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枭雄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九孔
这组远东军军情府的探子躲在森林深处,他们依然能感到大地的颤动,组长攀在一株大树上,向数里外的突厥大军探望,他基本上已经能判断对方的人数和行军方向,南方是他们无法逾越的长城,如果他们去马邑郡,要么向东走,从东面尽头越过去,要么向西走,西面能绕过长城处便是榆林郡。
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独孤氏的阴谋
“宣他们觐见!”杨广的语气中充满了愤恨。
临时行宫内,杨广阴沉着脸坐在案前,目光冷若冰霜,他脑海里还在想着刚刚在流传起来的谶语。
“异姓为王,君临天下,坐镇远东,海外称霸,隋氏灭亡他为帝。”
这无疑是在说王君临,说实话,李密虽然跳的很厉害,但杨广还真没有放在眼中,原因是他和独孤长苏想的一样。
在杨广看来,李密依靠那些泥腿子成不了事,但王君临不一样,虽然王君临也没有得到门阀世家的支持,甚至已经站在了门阀世家的对立面上,但王君临太特殊了。
这些年王君临创造的奇迹太多太多了。
大隋开国异姓王邱福被王君临只是一名果毅都尉时便灭族。
军中第一人杨素被他坑到死,坑到灭族。
开国第一功臣高颍和汉王杨谅两次谋反被王君临翻牌,并弄死了二人。
高句丽渊太祚就更不用说了。
还有他的心腹重臣宇文述也是死在王君临手上。
还有西突厥和东突厥都在王君临手中吃过大亏,西突厥甚至至今还四分五裂。
甚至吐谷浑都是因为王君临被灭国被族。
至于高句丽的安南国,海外上千岛屿……
还有什么五千人灭了河南诸郡三十万流寇,十四名贼首千刀万剐之类的事情就不用说了。
这些人物或者势力无不是当世最厉害的和最强大的,但全部或死或灭在了王君临手中。
所以,这些赫赫事迹决定了王君临是杨广最为忌惮的人。
难道覆灭我大隋的真的是王君临吗
独孤长苏接到消息的时候,杨广也接到了上谷郡和东莱郡的快报,王君临军队不但控制了上谷郡,还故意驱赶上谷郡叛军跑到东莱郡,然后以此为借口控制了东莱郡,这让他勃然大怒,立刻下旨命独孤长苏等人来商议出兵征讨王君临。
但如今半个时辰过去,杨广也慢慢冷静下来,王君临不同于任何一路叛军,征讨王君临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这里面涉及到太多的问题,或者说困难。
兵力、给养,出兵线路、政治影响等等,他都要考虑清楚,攻打王君临的难度甚至要高于攻打高句丽,不是瓦岗寨等等那些乌合之众可比的,即使杨广恢复了往日的变态自信,也不得不承认,要想将王君临一战击溃,几乎不可能。
最主要的是,他现在已经输不起了,如果他聚集大隋最后的军队败给王君临,那么他的江山恐怕立刻就会分崩离析。
此时杨广已经不再有大业七年决定进攻高丽时的那种豪情和锐气了,现在天下大乱,造反风潮四起,国力疲惫,士气低迷,社稷不稳,使他顾虑太多。
杨广有些后悔,前年第一次征伐高句丽结束,王君临来洛阳受封赏时,他就应该接受宇文述和独孤长苏,以及皇后和次子杨暕的劝说或者暗示,直接将其在洛阳城中围杀。
此时殿中已经有部分重臣到了,裴世矩、萧瑀和杨恭道,萧瑀是萧皇后之弟,为人刚直,深得杨广信任,他取代卫文升出任相国,现任内史侍郎。
这时独孤长苏和虞世基走了进来,两人躬身施礼“臣参见陛下!”
杨广回头看了一眼众人,内阁七相来了五相,除了辅助皇长孙坐镇洛阳的樊子盖和裴世蕴之外,随行的七相都到齐了,这五人也是他向来是为信任之人。
他看了一眼虞世基和独孤长苏,目光在独孤长苏身上停了停,对二人点点头,道“两位爱卿平身!”
“诸位爱卿,此时将大家召来,是因为朕一刻都等不及了,刚刚朕收到消息,王君临的军队已经进占了上谷郡和东莱郡,现在召集大家,是想和大家商议如何应对王君临的扩张,此事事关重大,朕希望大家能够尽其所能,想到有效的应对之策!”
