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万历恶霸地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飞翔的羊

    那些杂七杂八的武装力量一声令下不得不即刻行动,那些安置的牛录也算是从事农业生产,只不过其实农活属原辽东人与满清几次入寇京师掳掠来后分给各牛录的汉人做得多。

    但不管怎样他们的土地在这里,种植的麦子马上可以收割了,此时让他们坚壁清野都撤退到盛京去实话说不大容易。收拾需要时间,毁掉将成熟的麦子需要时间及下狠心,还要将给他们当奴隶的汉人都带走,这对于距离盛京达到一百里的地方乃是一个不大好完成的任务,超过一百五十里乃是不大可能完成的任务。

    护卫队的攻击突然、迅速发生,三个师攻打盛京已经出发,通知已迟实际上让各牛录与大贵族庄园中稍微远一点就来不及退到盛京,只能往一些县城抱团取暖,同时麦田被毁也不算太多。

    这结果是可以预料的,乃是代善他们侦知三个师到来时间已过去一天多,再下通知即便是战斗民族满清人也没有这样的决断力与行动力,因而远一些地方的牛录只能就近避难了。

    因为这些原因能够赶到盛京的绝大部分是盛京百里内的各牛录,各支满清二三线部队与汉军共六万多人倒是全都到达了盛京。这时四、五、六师虽到达盛京,并开始掘地挖壕**盛京,代善却正好将各牛录青壮及从属汉人青壮挑选出来一共仍然是达到十万多人的武装。

    有这么多人让代善宽慰不少,一来守诚兵力反过来三比一还多,这十万人战斗力还都不算太差,依此计算只是粮草坚持不了一年,论兵力对比与盛京的城墙代善觉得至少三五也没有问题。

    其次此时已经八看天气还算暖和,白天或和夏天差不多,但西北风一刮迅速降温,到十月下旬下雪也正常。这一下雪守城还好一些,在外面包围盛京的却不好办。

    同时已侦知护卫队只有五六万人马,除去守山海关此时的兵力已经用到极限。到冬季如果师老兵疲而己方在阿拉木图、抚顺、铁岭等处人马来支援护卫队有一大半可能是主动退兵,也可能是不敌而逃走。

    这个分析让代善心里暗道侥幸,因为如果护卫队明年发动这样的袭击辽东肯定是空虚许多,连他也会离开。所以辽东这块他们的龙兴之地只要山海关如这次一样突然袭击中失去,则很难夺回的,毕竟绕道草原运输粮草太困难了。不似此时满清在这里有兵有粮,加上天气会帮忙的。

    代善看到护卫队近三万人包围十万清兵没有其他不少清军将领的忿忿不平及屈辱感,人一老比较实在,按护卫队打败豪格时的战斗力他不认为自己未曾整合好的十万人马有野战决胜的可能,为活命还是先打防守反击仗为好。

    代善的策略也是有人赞同的,比如孔有德就十分支持。他之所以支持乃是此时在盛京的清军中他的汉军兵力最多,还是久战之兵最多,火器最多,这一来真出城与护卫队野战他肯定是首当其冲。

    这正是他所不愿的,因为尚可喜等人投靠沈磊只安排为守备部队,一开始他认为这是不得信任之缘故,及豪格被灭才觉得他们在毛文龙时代靠台湾武器才获得较大的胜利,以此类推护卫队的武器肯定是更加好,而他自己的部队也是有大批火器,正好




第二二六章 辽东战役开始了(九)
    孔有德获悉让他的部队紧急赶到盛京的原因是护卫队大规模攻打辽东,心里前一刻的对自己此前选择的自得,及发财梦一下凉了,并凉到转为产生后悔与畏惧。

    相比之下孔有德对沈磊的实力更了解一些,当初与海洋岛有过一次小冲突知道的人不多,毛文龙手中的佛朗机才是他最大的杀伤性武器,但他知道的却是护卫队有比佛朗机更强大的武器。

    当然这一点满清方面也应该知道,因为尚可喜、耿仲明等后来派人游说毛文龙原部下时吐露过。对此满清高层觉得明军与毛文龙的火器仍然不能阻挡清军获胜,护卫队的火器强大些也不过付出代价大一些,不影响到他们的取胜的。

    孔有德倒是认为火枪威力大一倍,射速快一倍,一百步能指那打那,如何做到他不知道,只知道做到了满清的骑射无敌也就是个笑话。

    而他的设想据尚可喜、耿仲明派到皮岛游说的人称护卫队有这样的火枪,就是数量少,他们这些守备兵根本没有武装。对此满清也有点忧虑,但见护卫队始终每年才扩大一二千人才放心,可孔有德担心此乃是对方此举乃是示敌以弱而已,真实性存疑。

