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枭雄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九孔
这种小范围内的重要会议,杜如晦、刘子明、沈果儿三人是必有的,而其他人则是随王君临的意思,王君临派人召见谁,谁便参加。
但如今天这样将所有各营主将,特别是连远在海外的水师主将也召集来开会议事,却是这几年以来的第一次。
可以说除了远在高句丽半岛安南国主持大局的房乔房玄龄,潜伏在洛阳朝廷中的张继科、沈光许敬宗,还有刚刚冒充马贼占领了马邑郡的武三,以及受了伤在家中养病
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知易行难
杜如晦和刘继城、刘子明等人微松了一口气,前者说道:“王爷,依卑职之见,要把四郡占为己有,便要在武力征服之后,就要驻军控制,派遣我们的文官去治理百姓,两者互辅,才算是真正的征服了所占领之地。可是,驻军控制容易,但我们手中的文官还是不够。”
王君临叹了口气,说道:“如晦所言有理,我们如今最缺的就是人,而且不止是文官,各行各业的人才,乃至只能干苦力的百姓我们都缺。所以解决如晦所言问题,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办法。”
说到这里,王君临顿了一下,目光扫过众人,说道:“诸位认为何为富国强兵”
杜如晦率先说道:“卑职以为富国强兵当以富民为前提。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富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王君临不置可否,刘子明紧接着说道:“卑职以为富国强兵当以农业为基础。所谓‘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便是这个道理。”
王君临依然没有说话,刘继城想了一下,说道:“卑职以为当采取政治、农事、工商和军事相结合的措施。作内政而寓军令,定民之居,成民之事,士、农、工、商各就其业,各尽其力。参其国而伍其鄙,武政听属,文政听乡,使民忙时务农,闲时习武。如此这般,便可以使国家平时保持雄厚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战时具有卫国制敌的坚实基础,守则固,攻则胜。”
刘继城这次倒是说得很全面,也抓住了王君临当前于麾下几郡内推行之策。但眼见王君临神色依然没有变化,众人便知道刘继城所言也没有说到王爷满意之处,苦思冥想之时,一时间也没人说话。
王君临见此,说道:“三位所言皆是正理,然这些正理我虽然不知道天下人有多少能够认识到,但我知道才成立两年的范阳学院便有不
少学生便有此见识。”
王君临明言三人所说并无出奇之处,且知者甚多,以杜如晦、刘子明和刘继城的身份不由脸色发烧。但紧接着王君临又说道:“可是大隋朝廷占据最为富庶之地,人口众多,又有我华夏千年积累,当是天下间人才最为济济之国,我相信这些道理朝中和民间知者人更多。但为何大隋国立国三十载,却落到眼下这般境地,却只有我范阳郡成为一片乐园。”
刘继城说道:“这是因为世间之事知易行难。”
杜如晦说道:“这是因为范阳郡有王爷这等英明圣主的原因。”