“陛下!”
第一个开口的是独孤长苏,他上前一步,一脸肃然凝重道“陛下所言极是,‘异姓为王,君临天下,坐镇远东,海外称霸,隋氏灭亡他为帝。’臣以为这条谶语道尽了王君临的狼子野心,王君临不臣之意已经不容置疑,所以臣认为王君临必造反无疑,臣以为朝廷必须倾尽全国之力,全力剿灭王君临的远东军,绝不能再给他发展壮大之机。”
独孤长苏话音刚落,虞世基便接口道“陛下,臣并不赞成国舅大人之意,倾尽全国之力绝不可行!”
独孤长苏没有想到杨广最为信任的虞世基第一个出言反对他,这让他心中一凛,心中想到了很多事情,虞世基和苏威是为数不多出身中等贵族,但能够身居人臣巅峰高位的人,但苏威用了一辈子,年龄大了,并且并不得皇帝的信任,而虞世基才四十来岁,又是皇帝的第一宠臣,在皇帝心中的话语权非常重。
所以独孤长苏顿时心中警惕,立刻反唇驳斥道“虞大人,王君临的远东军有多强悍,你难道不知道,还是你认为王君临现在所为还不是造反,难道天下各路叛军反贼还有比王君临威胁更大的吗莫非你要等他控制了整个河北六郡,夺取山东诸郡之后,才认为他是造反,才发兵攻打吗”
虞世基自问论辩才天下无人能及,他说的每一句话,后面都会有腹稿用来证明或者衬托,此时同样如此,他不急不缓笑道“国舅身为关陇门阀之首,切莫着急,听我把话说完。”
虞世基特意点出他关陇门阀之首的身份,独孤长苏顿时脸色微变,这个时候绝不能让杨广想到这一点,否则以杨广多疑的性格,他今天的目的很难实现。
果然,杨广看了他一眼,眼睛深处有着阴沉之意。
独孤长苏心中暗骂虞世基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歹毒之极,但面上立刻恢复如常,冷哼道“虞大人请说,不管你说什么,都难以洗脱王君临谋反之意。”
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李渊的家族
独孤长苏乃独孤门阀族主,岂是好惹的,他用洗脱二字,暗示虞世基是为王君临有意开脱,以杨广的猜忌之心,看向虞世在的眼神立刻有了变化。
虞世基瞳孔微缩,但神色如常,继续道“陛下,臣也赞成要对付王君临,而且必须要对付王君临,可臣是不赞成国舅所说动用全朝之力,臣以为这是拿陛下的江山在做赌注,王君临在范阳郡经营数年,兵精粮足,他本人又身经百战,神通广大,绝不是杨素和李密之流所能相比,即使陛下召集全国大军都非一朝一日所能剿灭,而且倘若失败,后果不堪设想,请陛下三思。”
虞世基所言有理有据,而且是持重之言,是站在杨广的角度考虑问题的,说穿了是虞世基比独孤长苏更能揣摩如今杨广的心思,刚一看杨广的神色表情,就知道杨广绝不敢与王君临拼死一博。
“虞大人说了半天,都没有提及如何攻打王君临,难道是不想打王君临吗”独孤长苏冷着脸反问。
虞世基淡淡的说道“国舅大人不要着急,我还没有说完呢!王君临谋反之意甚为明了,打肯定是要打的,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何打,调集多少军队,特别是粮草要准备多少,这些必须要提前准备,而且要按照比当年攻打高句丽时所做的准备还要充分,调动的兵力还要多才行,只有这样才能够尽可能的提升获胜的希望。”
其实虞世基说了半天,将独孤长苏阴了一把的同时,说的都是废话,不过却将攻打王君临的难度和困难含蓄的说了出来,至少杨广的眉头蹙的越来越紧,这几天刚刚恢复的一些信心在渐渐消失。
杨广沉思片刻,又问裴世矩“如今还能够调动的府兵和郡兵总共有多少”
裴世矩一直没有说话,但脸上的神色表情和皇帝陛下很同步,脸上的忧愁之色不会让任何人怀疑他的忠君之心,此时立刻神色肃然道“回禀陛下,现在朝廷一半军队都分散各地镇压造反的叛军,各地郡兵也必须弹压地方贼寇,北方边军要防守突厥和契丹各异族,如今能够调动的只有三十万府兵,其中包括陛下的十万禁军。”
