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入一六三七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陇上耘夫
看着码头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汪三江与袁小英并没有马上与之见面。
第四百七十二章 打发葡萄牙,西班牙人
汪三江听后,微微一笑,说道:“尔等经营岘港的确很久了,但是却并未与阮氏nnn有过任何协议,多年以来尔等盘剥四民,并为向阮氏nnn缴纳一分一厘的钱物,nnn不追究尔等之责也就罢了,还在这里抗议什么!”
独眼龙菲德尔听后咆哮道:“东夏此举,实乃是与伟大的西班牙西班牙舰队挑衅,汪先生,你就没有考虑到后果吗”
汪三江与袁小英听后哈哈大笑,袁小英说道:“就是那号称无敌的舰队吗东夏国与之又不是没打过仗,菲尔德先生,要不是汪院长当初首先留情,以东夏海军那些人的意思,所谓的无敌舰队早就被一把火烧了个干干净净。”
独眼龙菲尔德虽然义愤填膺,愤懑难平,但想到西班牙与东夏国在鞑靼海峡的那一场大海战,无敌舰队被东夏国堵住了鞑靼海峡的两端,全部俘虏,险些有亡国之忧,最终还是以金银赎买了过来。因此菲尔德觉得兹事体大,他再也不敢胡言乱语,以免惹恼了这位叱咤风云的汪先生了。
这时候,费尔南多瑟瑟发抖着说道:“葡萄牙与东夏有着友好的情谊,也曾签订过友好互助条约,况且自东夏经营大明广东番禺之香港岛后,与葡萄牙经营的澳门一衣带水,休戚与共,再兼着贵国南洋总督管理下的旧港辖地,已经占据了整个苏门答腊岛,与我葡萄牙马六甲总督辖地只隔着窄窄的马六甲海峡,双方甚至能够互相眺望,而不断的互通有无,实乃友好和睦的近邻。
尊敬的汪先生,看在双方久远的,休戚与共的利益计,你也不该强占这岘港呐!”
“费尔南多经理,你就不要强词夺理,说什么我东夏占据葡萄牙人的岘港了。这岘港乃是nnn国土,而nnn阮氏已经租赁于我东夏过了,你说是谁在无力占据呢”袁小英问道。
费尔南多听后,潸潸的说道:“可是葡萄牙的确经营此地已久,也不好为他人做嫁衣呐!”
汪三江听后,平静的说道:“菲尔德先生,费尔南多先生,你们二位就不要在此胡搅蛮缠了,此乃国之大事,非是尔等微末小吏,一个小小的经理所能裁定之时,你们还是禀明各自总督,让他们前往旧港,再与本院商议吧!
另外,倭寇猖獗于此,致使多国商旅不兴,这才是目下大事,尔等禀明各自总督,让他们仔细斟酌一番,前来旧港,与本院一并商议吧!”
菲尔德与费尔南多听汪三江之言,也觉得有理,便告辞而去。看着二人远去的背影,汪三江与袁小英相视一笑。
与众多商贾及菲德尔与费尔南多周旋了许多时间,此时已经又是夕阳西斜之际了,袁小英命人将刚刚书写的告示拿去,在小镇四周张贴,让人们早早的得知这一确切消息,从而盼望岘港知县的到来,进而过上那种三年不纳税的生活,也拒绝西班牙人与葡萄牙人的盘剥,不再向菲尔德与费尔南多缴纳任何税赋。
汪三江与袁小英吹过晚饭,那些张贴告示的工作人员也都一一回来,于是汪三江一声令下,三江号又开始起锚杨帆,向着那九龙平原而去。
是夜月明星稀,汪三江与袁小英在甲板上散了一会步,当那轮已经微微呈现出弯钩模样的明月高高挂在高大桅杆之上,从巨大帆布缝隙中洒下姗姗月光之后,汪三江与袁小英便进入卧室中休息。
沐浴洗漱之后,二人上床休息,折腾了许久,这才相拥而眠,直到日上三竿之时,耳畔传来了燧石枪砰砰砰的声音
第四百七十三章 九龙江平原
近年以来,倭寇横行,肆无忌惮,商路大受影响,南洋总督宣学经每每诉苦于东夏两院,这也就是汪三江要在旧港筹备万国商贸大会的原因了。
