么,张璟自然也不敢确定工部每年账目上生产最多的鸟嘴铳,就是明军用的最多的火器类型。

    “是极!我大明军中,虽有三眼铳、连子铳、拐子铳等一击可连发多响的火铳利器,比之只可单发的鸟嘴铳,威力更胜无数,但那些可连发多响的火铳较之鸟嘴铳造价昂贵许多,想要大规模装备,明显不及鸟嘴铳实际,故而我大明军中,使用鸟嘴铳是最多的。”茅元仪解释道。

    张璟听后点了点头,对此他并无异议,确实大规模装备鸟嘴铳,再配一些使用连发火铳的精锐,对于还没进行过工业革命的大明而言,如此装备军队最实际。

    至于茅元仪所说的鸟嘴铳,乃是嘉靖二十七年,明军在收复被倭寇及葡萄牙人侵占的双屿战斗中,俘获了一些善于制造鸟枪的日本人及鸟枪后,由马宪、李槐等人,学习了制造鸟枪的方法,并在其基础上,加以研究改进,并于嘉靖三十七年制造出的“比西番尤为精绝”的大明第一批火绳枪。

    这铳制作以熟铁和木托为主,较之大明后来研发的其他火铳,用铁和造价更低,而且因为制作最多,所以技术纯熟,产量高效,自然被军队用到最多。

    而茅元仪所说的那些连发火铳,在张璟看来,就类似于后世的连发火枪,一次可以对敌人发射不少火药,可以说火力密度和威力是非常大的。

    若是一下子装备个几万支,配备个三段射,保证火药装填不影响射击密度,张璟想都不敢想这种火力,建奴鞑子用什么骑兵来破

    你敢冲锋,直接把你射成渣渣,把你身上射满洞眼。

    至



126、三论
    “然而,建奴逆贼狡诈,老贼努尔哈赤昔年附庸我大明时,便已摸索到应对之法,深悉我火铳优劣。”

    “诚然,火铳是比箭矢快,但是,火铳需要装火药装铅弹,这相比箭矢就缓慢多了,我大明军队所用最多的鸟嘴铳就是如此。”

    “不过,鸟嘴铳虽有准具,准星极高,可于一百五十步内,对准目标而射中,但那也只是在静止状态下,由火铳兵认真瞄准才有的效果,真正到了现场上,鸟嘴铳真正能杀伤来犯之敌的,也就是几十步的范围而已。况且,火铳兵在用鸟嘴铳发射一发铅弹之后,装填下一发弹药也是需要时间,而这两点,就给了建奴逆贼克制我大明火器的机会。”

    “因火铳只可远程射击,近战却如烧火之棍,砍不能砍,刺不能刺,打不能打,鸡肋无比,所以交战之时,我大明军队列阵,常常以火铳兵分三排站在阵中,而后在再命,刀兵和枪兵站在两翼,相互护卫,不给敌方可乘之机,袭我步兵阵型。”

    “可是建奴对阵,深知我火铳真正杀伤敌人的射程,特别是鸟嘴铳,往往建奴兵马冲锋,先以重步兵来攻,声势浩大而来,诱导我兵卒发射火铳,其等却于我明军阵前分散行军,至百步左右便停止进军,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少我火铳所发弹药带来的杀伤。”

    “此时建奴虏军离我大明军队距离虽然不远,多数虏兵都在鸟嘴铳射程之内,我明军火铳兵自然射击,但虏兵分散跑动,我火铳兵准星不足,能射中虏军,造成建奴虏军杀伤的自然不多。”

    “纵然我明军有其他火铳可射击到他们,给他们杀伤,但我军装备这种射程更远,威力更强的火铳,毕竟稀少,而且如鸟嘴铳一般,弹药用尽,还要花时间给火铳装填弹药,很难给那些摸清了我大明火器的建奴虏兵,带来巨大的杀伤。”

    “而待我火铳兵弹药发射之后,那些尚存的建奴重步兵,便趁我火铳兵一发弹药射出,装填弹药之机,强攻我步阵,与此同时,建奴骑兵也同时冲阵,双管齐下,攻我军阵。”

    “虏兵善射,常于山林之间游猎,其弓箭锋利,二、三十步内射出,可破我明军甲胄,杀伤我军。”

    “虽然虏兵弓箭射程、威力都不如我大明火器犀利,但彼时我火铳兵皆在装填弹药,无远程火力支持,虏兵便趁此时,箭矢齐发,步骑齐出。”

    “其数队人马轮番进攻,我步卒兵阵抵抗如此进攻,能抵挡几次一旦步阵为虏兵冲破,怕是在后的火铳兵不及装弹,就和其他刀兵、枪兵一起,就给人砍了脑袋,如此,我明军与虏兵对垒,又焉有不败之理”

    茅元仪一口气便把明军在辽东和建奴逆贼对战的情形说了出来,端的是惟妙惟肖,令在场的张璟和陈明遇、冯厚敦三人身临其境。

    而陈明遇、冯厚敦二人听茅元仪所说,心中皆是暗骂建奴逆贼狡诈,同时也有些明白为什么萨尔浒一战,大明有那么大的优势,却败得那么惨!