    现在证明是他的猜测才是正确的,因而听到护卫队攻打辽东马上对代善建议不如所有的人撤退,他的说法是护卫队的武器比西夷佛朗机还好,守城只有守死一个结果,如逃到关内与清军主力会合才能无事。

    这个说话让在场的强硬派十分恼怒,詈骂声不少,气得他差点儿喊出竖子不足与谋。还是代善介绍了能召集到的兵力能超过六万,动员进城者挑选一下加大户出一些家丁也有个三四万,以这样的兵力守城不该没有机会。而且只要一下雪对方无法持久包围,到时再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代善之言才是老成谋国,敌前撤退仅是军队也不大好办,整个盛京匆匆撤走不大好办。以三比一兵力守城孔有德也不相信守不了二三个月,再说也无路可走,孔有德于是也赞同先守再看,并领到了一块要防守的区域准备自己部队一到就接手防沪,这才好摸清地形。

    等孔有德手下进盛京接过防区整个盛京城墙每日清兵身影犹如街道,这是他们在忙碌地整修残破的垛堞,将火炮搬上城墙安放。

    还有就是檑石、烧水的大铁锅、木柴之类,反正这地方落入满清之后没有遭到攻打过,此时一切准备工作从快从严,想马虎一点也不行,是有巡逻督察监视的。

    这城市防御战具体工作有中下层军官负责,孔有德此时乃是盛京唯二的王爷,加其他高层又不多,代善让他也进入总指挥部坐了第二把交椅外,还在如何守城上常倾听他的意见,这让他有些受宠若惊。

    当然拆开了就是那么回事,此时盛京成编制的军队就属他的汉军正红旗兵力最多,又都是参加过多次攻城守城战斗,这方面的经验属于最丰富,代善乃老奸巨滑不似豪格之类,知道不示好一些让孔有德尽力乃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因为有孔有德指点等护卫队三个师分成三个方向包围盛京,满清方面至少在城墙防御准备工作上完成七七八八,剩下的就是将最后进城的军队编入城防体系,平民中抽出青壮加入同是平民刚组成的部队中去,一方面训练另一方面战时当后勤与预备队。

    满清方面如此,四五六师到达位置并没有第一时间动手,而是围着盛京在三百米处开挖壕沟。这动作与满清攻打锦州时差不多,区别是护卫队二天时间挖出三米宽两米深的壕沟外侧还有二米高的土墙。

    护卫队挖这样的沟代善、孔有德等人在城楼上轮流用一个千里眼观察一下后也讨论不出对方用意,或者主要往长期围困上猜。

    对长期围困代善最不怕,虽然只有半年粮冬季只有二三个月了,到大雪封冻时间野外营房日子可不大好过。孔有德猜不出对方用意却知道不会长期围困这么简单,护卫队在辽东虽不必速战速决,也不可能愿意长期拖着,与其这样他们完全可以来春攻打辽东。

    听了这个分析代善等人才凝重起来,可是再三分析也没什么好想法获得众人肯定,最后只能采取水来土掩兵来将挡的笨办法,决定先见招拆招再说,反正什么阴谋诡计都要落实在攻打城墙上的。

    这就叫做任尔妙计千万我有一定之规,以不变应万变,虽被动些却是大多数人应付世事的故智。商量至此代善、孔有德数人回到代善的王府等候消息了,几人算是总指挥部的人,连孔有德也将他防区防务交代给几个手下负责,自己先呆在代善府内。

    护卫队三个师挖掘好壕沟却休息了一



第二二七章 辽东战役开始了(十)
    在锦州护卫队三个师包围了盛京,掘壕围困之事完成后休息一天的那一日,正走在将进入草原的最后几十里时候,豪格闻知前面有上千护卫队步兵哈哈大笑的心理肯定是可以理解的。但满清的骑兵大队能跳开护卫队骑兵的围堵、追击,反而让一支步兵给截个正着让人不大讨理解。

    其实事情是这样的,当初祖大寿交代满清的小皇帝福临在盛京要下月入关时,询问了一些满清高层人员性格后向沈磊提出了一个作战计划,同时也向四五六三个师组成的联合指挥组通报了这个计划。

    按护卫队作战条列这样的计划由双方协调就可以,只是沈磊在济州岛属于来得及请示的范围田顺平才请示的。对这个计划四五六三个师的师长有些不同意见,也有人认为可以各师骑兵分开行动。

