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万历恶霸地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飞翔的羊

    至于护卫队自己摆渡过河李自成部队想打抗登陆战,却是被大量运输船临时架设的火炮轰击远远驱走。至此李自成索性集中兵力守潼关,而布置了八万兵力的他对守关的信心不小。



    当然他也是拚命一战潼关一失再无险要可守,也就是他的失败已经不可避免。历史上就是他被清军一路追赶连潼关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守,失败后退到湖北通州被地主武装所杀。



    此时他的兵力已经调回或有时间集中使用,加上多了唐通与姜壤十万军队守榆林,觉得自己共三十万部队净守挡住对方十万人马应该能行。



    特别是大家都知道护卫队虽对平民不错,可惜对义军投降也是仔细甄别,有过烧杀抢掠行为同样严惩不贷。这样严格让唐通等原明军将领对抗击护卫队十分坚决,义军方面的将领也一样态度。



    暗中有人抱怨护卫队太严厉,常在河边走那能不湿鞋,本来打仗也打厌烦了,如护卫队如之前大明朝廷一样一招安什么都不追究,李自成知道唐通之类人早降了,就连义军方面好些也会军心不稳的。



    说来可怜,李自成知道他自己这里此时众人同心协力要守住榆林、延安、潼关等地乃是护卫队对他们过去的过错一点也不肯放过,因此就算是守得住,对方轻轻一招手给予过得去的条件众人都可能动心。



    这样一个现状让向来意志坚强的李自成也是不禁有些泄气,只是起起伏伏近二十年让他的心如铁一样,从数十万人马打得只剩下几千人时也没有屈服,这时有四五十万人马怎可能未战先放弃。



    加上放弃此地天下之大没有他的容身之地,张献忠在四川夺过来不容易;下江南与清军相争人地都生疏,对方战斗力也不弱还兵广将多,因而知道只能死守求活。



    李自成如此情形沈磊没有劝降也无法劝降,因为他给出的条件只有无条件投降才可能给予他们免除死刑的待遇,有些人多少还要关几年,至于他们的金银肯定要没收外,今后只能靠自己劳动过日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这样的条件肯定是比较苛刻,可说是有史以来第一严,相比之下投降满清就算是杀过他们的人也不会计较,至少暂时不会计较外,还官任原职。两者之间天地一般。



    双方各自底线差距巨大,于是在九月下旬护卫队在风凌渡大模大样展开了渡河行动。知道护卫队将渡河潼关守将刘宗敏亲到河边列阵阻挡,却被一阵炮击将阵脚打乱,见事不可为才退回潼关。



    有不少自己大船摆渡护卫队渡河速度很快,第一批渡河的五师一过河即刻对潼关摆开了进攻架势。不过这不是许明欲吃独食,实在是他作为这一路的临时总指挥这主攻任务乃是摸签得到的。这是其他两个副总指挥六师的马有财、九师的黄大山都有理由争取主攻任务




第二五一章 竟然不依剧本演
    刘宗敏乃李自成手下有数的大将,至于将之说成第一倚重武将言过其实,权将军职位也非唯一,与李自成一直同心协力也不尽事实。但他至少与李自成一起奋斗十几年,为李自成的成功立下汗马功劳。



    当然在北京主持拷打大明勋贵、高官肯定是事实,只是板子或责任该李自成排第一,他是次要的。而掳掠吴圆圆逼反吴三桂之言乃是小说野史,并将吴三桂卖国叛徒的十恶不赦大罪,软化为个人间恩怨情私事,有为吴三桂洗地之嫌。



    或许有一个人与他可以类比,这个人就是高杰。二人都是桀骜不驯的猛将,区别是高杰到是真为女人与李自成翻脸,刘宗敏没有与李自成弄到分道扬镳而已。



    不管怎样他还是死在战场,并醒悟这场战争已无力打下去了,临死前嘱亲兵通知田见秀、刘芳亮等人撤退,并嘱亲兵就把他葬在此地山顶,他还是有些死不瞑目不甘心,要看着历史风云变幻,护卫队会否也有败下阵来的那么一天。



    刘宗敏一死刘芳亮与田见秀遵命退逃,这一逃十万多人马就撒鸭子一般,正是乘胜追击扩大战果的时候。只是护卫队准备不足,欲追还隔着关墙,等打开通道李自成的大部队已经逃远,急令三个师的骑兵追赶最后也一共才抓住四万多。



