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恶霸地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飞翔的羊
而且锦州清兵虽比山海关人多,能召集的武装人员数量更庞大,但执行城市平日警戒的兵员主要是一些地方武装。他们的任务就是守卫城门与城内治安,此时满清已攻入关内对检查是否有人混进城一点积极性也没有,因为这时期没有强大军队攻城混入城者没什么危害可言。
至于山海关已经被护卫队攻占两处超过四百里,护卫队又一直控制消息泄露进行严密封锁,因而伪装进城的人舍得一二枚铜钱反而比那些真正本地农民更顺利进了城,连检查或刁难也不多。
扮作农村人清早进城者后面是扮作商贩者,此地已经安定,商贩不必两头都宿城镇,上午进城十分正常。对这些商队守门清兵看人下菜,不过就算是小商贩也不敢敲诈太厉害,而护卫队的人又大方一些,稍微多给几个铜钱就畅通无阻。
这前后二批人先后进城后转一圈重新返回城门附近,静候第三拨人马到来。第三拨人马乃是夺门主力,他们仅稍稍改扮一下,实际上主要是戴个假辫子而已,五六百人为一队,大大方方向锦州而来。
这样做与在山海关那里的手法是一样的,乃完全是利用清兵根本没想到会有人攻打的意识做文章。果然这次仍然是与奇袭山海关一样,守门清兵对接近的五六百人武装一点警惕心也没有。
为何如此实在是这里太平无事,更不可能有五六百人的武装会对驻兵上万的锦州不利。还有他们也没有望见这五六百人后面五六百米有数千人跟随,不过望见了也不定联想太多。
正因为毫无警惕,加上守门仅二三十人,一下就让混进城的士兵与前面五六百人给制服了。
第二二二章 辽东战役开始了(五)
流血冲突让街道迅速清空,让才离开战争没多久的人们一下找回战时回忆纷纷逃离大街。而此时枪声虽然响起满清的文武官员还不清楚怎么回事,但下一步就有衙门与兵营遭到攻击。
衙门与兵营门口的守卫还懵然不知何事,欲阻拦急匆匆扑来的护卫队被毫不留情射杀其他人才清醒今日虽不知何人所为,却是实实在在欲夺城,并非普通的个人恩怨冲突。
只是此时醒悟迟了一点,如护卫队攻击前被知道只要半天时间满清就能整合出二三万兵力外,还可缓一步再动员出一二万青壮来守城。如此护卫队或用火炮轰或者挖地道炸城墙,不是一二天就能攻克锦州的。
等一师进了城,直通通的街道清兵却是兵力再多也被限制千住了,除一二条主要街道大多数一个人排列成九排方阵轮流开枪急速冲锋的骑兵也冲锋不了,而这时代的锦州才多少街道这让清兵比打野战更憋屈,兵多无法投入战斗呀!
更致命是清兵遭遇突然袭击外还没有统一指挥,这当然也与遭到突然袭击有关,如事前发现城内清兵也会组织起来,由最高级官员或几个官员协商着指挥。但这时肯定来不及了,加上已经遭到攻击还弄不清原因,致使各不统属的各部清兵头目一边派出人员了解情形,一边联络其他清军或上级衙门。
到这时护卫队已经占领不小一块地方,一师除城外伏击兵力已全部进了城,城墙上的人马已接近左右城门。又正因为清军互不统属及混乱此时城墙上清军仍然只有少数巡逻队与守门兵,影响到护卫队尽快控制住整个城墙的不是清兵反抗而是脚步没这样快。
随着一师完全进入锦州所有的街道都有一师的大大小小方阵在向前推进,碰到阻碍大一些时如关闭的衙门与兵营就会将火炮推上前轰击,有时还进行爆破作业,这是因为第一时间部队只携带了一号二号炮,三号炮对攻打锦州这样的坚城效果不大,只能考虑用四号乙型炮或爆破作业。
这是突袭失败才会考虑的,不管火炮运输或土工作业费时不小。而此时仅是将匆忙关了的衙门大门之类炸开就可以了,仅需要如二号炮也不着力时将这大门破坏而已,爆破作业只要百斤火药就成。
只要大门破开护卫队士兵的攻击就无往而不利,面对上了刺刀的火枪连清军兵营也抵挡不了排枪,前面一些莽汉被杀后纷纷投降,至于只有短兵器的衙门更加不堪一击。
