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恶霸地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飞翔的羊
比如十一月海洋岛那里报告,毛文龙亲率大军进攻凉马佃一带,因为有大量佛郎机加入攻击,后金军队连续损兵折将后退了上百里才借地势站稳了脚跟。
佛郎机好用让毛文龙还在前线指挥时,已派沈世魁到海洋岛要求更多数量与加快交货,当然沈磊需要的人口毛文龙这次也比较大方,愿意用更多人换。
对此沈磊觉得没什么不妥的,他虽不知道历史上毛文龙也是此时发动反攻的,当时也是因后金后方空虚,双方在凉马佃相持起来。这次因有沈磊提供的不少佛郎机及纸甲、刀枪,在对战时毛文龙手下占据的不仅是人数优势,还占有火力优势。
武器得到加强沈磊还提供三磅、六磅铁球、与大小铁丸,此战毛文龙方面将后金军临时营垒砸得无人敢靠近营栅。而欲反击也先在二百米外遭铁球砸,进入二百米后遭铁丸雨扫。这一来他们守不成,攻击更加死伤累累,只能步步后退到毛文龙攻势衰竭才站住脚。
这也是毛文龙其实力量不大,物资储备不足,火炮装备不多的缘故。而且他此战获胜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如兵力占优,经过一段时间准备,加上对方主要是二流部队,还对火炮攻打没有同类武器还击,所以这一战仅首级他割了对方八百多,但后继乏力无法乘胜前进扩大战果。
当然这也有毛文龙思想准备不足的原因,他的反击虽尽了全部力量,但对战果期望不大,致使战线快速前移而后勤却供应不上,只能放缓节奏的后果,让对方能慢慢缓过气来。
而且他的炮手训练不足,火炮使用上分散。因这个原因就让火炮效率降低了一大半,所以同样一战如沈磊指挥,再调成熟练炮手,完全可以将当面之敌至少杀死三成,短期内不再有组织对抗能力。
另真规划此战也是该先在敌后设下伏兵,并且要有重点进攻大胆穿插,在击溃当面之敌后前后夹攻彻底歼灭一部分才是。可惜毛文龙战略眼光不错,战术水平一般,一个蓄势已久全面反击只打出声势,战果比历史上只大几倍。
不过仅此战后来袁崇焕数罪杀他时说他浪费粮草巨大没有恢复一寸故土,还屡战屡败确实是污蔑他了。毛文龙所获钱粮不足整个辽东军费支出十分之一,而歼敌数与恢复故土数都是比军费更多的辽东好。至于屡战屡败乃是粮草与武器装备不足与战术思想比较僵化,而辽东主力也一样。
因而这是正常的,因为整个防线都在步步后退,不仅是毛文龙一个人在吃败仗。而且他败仗丢失的还是他之前夺回来的,至少用屡战屡败指责毛文龙有点吹毛求疵,袁崇焕不照照镜子,亏得有脸说。
不过毛文龙在辽东对后金牵制作用有多大也不仅然,关键在于他获得的支援并不大,他的人力资源也不大。而且是他的出发点也是个人英雄主义式的,在坚持给后金予袭扰时后来并无战术创新。
所以他的牵制与锦州一线正面对峙仍然不能阻止后金在蒙古方向的突破,因其拉一派打一派,很快在蒙古方向建立了附庸势力。
这一来毛文龙刚兴起时后金差不多四面受敌的态势完全破局,接下来即便是他不被袁崇焕所杀,他的力量也很可能在锦州正面明军不作为下,被后金重点进攻进一步削弱,以至于牵制作用减弱到极微。
第104章 完全接管全台湾
毛文龙的奏折误导了大明朝廷,并让他的政治生涯一下走上辉煌顶点。特别是恢复故土与首级经检验俱是真实无误,让怀疑派也乐观许多,对其不忿者更无言以对。
此中内情沈磊也不大关心,他只关心安排为毛文龙生产的武器装备事宜,争取从辽东多移民一些。本来他的计划是在崇祯元年前向台湾移民三十至五十万人口,现在看来今年底可以突破二十万,最低目标不成问题也难超过四十万,若毛文龙肯多放些人当然更好。
除了尽量从辽东扩大移民数量,他此时当然更关心处理台中台南人口,如何将之归纳于自己的统治之下。沈磊对台湾的现状包括人口数量其实是在真正开始实施台湾计划时才慢慢清晰,而在穿越前所了解的太纷杂又似是而非,与此时了解相差不小。
