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入一六三七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陇上耘夫
。。。。。。
张慎言
第四百五十四章 羊马无数
第二天,朝阳初升之际,出现了漫天云霞,不用说,又是一个艳阳天。杨布威一醒来就看见蔚蓝的天空,黄绿色的草原,还有燃烧了一夜的桦木丛林。
战士们已经在埋锅做饭,杨布威站起身来,伸一伸懒腰,活动了一下筋骨,这时候,张慎言便凑了上来,说道:“枢密使大人,这些俘虏先是押解合水城,还是带着一块去寻找准格尔部在西伯利亚的牧地”
杨布威往那些俘虏们那里看了一眼,只见士兵们们用绳索把他们捆成了一队又一队的,全都歪歪斜斜的在地上躺着,于是杨布威回头对张慎言说道:“一者,带上俘虏前去准格尔部的牧地行动迟缓,也还有让他们反水的可能二者,合水城中,此刻也是俘虏很多,只靠着几千水师官兵留守,时日一久,恐怕出现大的乱子。所以还是由张总兵你带上本部三千人马,押解上俘虏,先去合水城吧!至于寻找准格尔残部之事,便有本大人亲往!”
张慎言听后虽不是很情愿,但军令如山,使得他不得不从,于是张慎言敬礼后说道:“是!”
饭后,正当旭日东升之际,张慎言率领三千骑兵,押解着众多的俘虏往西南方缓缓而行,杨布威率领四千骑兵朝着西北方向纵马驰骋。
秋日的露水很中,不多时,战士们的裤腿及战马的前胸全被露水给完全湿透,而当艳阳高照,气温升高,晒干了露水之后,杨布威一行已经穿过了一处丛林,举目四望,只见一块水草丰茂的草甸上,蒙古包星星点点,成群的牛羊在穿着铠甲的蒙古士兵的驱赶下缓缓觅食。
这些牧羊人,全都全副武装,骑着战马,背着弓箭,挎着弯刀,不用细想,也只他们不是纯粹的牧羊人,而是准格尔大军囤积羊群
第四百五十五章 西江行省
随着与准格尔部战争的结束,东夏将士们们把以巴图尔珲台吉的蒙古大军击败之后,也象征着西江流域完全纳入东夏疆域,而西江流域在这一六三九年,也就是大明崇祯十二年的战事圆满画上了句号。
因此骑着高头大马,在将帅们的随从下的杨布威,看着广袤无垠的大荒原,已经开始筹划西江流域在即将到来的,漫长而寒冷的冬季,要干的事情,以及准备好来年兵发天山南北的筹备工作,还有他杨布威回京述职之事。
合水城距离这准格尔部的牧地并不遥远,因为当初巴图尔珲台吉正是想着此地地形隐蔽,而又距离额尔齐斯河与鄂比河交汇之处不过半日的路程,便于运送羊肉,而使数万准格尔部的粮草确保无虞。
杨布威一行从旭日东升之际出发,到了日头偏斜之事,才到达合水城外,张慎言与索娜姆率领水陆大军,夹道欢迎。远远的看着合水城高高的城墙,杨布威潸然一下,嘀咕了一下,看着张慎言与索娜姆的面容越来越清晰,而城外官兵的呐喊声越来越大,杨布威不想托大,便下了战马,牵着马屁徐徐而行,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
见面之后,三人互相寒暄了一阵,便一起往城内走去,看着巍峨的合水城城墙,杨布威对索娜姆与张慎言说道:“这个巴图尔珲台吉,出手倒是阔绰呐,不经为我们送来了免费的劳力,而且还送来了战马与羊群,顺带着还帮我们修了一座城墙,真的是恩高似山,情深似水呐!”
索娜姆听后,被杨布威逗着噗嗤大笑,说道:“那巴图尔珲台吉乃是跳梁小丑,自不量力,要与东夏为敌,致使他损兵折将,但经大人如此说来,倒是那巴图尔珲台吉心甘情愿的奉送一般了。闪舞”
张慎言也说道:“缴获如此之大,此解赖枢密使大人运筹帷幄的好,将士们用命,所以才能决胜千里之外了!”
杨布威听后,看着张慎言说道:“张总兵此言谬矣,缴获如此之大,皆因张总兵以三千人马抵挡准格尔部大军一月之久,才使那巴图尔珲台吉荒废了许多时日,而在合水城外干了搭建浮桥,而妄图阻挡我水师战船的蠢事,才有了他兵分三路,给了我们各个击破的可能呐!”