    但田顺平计划解释他的步兵可以封锁锦州西边的几个通道是路近又口子较狭小,反之再北边的几处通道宽阔,仅一千多骑兵可以打败对方却不可能抓获分散逃窜的所有清军,不似他这里将路一堵虽抓不住对方却可以将对方留下来由骑兵背后包抄。

    另外三千骑兵不可能所有的通道都驻守,顾此失彼还不如合兵一起,不发现对方则罢,发现对方就可以完全入歼灭之,加上他的步兵参与封锁三个口子把握也大许多。

    这打仗就如打牌,田顺平的计划虽为他自己抢一份额外功劳,但计算方面确实是最为合理,得分最高,获得了沈磊及四五六师大部分人的赞成。

    这是护卫队方面自己的猜测、计算设定的截住福临一行的办法,完全是凭已知条件分析出的最佳方案。这还是建立在二大基础上的,第一个基础就是护卫队战斗力超过清军几倍,用一千步兵也能挡住五千以上清军骑兵的拚命进攻。

    没有这个基础这个计划应该脱空一大半,仅凭三千骑兵照顾不了广阔地域。不过也得有第二个基础这个计划才成立,这个基础就是福临会从护卫队布置的方向走。

    因为盛京去北京四个方向都可以,如向东去朝鲜乘船;向南再折向西;直接向西;向北绕大弯子再入草原。这四个方向田顺平排除了向东乘船不保险,向北绕大弯子太费时,但这样排除不一定绝对没问题,只是根据条件判定可能性极小,属这个计划能成功的基础之一。

    田顺平如此考虑,代善、济尔哈朗等人后来加上孔有德也是同样考虑。去朝鲜要乘船渡海既怕被护卫队发现可是真正无还手之力外,还怕朝鲜人不可靠。同时绕大弯子费时太多也不肯选择,最后估计对方骑兵应该主要关心向西直入草原之路,济尔哈朗认为向南贴近锦州再向西应该最出其不意而最保险。

    如此决策乃是护卫队三千骑兵主要是在盛京西边晃荡,满清方面地理再熟悉也无法掩盖大队人马经过的行踪与痕迹,反之向南走此时尚未有护卫队占领,属于清军的自己人地区,行动自由保密容易。

    至于护卫队沿辽河而上,但雨过地皮湿马上就干燥了,清军欲过辽河从支流搞到小船搭浮桥十分容易,夜里过河根本不受影响。而这地方向西到草原有几条路可选,虽然此处口子狭小一点锦州护卫队只有几千步兵与少许骑兵,加上要守锦州不可能也不怕对方每个口子守上千把步兵。

    这样计算从这个方向走看似危险却比直接向西对战三千骑兵好,而且锦州那边的道路会有步兵封锁仅是对最坏情形的预计,并非真是如此。或有人说如那里的路被护卫队封锁了,清军陷在那里一暴露太危险,因而这计划太冒险,几个主要负责人不予考虑了。

    代善、济尔哈朗等人不考虑乃是他们已知道锦州方面护卫队仅七千人左右,那里有三条路,全部派出去封锁也只有一处二千人左右。这点儿人守百米宽或许行,但这里的通道加平缓山坡都在三五百米,几排步兵是不可能挡住骑兵纵队冲锋的。

    说到冒险打仗就是有很大的冒险与赌博成分,如田顺平设计清军走向西、向南折西二个方向有数据依据,也有赌的成分,而济尔哈朗分析护卫队骑兵应该主要守在盛京西边,自己向南折西也有数据支持,因为直接向西进草原最近最难拦阻,属正选。

    可他觉得此行主要是保护福临离开,不可能在对方发现后比赛马术逃跑,或仗兵力多分兵游斗,还是冒险或者说是赌一下,走向南折西的路。

    这样一来确实是将护卫队三千骑兵晃过去,渡辽河时因护卫队一裹脑全往盛京而去这里还是满清天下,找船搭浮桥十分顺利,不料麻烦总是在成功前降临;幸运总算在最后一刻到来。

    &n



第二二八章 辽东战役开始了(十一)
    此时双方都露了面并各自明白一场战斗在所难免,如护卫队已经列阵而待,豪格停留的位置虽离护卫队不足千米,济尔哈朗指派的另一千骑兵也向他报到,被他简单地组成左右攻击阵营。

    至于战术护卫队被吩咐听令行事,豪格这边他下令就是猛打猛冲,冲散对方将之驱赶进山暂时别管,掩护了大队人马离开后再缓缓离开,真正的战斗还不是时候,当然连驱散对方也做不到他们这些号称大清勇士不如自己给自己一刀算了,免得无脸见人。

