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乱世枭雄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九孔




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李渊的担忧
    李建成闻言,顿时心中一凛,他是唐国公府世子,如今在太原郡干的是长史的事情,岂能想不到事情轻重,连忙挥手让手下人退开,只剩下他和独孤怀恩,才低声道“到底发生了何事我这就派人去请父亲过来。”

    独孤怀恩也知道李建成在唐国公府的地位,低声道“皇帝陛下已北巡至平凉郡,下一步巡视过五原郡之后,很有可能会来太原郡,虽然在我二伯的谋划之下,皇帝已将谶语的目标转向王君临,但你们还是要谨慎,不可有丝毫大意,陛下如今对付不了王君临,心中正在恼火,很可能会拿你们撒气,。”

    “谁叫我们姓李呢!”李建成苦笑一声,道“只是皇帝向来多疑,我听说如今性格越来越奇怪,越来越难以测度,就怕他未必真把谶语的目标转向王君临。”

    两人说着话,一边往院内走,李建成已经叫来一名随从,低声吩咐两句,那下人立刻骑马去军校场请李渊。

    ……

    ……

    太原郡的军校场位于城外南山坡下,是太原郡兵训练和会操之地,此时上万郡兵会聚在校场上,人山人海,喊声如雷。

    双方一万六千名将士站列成十多个大方阵,分为敌我两军模拟对战,这种实战练兵法是从王君临的远东军那边学来的,李渊自从来到太原之后,便将很多从范阳郡和远东军学来的好的做法在太原郡军政上推行。

    此时李世民带领六千他训练出的精兵与一万郡兵进行实战对抗,这是完全模拟实战的训练,经常会发生士兵在对抗中被失手误杀的情况,受伤更是极为正常。

    鼓声咚咚,喊杀声震天,一队队骑兵在令旗的指引下,纵横飞驰,两支军队激烈交战,李世民亲自指挥麾下六千精兵,郡兵方面由太原郡鹰扬郎将指挥,其实也是李渊的心腹,叫侯君集。

    在一座十余丈高的观战木台上,李渊带领一众心腹属下和幕僚目光沉静地注视着两支军队对抗训练,旁边长孙顺德摇摇头道“侯君集将军后军投入太急,没有看出二公子是佯败,这一战他输了。”

    李渊笑道“我觉得不一定!”

    “世民太隐忍,士气反而被他磨掉,谁能笑到最后还为未可知。”

    另一边陈寅寿呵呵一笑,道“唐公恐怕忘记了,这只是所谓的模拟对抗,只有身体疲惫的区别,那有士气上的高下,所以侯君集必败无疑。”

    果然,随着鼓声变得密集,李世民指挥六千精兵骤然发动了反攻,极为凶悍,一万郡兵抵挡不住,开始节节败退,最后郡兵的军旗都轰然倒下。

    ‘当!当!当!’收兵的钟声敲响,双方对抗训练结束,李世民带领六千精兵欢呼起来,而一万郡兵则是垂头丧气,气势全无,侯君集更是羞愧的面红耳赤。

    李世民却打马来到侯君集面前,不等后者行礼,他主动行礼,并大声道“世民多谢李将军手下留情,侯将军顾忌世民唐公之子的身份,所以分明是故意相让。”

    李世民说话时,神色诚恳,侯君集明明知道自己其实没有相让,心中越加愧疚,但面上却好看了许多,无形中对李世民好感大增,连忙躬身道“二公子客气了,末将其实并没有相让。”

    说着话,两人一同上高台,在李渊面前单膝跪下,齐声道“末将特向太守大人交令!”

    李渊没有理会李世民,而是对侯君集笑道“侯君集,你知道自己输在哪里吗”

    侯君集只有二十五六岁,其实是一名年轻的将领,他武艺超众,从小苦读兵法,十五岁从军,一路升迁为都尉,到太原后,被李渊直接调过担任鹰扬郎将。是李渊麾下亲信中最为精通带兵练兵之人,也带领军队和高句丽人打过几次仗,所以才被李渊委以重任。

    侯君集低下头,神情沮丧道“回禀唐公,卑职是太过于心急,见二公子的指挥旗位置已错,便以为是对方阵脚大乱,想一股作气夺旗,结果反被二公子欺骗,中了埋伏。”

