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恶霸地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飞翔的羊
在沈磊原台湾、南洋的情形如此,攻占辽东时对那里的商业不必客气,乃基本上全都是敌产,只有小商贩外全部没收了。加上人移送南洋不少,劳役、劳改不少,完全重建起来,本地商业没有什么商人参与。
此次京津战役占领的区域大,原来的商业系统完整。但大多数大商人不是与官员有牵连,而这些官员此时大多数又投降满清或义军,他们必然要遭到政府方面的刑事清算而不是沈磊商业方面的清算。
还有一些商人或有这样那样的罪行而遭到罚没、判刑,这些与沈磊的商业发展没有配合关系。其实就算是不触动他们,同样公平竞争沈磊这里也有规模优势、资本优势、成本优势。
当然此时因大部分大商人倒下新占领区的中小商人获得了发展空间,只是他们还有两大挑战,一是沈磊的商业系统快速开拓、建设、扩张,而且是受到护卫队保护的。
虽然这个商业系统实际上大部分是公家的,也就是国营的,也有沈磊为主私人合股的几个股份公司,但对新占领区的商人来说对方是一体的,还填补空白太快,让他们觉得好日子不多。
另外一个是这些商人觉得新政府下日子不好过,一是要交税了,二是粮食以平价供应,铁器、农具、盐、日用品等等都有低价供应,连贩私盐也做不成了。
当然护卫队来了银行的建立对商人是有利的,价格监督让一些商人叫苦;社会安定、没有敲诈、交通道路大量修建与修缮对商业是有利的,但交税让他们心痛。
可不管商人对护卫队来后受到处罚,还是觉得经商环境改良,其他地方商人没有全体受到是否资敌调查,受到无差别调查的只有晋商。
之所以如此严厉乃是江南、沿海外贸主要是出口丝绸、茶叶、瓷器等农副业、手工业产品,进口换取的主要是银子、香料、玉石、日本的铜料、折扇、武士刀等物。
这样的交往一部分是互通有无,另一部分或许不大合适地换取过多的银子,但仍然是经济上面的问题,对这些商业往来只应该调整与引导,对这些商人也不会进行任何处罚。
还有西南利用茶马古道进行边境贸易的商帮马队,他们的交易主要是以茶叶、盐、布匹、日用品,换取康藏方向的马匹、皮毛、药材之类。
这样的交
第二四四章 逐鹿中原黑马现
京津战役的山海关之战与北京之战因侦知满清撤退内部空虚,考虑到特殊情况是大幅度提前的。这两仗的提前也带来了整个战役提前展开,造成本来该四月展开,不料先锋队却在四月达到了战役规划控制线。
这是军事行动比原计划提前不少的缘故,更是这里此力量空虚,大多数府州县城仅只有几百乡丁衙役防守。至于官员更加搞笑,大多数原来是大明官吏投降了义军,再从义军身份投降了满清。
当然也不尽是如此,一些偏僻地方的官员或因义军未到或清军未来,保持大明或义军的身份。这不是他们的忠于职守,而仅仅是义军、清军来不及普遍占领,另外大势已去少有人肯坚持。
连投降满清也一点不为难护卫队过来敢反抗更不可能,他们已经知道清军在周围地区没有了踪影,组织民间力量抵抗也少有人肯出力,所以明知护卫队对士绅、官吏之类不友好也没几人坚守城市而不是第一时间投降的。
而且动员一些民兵守城完全是螳臂当车,加上贼来投贼、夷来投夷,再投降护卫队顺理成章一点没有心理负担的,这一来提前出动的护卫队除了路不大好走,有时要放几炮吓唬一下妄想守城的人外最拖累他们的乃是抓住了一些俘虏与物资需要看押。
好在沈磊这里自己培养的干部不仅数量充足,更关键经验充分,各级干部工作组不必靠别人一下将所有的政务从县级开始全部接手,让一些乘改朝换代钻营的原官吏,或原以为离不开他们的读书人傻眼不已,因为历代打天下的从不见先准备好大量基层官员的。