眼下,派去各国的使者也都前去传达此事,所以汪三江便一边着手经营南洋之事,一边等待腊月初一的到来,好在那万国商贸大会上,摆出一个调停者的姿态,谴责德川幕府,使得倭寇对各国商贾敬而远之,而使东夏国在众多的国家面前展现出一个维护世界和平的形象。
汪三江与袁小英在卧室呢耳鬓厮磨,而倭寇在西贡小镇烧杀劫掠,大约到了中午时分,那些倭寇这才满载而归,向着遥远的澳洲而去,在那里德川将军开办了大型的铁矿,煤矿,还养殖了大量的羊群,十分需要这些劳力,好开挖海量的矿产已经众多的羊毛,好运往永宁,换取大量的武器,船舶,已经维持德川幕府纸醉金迷的生活物资。
倭寇满载而归,吃了午饭的汪三江,袁小英等人,这才弃舟登岸,沿着泥泞小路向西贡小镇而去。
刚才还鸡飞狗跳的小镇,此刻万籁俱寂,只有鸟儿们开始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倭寇过后,百姓十不存一,而且又全都远遁山林,用竹子搭建而成,又有着棕榈叶子做成的金色屋顶的小屋全都开着门,露着空空荡荡的屋子。
汪三江,袁小英行走其间,此刻虽然艳阳高照,热的让人汗流浃背,阳光刺眼,让人眼晕,但是汪三江只感觉后背又冷风凉飕飕的袭来。
此地已经几乎看不到了居民,因此汪三江也就不准备张贴告示了,只是看着千里沃野,想着如何才能开垦出万倾良田,种植一年三熟的稻米了。
汪三江一行在这西贡河畔四处看了看,只觉得土地肥沃,港口水深,而河四通达,将来一定能够建设成为鱼米之乡,商埠重镇的。
看过此地地理之后,汪三江一行便登上了三江号,顺流而下,不多时便来到了南海之上,又向南航行了一阵,又进入了一条浊浪滔天的大河航道之中。
这里正是湄公河的一条河道,四野荒芜,但却郁郁青青,树木丛生,河密布,巨大的九龙平原之所以得到此名,乃是因为湄公河进入九龙平原之后,渐渐的分成了九条河道,一路向东,流入了蓝蓝的南海之中。
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在中国境内叫做澜沧江,进入中南半岛之后,才称为湄公河,全长近万里之长,称为世界第七大河流。
湄公河流经大明,水陆真腊,暹罗,nnn等国,就向三江号这般巨大的船只,完全可以航行至水真腊的都城金边,而那些东夏国海军的风帆战列舰则一路畅通无阻,直到陆真腊的国都万象附近。
三江号溯流而上,两岸郁郁青青的丛林徐徐后移,而河道之上,又多了许多倭寇的船只,汪三江不忍看到倭寇bn,便想着前往那金边,一路看看九龙平原的风光,顺道拜访下那水真腊国王,前去告知一下,nnn已经向东夏租赁九龙平原之事,看那水真腊国王是何反应。
九龙平原风光旖旎,一派热带风情,一颗颗椰子树参天而立,跟兼得棕榈低矮而又茂密,郁郁青青,目力所及,便是湛蓝的天空之下,曲折蜿蜒的大河,以及苍翠欲滴的大平原。
河密集的九龙江平原风景如花,汪三江与袁小英自然要欣赏一番,但是太阳直射,身体内的水分流失极快,所以二人也都戴上了nnn人戴着的那种竹子编制的大斗笠,还在船头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凉棚。
在这凉棚之下,袁小英眉清目秀,又戴着尖尖的大斗笠,
第四百七十四章 金边湖风光
于是袁小英又想起了了那在永宁学院学习的知识,真的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呐,怪道那椰子树虽然高耸入云,但却只有树顶的那依从椰子,其愿意不言而喻,要是椰子树浑身都长满了枝桠与茂密的叶子,在这狂风暴雨之中,还不全部被大风摧折吗
狂风暴雨持续了近一个小时之后,马上就雨过天晴,太阳再次出现在了九龙平原上空,只是日头已经微微偏斜,但是天空中挂上了一道道美丽的彩虹,袁小英又跑出卧室,来到甲板上欣赏美丽的景色。
雨过天晴,宽阔的四野经过雨水鄂冲刷,更加绿茵茵,那些新长出的枝桠,黄中带绿,绿中带黄,恰似精美的玉器一般。