    当然不仅是四万多俘虏,还有满地近万死伤者与堆放着十几万人吃用三个月以上的粮草,及十几万人大部分的武器装备。这样的缴获换别人肯定是很开心,因为如此大胜自己还几乎没有伤亡,可护卫队中这样的战绩实在是稀松平常,让三个师长都痛惜没想到。



    不过虽痛惜三个师却没有马上追上前歼敌,因为此地有大批物资要安排;有大批俘虏要处理;有大批尸体要安葬等等,忙碌到次日下午才完成,第三天才继续开拔向西安过去。



    这时一路上仍然可见两侧有遗尸或遗弃的兵器,到西安二百多里路还几乎没有断过,这让陈近仁不得不成立了收容队加以收拾,不然不好看也不好闻。



    四天赶到西安速度也不算慢,不料却是扑空了。经询问当地人李自成的潼关败兵二天前赶到西安,昨天早上就离开的,双方差了三十多个小时。



    当地人说李自成人马是向西北而去的,侦察队已经跟了上去,发回报告是李自成已经过了咸阳、礼泉、乾县正向永寿进发。走路很快,双方有一百多里路的差距了。



    这个消息从上午开始就让陈近仁等三人百思不得其解,一心以为要在西安打一场,或者李自成退往延安,他们与攻打榆林的部队一起合围将之歼灭,那料早一点出发的侦察兵给了这个报告。



    行军路上临时指挥部召集会议困难,于是在到达西安后三个师长与临时指挥部,联合参谋部一起开会讨论这个变化。



    因为按总参谋部西北战役的计划是分路进兵歼灭李自成军主力后,由北向南压缩,歼灭或驱逐走长江北边所有的李自成军与清军,初步完成北方统一任务。



    根据这个战役安排三个师攻打西安歼灭李自成主力;三个师攻打榆林歼灭唐通、姜壤;二个师出击信阳、孝感压缩或顶住李自成部白旺的近二十万人马,待主力回援将之歼灭或驱逐过江。



    这个计划出发点是扫清战役区域内所有的武装,但此时却是对潼关失守后李自成的动向判断不准,战役前包括沈磊也是同意参谋部的预测,认为守西安或直接去延安或湖北。



    所以针对这些变局攻打西安的三个师将会与攻打榆林的部队合力攻打延安,或先一步向湖北挺进,先占领一些要地,等榆林方向部队完成攻打榆林任务,分兵一个师向固原方向,二个师攻占延安,然后一起压到长江岸边完成整个战役主要作战任务。



    本来完成主要作战任务后剩下的仅是扫荡靖安地方的任务,但这时李自成带领了七八万人马出乎意外地向固原方向而去有点不大好办,因为此去只有二个选择,过固原经中卫入草原;或经武威、张掖去草原;或进入藏民区域。还有是在固原地区盘踞、坚守。



    只是这两个选择都不大合理,固原地区非李自成老区延安或长期经营老营商洛山,地理人员不熟外那地方更加地旷人稀,大部队难生存。至于进草原、进藏区大量步兵与蒙人、藏民骑兵作战也属于占据了一块地也坚持不长的,出张掖到西域要过茫茫沙漠不说,乃是去国背乡,按常理这些都不是好选择。



    这正是参谋部作战计划对李自成行动方向判定的依据,沈磊也想不到对方有什么更好或更多选择,并且所有最后阅读计划的参战干部也根本没有异议。正因为如此进入西安第一次召开临时指挥部全体会议时陈近仁苦笑地开口说:



    &n



第二五二章 异国他乡创新业
    完成榆林战斗的三个师按计划先收容俘虏,建立俘虏营,由赶上来的守备旅看管,并在此设立了一个军事仓储基地后分了兵。

    分兵后一个师的方向是固原,二个师再分兵扫荡米脂、绥德、延长、吴起、安塞、延川等榆林、延安附近地区的大小城镇。西安李自成不退兵于此这些城镇兵力不多,等知道李自成去了固原这两个师更无顾忌了,按计划完成了这次扫荡后才与陈近仁他们会合,开始向长江方向挺进。

    这次行动十分顺利,在这片区域的李自成部队主要是白旺与李过两部分,这四个师按计划与前出信阳的两个师向前挺进十分顺利,李自成的军队至少两大主力似乎是消失了一般,让护卫队再次尝到扑空的滋味。