以往历史能得到民众支持的就有当地人出来或可以招聘当地读书人、能人出来管理,不受支持也可逼迫一些人或弄一些不计恶名的人出来当官,甚至是干脆军管或向当地人勒索一下完事。
只有护卫队军队后面就是干部工作组,属于接收政权万事不求人,还一直沉到底层,发动普通民众起来,从基层开始重建政权,对历代依靠的士绅、读书人反而严厉,有一点过错也不放过,一下将原来的黑道白道一网扫除干净。
正因为如此不仅地方上土匪、恶霸、流氓一扫而光,原官吏与原官兵被集中后重点甄别,要不被劳役属于少数无权小兵,或真是正直的人。
即便是护卫队到达后也招收当地人参加工作与参加干部培训班,但这是招收思想可塑性大,没有以往黑历史的年轻人为主,那些老于世故的原官吏与读书人基本上没有份。
由于先占领后选拔当地人才培养,当地原来有财有势有知识的人没有遭到清算,也被排除在外。而工作组将没收的皇庄、贵族大财主庄园、公地学田、土豪劣绅田地先召集佃户组建农庄,自耕农也尽量让他们组织起来搞互助。
这样上下一起发力在建立政权时连基层的安定工作,要处理的人也确定好的方式不为人理解,史无前例,但统治力却是一下达到非常高的地步。
因为如此八大皇商及其他商人的底很快摸清,随后便是一网就擒,将这些堕落的商人全都抓了起来外,还有他们的窖藏、帮凶也没有漏过。
打开这些巨商的银库搬出的银冬瓜不仅大小,还有数量也是让现场监督的人员叹为观止。这时银子还不算太多,因为中国的银子是对外贸易顺差积累的,此时比高峰期少了二百多年积累,但就算如此这次收缴达到现银二千多万两。
加上店铺、仓库、住宅、粮食、茶叶、土地等等实物,这次清算收获价值三千多万两银子。这个财富除去李自成运出京城被截获的财物与土地不算,这次京津战役从其他王府、土豪劣绅、高官家族等中收绞加一起还没有这些商人多。
对于银子沈磊这里还真不大缺,他在台湾期间到辽东战役前已经积累贸易顺差及其它收入积余达一千多万两银子。辽东战役时满清人的财富未曾随清军带走,所以仅金银就有几百万两。
此时晋商二千多万两,其它方面一千多万两,截获李自成一千多万两,此时仅金银达到了八千万两左右。另外还有大量珠宝玉器、书画古董之类可以今后变钱的东西,这一来财力已经十分可观。
这样大的财物确实丰收,但这时收缴的土地其实价值更大,但土地不可能变现,而是将组成合作让人耕种收取税赋。另外缴获的粮食之类物资作用也不少,台湾储备的物资包括粮食也充足,此时一边向外移民一边将这些物资运送来倒正好合适。
只是物资运来此时黄河封冻,不封冻到达黄河岸边向各处运送也麻烦,有了缴获粮食此时主要是将农具、畜力、盐、日用品等运往已占领区任务就轻松不少。
 
第二四五章 剃发令还是出台
话说自李自成攻入北京到汉国轻取关外大部、关内三省多土地,因此时讯息传播慢;口口相传失真多;没什么权威消息,这中间的变化确实是一句话----让人看不懂。
这样的感觉还真是有事实依据,汉末群雄争霸的进程与后面唐晋末期的乱世,也根本没有见到过才一年多这有希望一统天下者三易其位。
而且这三者的出场一个比一个更让人意外,取得的优势一个比一个大,最后一个干脆之前名不见经传,整个大明知道有这势力者寥寥无几。
但上一年还被孙传庭压得死死的李自成华丽转身,变成受到广泛盼望的强者一路横扫后兵不血刃进入北京时,天下人以为大势逆转已定。不料三月才进京师四月已经被吴三桂勾结满清打败,此后一路败退。
这时人们才发现此前局居一隅的满清成为了义军与大明争斗的黄雀,天下大势归满清把握,义军、南明难于挽回颓势。