索娜姆听后,也说道:“此站缴获如此巨大,也多亏了张总兵砍伐的那许多木料,才是巴图尔珲台吉这么快便把浮桥搭建好了,这就给水师官兵们把五万敌人分割为三部分的可能呐!”
说到木头,张慎言又同心的说道:“真可惜那些木料了,不知可以搭建多少房屋呐!”
几人便走便说,又来到了城墙之上,看着城外滚滚而流的河水,还有城内的一排排小木屋有新有旧,看着那些蒙古人已经在士兵们的指挥下,在城内搭建着蒙古包,索娜姆说道:“东夏城池并无城墙,这合水城倒是别具一格呐!”
杨布威说道:“合水城扼守鄂比河与额尔齐斯河,地理条件十分特殊,迟早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有次城墙道也是好事,既然巴图尔珲台吉帮我们建造了,那就不要拆了,略微修整一番便是,比如这城墙是在城外登上的,便要改为在城内登上的,护城河留在城内,也显得不伦不类,就填平吧。”
张慎言说道:“谨遵大人令!”
索娜姆看着城内的护城河说道:“以索娜姆之见,这护城河略加修葺一番,便能通舟楫,倒是那些飞剪运输船只,便可从码头直接进入合水城中。”
杨布威听后,高兴的看着索娜姆说道:“太尉大人,此言有理,杨某险些铸成大错矣,那就把这条从码头延伸到城中的河道拓宽一些,再加深一些,反正我们也不缺劳动力。
合水城内地运河一成,夏秋季节,运输船只便可直接进入城内,不知方便多少,而寒冬季节,雪爬犁可以借助冰面划行,也很不错!”
 
第四百四十六章 东夏国策
杨布威听后会心一笑,对索娜姆说道:“两院交代的事情虽然千头万绪,但我们总算圆满完成了使命,还请太尉大人安抚好水师官兵,让他们帮着西江几府护境安民,运输物资。你我二人不日便东返永宁城吧!”
“下官遵命!”
。。。。。。
一笔不能双写,读者朋友们,让我们把目光从广袤的西伯利亚暂且收回,再去看看波涛汹涌的南海之上。
前文说道,月中旬,汪三江与袁小英看着舟山岛各项建设事宜蒸蒸日上,一日好过一日,便辞别了定海总督姜敏,定海公司林月月等人南下珠江三角洲,又见香港岛的建设也日趋完成,而且与大明稳定繁荣的岭南地区的贸易也很是不错,在那里盘桓了一些时日,便于九月初抛锚,往那位于苏门答腊岛上的旧港总督府而去。
南海之上,风帆来往已经日趋众多,三江号高大崔巍,正好可以欣赏南国风光,时光虽然已经是金秋时节,但南海之上天气炎热,汪三江便与袁小英轻衫小扇,每日在甲板上的一柄巨伞下小酌对饮,谈论南海形势。
随着三江号往南而行,海水便越来越蔚蓝,甚至从甲板上俯视下去,海中游鱼清晰可见,大海将向一块巨大的蓝宝石一般,又恰似一块大无边际的宝镜一样,倒影着蓝天白云,宝船上的调粮画栋,仿佛水面之上又是一个花花世界一般。
暖风吹拂在三江号巨大的船帆之上,使得三江号向南疾驰而去,路过了许多不知名的小岛,碰见了来来往往的各国商船,更多的则是从旧港出发,去往永宁城的东夏船队,还有日本幕府在澳洲
第四百五十七章 郑阮纷争不断的安南
汪三江得知这个消息后,觉得日本人正在一步一步的落入东夏圈套,于是在心中偷偷发笑,而南洋商贸对于东夏国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也由不得倭寇胡来,故而汪三江此番南下,决定筹办一个万国协商会议,依确保东夏利益毫发无损,反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三江号日夜不停的在茫茫大海上满舵航行,就在汪三江与袁小英对酌的一天一天之后,已经到达了北部湾,决定会务nnn北朝实际统治者郑戕的汪三江便命令三江号停泊在了红河出海口。
此时nnn正处郑阮纷争时期。nnn曾经多次属于中国领土,在明成祖永乐大帝之时,便是大明nnn省,后来大明国力衰弱后,nnn便建立了黎氏王朝,再后来,nnn君主成为了军阀手中的傀儡,出现了南阮北郑的纷争局面,都想着携天子以令诸侯,结果双方大大出手,最终郑氏占据北方,而阮氏占据南方,长年纷争不断,近年以来,双方均遭到了倭寇的劫掠,故而汪三江想着要把他们一一安抚一番,使其双方全都派出大员而前往旧港,参加万国协商会议。
nnn地处沿海,盛产菠萝蜜,大米等物,正是东夏国不可多得的商贸国家,汪三江自然不会放过这里,而想着要好好安抚安抚,使得双方贸易扩大一番。