    因扑空当然使护卫队的作战任务提前许多时间完成,然后汇合长江沿途监视潜伏人员才知道李自成的大部队乃是早些时间已经过江。这样仗虽没有打上任务确实是完成了,不是对方分散逃进深山就好。

    于是这块区域也开始扫荡非法武装,建立政权,恢复道路、水利等工作。另外也等候去固原二个师与李自成军的作战情况,准备随时支援上去。

    只是从那里传来的消息是李自成军在固原并未停留,也未分散,只是一路上出现大量逃兵与自行脱离的小部队被后面追踪的二个师收容外,其大部队竟然过中卫、武威、金昌,此时停留在张掖。

    另外这一路上收容大批俘虏,其中也有了解内情的人主动吐露李自成此行乃是欲去西域,他们是不想埋骨异国他乡才离开的。

    这次战役计划也就是控制中卫、武威,沈磊并不觉得此时一下占领太多路途遥远、地广人稀、后勤运输困难的地方为好事,宁肯将之放在统一后五年十年再解决,最好是随着火车建设同步推进,如此计划乃是体现他的步步为营设想。

    知道李自成军欲去张掖更远的地方,其军队也超出战役计划范围,如何处理此事就只能汇报沈磊决定,因为这已经超出战场临机决断权,另外后勤方面也有个较大的变化,加上追上去不易,要歼灭还得李自成在那里停留不走才行,如真再向西追击部队劳而无功不说,违令处分倒是肯定的。

    沈磊是在台湾接到李自成向固原退却的报告的,这份报告也就是告诉一声,因为李自成此举诡异才与各参战部队固定战报不同,属于另行与专门告诉一下。

    因为没有现代化通讯手段此时作战只能采用将在外君令有所不授的办法,而且远离战场,沈磊对此消息虽然诧异,也费了脑筋,实际上只能等候谜底揭开。

    猜不出李自成逃往固原的用意沈磊只能坐等事态发展,因为李自成分散在延安、商洛山打游击他也不怕,固原地区只会对李自成更加不利。

    果然关于李自成的报告很快再到,这是李自成不可能在固原固守。只不过此次报告所言让沈磊也大吃一惊,原来报告说李自成已逃到张掖,欲去西域。

    这话有些如天方夜谭,李自成一个土豹子怎可能想到退往中亚他的谋士牛金星、宋献策、等人也是传统儒生,不可能有这样的眼光,历史上他也没有这样选择。

    好在报告附带不少审讯记录,记录的对象都是李自成手下中高级文武官员,脱离李自成的原因是对过沙漠恐惧,与埋骨异国他乡的不愿,因而被俘后都是主动交代。

    看了这些讯问记录再加自己推敲沈磊才明白李自成如此选择的由来,及与历史改变的原因。历史上李自成步步失败,仓皇后退到湖北被杀时根本没什么时间考虑出路。

    这时代正得意洋洋攻打他的清军未过潼关已经改变方针全力南向了,此后才知清军此举乃是老窝也被护卫队端了,全力南向实在是无可奈何,并非是他们主动改弦更张执行新的战略方针。

    随后是护卫队强势进入京津豫晋诸地,知是连清军也主动避让的猛人李自成部也是主动撤退。只不过护卫队也没有猛打猛冲、不遗余力、穷追不舍,还在晋豫边线止了步,让他有时间考虑出路。

    这时候清军在江南成了气候,张献忠在四川一时无法取代,唯独他若遭护卫队下一波攻打则很难苟存。正巧西安有一个西域商人或因当地受到迫害而逃难的,在中国已经十多年,此时找到李自成邀请他说:

    中原逐鹿已快见分晓,皇上不如让一部分人去云南发展,一部分人去西域发展。

    这话不大中听但李自成倒是觉得可以考虑,此时形势两虎相争,他已经只能算狼了。而且两虎一在先统一北方,一在先收拾南明,他与南明就成了祭品。

    只是他也没有马上行动,因为尚有五六十万人马,还可以割据湖北、陕



第二五三章 旧忧未去添新愁
    李自成的决定让护卫队仅打了二个大仗就基本完成了西北战役,虽然比京津战役满清的空城计好一些,但十个师捞到的战功却不多。

    接下来又是建立政权;修复建造道路、水利设施;剿灭游兵散勇、非法武装、土匪恶霸;进行农庄建设;帮助自耕农恢复生产;救济贫困人口;让一些矿业恢复生产等工作了,这些任务最优先的是春耕能达到种植足够本地人吃饱的粮食。