不料满清志得意满才几个月辽东却几乎在一夜之间失去了,只是此时消息未曾传开。这还不算,今年初新成立的汉国强势入关,至四月距李自成入京师一年零一点已经占有关内三省还多出不少土地,还亏这时代没有真正的眼镜,不然这消息传出满大街全是碎眼镜了。
这样的原因乃是李自成造反十几年名气不小,进军京师虽迅速、顺利可消息一直在传,人们也有心理准备。倒是李自成被吴三桂勾结满清打败一时间没有人不觉得意外,但这是意外而不是根本不知道满清人军队强悍、残暴,至少辽饷就是个痛苦又流血不断的伤口。
至此人们虽心中不愿与反感也只能准备认命,那知如春雷一样,轰隆隆一声形势又变了,换了个之前在海外发展的名声不显的沈磊汉国。
这沈磊之名大家才刚听到已经是有一统中华的第一猛人,这让大家怎不感叹这一年零一点时间形势变化之莫测不定、意外难定。
这是普通人看此一年零一点时间的变幻莫测形势,至于其他四个势力张献忠对李自成的得势最为酸楚,毕竟同为义军自己资格还老一些,竟然处于下风,连个四川也没有搞定当然不开心与觉得危机重重。
这不表示他对李自成的失败会心花怒放,物伤其类才是他的内心感受。而且李自成失败换了满清他欲独霸四川更加困难。正因为如此他对沈磊崛起心思最复杂,最希望自此进入一个混乱的封建割据时代,其它野心历经几次打击只剩下能守住一个四川的念头了。
张献忠此时仍然是当下五大势力的老幺,也不曾如李自成那么辉煌过,心里不甘这时不大强烈。而南明才是当初阔过的穷人,被李自成一入京师以为自己完蛋了没完,满清入关脑子拎不清楚还以为可以借兵剿贼,还当此时为春秋有人帮助复国。
等满清整合江北四镇,拿下扬州后渡江南京畅开城门让他们进入外,钱谦益等南明高官及勋贵还至城门相迎,至于为何不尽忠乃是水太凉,即便是执行没有历史那么严的剃发令也仍然是以头皮一言痒剃了。
倒是东林人不遗余力攻击的马士英因黄得功已死,他拉着弘光直接逃到江西,然后进广东、广西直至避入东吁。等沈磊汉国完成京津战役南明与历史不同的是皇帝未换,仅剩下名义上的二三个省了。
另外马士英虽然不屈也知恢复无望,只是苦苦支撑而已。至于回忆南明刚成立因党争毫无作为只能叹息,心虽不甘也知道事过境迁,中华大地谁能统一还不确定但不会是南明了。
要论心情复杂肯定是李自成与多尔衮两方面的人,大明步步下滑虽坚持却是一直不见光明,张献忠实力不足完全没什么机会,而这两方面势力都曾差一点儿有统一华夏的机会,让后来者破坏了。
只是论懊悔程度多尔衮方面的满清更大一点,他们已经在做了黄雀,自以为十拿九稳弄得功亏一篑外还军民分离,他们此时失去了族人在江南形同孤魂野鬼一般,论失去之惨重远比其他势力更多,因而心也更痛是肯定无误的。
就算是他们此时占领了南直隶大部、浙江、江西、湖南等地仍然觉得心痛。还有就是他们发现自己不大适应南方的夏天,因此对洪承畴提议南向战略觉得不那么高明。
可惜洪承畴在京城被护卫队抓住后经审判处了死刑,多尔衮失去了这个智囊外,还失去了范文程、宁完我等汉臣,让他处理南方汉人问题更加少了可以咨洵的人。
因这原因下江南的清军兵力有原满、蒙、汉军加吴三桂二十多万,整合
第二四六章 战江阴立下马威
剃发令是为强调满清的统治象征,但作为这时代的老百姓因为读书人没有持久广为宣传家国华夷之辩,因而对满清攻占过来与大明的失败仅当作政权交替而比较漠然,没有一种将亡国的同仇敌忾心理。
但漠视大明失败不等于他们肯轻易放弃他们的理念,身体发肤乃是父母所授毁之不孝的观念深入人心,所以让他们剃发如丧考妣,历史上因满清这剃发令降而复反地方不少,因清军镇压惨死于此的不是小数。
而且此时护发如护传统乃确实是真正的视之为孝之大义,至于满清打倒民国兴起时剪辫而视为损毁身体发肤有亏孝道实在愚不可及。不说汉人向来不剃发,就算是可剃发那么那一根头发该剃不伤孝道既然并无定数全剃了也没什么关系,况仅剪剪短。