宝船停泊下来之后,汪三江与袁小英举目四望,汪三江见红河波涛澎湃,翻滚着红色的浪花,远处青山如黛,稻田一望无际,果然乃是南国鱼米之乡。
袁小英则见,破旧的码头上,已经有上百艘破旧的战船赶来,而码头穿着皂色衣服的官吏一路小跑着赶了过来。
那官吏大概五十开外,皮肤黝黑,精瘦精瘦的,恰似一支猴子一般,袁小英看后忍不住的噗嗤一笑,而对汪三江说道:“先生快看,管事的来了。”
汪三江听后,将目光慢慢地从田野上收了回来,就听那名身穿皂色官袍,恰似大明工种内官打扮的人最终哇啦哇啦的大叫。
汪三江当然听不懂那人之言,当汪三江身边的通译刚要开口翻译的时候,那人又用大明官话说道:“来着何人,竟敢在我大南朝随意停泊风帆。”
此人口音颇似两广人的口音,虽然呕呀嘲折,但是走南创北的汪三江与袁小英也完全听得懂,于是袁小英展开后路,说道:“东夏国资政院院长特来拜会nnn清都王,还请大人代为通禀,让他前来这红河河口一会!”
那人听后吓了一条,连忙作揖说道:“南朝小吏,不知贵国大院长到来,请恕在下无力,可有国书到来,小吏也可代为上奏!”
袁小英听后,从袖中那处汪三江刚刚书信的,墨迹还未干,但盖着东夏国资政院副印的方章的帛书,从高高的甲板上一步一步的走了下去,来到码头上说道:“国书在此,有劳大人传递了。”
那人见三江号高大崔巍,已经信了三分,这下又见袁小英如仙女下凡一般,双手捧着一封帛书缓缓而来,又相信了三分,待看到帛书上,那个古朴的篆书nn之后,便全然相信了袁小英之言,恭敬的结果帛书又说道:“贵国帛书到达清都王案头之时,便是晚上了,而贵国大院长大人舟楫劳顿,不如先到小驿休息休息,再由下官略尽地主之谊可好”
“谢过大人美意,不过我们先生喜欢山水之乐,不妨就劳烦大人带路,让我等随意走走便好。”
那官吏听后,连连点头,说道:“能与闻名天下的汪先生郊游一番,乃是小吏三生
第四百五十七章 郑阮纷争不断的安南
汪三江得知这个消息后,觉得日本人正在一步一步的落入东夏圈套,于是在心中偷偷发笑,而南洋商贸对于东夏国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也由不得倭寇胡来,故而汪三江此番南下,决定筹办一个万国协商会议,依确保东夏利益毫发无损,反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三江号日夜不停的在茫茫大海上满舵航行,就在汪三江与袁小英对酌的一天一天之后,已经到达了北部湾,决定会务nnn北朝实际统治者郑戕的汪三江便命令三江号停泊在了红河出海口。
此时nnn正处郑阮纷争时期。nnn曾经多次属于中国领土,在明成祖永乐大帝之时,便是大明nnn省,后来大明国力衰弱后,nnn便建立了黎氏王朝,再后来,nnn君主成为了军阀手中的傀儡,出现了南阮北郑的纷争局面,都想着携天子以令诸侯,结果双方大大出手,最终郑氏占据北方,而阮氏占据南方,长年纷争不断,近年以来,双方均遭到了倭寇的劫掠,故而汪三江想着要把他们一一安抚一番,使其双方全都派出大员而前往旧港,参加万国协商会议。
nnn地处沿海,盛产菠萝蜜,大米等物,正是东夏国不可多得的商贸国家,汪三江自然不会放过这里,而想着要好好安抚安抚,使得双方贸易扩大一番。
宝船停泊下来之后,汪三江与袁小英举目四望,汪三江见红河波涛澎湃,翻滚着红色的浪花,远处青山如黛,稻田一望无际,果然乃是南国鱼米之乡。
袁小英则见,破旧的码头上,已经有上百艘破旧的战船赶来,而码头穿着皂色衣服的官吏一路小跑着赶了过来。
那官吏大概五十开外,皮肤黝黑,精瘦精瘦的,恰似一支猴子一般,袁小英看后忍不住的噗嗤一笑,而对汪三江说道:“先生快看,管事的来了。”
汪三江听后,将目光慢慢地从田野上收了回来,就听那名身穿皂色官袍,恰似大明工种内官打扮的人最终哇啦哇啦的大叫。
汪三江当然听不懂那人之言,当汪三江身边的通译刚要开口翻译的时候,那人又用大明官话说道:“来着何人,竟敢在我大南朝随意停泊风帆。”
此人口音颇似两广人的口音,虽然呕呀嘲折,但是走南创北的汪三江与袁小英也完全听得懂,于是袁小英展开后路,说道:“东夏国资政院院长特来拜会nnn清都王,还请大人代为通禀,让他前来这红河河口一会!”