    李渊看了一眼神色沉稳的次子,笑着对侯君集道“你的判断并没有错,在真正的战场上,没有人敢拿指挥旗错位来做佯败的幌子,如果发现指挥旗错位,那必然是对方阵脚乱了,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一鼓作气,击溃对方,但今天并不是实战,所以世民敢用指挥旗错位来迷惑你,这就是你没有想到模拟和实战的区别,你不必认为自己判断失误。”

    侯君集一听,心情稍稍好一点,连忙道“多谢唐公教诲!此战末将认输,一个月后末将再扳回来,恳请唐公答应,一个月后准许末将再和二公子对阵。”

    李世民适时抱拳道“父亲,一个月后,孩儿愿再和侯将军一战。”

    李渊笑着点了点头,道:“那我就成全你们,一个月后,准你们二人再次对阵,现在整军回营。”

    李世民和侯君集答应一声,下了高台各自回去了,片刻大军集结,开始一队队向大营归去。

    李渊站在看台上,看着两支军队离去,一脸欣喜满意。

    他虽然知道次子聪慧,行事果断,且十**岁的年龄便沉静大气,机敏过人,却没有想到这几年次子进步如此之快,如今在短短半时间不到,先后两支三千人的精兵便训了出来,只是看次子对这六千人马如臂使指的样子,恐怕已经被其牢牢掌控。

    想到一些事情,李渊心中有一些隐忧,但一想如今正逢乱世,两个儿子一文一武,互补之下,不管是家族自保,还是逐鹿天下才有更大的胜算。

    想到这里,他又想起昨天刚刚收到的消息,王君临竟然派他儿子李玄霸带领麾下两万暴熊营远赴突厥深处,禁不住脸色沉了下来。

    李渊虽然乃当世人杰,但也绝想不到突厥大军快要南下,自然而然的以为这是王君临借刀杀人之计,认为王君临担心李玄霸带领大军帮本家李氏,所以才派其去突厥,这分明是九死一生,甚至是必死的事情。



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非去不可
    昨日一接到消息,李渊便召集众人与两个儿子及一众幕僚商议过了,最后派出一队心腹武士去联络李玄霸,要求李玄霸带领大军一出幽州,脱离王君临的控制,便立刻转向往西,直接来太原郡。

    一想到儿子玄霸要带回两万远东军精锐骑兵,李渊便兴奋的打颤,两万人马自然不算多,可这是远东军啊!谁不知道远东军是天下第一强军,两万人马恐怕已经相当于十万府兵了。

    李渊自顾为次子李世民和三子李玄霸的成就兴奋的时候,却是没有注意到旁边四子李元吉看向李世民时眼睛深处有着浓浓的嫉妒之色,特别是那一闪而逝的一丝阴毒,更令人心惊,让人看了之后,必然会不寒而栗。

    李元吉目光冷冷地望着校场上的自家二哥的神色表情,李渊没有注意到,但被坐在不远处的长孙无忌看见了。

    长孙无忌心机深沉,面色不变,但心中却是暗暗叹口气,心想李世民有这样的弟弟,唐国公有这样一个儿子,不知将来是福还是祸。

    这时,李建成派来的随从匆匆走上前,给李渊行过礼之后,在李渊耳边低语几句,李渊瞳孔微缩,但面上始终是淡淡笑容,站起身对旁边夏侯端、高君雅等太原郡属官和幕僚笑道“府中有点小事,先失陪片刻,你们继续观看。”

    ……

    ……

    李渊神色平静的沉稳走出军校场之后,脸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在一队护卫保护下,骑马向城内疾驰而去。

    李渊一下马便向已经提前在太守府外等候的李建成问道“怀恩人在哪里”

    李建成连忙道“回禀父亲,孩儿已经亲自请怀恩小叔去了客院休息,已经封锁了府内消息,没有人知道独孤家的人到了我们府上报信。”

    李渊赞许的点了点头,道“建成,你做得很对,绝不能让任何人知道独孤家的人来见我们。”

    李建成又将皇帝北巡,很可能会来太原郡的事情向李渊禀报,后者神色已经一片凝重,沉吟片刻,道“你立刻传令给世民,让他将六千私训的精兵藏起来,另外想办法将今天世民带六千精兵与府兵对演之事的消息封锁住,唉!怀恩若是早来一天,我也不会让世民逞能了,如今六千精兵的事情已经暴露,而且战力比郡兵还强,这件事情若是传到皇帝耳中,很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祸患。”

    李建成一听,眉头便紧紧蹙起,心中暗自埋怨二弟李世民起来,但他知道父亲最为厌恶兄弟不合,所以什么都没有说,道“孩儿这就去传令安排!”

