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误入一六三七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陇上耘夫

    袁小英见汪三江与阮福澜互相吹捧起来,二人用词皆十分浮夸,听得她吃吃发笑而说道:“听闻顺化风光天下独绝,香江曲折蜿蜒,而又缥碧见底,玉屏山秀丽无比,而静心湖平静如镜,更有古刹名山层出不穷,小英早就有心游览游览了。”

    阮福澜寻声望去,只见说话之人眉如远山含岫,眸光似水,白皙小巧的脸颊,一张一合的樱桃小口露出两行贝齿,俨然一位绝色美女,正在发呆,便听汪三江说道:“这是内子袁氏。”

    汪三江言毕,袁小英向阮福澜侧身行礼,并不言语,阮福澜连忙说道:“顺化风光的确独步天下,我nnn诗人曾云“赴京之道十曲,山青水绿如画里。”既然夫人有兴趣一游,本公自然周全此事。”

    听阮福澜此言之后,汪三江连连称谢,袁小英又听阮福澜说道:“汪院长一行远道而来,还是先请前往顺化城中,再有本公略备酒水,以尽地主之谊为好。”

    顺化不同于郑氏河内,距离港口才不过一二十里,汪三江有意前往一游,故而听阮福澜此言之后,笑呵呵的说道:“国公大人盛意拳拳,本院这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汪院长请!”阮福澜说道。

    “国公大人请!”

    袁小英看着汪三江与阮福澜已经并排而行,便命令一千水师官兵留守在三江号上,而另外两千多官兵在桑丘的带领下随行,商务部的三百多人自然也要随行。

    阮福澜的随从,再加上东夏国人一起向西进发,显得阵势浩大,浩浩荡荡而又热闹无比。

    阮福澜早就准备好了一头大象让汪三江乘坐,这头大象背上也驮着一顶富丽堂皇的轿子,袁小英看着新鲜,神情欢喜雀跃,在象奴的帮助下,二人顺利爬了上去。

    汪三江与袁小英刚刚在轿子之中坐定,那大象便缓缓起身,袁小英只觉得轿子晃悠悠的抬高,从那些纱幔中望去,只见视野开阔,无




第四百六十五章 安南风光
    一路上,又碰见了几个买水果的摊位,摆着各色水果,什么芒果,木瓜,椰青,牛油果,香蕉,藩荔枝,榴莲,菠萝蜜,奇异果,柠檬,荔枝,山竹,菠萝,红毛丹,大杨桃,西瓜甘蔗等等,琳琅满目,比比皆是。

    汪三江与袁小英下了大象,吃了些菠萝蜜等物,又步行而去,一路上逗着大象,只见四处碧绿,林荫远近朦胧,小乔流水,古井情深,瓜蒲果园,处处皆趣味。

    汪三江一行四处游荡,到了三四点的时候,便来到了玉屏山上,只见松涛阵阵,松香扑鼻,青松葱郁,充满了诗情画意。

    玉屏山不高,山顶又极为平缓,汪三江与袁小英登临山顶,向西眺望,只见山峦起伏,无不郁郁青青,一山掩映着一山,层出不穷,不知又几多重。袁小英向南北眺望,只见千里沃野全是一万无际的稻田,夹杂着片片村落,笔直挺拔的树木环绕着小村,绿树青山,风景如化,让人情不自禁的沉醉其中。

    汪三江举目东望,只见比天空还要湛蓝的大海清晰可见,倾耳仔细聆听,好似那浪涛声夹杂着阵阵松涛,隐隐可见。

    从山中回来,又来到了天姆寺中,汪三江观寺院之中布置,乃是大乘佛教,而非小乘佛教,没有那些尖尖的金顶,有着汉地特色,什么天王殿,玉皇殿,大雄宝殿,说法堂,藏经阁,钟鼓楼,十王殿,大悲殿,药师殿等等全都雕梁画栋,飞檐高阁而又金碧辉煌。

    寺中还有荷花潭一个,潭水清澈碧绿,开满了映日荷花,长满了接天莲叶,倒映着耸立在绿树丛中的亭台楼阁。

    从天姆寺中出来,汪三江又袁小英又泛舟香江,只见江水之中,倒影着宫殿,楼台,亭阁,寺庙,城郭,花园,江上舟楫来往,更有画舫几艘,传来阵阵歌声,要不是那歌声乃是nnn语言,而非吴侬软语,汪三江便恍惚来到了十里秦淮河中。