当然兵营里或者大街上的清兵被打得走投无路、吓破胆子时比较干脆地弃械投降的,至于那些官员不敢反抗乖乖就缚者多,立刻表示愿降者少。
这样的原因是士兵降就降了,官员考虑更多一些,猝不及防被抓即便是此时突袭获胜,不知什么武装的势力重新让满清击败他们也不会受到指责,如若一切都不清楚情形下降了那时就不好说话了。
所以这些官员被抓时虽然不大敢反抗,却在未弄清情形时不肯即刻投降。特别是满清此时形势非常好,他们投降只能是自讨苦吃。此时抓住他们的部队看样子比较精锐也没给他们多少信心,况且不少还是鞑子官员更不可能轻易投降。
有没有官员投降一师并不在意,师长田顺平只盯着自己的部队两个方向的进展,最关心是否能早一点完全控制所有的城门,锦州城在天黑前基本上获得解决。
至于满清方面士兵、衙役、官员是被抓、投降之类自有人按规定或惯例处理,田顺平根本不会关心,有官员投降按惯例也只是分开关押,待查明一切再处理,第一时间投降也只能罪减一等而已,根本不可能官任原职十分重用的。
这一来那些官员看准机会再投降没什么用了,因为不属于浅罪一等范围了,只比不肯投降者好一等。至于有些官员认为攻占锦州的武装迟早会失败的判断才是失败的,另外认为任何势力仍然不能离开他们的帮助的老观念在沈磊这里也是老黄历。
因为不可能重用满清旧官员田顺平只关心战事进展,抓住什么人暂时一点也不关心。只是随着战事顺利进行城墙首先被完全占领,所有的城门都有一师的一个连用火炮、火枪封锁,而攻克的衙门与兵营也不断在增加,另外随着城墙城门被完全控制,护卫队的进攻也完全放手。
随着攻势加强与可退缩余地减少,剩下的清兵与满清官员等成为俘虏的比例越来越多,对这些人仍然是按惯例文武分开、官兵分开,全都扣押待处理。
这攻打锦州的第一天一师只顾着如何顺利夺取的问题,从化装潜入开始,等有不少俘虏时大局已定,却还未完成任务,这时候最要紧乃是先
第二二三章 辽东战役开始了(六)
祖大寿惊讶的表现落在田顺平眼中一点也不觉得奇怪,实在是沈磊的预知未来让他们钦佩到现在,护卫队参谋部制作这次战役计划时他们也觉得不大可能。
现在一切都按沈磊的预料发生了,此时他们按照的作战计划顺利夺占了锦州,现在看来在满清主力离巢时突袭辽东确实还是非常正确的,不然夺占锦州会是一场硬仗外,清军主力远窜更为麻烦。这个战略现在保密度不高了,祖大寿不可能马上释放,为折服他田顺平言道:
‘三年前开始扩编还是小事,其实少主在刚到台湾第一次打败荷兰人时,就与我们分析过介入辽东事务的可行性了。少主说那时介入辽东肯定能帮助大明打败满清,可结果不外造反、成为曹操、被皇帝找借口夺了军队甚至是干脆杀了,远不如多移民减少些枉死者又可伺机而动。‘
‘等下南洋计划顺利展开时就有辽东移民提出夺占辽东,但少主认为打败满清容易,可是完全消灭麻烦。如朱元璋驱逐鞑虏成功了,但被驱逐的鞑虏始终为祸大明,所以最好等满清主力入关一举将辽东扫平,夺其绝大部分人口才能断其根。至于入关清军一旦失去这里的根据便是孤魂野鬼,不足为惧。‘
‘啊!、、、贵主如此预言,如此谋划,胜诸葛未出茅庐三分天下了,老朽悔不能早归之其下而无及矣。‘
祖大寿听到田顺平这番介绍不禁再次感叹不已。
‘那是当然,我们少主府试第一取进士如拾芥即生退志,言道大明官场黑暗,党争祸国,有末世之迹象。为此即刻寻找退路,期先保自身,有力量则量力而行。‘
‘于是先将辽东难民;各地流民,次及陕甘灾民等移至台湾开发。又考虑到汉民人口太多,南洋荒芜土地却肥沃再取南洋不少土地。预见满清将入关,大明已经苟延残喘制定了第四步计划,第一阶段就是彻底解决辽东问题,不使满清成为百年都无法根除的恶瘤。
‘现在我们一个师攻打山海关,一个师用于盖州方向,我一师负责夺占锦州后向周边发展,还有三个师沿辽河前进,将攻打盛京及后面的铁岭、阿拉木图等地、、、‘