宽阔的湄公河愈加的浊浪滔天,而三江号继续疾驰而去,沿途不知路过了多少无人的村落,又不知与多少倭寇船只擦肩而过,傍晚时分,便来到了金边古镇。
从三江号高高的甲板上眺望金边,只见一百多年前,水真腊建立的国都,此时不过只留下了斜阳之下的那些瓦砾,还有城外残破的古寺了。
到了此事,汪三江这才明白,原来自真腊古国弃了古都吴哥城之后,定都金边之后,那暹罗王朝与nnn先后崛起,双方都有开疆拓土的意思,所以水真腊不胜其扰,国王四处逃窜,都城也就无法定下,只有不断的n了,故而这金边早就弃之不用,而水真腊国王也难以觅得踪迹,这些就是真腊王国迅速衰落下去的愿意之一了。
近年以来,倭寇横行,这金边能通舟楫,自然不能成为大镇,而荒芜之此。
此处水域,极为宽广,犹如大海一样无边无际,汪三江向袁小英说道:“水真腊虽然毗邻暹罗湾,但其腹地却被西南方的豆蔻山脉阻隔开来。而金边位于湄公河河畔,而洞里萨河在此处与湄公河交互,所以金边实乃水真腊门户,如果占据此地,则水真腊就要沦为内陆之国了。”
袁小英听后欣然赞同,她睁着美丽的大眼睛看着淼淼河水,奇怪的问道:“先生,我们是溯流而上而来的,为何在这金边水域,小英却发现这河水又先前方流去呢”
汪三江听后微笑着说道:“湄公河从东北方向而来,而洞里萨河自西北流入,此二河原本都是顺流而下,并不怪异,但那都是旱季之时的事情了。
眼下,正值雨季,从湄公河上游流下来了滔天洪峰,全都倒灌入了洞里萨河,因此看着渺渺茫茫,而分不清那里是上游,那里是下游了。”
袁小英听后更加糊涂,不解的问道:“听先生之言,这洞里萨河乃是湄公河支流,但何以承担了湄公河下游还不能容纳的水体了。”
“小英聪慧,此便是这又名金边河的洞里萨河的特殊之处了。金边河上游距离金边古镇不远,有一个淼淼大湖,叫做洞里萨湖,又叫做金边湖。
在这雨季之时,湄公河河水倒灌,使得金边湖犹如汪洋大海,所以减少了下游洪峰,而使得九龙江平原免遭洪水肆虐,此乃大自然鬼斧神工,非是人力所能为之,世界之大,如此特殊的水文条件,却只有此一例了。”
袁小英听后,对汪三江说道:“水真腊据有如此地理条件,真乃是天府之国,却荒蛮不已,令人不敢想象呐。”
“历代兴旺皆有因有果,真腊国也曾极为强盛,建立了强大的吴哥王朝,使得暹罗,占城,缅甸等国臣服于它,但是不知为何后来就一蹶不振,让人不尽唏嘘不已。”
袁小英见汪三江提到了吴哥王朝,兴奋的问道:“小英听闻文化部林大人讲过,说那吴哥窟气象辉煌,乃是佛国圣地,也曾想象过那等景象,不知位于何处,不知小英是否有幸前往一观呢。”
&
第四百七十五章 吴哥古城(一)
第二天,日上三竿之时,二人还在凉席上紧紧拥抱着,也竟然不嫌热,汪三江被士兵们抛锚扯帆的呦呵声惊醒之后,看着袁小英玉体横陈,身上只有一件粉色的肚兜,而别无他物,那张秀美的脸庞上还挂着甜甜的笑容,看的汪三江体内又是一阵骚动。。。二人从卧室中推门而出之后,就见烟波浩渺,无边无际,这金边湖犹如汪洋大海一般,而三江号已经停泊在了湖岸旁边。
早点被工作人员端了过啦,二人从容的吃罢之后,海军战士们已经搭建好了浮桥,汪三江一行便从最底层的船舱那里,走过了浮桥,而来到了岸上。
袁小英穿着红色绣鞋,踩在厚厚的腐蚀之土上,看着高大的树枝上,看着美艳的花朵,欢喜雀跃的问汪三江:“先生快看,那都是一些什么花朵。”
汪三江从袁小英手指所之的方向望去,只见那大树的枝桠根上,挂满了形态万千,而又五颜六色的气生兰花。
这些气深兰花心态各异,有的硕大无比,有的垂下来了一条条长长的花序,汪三江说道:“都是些千代兰,鸟摄万代兰。”
袁小英听后欣喜的说道:“夫人不是就喜欢兰花吗,我们不如就挖一些吧。”