    袁小英见nnn风俗与大明几乎相同,就连吃饭也用筷子,不解的问道:“先生,这nnn还是异国他乡吗”

    汪三江听后,笑着说道:“怎么还叫先生。”

    袁小英听后面颊酡红,恰似荷花花蕊一般的动人,娇羞的说道:“晚上,小英愿意叫夫君,而白日还是称呼为先生的好。”

    汪三江看着美人如花,与香江近岸处的荷花相互辉映,只感觉袁小英妩媚动人,不尽情不自禁,在袁小英光滑的鼻翼上用手指刮了一下,这才说道:“nnn曾多次属于中华疆域,自秦代之际,便成为了中华领土。

    nnn得名于大唐在此地设了的nnn都护府。一直到了五代十国之时,吴权割据nnn脱离两广nn南汉,而大宋无力统一,于是nnn便正式独立,作为中华藩国存在于世。

    大明肇始,到了永乐大帝主政之际,收复了nnn全境,成立了交趾布政使司,故而nnn又回到了中华疆域。

    大明宣宗之后,因杨士奇,杨荣等大臣进言,宣宗皇帝罢扯交趾布政使司,于是nnn又脱离了大明管辖。

    及至世宗嘉靖年间,nnn之主莫登庸与大臣数十人,自缚于镇南关跪拜,将nnn土地名册及户籍献于大明,世宗接受了莫登庸的请求,成立了nnn都统使司。

    神宗之后,大明内忧外患,从此一蹶不振,于是nnn又开始自立起来。

    nnn与中华渊源颇深,所以风俗相同之处很多,不能一一口述。”

    听汪三江娓娓道来,袁小英这次明白nnn与中华渊源颇深,又与大明有着不可说清的恩怨,说道:“



第四百六十六章 兜售军火(一)
    nnn阮氏集团仿建的太和殿内歌舞升平,菜肴一一端了上来,众人一边看着殿内中央宫女们的歌舞,一边交头接耳的低声议论着。

    对于汪三江一行造访阮氏nnn一事,那阮福澜还以为东夏此举,有意联合诸国,一举歼灭倭寇而是南洋重新归于安宁,所以他虽然脸上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其实内心恨不得汪三江早点亮出底牌,好使他的猜测成为现实。

    一曲舞罢,另一曲又悄然而起,第二批宫娥刚刚开始翩翩起舞,阮福澜便挥了挥手,于是舒缓的乐曲戛然而止,那些浓妆艳抹的宫娥全都退着走了出去,阮福澜开口说道:“这几年间,东夏迅速崛起,已经成为强盛如汉唐的国家,而那日本近水楼台先得月,购买了大量的东夏火器,从而德川幕府野心膨胀,不可一世,四处掳掠百姓,已经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

    好在汪院长莅临顺化,有意会盟天下诸侯,陈兵万里波涛,求歼灭如禽兽一般的倭寇,令本国公甚是喜悦,为了感念汪院长如此义举,让我们共同举杯,今日一醉方休。”

    阮福澜说的很是煽情,此言过后,不但nnn阮氏政要人人起身而立,端起酒杯,向汪三江致意,就连那些东夏国商务部的随行人员也都站起来了不少。

    袁小英听到阮福澜此言之后,生生的为汪三江如何回话捏了一把汗,而汪三江仍然一脸的神态自若,站起身来,目光从众人脸上一一掠过,在袁小英颇为紧张的脸上停顿了一笑,二人四目相对了一会儿之后,汪三江又把目光停在了阮福澜的脸上,带着些许歉意说道:“国公大人明鉴,东夏行的乃是上古三王之政,凡是要经过东夏诸君商议,两院批准,最后才有宁德长公主亲自裁定。

    本院这次南下,只带着东夏两院关于维护南洋商贸的命令,而并



第四百六十七章 兜售军火(二)
    阮福澜听后激动的问道:“不知这五万杆燧石枪,五千门大炮,一千艘风帆战列舰所费几何。”

    汪三江听后笑着说道:“nnn与东夏都是大明藩国,而去年之际,东夏为了表示对大明天子的忠心,将大炮以每门三千两,燧石枪二百两的价格卖了一些。

    为了nnn与东夏的友谊长存,故而本院愿意将燧石枪按照二百零一两的价格卖于nnn,而大炮就售价三千零一两吧!至于风帆战列舰吗,就以每艘两万两的价格卖于nnn吧。”

    汪三江此言说来,东夏国随行人员无不昂头挺胸,袁小英自然也是颇为得意,而nnn臣子们无不大惊失色,而阮福澜满头大汗,期期艾艾的说道:“这该。。。多少。。。银两呐!”