‘好好好、、、老朽也有个事相告,老朽之所以此时在锦州乃是下月福临由辅政大臣济尔哈朗护送入关去京师,老朽本欲回归锦州终老。奈何多尔衮对老朽仍然不能放心,一定要老朽同行。‘
‘由此看来老朽只怕埋骨他乡了,哀告回家呆一些时间,等福临一行经过时同行才获同意。那料贵军一日夺取锦州,老朽欲逃也来不及但贵军去盛京不可能再轻易夺城,恐怕到达时福临会先走。
‘福临一个小娃娃没什么大不了,但他一抓住处死满清会有一些内哄,对清军力量多少有些影响,所以老朽建议贵军注意别让福临逃了。、、、‘
‘哦!好,祖将军这话要是成了至少可以减罪一等,少主再厉害也猜不到福临什么时间去京师,所以在行动前嘱咐我们顺其自然不必强求,此时既然知道未走就可以安排一下。‘
田顺平知晓福临未走觉得确实是个机会,这人没什么本事死了会让满清内部产生争夺。再说其逃跑少不得带上万兵力,带入关内增加入关清军的实力,于是在再问了满清一些情形,让祖大寿分析一下如福临要逃会怎么走等问题,送走祖大寿后开始起草向沈磊报告、向友军通报的文书了。
只要稍微分析一下就知道福临不可能第一时间去北京的,因为他还年幼又没有随军行动的必要。只是清军一旦在北京站稳脚跟其作为满清皇帝及众高官家眷肯定会迁移过去的,就是时间上不大好确定。
加上抓不抓住福临对下面战事影响不大,沈磊才没有计算这事,此时他也到了济州岛,获得田顺平的报告觉得既然是有机会就争取一下。再说满清在辽东兵力已经不多了,再逃走太多也不好,于是立刻批准了田顺平的这个计划。
田顺平向沈磊报告用的是哨海来回一趟时间五天左右,但北上攻打盛京的三个师是在一师发动突袭那天进入辽河的。如此安排肯定是担心三个师乘船入辽河的消息引起锦州等计划今日奇袭之处清军的警惕,至于盛京的清军肯定会知道锦州、盖州等处被敌对武装攻占的事情。
这样的军事行动不比山海关只需封锁一条路,瞒是瞒不过的。唯独让盛京满清误会的只有一般军事行动不可能一下攻击面这样大,而只要对方迟疑未决几天三个师就能赶到并包围住盛京,一举将满清最大的老窝连根全都拔掉。
因为一师派骑
第二二四章 辽东战役开始了(七)
军事行动后即刻接过政务并进行农业改革一点也不必求助原来的官僚体系也就是沈磊有这个底气。因为他知道自己只要移送走绝大部分建奴人口剩下的汉人为主人口肯定是愿意他的统治、他的改革。
同时他有充足的干部,丰富的建设农庄经验,还有能够将数十万人口运走,并稀释他们的实力。这才是最要紧的,没有干部一下接收并展开农业改革不可能,不将绝大部分人运走稀释还会有新矛盾激化时,被有野心之人利用的可能。
将边疆人口结构第一步是辽东改变一下是沈磊的策略之一,中华民族此时的文化已经够强大,任何人都可以同化可边疆除外,原因是边疆汉人少又生态脆弱,不论匈奴、羌羯、蒙族一旦强大或遇到灾难就抢劫汉人作为补偿,或干脆侵入中原。
这方面满清算得上集大成者,之前夷人即便是蒙族也只占据中国数十年即被推翻,可满清撑了二百多年,实在是不太容易。
这当然也与满清会笼络汉人知识分子有关系,蒙元每个县都有达鲁花赤,将统治层级放到基层,但满清方面除了几个大城市有满城,一般少见满人身影,这一来在基层如汉人统治汉人,剃头成为习惯反将太平天国称作是长毛了。
至于上层满清官员位高手低在干事方面倒也能放手,不似之前夷人政权从明面上就将人分成几等,汉人只算最低一等,更不肯宣称他们与汉人属一家人。
在一师二师不断攻城略地及工作队受到辽东汉人欢迎时,四、五、六师也渐次接近盛京,只不过辽河能通行的船只能力有限,除了背纤帆具只有顺风才能使用,因而这三个师进辽河才二日向前行走一百多里士兵们开始下船,只剩下半载后勤物资的船由人背纤向着盛京进发。