这小丫头这就要开始讨好柳如是了,也真够难为他了,汪三江听后,深情的看着那双美目,说道:“夫人喜欢的乃是国兰,那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向着之物,这些兰花虽然也叫兰花,但二者相去甚远,如果小英你喜欢的话,为夫清远在这南洋炎热之地,为你打造一处兰花园的。闪舞”
袁小英听后,颇为感动,再也不在计较旁边随行的商务部人员与海军战士们还在身边,抓着汪三江的胳膊,依偎在汪三江的怀中,甜密的说道:“先生有这样的心意,小英就心满意足了。”
汪三江听后,刮了一下她那小巧光滑的鼻翼,说道:“这有何难,待大事敲定之后,为夫便亲自打造,让小英像公主一样在鲜花盛开的花园之内,享受大好时光。”
。。。。。。
汪三江与袁小英一行登陆之地,距离那吴哥城遗址不远,大伙穿过了密集的棕榈丛林,又进入了椰子树树林之中,只见一颗颗椰子数光滑笔挺,参天而立,仰头观看,树冠之间,露着一块块湛蓝的天空,还有白白的云彩。
真腊风光十分美丽,那金边湖湖水十分碧绿,而这里的天空要比其他地方湛蓝许多,那飘着的白云恰似棉絮一般,白的无法用词语来形容。
汪三江举头仰望,只见那高大的椰子树上,长着一颗颗nn的椰子,而此地天气炎热,大伙虽然是在林间行走,但也经不住大汗淋漓,此刻已经是口渴难耐了。
汪三江一声令下,海军战士们便争先恐后的采摘椰子,而椰子树光滑笔挺,没有一个枝桠,这些海军战士虽然不是初次来到南洋,但也不敢爬到十几米高的树梢上去,唯有几十个经常爬到三江号的桅杆之上,摆弄帆布的士兵,有着小巧轻盈的身躯,在大伙的仰望下,迅速敏捷的攀登了上去。
这些士兵不一会便爬到了树顶,用bs乱砍一通,于是那一个个椰子就像北方农民打枣子一样,噼里啪啦的滴落了下来。
士兵用bs打开椰壳,于是那香甜可口椰子树便出现在了人们面前,所有人都大口大口的喝了起来,一会儿之后,那些商务部的姑娘们,这才矜持的小口小口品尝开来。
喝了新鲜的椰子树,这些海军战士还不满足,人人都带上了三颗无课,就连那些商务部的姑娘们,也都人人抱着一个。
穿过椰子林后,视野就变得空旷起来,一座断壁残垣的古城便出现在了大伙面前,而那些高大石雕,在空中,黑幽幽的,让人看后,那是说不尽的荒凉
第四百七十六章 吴哥古城(二)
袁小英听后,感叹连连,说道:“吴哥窟气象万千,如此大规模的庙宇,身临其境,让人感觉自己渺小如沧海一粟,而毗湿奴,湿婆,梵天的世间高不可问,使人不免拜倒在他们的脚下。”
汪三江听后,说道:“这些宗教建筑正是借助其恢弘的气势,将神魔鬼怪光怪陆离的世界呈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们臣服于此,因而安贫乐道,在痛苦中生存而幻想来世。
从这吴哥城,如此浩大的规模来看,昔日的真腊古国之强盛那是何等模样,史载,湄南河畔的泰人,及伊洛瓦底江流域的缅甸人,全都臣服于高棉人建立的真腊古国。
这浩大的吴哥城,已经气势恢宏的吴哥窟正是那段历史的见证,那些笃信印度教高棉统治者,正是利用这些光怪陆离的印度教世界来麻木民众。“
“想不到曾经威震中南半岛的高棉真腊王朝,就此陨落,行在飘忽不定,就连这浩大的吴哥城也都成了瓦砾场了。”袁小英再次感叹道。
“吴哥王朝的衰落,乃是由于位于湄南河畔的泰人啊育陀耶王朝的兴起,多次向已经如风烛残年的老人一般虚弱的吴哥王朝扩张,兵临城下,致使真腊国王南下金边,之后又定都那里,而后又战火频繁,这真腊国万的行在也就飘忽不定了。”
袁小英听后,又说道:“啊育陀耶王朝乃是小乘佛教国家,而吴哥王朝乃是印度教文明,彼此攻伐,也就情有可原,而如今这水陆真腊皆都是小乘佛教国家了,所以杀伐不再日益炽烈,也就在情理当中了。”
汪三江听后,看着若有所思的袁小英说道:“小英之言,不无道理,但为夫认为大国纷争,争夺生存空间乃是主要愿因,而宗教不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