    袁小英心明眼快,微笑着说道:“如此以来,五万杆燧石枪小计一千零五万两白银,五千门大炮小计一千五百万零五千两白银,而一千艘风帆战列舰小计两千万两白银,共计白银四千五百零五万又林五千两白银,黄金的话。”

    听袁小英此言之后,nnn群臣惊讶的合不拢嘴,店内鸦雀无声,过了好久之后,阮福澜这才说道:“如此巨款,恐怕大明天朝都无法支付,汪院长不会诓骗我等吧。”

    汪三江听后,看着阮福澜不解的目光,笑着说道:“国公大人,果然英明天纵,去年与大明首辅杨大人,次辅洪大人,兵部尚书卢大人,户部尚书毕大人,还有高阳伯老大人洽淡此事之时,大明天朝也拿不出这许多银两,故而将山东之刘公岛,江南之舟山群岛,广东之香港岛租赁于东夏国,以地租抵了这火器之款了事。”

    nnn臣子们听到汪三江此言之后,有的劝慰阮福澜就此罢手,有的纷纷进言,让阮福澜仿效



第四百六十八章 还能按揭
    汪三江听后说道:“常言道,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何况国家者!东夏百废待兴,像移民,修路及四处大建设,无不开支浩繁,纵使金山银海也都吃干挖尽了,所以历年亏空而还要四处用兵,只能广开财路了。”

    阮福澜听后,表示深有同感,说道:“百姓皆道当国者,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就是不知这国用虽多,但去除甚多,当国者四处腾挪,可谓煞费苦心呐!”

    “国公乃是明主,阮氏已经有了中兴之像,此皆赖国公呕心沥血才有了今日基业,其中酸辛可想而知。眼下既然双方都缺少库银,为了双方大计,唯有以火器换取岘港与九龙平原二地的租赁费用了。”袁小英乘机说道。

    阮福澜听后略有所思,群臣议论道:“东夏给出的租赁费用太低,而火器及风帆战列舰的价格又太贵,此事还需要仔细敲定一番呐!”

    阮福澜听后没有说话,而是笑眯眯的看着汪三江,汪三江只好说道:“东夏租赁他国土地之事,已经有前例可循,本院岂可随意更改,不然也不好向三千万东夏黎庶交代呐还请国公爷及诸位大人理解本院的难处。”

    听汪三江此言之后,nnn群臣又熙熙攘攘的争论起来,而阮福澜说道:“汪院长乃是当世陶朱公,就不要诓骗我等了,不但那租赁之款太低,就是那火器之假也都高的离谱了。”

    汪三江笑着说道:“东夏去年向天朝大明出售火器之时,就依二百两白银一杆燧石枪,三千两白银一门大炮的价格达成交易,此事之中,东夏仅仅收回了成本价,而nnn与东夏邦交笃厚,但也不能比大明所附的价格还低,否则东夏就是对煌煌大明有所不敬,所以本院才将这燧石枪之



第四百六十九章 岘港风光
    此时汪三江说道:“那就让阮氏nnn购买上四百万两的火器,其中二百万两以岘港与九龙平原租赁的银两抵消了,而另外二百万两,就权当做国公大人在东夏银行借贷之款,利息一厘,以十年为期,每年均额度等息还款。

    这样一来,不但本院出售火器之事略略轻松,可以不再向真腊出售火器,也能堵东夏悠悠之口,而且国公大人也能购买更多的火器,而用于厉兵秣马,如何”

    汪三江一开口,就划给nnn四百万两的火器呐,这令nnn群臣好不喜悦开心,还是阮福澜有心,不解的问道:“何为均额度等息还款”

    听阮福澜此言之后,袁小英便耐心的解释道:“所谓均额度等息还款,是一个金融名词,又称作按揭。。。。。。”

    听袁小英娓娓道来,阮福澜这才大舒了一口气,想着每年要付给东夏二十多万两白银,这还不算每年需要从东夏购置n之需,虽然甚是浩繁,但他想到拥有这些火器之后,阮氏nnn便能挥兵北上,摧古拉朽一般,收复nnn全境,并伺机吞并真腊,然后在扬威海上,与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倭寇决一雌雄,便爽快的通意了此事。