杨广一听,脸色更加难看了,半响沉吟不语,三十万兵力其实已经很多了,王君临麾下军队水陆两军加起来也不到二十万,除去镇守安南国和海外岛屿驻军,能够调动的其实也不过十来万人,可毕竟那是王君临,十万人若与普通叛军相比,恐怕看作是百万大军都嫌少。
所以朝廷只能调动三十万兵力,明显是兵力不足的,也就是几乎没有半点把握,还打什么打。
杨广开始犹豫了,但是他已经将众臣叫来信誓旦旦的说要打王君临,这个时候又让他主动说不打了,以他的自尊心这样的事情是绝对不可能做的。
虞世基最是能够揣摩杨广的心思,一看杨广的神色,便立刻明白杨广此时的想法和难处,赶紧说道“陛下,臣以为王君临非比其他叛军,攻打自然是要攻打的,但必须要有万全准备,至少也要在陛下回到京都之后,各地叛军镇压一些之后才行。此外就是粮草一定要准备充分,否则军队粮草不济,军心士气不能保证,战力便会大打折扣,所以臣请陛下三思,此事从长计议。”
裴世矩紧跟着说道“陛下,如果要攻打王君临,臣以为至少要如攻打当年高句丽一样,至少要有百万大军,而且还在再征发五十万民夫运送粮食军资,但臣也要提醒陛下,一旦败了,不仅粮食军资全归王君临,而且后果不堪设想。”
裴世矩虽然也是门阀世家,但他和独孤长苏不一样,他自信不管最后这天下由谁当家作主,他们闻喜裴氏都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所以他不赞成让朝廷和王君临现在就拼个你死我活,这样一来变数太大,反而可能会给家族带来未知的祸乱。
除了独孤长苏之外,其他人也纷纷发言,所说的话和虞世基、裴世矩大同小异,杨广如今宠幸的臣子,除了独孤长苏特殊之外,另外的内阁六相都不是高阀大贵族出身,如今好不容易身居高位,与大隋的关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他们并不希望隋朝毁灭,每个人都清楚,三次高丽之战,隋朝的精锐之军都几乎丧失殆尽,根本就没有力量再去剿灭王君临这等堪称是天下间最强的强人。
当然,杨广可以把保卫京师和天子的最后三十万大军倾巢而出,但京师怎么办谁保护皇帝和朝臣
如今河南东郡的瓦岗寨造反势力强大,打到京都洛阳并非不可能。至于调动边军,万一突厥人打进来怎么办,谁敢担这个责任,总之所有人其实都看出了杨广已经认清了现实,都在含蓄地提醒杨广,现在朝廷无力剿灭王君临,也算是给好面子的杨广一个台阶下。
杨广叹了口气,道“众爱卿言之有理,王君临不同于其他贼人,发兵攻打必须要准备充分。”
独孤长苏心中暗恨,但好在他有退而其次的准备,立刻道“陛下,臣有一计,可以一试,说不定能将王君临除去,即使杀不了王君临,也能够给王君临带来不少麻烦。”
杨广闻言,顿时眼睛一亮,道“国舅有何妙计,速速告于朕。”
独孤长苏立刻躬身道“陛下,王君临谋反之心昭然若揭,但是他还没有明目张胆,他还自己承认是陛下的臣子,他想在天下人面前伪装成忠君之臣,陛下对他一直不薄,让他成为我大隋唯一的异姓王,这是何等的尊崇,若是陛下能够逼着他显露奸臣贼人的真面目,他一定会被天下人所嗤笑,还会让他与远东军和范阳郡中一些忠于陛下的将士离心。”
杨广闻言,顿时大喜,连声道“国舅快点告诉朕要如何作才能让王君临在天下人面前显露他奸臣的真面目,还会让他与其麾下官员和将士离心”
独孤长苏道“陛下以他灭了上谷郡和东莱郡贼寇立了大功为由,赏赐他陪陛下北巡的殊荣,给他下旨,命他来五原郡,陪陛下一同北巡。他若是敢来,陛下便立刻命人将他围杀,他若是不敢来,陛下便可以直接宣布王君临为叛逆。”
虞世基淡淡的说道“国舅将此事想的太天真了吧!王君临可以随便找一个理由不来,到时候,又怎么办”
独孤长苏冷哼道“王君临神通广大,武技高超,麾下兵强马壮,他若是以身体有病,或者治下不安为由,反而是欲盖弥彰,天下人谁会相信到时候同样会让天下人认清他的真面目。”
虞世基还想说什么,杨广突然喝道“不用再说了!”