    豪格这些话是高声对着清兵队伍喊出的,将这些骑兵们激得嗷嗷叫。相比代善这些上层连中下级军官对护卫队的厉害完全没什么印象,更不可能让他们服帖与畏惧。

    当然清军纪律比明军更严,安排他们护送还悄悄离开盛京心里不以为然却没有一点罗噪之声。此时知道他们被一千步兵拦住道路而自己二千骑兵去驱散心里已觉得屈辱,虽然这护卫队偷袭得手辽东清军陷入被动,但他们看来护卫队是乘清军主力离开才攻打胜之不武。

    还有他们也是清军主力还是骑兵,此时被人数少几倍的步兵挡住路,这羞辱足以让他们拼命,豪格再一激热血真沸腾啊!比护卫队士兵更狂热几倍,完全有不死不休的架势。

    就这样豪格在济尔哈朗聚拢后队人马后缓步向护卫队过来,此时的速度如平时走路,等双方距离六百米时才逐渐提速。

    这是骑兵冲锋常规动作,原因是马匹真正高速度奔跑也不持久。其实论绝对速度食肉动物比食草动物快,为什么食肉动物要伺机而动乃是它只是百米冠军,而食草动物是八百米冠军,超过百米没什么优势,而马最多高速奔跑一二千米速度也无法保持了。

    因为马真正高速奔跑距离不大,所以骑兵最多在进入四百米才将速度提到最高,这些清兵老于战斗虽然对护卫队步兵既不屑又怒不可遏,但冲锋时节奏掌握不乱,唯独这冲锋阵势乱糟糟乃是训练不足原因,加此前常打胜仗不觉自己这方面不足。

    面对清军骑兵成左右开弓隔百米两个千人队如潮水涌进护卫队的营长知道对方是准备一下冲垮自己,根本没有游斗或顾忌伤亡的心思。对此来执行截击任务时田顺平、师参谋部、他们几个营连干部一起开会讨论过,其中对己方的战术、对方的手段都进行过讨论。

    另外能做到营长虽不是第一批加入的人也是资格较老几经淘汰与几次培训的,对战略方面接触少一些,战术推演经历不要太多,就是步骑对抗演练也经过数十次了,知道这样的冲锋对护卫队来说已经没什么威胁了。正如沈磊在他参加营级干部培训班时讲课时所说:

    ‘历史上农耕文明常受到游牧文明侵扰,并在这些战争中处于劣势的原因之一就是游牧文明有更多的肉食与搏击经验外,就是他们有马。‘

    ‘马在农耕文明作用不算大,更不是不可或缺的,但用于战争却是实力的倍增器。不仅增大了本来游牧文明人强壮的体力,增加在后勤方面持久力,还增长了他们的机动能力。让农耕文明的步兵能胜时追不上,失败时难逃脱,只能守卫孤立的城市,陷于战略被动挨打。

    ‘这种局面在农耕文明政府清明时不过是边境小祸,但政府**时可能就是整个民族陷入被游牧文明奴役状态,中国历史上已经数次发生这样的事了。

    ‘为彻底改变这样的局面农耕只有发展科学技术,如现在的热兵器就可以克制对方体能上的优势,骑兵速度上的优势,即便是对方有同样武器农耕文明比游牧文明还有人口优势,如此一来骑兵将不再可怕了。

    ‘至于以前火铳为何无法战胜骑兵一是方向对头、火器的性能还差一点儿;一是战术上研究不够;更主要是大明军队训练不足,军纪不严,缺乏拚命精神,如一比一兑换早没有满清存在了。‘

    因为护卫队不仅经过步骑对抗,军官们都经过培训,连士兵们都识字并上军事时课被教育过各种战术,如对付骑兵什么距离什么武器开火杀伤概率是多少,最后的情形怎么样,所以人人在打明白仗。

    反观清军在豪格的刺激下只不过一味猛冲,看到护卫队人人手持火枪只有不屑,根本看不到畏惧。如此表现当然是清军军纪太严,这时候迟疑不冲也是死罪,另外他们的经验只要挨过一次射击就行。

    如果大明的军队往往被他们一次佯攻诱使开了火后,再无反抗之力,溃败在即。至于护卫队号称强军双方却不曾接触过,冲锋在前的清兵此时也不敢奢望护卫队如明军一样不堪,只能抱着死生由命,挨过一次射击就看自己的杀手,挨不过


1...6162636465...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