    最后,nnn利用四百万两白银,购买了东夏国五十艘风帆战列舰,花费了一百万两白银,又购买了五百门大炮,合银一百五十万两又五百两白银,剩下的一百四十九万九千五百两白银,共购买了七千多杆燧石枪。

    东夏卖于阮氏nnn的火器约定在明年开春悉数交割,但是阮氏nnn的岘港与九龙平原马上就划给了东夏,而nnn国按揭的二十多万万两白银,再加上订购的n共三十多万两白银也即将付上。

    第二天天刚露出来鱼肚,双



第四百七十章 中西文化交汇的小镇
    岘港风景迷人,就在汪三江与袁小英陶醉之中,三江号便停岸抛锚,汪三江只见此处码头来往船只较多,无论西班牙人,荷兰人,葡萄牙的船只都显得鳞次栉比,跟兼得华人商船穿插其间,远远看着万舸云集,黑压压的的一大片。

    袁小英则见陆地上一座中西结合的小镇已经拔地而起,不知建设了多少岁月,新旧大小层次不齐,远远看着仿佛有着东西南北交汇的两天街道,那街道比较窄小,只能行走两辆四轮马车的样子,穿着不同,肤色各异的商人们开着一件件铺子,传来了熙熙攘攘的叫买声。

    虽然东夏国旧港总督辖地内的宝船也来此地颇为平凡,但是三江号豪华无比,古色古香的就像移动的亭台楼阁,自然引来了不少人前来围观。

    汪三江与袁小英还未走下宝船,便有很多牙人前来询问,是带来了何种货物,还是要购买何种货物。

    拾阶而下的袁小英面对那些西洋人,阿拉伯人,或者华人牙人的询问,微笑着说了一声:“我们只是游历一番,别无他意。”

    那些牙人听袁小英之言后,无不骇然,乘着这么大富丽堂皇,高大崔巍的船只来此,竟然既不售卖货物,也不购置南洋特产,真是不可思异。

    有的牙人见没有生意可谈,便纷纷四散而去,有的争相观看三江号的风采,见那些穿着同意的东夏海军一个个站的壁纸挺拔,有的牙人便猜测来人一定是东夏政要了。

    有的牙人见汪三江神态自若,而袁小英衣物虽然简洁,但却依然名贵,而二人男的器宇轩昂,女的娇艳而不失端着,便真的相信这是东夏国那位封疆大吏的公子哥外出游历了。

    这些牙人,还有外围的普通工人伙计,怎么猜测,也没有猜到这是东夏国资政院院长汪三



第四百七十一章 霸道的告示
    袁小英笑着说道:“非也,非也!而是这岘港已经成为了东夏辖地了,我想不久之后,便有东夏官员前来赴任了。”

    “夫人此言当真,如此重要的新闻我怎么一点都没有听到呢,那南洋周报也没有刊载此事啊。”程门雪惊讶的睁着大大的眼睛,看一下汪三江又看一下袁小英。

    汪三江生怕此人识破身份,又该唠叨多时,急忙说道:“听那南洋周报的报社记者说,下一期的报纸就该刊载此事了。”

    程门雪听后十分激动地说道:“如此说来,小的我也算是开发岘港的元老了。”

    袁小英被店家此言逗得哈哈大笑,捧着肚子说道:“怎么不是呢,你比将来管理此地的岘港知县都来的早哩,肯定是元老了。”

    程门雪听后愈加的兴奋,那原本肥硕的身躯竟然灵活的站了起来,说道:“今日真是一个好日子,大人与夫人慢坐,小的这就去做几道拿手好菜。”

    。。。。。。

    汪三江,袁小英一行从这家饭店出来,又游遍了小镇的角角落落,已经到了下午,日头微微西斜之时,这才往码头走去,准备命人写出一些告示,盖上东夏国资政院的副印,张贴在小镇的角角落落,提前安抚人心。

    回到三江号之上时,在这岘港做生意的东夏商贾们,便得到了来了一位东夏官员的消息,于是他们来到甲板上,争着要见一见这位传言中的大人。

    西班牙与葡萄牙全都在这岘港之上派有经理,管理此地殖民事宜,听闻东夏国有人造访之后,也都来到了此地,要前来参见一些,并问一问东夏官员的来意。
1...99100101102103...13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