杨广阴沉着脸站起身,冷冷道“朕意已决,八百里加急,给王君临传旨,朕念他平定上谷、东莱两郡叛军有功,赏赐他随驾北巡殊荣,同时将这个旨意昭告天下,朕看他敢不敢来,若不敢来,他会以什么理由不来见朕”
……
……
就在大隋皇帝杨广巡视塞北,在平凉郡待了三天,第四天出发,前往五原郡的时候,独孤长苏派给太原李渊的信使也进了太原城。
因为一路不太平,独孤长苏派了二十名武技高强的骑士,但为了不引人注目,都是一副江湖武都打扮。
这二十骑士一路疾驰,马不停蹄,纵马驶进了太原城,直接在太守府宅前停下,为首男子身着锦袍,腰束玉带,要挂宝剑,与独孤长苏有三分相似,正是独孤长苏的幼子独孤怀恩。
独孤长苏派自己的儿子大老远,风尘仆仆的到太原给李渊来送信,可见他对李渊非常看好,认定李渊一定能够在接下来逐鹿天下的争斗中取得最后的胜利,得到天下。
独孤怀恩在台阶前翻身下马,派了一名下人,拿着他的身份玉佩去叫门。
李渊治家堪称是天下典范,门卫看了玉佩之后,不敢怠慢,一边请独孤怀恩进门客房稍作,一边让人快步跑进去禀报。
过了没多久,太原郡太守唐国公李渊的长子,李建成大步从内府匆匆走出,远远便有些惊讶的笑道“怀恩小叔,你怎么来太原了,怎么不提前派人报个信,好让我们安排人去迎接你。”
独孤怀恩比李建成小了四五岁,但裴份却比李渊要长一辈。
说起来,李渊与独孤氏,与杨广都是亲戚关系。
杨广与李渊是亲姨表兄弟,都是独孤长苏的大哥独孤信的外甥,他们的母亲是亲姐妹的关系,独孤信的二女儿与当时的上柱国,也就是李渊的父亲结婚,生下的长子便是李渊。
而且,李渊家族是老牌贵族,算起来是西汉大将军李广的二十三世孙,十六国时代西凉开国君主武昭王李暠的六世孙。李渊的父亲李虎是西魏的太尉,逝世后被追封为唐国公。
李渊七岁时他父亲逝世,也算是一个早年没有父亲的孤儿了,他世袭为唐国公,因为年龄小,本来为顶尖关陇贵族的李渊一族渐渐势弱,一度沦为门阀大贵族的末端。
但李渊此人非常善于经营,多年下来,不知不觉中家族势力已经提升了太多,重新成为天下顶尖门阀世家。
李渊是杨广的姨表兄弟,他的母亲和杨广的母亲是鲜卑贵族独孤氏的亲姐妹,小时候杨广和李渊曾经一起玩过三个多月,杨广小时候的性格便极为骄恣,经常嘲笑李渊这个表兄,甚至三年前,杨广还在一次朝会上,当着群臣羞辱李渊,可是李渊了只能敢怒不敢言。
独孤怀恩左右看了两眼,低声道“建成,我奉家主之命前来送信,事关重大,你父亲现在何处,我要立刻见他。”
李建成顿时神色一肃,一边将独孤怀恩一行往里面请,一边说道“今天世民用他新训组建的六千新兵挑战一万郡兵,父亲去训兵场观摩去了,怀恩小叔是随我一起过去,还是我立刻派人请父亲过来。”
独孤怀恩虽然年龄小,但表现得异常老辣,立刻摇头道“如今那个谶语谣言被李密那个叛贼传的沸沸扬扬,陛下猜疑心又是极重,前几天刚刚在平谅郡找借口诛杀了两名李姓重臣,若是让人知道独孤家与你们来往甚密,传到皇帝陛下耳中,可不是什么好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