那人听后吓了一条,连忙作揖说道:“南朝小吏,不知贵国大院长到来,请恕在下无力,可有国书到来,小吏也可代为上奏!”
袁小英听后,从袖中那处汪三江刚刚书信的,墨迹还未干,但盖着东夏国资政院副印的方章的帛书,从高高的甲板上一步一步的走了下去,来到码头上说道:“国书在此,有劳大人传递了。”
那人见三江号高大崔巍,已经信了三分,这下又见袁小英如仙女下凡一般,双手捧着一封帛书缓缓而来,又相信了三分,待看到帛书上,那个古朴的篆书nn之后,便全然相信了袁小英之言,恭敬的结果帛书又说道:“贵国帛书到达清都王案头之时,便是晚上了,而贵国大院长大人舟楫劳顿,不如先到小驿休息休息,再由下官略尽地主之谊可好”
“谢过大人美意,不过我们先生喜欢山水之乐,不妨就劳烦大人带路,让我等随意走走便好。”
那官吏听后,连连点头,说道:“能与闻名天下的汪先生郊游一番,乃是小吏三生
第四百五十八章 安南文士郑四民
汪三江,袁小英,郑四民边说边走,漫步在乡间小路上,见金灿灿的的稻田一望无际,稻谷早就结下了累累稻米,低垂着头,已经有带着大斗笠,挽着裤腿,弯着腰的nnn农人正在收割,这些农人皮肤黝黑,虽然稻米大丰收,但却全都板着脸,并没有东夏农民面对大丰收的那般情景。
袁小英看见那些农人,一个个面露忧郁之色,不解的问道:“当此丰收之间,这nnn农夫为何愁眉不展呢”
郑四民听后,脸上竟然有一丝慌乱,期期艾艾的说道:“袁秘书有所不知,我大南朝天气炎热,农夫之苦,有不知比大明各地,东夏四处苦了多少。古人有诗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正是次之所谓也!”
郑四民一介小吏,竟然也知道维护国家颜面,但汪三江却故意揭短处,摇着经常带着的那把湘竹折扇,笑呵呵的说道:“南朝郑阮纷争日炽,近年以来那南方广顺府一代的阮福澜厉兵秣马,又与葡萄牙人相互勾结,大有挥兵北上之意,而南朝海岸线十分漫长,随时蕞尔小邦,但海防线竟然与大明几乎相当,此时又倭寇频频骚扰,想必清都王的军费日趋浩繁,从民间盘剥也就日趋严重了,故而这些农人看似稻米三熟,但不足以支付那些摊派的苛捐杂税了。”
汪三江风轻云淡的说来,那郑四民听得脸上紫一阵,红一阵的,就好似自己做了十分不光彩之事一般,而袁小英听后大有焕然开朗之感觉。
袁小英见郑四民脸上有些挂不住了,便用那美丽的大眼睛看着他,笑的如花朵绽放一般,爽朗的说道:“郑大人真乃孔门弟子,见小民生活疾苦,虽心有戚戚焉,但在我辈外臣面前又尽量维护南朝脸面,郑大人真有子路,颜回的风骨呢。”
&
第四百五十九章 月光似水,美人如花
今日,看着站在甲板上,临风而立的汪三江,袁小英又鬼使神差的凑了上去,并没有说话,靠着栏杆,用一双美目看那海上慎明月,而一颗砰砰直跳的心感觉着汪三江的存在。
说来也怪,当袁小英与汪三江在谈nn事的时候,袁小英感觉胸膛中的那颗心平静的如同水面一般,而当底下里二人相处之上,那颗心便如同潮水一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不停的汹涌澎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