此乃闲话,多尔衮此时推出剃发令乃是心中实在欲之,加一些人的提议,及觉得时机成熟。之所以欲全占领区全剃发乃是为在全占领区打上满清标志,并且因辽东汉民剃发后成功改变为顺民,他也欲将全占领区经营成满清的新铁桶江山。
但他没有想到这剃发令引起的反抗会十分激烈,尤其是就在南京附近的江阴如历史上一样发生了暴动。江阴暴动乃是原典史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三个下层普通人组织的底层人发出的说不声。
他们以十七万男女老少百姓抗击二十四万清军,坚持八十一天,以几乎全部死去的壮烈牺牲拼杀了清军三王、十八将,及士兵七万多。
这样的战绩让大明关宁铁骑为之脸红,也是对大明官员无能的讽刺,及投降明军的鞭挞。若这些人有十分之一江阴人的勇气、无畏精神,满清欲在华夏之地立足是不可能的。
历史如此这时满清剃发令虽然迟了二个月仍然不改江阴人反对剃发的态度,另外他们也向隔江的护卫队求救,而这个求救被马上送达给沈磊。
对满清仍然推行剃发令沈磊觉得多尔衮有些不智,与他的睿亲王名字不符。扬州十日大屠杀因没有时间算是避免了,可强迫剃发造成多地大屠杀看来又要上演。
为此沈磊不可能无动于衷,特别是力所能及情形下眼睁睁看着惨案发生在长江边,历史上也有个抹不去的污点,为此他决定抽调五千兵力去支援江阴,并运送大批粮食及其它物资给江阴。
这一来历史多有变化,剃发令推出迟了外,历史上四处求助无果的江阴人将迎来护卫队的大力支援,唯一不变的是江阴人抵制剃发的态度不变,宁肯留发而丧命。
而这时江阴人还幸运沈磊这里通讯联络速度快,在他们派出人员过江的半个月内,驻扎扬州的二师就获得沈磊的授权,必要时可以用所有兵力帮助江阴抵制清军进攻,还可以支援一切物资。
这二师接到江阴求助需要沈磊直接授权乃是超出了战役计划,并可能造成重大变化可能。还有这样的事前所未有,陈近仁知道不是他可以决定的,而且从战略战役战术上讲支不支援没什么必要性。
实际上沈磊决定支援江阴时也知道这样做可能引起战略战役不确定变化,按理不该批准。但江阴抗清就在眼皮底下,今后查翻历史今日不作为会被拿出来批判的。
况且江阴抗清乃是最悲壮的一次,相比较史可法守扬州阎应元等人与底层民众不仅勇敢无畏,敢于也善于拼命,而不是如扬州因组织无能,只是被人当作猪羊宰杀。
沈磊觉得江阴人更值得敬重,阎应元等人更值得敬佩与救援。至于可能提前与满清发生大战,甚至是改变他自己原定的计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先北后南与先南后北终究要都扫平的,于是他授权陈近仁可以出兵支援江阴,至少保护江阴人先退至江北。
下达可以撤退的指示乃是沈磊担心在准备不足情形下拖入大规模决战,毕竟在长江一线护卫队布置的只是方便调动的一师二师,此时与满清大规模决战还不大好应付,就是获胜也无力扩大战果。
好在江阴人及早求救,等二师获得沈磊授权他们与清军的战斗已经进入了,获悉二师即将到达全城人热泪盈眶。虽然他们为自己的信念而战,但他们也希望大家一起反抗,不希望孤军奋战。
这时候其他人虽没有一起行动,可汉国虽是一下冒出来的也是汉人政权,也是能打败清军的力量,大明已经败逃,他们肯定是愿意接受这个政权统治的人占绝大多数。
未出兵先通知不仅为鼓舞江阴人斗志也是为了解江阴地势与敌情,让师参谋部紧急制定作战计划。同时也是为了解此时情形是否危急,根据具体情况才能作针对性安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