杜事晦说得很大胆,‘圣主’这个说法已经暗示王君临称帝了,但王君临只是笑了笑,没有接这个岔口,而是毫不谦虚的说道:“两位所言皆是有理,但正如刘继城所言知易行难,这行是谁在行,自然是人在行,然大隋从来不缺人,且人更多,为何他们行却比我范阳郡行要难得多。我也不谦虚,这其中自有我之引导推行之功,但具体做事还需要人去做。可这人却又有所不同。”
沈果儿突然想起王君临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千古牛人魏征
“此外,贫苦人家哪里读得起书能读得起书的大多都有一定的家世背景,若是能够让他们真心投效于我们,便可通过他们,得到不少小贵族、小地主的支持……”
刘继城、魏刀儿等新近投效远东军的人看着那张地图,听着不停传入耳中地讨论之声,身处远东军的权力中心,才第一次感受到远东军强悍的行事风格与狂野地企图心,但却又将文治武功和富国强兵看得如此通透,在王君临的带领下,任何一次扩张竟然都要做得不留任何隐患。
…………
…………
魏征知道茶楼酒馆永远都是了解一个地方最好的地方。
眼看着前面有一座气势恢宏的范阳茶楼,他就随着两个身着青色的范阳学院学生服的青年走上了茶楼。
才进门,厚厚的帘子垂下来,魏征就发现街市上的喧嚣一下子就被门帘给隔绝在外面了。
里面竟然是一副小桥流水的世界,长着肥厚枝叶的花木把诺大的一个茶楼分割成无数个小小的天地。
两个青年明显是和别人有约,才进门,就被一个伙计给领到了一处满是竹子的雅间。
魏征背着手细细的观察一枝桃花,总觉得不对劲,这时候哪来的桃花啊,尤其是这支桃花死板板的没有半分生气,探手一模,才无声的发笑了一下,枝干倒是真实的枝干,上面娇艳的桃花却是一种他从未见过的材质制作成的。
一个青衣小帽的伙计笑吟吟的站在后面,也不催促,等着魏征发话好上前伺候。
魏征收回手,笑着对伙计道:“哪里人多,就带我去那里,这一路赶路实在是孤独的太久了。”
伙计毫不怀疑,来茶楼想要打听到一些消息的外地人太多了,他连忙施礼道:“既然先生喜欢热闹,不妨移步茶堂,那里正好有茶博士烹茶,说书人说书,最是热闹不过。”
魏征点点头,随着侧身领路的伙计,穿过一片绿色的藤
蔓,又走过一道长长的回廊,眼前顿时一片空旷。
伙计伸长了脖子扫视了一眼茶堂,指着靠边的一张桌子笑道:“您来的正是时候,茶博士正在烹第一遍茶水,说书的张老八,也正准备俗讲呢。”
魏征莞尔一笑,随着伙计来到桌案前,点了一些细点,要了一壶泡茶,慢慢的啜饮茶水,等待听说书人的俗讲。
说书人在汉时便已经出现,但在如今的大隋并不是很流行,真正彻底流行开是小雨剧院迅速的在天下各郡县开设分店之后。
以前的说书人只能在市井,乡野中聚三五百姓,讲讲志怪小说、异人传奇、寺院俗讲、乱世英雄等等。
后来逐渐进驻茶馆,勾栏,瓦肆之后就有了新的变化,内容更加的精致,故事更加的扣人心弦。
但如今却已经因为小雨剧院的原因,主要以谈古论今的形式最后风靡天下各地。
小雨剧院的戏剧票相对要贵一些,这年头乱世之中,有钱人越来越少,所以说书每一次反而听着云集,闻听故事精彩之事,众人喝骂者有之,泫然泪下者有之,又喜又快者同样不少。
魏征这些天车马劳顿,此时安坐茶楼,品尝茶水,听故事对他来说倒也是一种很惬意的事情,特别是当这家范阳茶楼说书人的镇尺一响之后,魏征脸上和煦的笑容就显得更加惬意了。
无他,只因为这个说书人今天没有讲什么神怪异志,讲
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范阳郡城,秦安王府。
王君临微笑道:“魏先生一路东来,辛苦了。”
魏征恭敬行礼之后,说道:“数千里路比起卑职在范阳郡所见所闻又算得了什么,更何况能够见识到王爷这等英明之主,卑职实乃不虚此行。”