    李建成转身便走了,李渊又叹了口气,那条谶语虽然被李密将大半注意力吸引,但是他们唐国公李氏是顶尖门阀,他相信皇帝绝对不会忘记和忽视他们的,所以这些天将他弄得焦头烂额,这也是他急着增加家族能够控制的兵力的原因,只是谁能想到这个节骨眼上皇帝竟然北巡,这次若是处理不好,很可能会给家族带来灭顶之灾。

    ……

    ……

    李渊和独孤怀恩见过面,看了独孤长苏写给他的信之后,眉头蹙得更紧了,心中的忧虑更甚,皇帝竟然灭了元氏不说,还顺手杀了郕国公、光禄大夫、右骁卫大将军李浑和将作监令、光禄大夫李敏,这两位虽然与元氏交往过密,可是若说参与谋反,他李渊绝不相信的,可就因为他们姓李,皇帝直接杀了。

    就在李渊想着如何度过眼前难关时,有心腹来报,有一个自称是突厥秘使的人上门求见。

    “突厥人”李渊眉头微皱,呵斥道“突厥人的使者不去洛阳或者去五原郡见皇帝陛下,跑来见我,这若是传出去,又是一灾祸。让那突厥使者快快离开。”

    那心腹连忙答应一声,就要离开,李渊突然心中一动,又道“且慢。”

    那心腹连忙一脸疑惑的停了下来。

    李渊沉思半响之后,道“你在城内找一个秘密之处,将那突厥使者安顿下来,不要让任何人看见,更不能让任何人知道突厥人出现在太原城的事情,告诉那突厥使者我今晚上去见他。”

    心腹躬身答应,快步离去。

    深夜,李渊秘会突厥使者后,当夜便将突厥使者悄悄送出城去,没有人知道他与突厥使者说了什么,长孙顺德和陈寅寿等心腹幕僚和属下都不知道,即使是李建成和李世民这两个儿子也不知道。

    ……

    ……

    范阳郡,远东总管府议事堂,王君临拿着杨广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圣旨,对杜如晦和刘子明、沈果儿道“杨广竟然下旨要让我去五原郡,随他北巡,你们说他此举目的何在”

    杜如晦冷笑道“王爷,皇帝是想逼王爷去见他,王爷若不奉旨,没有去北边诸郡见皇帝,消息传出去之后,在独孤氏等门阀世家的暗中推动之下,恐怕会有不少人认为王爷有失大义,甚至说王爷要谋反,这对王爷名声不利。”

    刘子明沉思半响,道“或许皇帝还想着王爷若是不去,天下人会认为王爷是有谋反之意,从而王爷麾下官员和将士会与王爷离心。”

    说到最后,刘子明自己都笑了起来,皇帝陛下和独孤长苏那些人永远都不会知道,如今即使王君临亮明旗帜直接造反,他麾下官员和人马也会毫不犹豫的立刻遵循,哪有什么离心离德之说。

    沈果儿接着道“王爷绝不能去见皇帝,许敬宗和虞世基都传来消息,从去年王爷平定杨素谋反之后,皇帝便对王爷动了杀心,只要有机会,一定会让大军围杀王爷。”

    杜如晦也连忙齐声劝道“王爷绝不能中了皇帝的奸计。”

    刘子明也神色凝重的说道“以王爷如今的威势,些许名声又算得了什么,王爷绝不能去见皇帝。”

    王君临却摇了摇头道“我要去,我一定要去,即使没有皇帝的旨意,我也要去。”



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卑躬屈膝
    杜如晦、刘子明、沈果儿顿时一愣,神色焦急,正要再劝阻,王君临摆手制止他,继续道“因为皇帝北巡边关各郡,突厥人必然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机会,突厥大军恐怕已经开始准备南下,杨广虽然昏庸,但这个时候绝不能死,而突厥人绝不能入关南下,所以我必须要去五原郡。”

    三人闻言,顿时不语,杜如晦想了一下,道“王爷准备带领多少人马”