如少数民族他之前的概念是人数不少,分布较广,既易与之发生冲突又极难征服的。现在才知道其实这里少数民族不大多,分布也不广。许多村子应该是早期移民建立的外,他们包括真正的少数民族对自己移民垦荒并没有敌对行为。
另外经到达台湾后细致调查,了解到早期移民分布较散来源较杂,时间跨度也十分大,远至三国,中间为两宋末、元末,近期大量并被目为外来者才是明的移民。而近期移民主要是福建人,并居住在台南台中为多。
之所以如此乃是三国、两宋末、元末福建受到的冲击不大,而近年福建人多地少愈加严重,在走海贸、下南洋的同时也有人将目光盯上海岛,因为岛屿上耕地不多来往风险不小也有人看上台湾,在此耕作者逐渐增多,因地近所以又基本上聚居于台中台南。
据沈磊下令并主持的调查数据是早期移民有二三万,近期移民约三四万,少数民族十几到二十多万,加起来约在三十万左右不超过四十万。
一千多年只是近期移民较多一些的原因是虽从三国前大陆就知道台湾的存在,但这样的人极少。更重要是那时知道的人为上层氏族与读书人,不大会因避难而进入台湾,到是南宋末年避战乱逃亡者多一些。此时人数少另外也因不熟悉水路,与不定有船只与可靠水手。
因这些原因加此时消息闭塞,如福建人多地少状况严重,可许多稍微距海岸远一些的民众仍然不知有台湾存在。听闻过的人也不知详情,又难获船只,致使此时失地弃家流民虽多但自己上台湾的人却不多。
不过这些少数民族加大陆移民至少也有三十万左右,比沈磊从万历四十年开始,殚精竭虑辛辛苦苦十年才移民台湾二十多万人口还多了一点。虽说这三十万左右人口不可能如他自己移民一般一下能为他所用,还要除去一部分呆在深山短期难于改造的顽固少数民族可能也有十万多人。
对此沈磊之前是不了解详情,也不欲横生枝节才将之先放在一边冷处理。现在一是移民进程与他的理想有差距,二来是已经了解到台湾人口与民情现状。还从淡水附近地区早期移民纷纷自愿加入农庄,少数民族赛夏族群也消除误会,双方经济联系密切的变化中取得自信。
这个自信就是用农庄制吸引所有的移民与一部分少数民族应该可行,即便是他们不接受也该先将他们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
如此一来经过五年左右时间一方面可以再从大陆移民二十万左右,另一方面将台湾自发移民及大部分少数民族共二十万以上人口改造成自己体系或统治下的人口,至时有七八十万人力资源,组织起五万军队二万以上各级干部下南洋就有足够实力了。
这还不包括这几年他会将靖海计划推进过程中抓获的海盗,与组织起来的商贸体系与运输力量。而且抓获的海盗经过劳改劳役可以充当运输船船员,也可以在下南洋时成为辅助军力,如此计算到崇祯元年他的人力、兵力还有些增加。
因为已打败荷兰人沈磊的计划再次调整,这个调整是一方面靖海计划可加速与增加力度,力争在三年内将大明南方沿海岛屿全部清剿一遍,并建立数个巡逻队港口基地,完全控制住这片海域。
与此同时建立起自己的贸易公司、运输船队及几个海贸交易市场,如此市场上可以收取场地费、仓储费、搬运费、交易税;海上可以收取保护费等;自己的贸易公司可以销售自产工业品、农副产品,转口贸易等。
自己的运输船队不仅为自己公司运输货物,更是半军事力量,为下南洋的军队运输兵力、武器装备、后勤补给。另外向南洋运输移民及农耕所需的农具、耕牛、种子、日用品等等,运回矿产、农副产品等。
这个当然是主线,但为此必须的人力资源只能依靠自己的移民及将现在台湾的人口改造与纳入统治下,只有这个工作
第一零五章 科恩的困惑困境
一次会议就将沈磊对台中台南处理办法与人事安排完全弄好,这效率高是高但也是他手下实在缺少谋略大才的缘故,没人能提出建设性意见全凭他的安排。
正因为如此沈磊的计划必须向手下干部详细解释为什么与如何做,而手下干部少有真正自主设想。这一来他的意志十分容易下达,只是如此一来也少了查漏补缺之人。更别说有深远战略眼光的人才帮助出谋画策,让他在大政方略上也是事必躬亲。