王君临听着以嘴巴毒而闻名于后世的魏征夸赞自己,心中莫名的感觉舒坦,叹道:“如今天下大乱,狼烟四起、处处杀伐,本王急欲结束这乱世,解救万民远离水火之中,魏先生若是喜欢我范阳郡,不妨在范阳郡常住,似先生这等济世治国之大才,本王求贤若渴,必委以重任。”
魏征心中自然狂喜,但越加惊疑不定起来,略一迟疑,还是将自己心中的疑虑问了出来:“王爷,卑职只是武安郡一小官,王爷如此高看卑职,卑职心中甚为不安,请王爷解惑。”
王君临笑道:“不瞒魏先生,本王最近求贤若渴,正好需要一人千金市骨,不料魏先生便主动送上门了,当然以我远东军强大的情报能力,魏先生进入范阳郡之后,便已经在我军情府的监控之下,并且关于魏先生的一切信息资料也在三天前送到了本王手中,看过之后,本王深感魏先生虽然只是武安郡一小官,名声不显,但却身怀大才,所以本王准备重用魏先生。”
“原来如此,卑职明白了,这却是卑职的荣幸。”魏征顿时恍然大悟,虽然还有一些地方说不通,但也勉强能够解释了,而且除了这个原因,魏征也实在是想不明白还有其他理由。
但魏征虽然已经做好了投效王君临的准备,但出于骄傲和王君临以往的毒名和凶名的顾忌,他还打算试探一下,便又接着说道:“听说活字印刷术是王爷亲自指点工匠所发明,卑职在范阳郡第一次所见,便感觉远胜于雕版印刷,对大力推行文教,实有莫大的助益。可笑的是,卑职来范阳郡之前,听从中原来的商人说有人把这门技术传入京都洛阳后,一些大儒名流却颇为不屑。”
这件事情王君临自然也听说了,他晒然一笑,说道:“那些所谓大儒名流,夸夸其谈,弃实务虚,哪是真正重视文教之人。那些大
&n
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震惊天下
四月初,天气渐渐变得暖和,大隋皇帝杨广已经从雁门城回来半年多了,这么长的时间自然发生了很多事情,比如天下形势变化,比如一些郡县又多了一些叛军,某个门阀世家暗中图谋不轨,等等!
但让杨广最为震怒的是瓦岗寨不知不觉中已经控制了周边两个郡,而杨广又得到消息,太原李渊竟然将并州另外三个郡已经暗中控制,而最让他心惊的是,独孤门阀之主独孤长苏竟然带着所有在洛阳的独孤家的人悄然消失,甚至给他都没有打声招呼。
此外,就是被王君临从刘武周手上收回的马邑郡竟然在年初的时候被一伙域外马贼给占领了,已经确认那伙马贼中有之前刘武周麾下大将王成光。
不管是瓦岗寨,还是太原李渊,亦或是马邑郡,杨广自然是不可能坐视不管。
首先,他下令瓦岗寨周边郡县兵马剿匪,但除了张须陀歼灭河南追随瓦岗寨的两万多反贼之外,其他各郡兵马要不败多胜少,要不根本就是带着人马虚晃了一圈,根本就没有敢和瓦岗贼人打仗。
而最让杨广恼火的还是太原郡的李渊,一直以来他对这个表弟是看不起的,是轻视的,也从未相信过对方有胆量谋反。
可如今事实却正好相反,李渊除了还没有公然举反旗之外,与范阳郡的王君临的性质已经差不多,都是割据地方,拥兵自重。
因为他下旨召见李渊,对方以病重为由推脱不来,他又下令让李渊长子李建成代父进京,对方以李建成要替父亲打理政务为由,依然没有听旨。
杨广想起李世民的不凡,下旨让李世民进京,但太原那边的理由是突厥人蠢蠢欲动,边关不稳,李世民带领兵马巡视边关去了。
太原李氏自然是让杨广暴跳如雷,但却毫无办法,他召集群臣商议讨伐李渊之事,朝上竟然没有几个人附和同意。
这一下子将杨广吓醒了,再一结合独孤氏撤离洛阳的事情,他才隐隐发现,在他看不见的地方,各个门阀世家已经暗中勾结,做了一件大事——扶
持李渊欲代替他。