    王君临道“路途遥远,经过的官府绝不会给我们粮草,所以人马不能太多。我准备带领罗士信的两万旋风营骑兵就行了,另外,张天冈的五百特战队和军情府的人可以提前过去了。”

    三人一听,便不再焦急,有两万旋风营精骑随行,又有特战队和军情府的人暗中打探消息,盯着皇帝的大军,以王君临的神通手段,杨广即使动用整个大隋能够调动的所有兵力,都留不住王君临。

    沈果儿想起一事,禀报道“王爷,太原那边传来消息,李渊派人去找李玄霸,想让李玄霸直接带领暴熊营过去,我们要不要派人将李渊派的人全部劫杀”

    王君临闻言,却一点都不意外,李渊是什么样的人他岂能不知道,聂小雨早已将李渊和李世民的所有资料综合研究,将两人性格喜好,以及能力特点都告诉了王君临,虽然不一定准确,但参考性很强。

    “玄霸那边我们不要管,让李渊的人正常与玄霸接触,不管玄霸做出任何决定,你们都不要插手干预。”

    沈果儿和杜如晦、刘子明顿时面面相觑,心中疑惑不已。但王君临没有继续解释,他们当下属的自不便再询问。

    刘子明突然说道“王爷,我们要不要派人给皇帝提个醒,让他们对突厥人有所防备,毕竟皇帝带领的只有十万禁军,禁军这几年一直守卫洛阳,除了杨素反叛的时候打过仗,其他时间都没有打过仗,弄不好他会在塞北全军覆没。”

    王君临摇摇头,神色中流露出莫名之意,有些高深莫测的道“我派去的人,不管说什么杨广都不会相信,而且为什么要提醒,突厥人即使这一次不大举南下,下一次还会南下,与其等后面突厥数十万骑兵南下,祸害无数百姓,不如让皇帝带着十万禁军将突厥人挡住,即使挡不住,突厥人也会对皇帝陛下很感兴趣,甚至在抓住皇帝之前,都会放弃南下劫掠,而十万禁军总能够坚持一些天,到时候天下各地勤王大军自会到来,一起将突厥人赶回去,最后打疼突厥人,让突厥数年内没有能力再南下。”

    杜如晦、刘子明和沈果儿齐声道“王爷高瞻远瞩,考虑周全。”

    ……

    ……

    第二日,王君临便率领罗士信的两万旋风营骑兵奔赴五原郡。

    事实上,这个时候杨广已经巡视完五原郡,来到了太原郡,速度之快,出乎李渊的预料。李渊本来想借突厥人之手,将皇帝吓的立刻回洛阳,不料突厥人那边大军还没有南下的消息传来,杨广已经来了太原郡。

    李渊心中惊恐,得知皇帝向太原郡赶来,连忙让人准备了二十万两银子,直接送到太原闻喜县裴氏祖宅,然后又派长孙顺德亲自去秘会裴世矩。

    七月底,皇帝杨广的北巡队伍已经抵达太原郡境内,但杨广没有去郡城,而是先去了晋阳宫,按照惯例,杨广会在这里休息几天,接见地方官,了解并州河东诸郡的情况。

    抵达晋阳宫时,正是傍晚时分,虞世基、裴世矩二人带着今日送来的奏折,来见杨广。

    裴世矩找机会对杨广说道“陛下,臣以为谶语很可能是有人居心叵测故意散布,想借陛下之手除去仇人,或者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陛下乃明君,不该被这些小人所利用。”

    裴世矩能言会道,在杨广心中的地位不比虞世基低,杨广一听,沉吟一下,放下手中奏折叹息道“裴爱卿所言,朕岂能不知道,只是朕也是以防万一。”

    “陛下,谶语本身就是一种很虚渺的东西,说是姓李,那天下李姓之人没有百万也有十万,而且也未必是官员,造反的乱贼中也有姓李之人,比如关中李弘芝,江淮李子通,或许就是他们,再比如军中一些李姓小兵,今天是大隋之兵,说不定明年就扯旗造反了,还有一些人,他本身不姓李,但说不定他曾经姓李,臣以为陛下若是太过相信谶语,只会让大臣们人心惶惶,反而会使他们为自己考虑后路,李浑和李敏被杀之后,臣这几天暗自查探了一下,如今已经震动朝野,满朝文武人人自危,陛下这个时候应该抚慰他们,去除朝臣的恐惧之心。”
1...465466467468469...57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