如此再前进二百里所有船只卸货返航,当地建设一个后勤基地,三个师则继续向盛京前进,等进入盛京近郊这三个师已经行军了八天时间。这个速度对近三万人的军队与四百里距离来说肯定是比较迅速的,可对奇袭来说属于白日梦话。
其实锦州、盖州、金州等地被攻占不可能无一幸运逃脱者的,而且这些人不必与大队人马一起行动,还能沿途换到马匹,所以次日盛京已经知道这些地方失陷,只是还不清楚对方属于什么势力,及有一支更庞大的部队向盛京进发。
这些疑问或盲点满清在盛京的人也不是傻子,什么人攻打既然乘船而来肯定是沈磊方面,至于三个师沿辽河前进根本无法隐藏,所以在第二天即被发现,倒是知道这些后怎么办满清方面意见不统一。
在盛京的高层除了准备陪福临去北京的辅政大臣济尔哈朗,最主要人物是代善。代善这些年不可能再上战场了,指挥方面有多尔衮不可能让他插手,所以还要在福临后面去北京哩。
除了二个重量级人物讨论如何应付这次危机还有一些次一等官员及老汉奸宁完我等外,福临之母历史上后来称为孝庄的女人也参与了。
他们此时讨论的重点在护卫队战斗力高低可以调动多少人马来守盛京或者是否干脆全都走路了山海关是否丢失福临是否先走带多少人马从什么地方走什么人留下守盛京等等。
讨论结果如山海关不大保险,福临应该先走,绕道而去,原定的随行女眷大幅度减少,全都骑兵护送等众人意见比较接近,其它有些争执不下。
如对护卫队战斗力不少人觉得只能搞小动作,真正摆开场子不一定行,特别是豪格愿意守城,言称之前落入陷阱才失利。这种意见还占上风,原因是双方没有正式摆开战场对打过,对输了的几仗还浇灭不了他们对明军、义军等的屡战屡胜傲气。
因这个原因讨论下来盛京仍然不能放弃,而且短时间也搬不了那么多东西,又搬那里去,于是代善成了守城总指挥,并紧急将周围清军都调来守卫盛京。
等这决定一下计算双方兵力满清方面除去护送福临的六千骑兵,能凑拢汉军为主的兵力六万,加武装盛京的青壮及各大王贵人府内的私兵几近十万。
这样一算让代善也宽下心来,因为护卫队兵力不过三万,倒过来的三比一守城历史上也不见,再守不住盛京赫赫有名的清军岂不是连手下败将明军也不如了,于是有此二个决断他们也分别准备了。
对守住盛京,坚持到清军主力来解围或拖延至冬季护卫队退走不管是代善、济尔哈朗还是汉军的几个将领还是有信心的。至于才从圈禁放出来的豪格叫嚣清军兵力强大,还是主场作战该出城野战,只有消灭对方这三万人才
第二二五章 辽东战役开始了(八)
自锦州、盖州、金州几个漏网之鱼逃到盛京报警,再侦察到护卫队四、五、六三个师近三万人马沿辽河前进,满清方面是一片慌乱与匆忙行动。
虽然代善、济尔哈朗第一时间定下一走一留决断,可盛京城的躁动已是不可避免的。如随福临而走之人的名单不大好确定外,为他们准备随行物资也很麻烦。另外守卫盛京不是一句空话,粮草要紧急运送进盛京,还有四处通知人进盛京参与防守战。
这个动员让盛京周围的清军与各牛录、贵族家农庄一下懵住了,以为在梦境里担心入关清军产生的。因为满清与大明相争至不久前才基本搞定辽东,才几个月清军已入关占领了北直隶、山东一部分、山西一部分等地,正在追杀李自成,南明根本不敢对抗。
这形势发展太顺利,顺利到他们如在云端有些不真实感,才会有时反而做些相反的梦。之所以会做这样的梦缘于不够自信,此时心理上比较适应了却不料通知说有一个叫护卫队的武装来势汹汹还狡猾无比,已经偷袭锦州等处得手正扑向盛京。
刚适应上天感觉这样的恶耗实在是太酸爽了,酸爽到闻讯的各人晕乎乎根本不敢相信盛京下令让他们马上坚壁清野,所有的人都随身携带库存粮食,也只要粮食退回去守盛京。
由于这个通知盛京周围二三百里内的各种清兵武装第一时间赶往盛京,因为马匹多,不必过夜设立营垒,日夜赶路很快就到达盛京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