    这一战,明军能回来一半人马,其实都算幸运了。

    就是张璟自己,虽然后世就知道建奴克制明军的战法,但此时听茅元仪所讲,心里也是感到一阵悲怆。

    茅元仪所讲,可不仅仅是萨尔浒一战的缩影,而



127、其心恶毒,无可加焉!
    大堂上,随着茅元仪深入细致讲完,张璟听后心里也是不住点头,确实,茅元仪说得正是明军火器虽然先进,但没有完全开发的弊端。

    当然,很明显,在张璟心里,茅元仪所说得三点,还不够全面,看来茅元仪真是受了局限了。

    以此类推,张璟想到,就算他把徐光启、孙元化这些大明的火器高手召集到身边,但他们身上必然也有一些时代局限性的影子,不可能完全帮他改进出十全十美的火器的。

    不过,话说回来,茅元仪确实已经点出了明军火器最主要的弊端。

    毕竟,在火器代替弓弩,成为中队主要的远程武器后,虽然火器靠着他的威力射程和操作简便性,基本完全代替了弓弩兵,但这并非说明火器没有缺点。

    实战之中,现在火器的弱点,的确就像茅元仪所说,射程多,威力也大,但装填弹药太慢,这若是对上摸透火器的建奴兵马,没有有效的军阵配合,那真的只有败得份。

    至于说在培养火器兵的同时,依旧培养弓弩兵,这明显已经过时了。

    有射程更远,威力更大,操作简便,可以短时间量化训练的火器兵可用,谁还会去选择要花费更多精力和财力,射程和威力都不如火器兵的弓弩兵呢

    想想看,培养火器兵只需要花钱制造火器火药,然后让兵卒平日练习打靶就行,连兵卒素质都不要在意,只要不是缺胳膊少腿,拿不动火器的废物,都可以成为火铳兵。

    这可比要挑选兵员素质好,供应大量肉食,练习臂力的弓兵更容易招募的多了,也比连发速度快,却很难破铠甲的连弩厉害多,选哪个作为明军制式兵器,可见一般。

    事实上,到了如今,大明各地卫所军,弩兵早就被淘汰了,而弓兵,除了那些天生神力,张弓搭箭,数十步外百发百中的勇士,各地卫所兵卒,也没有什么成建制的弓兵部队了,毕竟这事情如今已经属于费力不讨好,效果奇差。

    后来的螨清,如果不是闭关锁国,禁锢汉人思想,其实又何尝不想用火器代替弓箭呢

    要不是他们深知火器的可怕,知道装备训练火器兵的简单性,以汉人的人口优势,一旦研究出了更简单的火器,到时候如果政局出现不稳,汉人必然会短时间里就装备出大量军队,那螨清该如何应对

    所以,螨清才会大力提倡骑射,并且得了天下后,在民间将火器严格控制,一切有关火器武备书籍,审核后不符合要求的,也是尽数销毁。

    甚至于军队之中,若不是因为战争需求,也只是让火器兵作为辅助军队而已,从根本上把火器这一汉人发明的伟大杰作给禁用。

    后世有人说螨清统治者傻,明明开国初火器实力并不弱于西洋人,可是却一直闭关锁国,不与外界接触,甚至还把火器给彻底抛弃,使得清末面对西方列强,他们面对热兵器,一直束手无策,处处挨打。

    只是,换位思考,若是设身处地的以螨清统治者思维想想,他们是傻吗

    错了,他们明显是聪明,甚至是恶毒。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统治汉族的政权,螨清在人口不占优的情况下,除了采取愚民统治,奴役汉人外,当然要把可能激起汉人血性的文化和武器全部销毁。

    闭关锁国,大兴文字狱,篡改史书,一桩桩,一件件,哪个不是在亡能激起汉族血气的文化历史

    而有意使火器倒退,使得大多数被奴役的汉人,



128、拜服
    沉思片刻,张璟点头认可茅元仪道:“止生大才,说得不错,射速、射程以及火器质量,这三点确实是我大明军队在实战中,所出现的主要弊端,也是我军器局日后革新火器,所要改进的主要方面。”

    闻张璟夸赞言语,茅元仪年轻的脸庞上,嘴里不由自主的微微翘起,不由自主的出现了一丝得意神色。

    他就算经历事情再多,做过杨镐幕僚,也算是早早踏入仕途,但难免也有些青少年人的自傲性子,这种情形下,在陈明遇、冯厚敦这两个明显不如他识得火器的同龄人面前,茅元仪自然会有些忘形。

    不过,很显然,茅元仪得意的太早了,张璟来于后世,可比茅元仪知道火器缺点多得多了,自然不会不提点茅元仪。

    只听得,张璟夸了茅元仪后,话锋一转道:“不过,止生适才虽然讲的不错,但我大明火器在实战中的缺点,正如止生所言,不止这三点,我这两日在军器局也见识了不少火铳,除了止生所说得三点,也发现了其他需要改进的地方。”

    “只看了两日,便发现了”茅元仪闻言一愣,似乎有些不可置信道。

    “正是!”张璟点了点头道。

    茅元仪闻言,脸色不自然的抽了抽,明显十分不相信张璟的话。

    想想也是,他茅元仪好歹是去过辽东,见识过真实战场,才研究出这些缺点来的,而张璟只是刚去军器局见识了些火器,就不仅发现他发现的三点,还找出去他缺点,这如何能让心高气傲的茅元仪相信呢
1...4142434445...10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