而马邑郡自然也不能坐视不理,同样下令周边郡县去攻打那伙胆敢跑来大隋撒野的马贼,可是结果却是让杨广难以接受,五原郡和另外三郡组成的八万联军竟然惨败而回。
就在隋帝杨广处于这种愤怒和恐慌的状态下,距离洛阳不足八百里的黎阳发生了一件震惊天下的大事,一件彻底将杨广吓得坐卧不安的大事。
瓦岗寨二当家李密,毫无征召的突然率领十万瓦岗军偷袭大隋第一大仓黎阳仓。
本来以黎阳仓的坚固,又有两万府兵固守,即使有三十万大军也一时难以攻克,到时候洛阳这边府兵再去支援,没有军队能够在洛阳没有包围之前让黎阳仓失守。
可问题是再坚固的城池,若是守城的人出了问题,内部被人攻陷,再强大的防御也没有用。
而李密最擅长的就是这种事情,在内部叛徒的接引且打开城门的情况下,李密用了一个多时辰便攻下了天下第一粮仓,得到了数百万石的存粮,一时间震惊天下,瓦岗军声势在叛军中一时无两。
而这还没完,李密紧接着又做了一件轰动整个中原数百万百姓的事情。
李密竟然说服瓦岗寨上下,在黎阳仓宣布开仓放粮一半,只要是家中愿意投效瓦岗寨,且被挑选上的勇士,都可以随意拿粮食。
消息传开之后,位于中原附近,河南河北十几个郡,六十多个县的数百万民众闻风而至,向黎
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真正的乱世来临了
几乎在一日之间,本来就已经处于末路的大隋就变得更加风雨飘摇起来!
虞世基今天自起床之后,右眼皮就直跳不停,一大早刚刚去上衙,好搭档裴世矩就焦急的迎了出来,肃然道:“虞大人,河南已经有五个郡发来急报公文,有大批流民冲撞衙门,抢郡中官仓粮食!”
裴世矩脸色顿时一变,这是朝廷秩序开始彻底崩坏的征兆,他们闻喜裴氏虽然已经在李渊、王君临,乃至李密这三个篮子中都放了鸡蛋,但想在事后达到如今他在大隋朝廷中这样的地位,几乎不可能。所以若有可能,他很想让大隋一直维持下去。
“地方官员都是一帮废物。”裴世矩忍不住骂了一句,脸色已经渐渐恢复正常。
流民不算什么,这两年以来,大隋各地都出现了大批流民,但是流民和反贼还是不一样的,反贼攻打城池,打官兵这种事情一直在发生,但是反贼相比流民来说,所占比例毕竟是少数,若所有流民全部变成反贼一般的存在,那已经不敢想像。
虞世基还没来得及说话,又有官员拿着三份文书闯进来,说道:“两位大人,关中出现了蝗灾!”
虞世基听到这话,身子不由一颤,这简直是雪上加霜,大隋覆灭难道是苍天之意。
虽然他已经对大隋没有什么信心,已经想好了随时彻底走人,投效到王君临麾下。但是,他很清楚去了王君临麾下,能不能重用还不一定,跟眼下他与裴世矩几乎执掌朝政完全没法相比的。
………
………
大隋,大业十一年,五月十五日。
受李密攻破黎阳仓影响,中原彻底大乱,直接威胁到了洛阳安危,甚至让洛阳出现动.乱,而就在个时候,关中又出现了蝗灾,遮天蔽日,所过之处禾稼草木俱尽,百姓家中本来就没有什么余粮,之前便流民四起,但至少还在关中本地找食吃,如今蝗虫一来,必然是被迫流离失所,往中原京师洛阳而来已
经是迫在眉睫。
这些消息被关中以八百里加急送到大隋京都洛阳,大隋朝廷越加动荡不安,隋帝杨广急怒攻心吐了一口血,当天亲手杀死了一名太监,活活掐死了一名宫女。
关中向朝廷要赈灾之粮,杨广根本拿不出这么多粮食,中原诸郡给军队发不起粮饷,地方官府被迫无奈也向洛阳要粮食。
……
……
关中和中原相距洛阳不远的各郡流民数量急剧增加,他们从各自已经找不到丝毫食物的村镇一路汇聚到了附近县城,人数越来越多,少则百人,多则已经上万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