这不是好事却又有点无可奈何,因为原因在于二个方面。一方面是大明目前表面大趋势还是和平年代,所以不论上下对争战类谋略不关心,致使这类消息少传布少关心,基本上没什么人讨论。因这样的氛围就完全不利于长于谋略的人成长,脱颖而出。
这是不言而喻的现实,如战国、如三国时期为何涌现出如此多闻名天下的谋士事实上不是他们生而知之,乃是当时有这类人成长的氛围,及有让这些人施展这方面才华的空间。这是时代的需要,如后世能比别人球踢得好就能成名一样,此时读书人都在研读儒家经典与八股文,那里有空干别的。
加上世道表面太平,故而只有少许事务官不必再深研八股文,及一些名秀才举人对科举绝望或失去追求者,才会去读一些杂书,研究一下谋略、战略。
而这样的人绝对不多,沈磊这里的人才最高才是秀才,他们连儒家经典还不精通,不是为谋中举就是为谋生忙碌,对谋略方面更不可能涉及。而这几年虽然接触一些也是杂务较忙,所以要求他们此时在大战略上有真知灼见乃是奢望了。
这时的环境没有谋略人物的成长空间,极少有此爱好或接触的人对他看不上眼。让他手下的干部只是一批只有中人之姿,在大战略上帮不了忙,但在执行上还能一丝不拘的普通人。
不过如此一来沈磊他暂时对大方向能有较大把握,其以前口子村为基点;蛙跳台湾大移民为基地;扩军靖海全取海贸利益;下南洋扩展基地;然后返回来争夺大陆的大战略目前处于第二步与第三步之间,一切顺利,所以这些干部还不算拖后腿。
只是下面需要独当一面的干部更多起来,对此沈磊的办法也只能放手让他们去干,以实践培养他们的能力。这次向台中台南拓展,完全纳入自己的系统就是一次干部实践大培训,他将所有值得提拔的干部在会议后基本上全派了出去。
台中台南在天启二年年底前迎来了一场接一场政治风暴,先是护卫队舰队强势进入打狗港建造城堡、码头与贸易城,宣布所有贸易集中在将在护卫队管理下进行并收取税费。
这个举动虽让台南各方惊诧兼有些愤怒但此行为只对少数商人失益较多,其他人的利益没什么触动。而少数商人还包括荷兰人、日本人、大明私商与本地小商人几个群体,根本无力反对。
而现在沈磊将台中台南一下归之辖下还没什么大不了,宣布将会设官收税与征役才触动到数十万人的全体利益。因为此时还是完全的无政府状态,虽然如大肚番王会对各方收些费也不多,而与此对应其也是没有完全维护秩序者的自觉,所以此地只有约定俗成的秩序。
本来荷兰人来后也会向移民们收税的,因经济压榨太厉害,引起多次反抗,其中最著名的有郭怀一起义参与者达到四五千人,失败后被杀害者也达到三千多人。
对这个历史沈磊不大清楚但知道其不得移民的人心,但此时他开了个收税的头也是引起移民们不满的。只是移民们虽不满但对收税还是有认识的,乃是料不到天荒弃地突然出现一股势力说是此处他们管辖了,并且是马上设官收税了,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
不过这些人对突然有人收税虽然不大开心也是认可并且逆来顺受准备接受的,而且与护卫队开进台中台南大力宣传这个消息时不仅有一年缓冲期,还让他们自己派出代表去淡水地区参观。
经过参观市场并询问了已加入农庄的早期移民,这些代表都觉得加入农庄会比他们现在的生活好几倍。就算是不参加农庄护卫队提供的食盐、布匹、日用品、铁制农具及稳定价格收购农副产品,使他们因收税利益损失已经补偿大半以上了。
况且还提供医药、教育、治安、秩序等服务,可说是在经济利益上损失还真几乎为零,比大明官府光收税少作为强十倍以上,这个税交得也不大亏。
经过代表们参观后回来一说整个台中台南移民群体对护卫队接管完全认可,或者说仅剩下一些疑虑。因为护卫队提供的一切条件太好了,不似收税反倒是送治安与秩序服务一般。
移民们有疑虑十分正常,只能靠时间与事实才能打消。而少数民族的工作就没有如此容易了,这是因为双方的信任度更低,加上头人们是失益者,连参观者各氏族村也极少有派出的。
&
第106章 火箭鱼雷要问世