    在护卫队打响西北战役时清军也发动了对南明残兵败将的再次进攻,对北方人为主的清军来说选择这时候启动战事也是无可奈何的,原因是酷热是比南明军队更可恶的敌人。

    在南方他们的军队更多不是死在与南明军队作战过程,而是因中暑、水土不服、疟疾、食物中毒引起的腹泻而死去的清兵更多几倍。

    这让多尔衮伤透脑筋却无法即时解决,完全要靠慢慢适应才行。为此多尔衮常让汉军打前阵,只是汉军或战斗力不强、或将领三心二意、或同样北方来有与清军同样的适应过程。

    因这些原因清军在春孟、夏季、仲秋基本上采用守势,多尔衮此时垂死,阿济格这个在多尔衮死后历史上欲取代其位不成功反而死于此举的硕亲王,这时虽如愿以偿掌握大权,清军这个短处却是无法改变。

    另外清军与护卫队在江阴大打出手,满清方面担心沈磊会扩大战事,甚至是将在下一步军事行动上矛头对准他们,所以这次南征是在江阴战火已熄,确认护卫队在进行西北战役时才放心展开的。

    至于清军能放心乃是他们知道护卫队的军队没什么扩编,实际上山东、北直隶等地十分空虚。但知道这一切他们也没有讨论要不要返攻回去的可能,原因是清军南下时护卫队没有也来不及派大批战船攻击,而现在大批战船完全封锁了主要河道水路出口,再渡江是寻死。

    看到护卫队在北方马上要剿灭李自成一而统之,江阴之战十几万清军最后被一万多护卫队加几万民众打得丢盔弃甲、伤亡惨重罢手,此时满清高层危机感重重。

    原因是护卫队的战斗力比预料还高,其整合北方的速度太快。反观满清方面洪承畴此前规划蛮有根有据、十分诱人,而且进入江南也十分顺利还一下整出六七十万军队,外面看形势喜人。

    但满清内部清楚江南远未安定,大的方面南明残余势力不肯放弃反抗,小的方面士绅仍然不能完全服贴,也就是说对满清能否长久不大看好。

    此时钱粮虽然多了许多可是军队也多了太多,士绅与大明时期一样不肯纳税,历史上这个难题一直到雍正才彻底解决,因而雍正的恶名大半源于此举。却是因其严厉推行士绅一体纳粮政策,为满清财政比大明宽容因而政权分稳定立下大功、背了黑锅。

    雍正严厉推行士绅一体纳粮乃是满清统治最高峰时,此时他们可不敢推动。这个炸弹比剃发令更大,没有钱满清要再大规模扩军就困难了,其内部因前途不妙,少了圈地令实施也让许多满人不满。

    满清这块儿势力乃是努尔哈赤兼并辽东其他类似文明部落组成的,这些部落虽然失去了独立自主,但屈服于武力外他们也越来越看到合拢在一起的好处,因而也越来越把努尔哈赤当作自己人。

    这是一个必然过程,如一些良民被掳走当土匪肯定是不愿意的,但日子因土匪而好过还不断改成更好,生命危险也不大,这时有机会选择相信大多数人不会离开。但

    有朝一日土匪的日子一步步下降,伤亡也成倍增加,看样子剿匪的军队战斗力强、消灭他们的决心大,这时死心塌地干土匪不后悔者少了,倒是担心他们的罪恶不被饶恕,好日子再不回来。

    这时被兼并入满清大家庭的原各大小部落的心态不外于这些被迫当土匪的人,只因知道无法回头,与还有一线机会才没有公开决裂,可不满的声音不少,对命令也有阳奉阴违迹象。

    满人是他们的基本盘尚且有些悲观失望,及内部积累大量不满,满清高层对此时的一切岂能不焦灼万分,可再焦灼也只能先抓紧时间将南明灭了才好一心对付护卫队。

    满清的这次军事行动十分顺利,南明的弘光没有历史上黄得功护驾一下逃跑很远,反倒是没有在第一时间被杀。
1...6869707172...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