由于沈磊这个额外因素致使科恩的计划彻底失败,这一来他真是有点左右为难了。这不是说他手下只有这七条武装盖伦是最强战力,仅更专业的战船在巴达维亚就有十几艘。其中最强大的威廉亲王号有四层炮舱,装备了五十多门大炮,相当于鸦片战争时期英国的三级战列舰,这十几艘专业战舰起码是七艘盖伦六七倍的战力。
可惜的是荷兰东印度公司最重要的贸易货物是香料,而且与西班牙及周围许多绿教国为敌,种植香料的殖民地也不稳。巴达维亚本就是屠杀土著夺取的,这支舰队是定盘星,一旦离开时间过长恐怕有不测发生。
而这首先是肯定的,因为去一次台湾海峡不作战来回一趟费时也是大半年。这期间发生更加不能接受的,所以在无法动用这支舰队情形下他也难于凑集起能战胜已轻松打败自己七艘盖伦的船队来。
这并非荷兰东印度公司没有武装盖伦,而是这些船各有任务。首先运输货物没有武装盖伦就如小孩手持金元宝过闹市,这在海盗遍地的时代如同给人送钱一般。因思来想去一时间根本凑不出太多力量去台湾海峡找沈磊决战,他最后还是决定先派特使去谈判。
这也是无可奈何又必然的选择,因为他派不出自己的最强舰队,也一时凑集不了至少十几艘武装盖伦去反击只能先谈判一下,看对方条件是否勉强可以接受。
而且据沈磊的信件所言被俘者有一千多人,这么多人赎金不菲但不可能能赎而不赎回的。加上信件中也予以双方展开贸易的期望,虽然提出这将在对方主持下进行并收费的一系列先决条件,但这并非不可以谈判的。
因为在经济上给予一些好处并非是不能接受,此时欧洲从美洲挖到了巨量银子,亚洲货物再贵也只有欧洲市场的三四分之一,即便是加运输费、运营费,再加额外付出一些费用,只要有充足货物运送回欧洲仍然是有利可图不会吃亏的好事。
正因为考虑到赎人;凑集能战胜护卫队船队不容易;可以谈判双方商贸合作,科恩虽然不甘心但仍然第一时间决定马上派出使者去台湾谈判,为早一点解决他还让特使第一时间就乘上一艘小型快船出发了。
对科恩是否纠结与派更大舰队来还是直接来谈判沈磊倒不担心前者,这是他知道荷兰人的预备力量不足,一时间根本派不出大量战船。再加上有大量俘虏在自己手上投鼠忌器,及自己许以双方在贸易上合作,所以对方是否甘心不重要,先谈判一下是肯定的。
只是此时这个路程要好几个月,他也不会专心等待,所以战胜荷兰人后布置战后总结、死伤者安葬抚恤,各部队表彰;施行靖海计划浙江段第二期行动;完全接管台中台南等事宜后安安稳稳过了元旦仍未见荷兰方面来人也不心急,而是再次开始巡视所有工厂来。
这段时间沈磊忙着对付荷兰人,战而胜之后先处理战事善后,次进行靖海计划,接着又布局接管全台湾。虽不是忙得废寝忘食,全部精神放在这些事上,但也无暇处理工业发展上一些技术、工艺、材料上的问题。
更别提这些问题对现在的战事与接管全台湾关系不大,而且还蛮费时间与精力,在此情形下他只能选择暂时放放,鼓励褚阿六、吴宗仁、廖星斗、崔新根等众人大胆尝试别怕失败与费钱。
因沈磊一直放手让这些人发挥,让本来只能算小有才能的能工巧匠成长非常快。而他们的快速成长除大胆放手使用,当然还有他给予的技术、知识辅导指点与文化教育。
还有一点是沈磊让他们自己互相传授经验,广带徒弟与给技校学生上课,一改他们过去稍有一点技艺便藏着掖着的陋习。而正因为如此他们自己进步非常快,还发现了不少好苗子,可说是工业基础越来越好。
作为后世灵魂沈磊当然明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真实性,他能以十几万人口的基础养起数千武器比这时代先进一二代的水陆两军,打败荷兰人完全靠科技力量。
正因为他的观念先进所以他对这些工匠的培养不遗余力外,在待遇上的优待更是让人咋舌或认为无法相信。因为沈磊这里的普通营级军官每年收入不过百两银子,俞承业等主要民政干部也是这个水平,但几个顶尖工匠每年收入却是他们的几倍,相当于营级收入的工匠也不在少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