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乱世枭雄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九孔

    而大隋这些县城本身长平仓里面没有多少粮食,朝廷也没有送来什么粮食,即使有粮食官员也冷漠的下令关城,不让流民进城。

    流民找不到活路,只能继续往最近的郡城汇聚,结果郡城和县城一样,同样关着城门,甚至有一些郡县城因为关城门不及时,流民和城门士兵发生了冲突,出现了流血事件,乃至引起暴乱,死伤不少流民。

    有那尽责、仁慈一些的官员还会让人在城外摆个摊子,只是那锅里面的粥稀比清水好不了多少。

    本地郡县城不让进,父母官给不了活路,大部分流民开始向长安、洛阳等大城汇聚。但也有靠近范阳郡、上谷郡、东莱郡的百姓,因为听说这三个郡地被大名鼎鼎的秦安王王君临控制,相




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距离亡国已经不远了
    面对着这些依然脸有惊慌畏惧之色的流民百姓,魏征尽量的将话说得温和一些,将语气表现得和气一些,说道:“秦安王殿下有令,凡我大隋百姓落难向我范阳、东莱和上谷三郡投奔而来,我们三郡官府都不会赶走,全部接收,并且尽可能给大家一条活路。就在我东阳县城外,本官也已经安排下驻地,搭建帐篷和窝棚的材料也准备好了。诸位父老乡亲先在本县安居,且等休整一些时日后,灾情过后,再回乡不迟。”

    本来按照王君临的意思,这些流民只要来了,便不会放他们回去,待“思想工作”做得差不多了,便将他们迁徙至盐城。随着各种工厂作坊规模不断扩大,工匠人数缺口也越来越大,按照刘子明最新给王君临提供的统计结果来看,还需要十数万人。

    此外,王君临在海外大大小小控制了上千岛屿,上面同样需要大量百姓落地生根,让他们真正的变成华夏一岛,乃至高句丽半岛上的安南国,王君临也想不断移民过去,不断同化,让安南国也在不知不觉中真正的成为华夏一属。

    当然,去了之后,王君临会安排人给他们分田地,帮助他们建立家园,成立村镇,让其归心。

    而那些一心非要回自己家乡的,按照王君临的意思也不阻拦,这些人回去自然会将秦安王的仁政传开,大隋上下数千万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称,与大隋朝廷官府这一次对待受灾百姓做法一相比,民心所向显而易见,而等下一步王君临带领大军征战天下时,一些地方百姓恐怕夹道欢迎,成为远东军内应都有可能。

    ……

    ……

    无比残酷的实事证明,大隋各地官府,绝无赈救流民的能力!

    接连半个月内,二十多个郡,上百个县报告灾情的文书急报如雪片一样飞入洛阳,每份文书上,都无比清楚的告诉大隋主事的皇帝和臣子们,本郡已经有大批的百姓开始逃灾。

    流民目的地,除少部分逃亡范阳郡、东莱郡、上谷郡之外,一部

    分南下想办法过河去了江南,也有翻过秦岭,去了川蜀之地,但也有近半流民的目的地却是大隋京都洛阳!

    各地官员诚惶诚恐,但是却也无比清晰的告诉杨广,他们要粮食,要军饷,而我们无力赈灾,也无力阻止流民的出现!

    “陛下,关中的流民已经已经多达百万,并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各州县官府因为没有粮食,强行将流民阻之城外,有一些发动大户在城外施粥,但也是杯水抽薪,解决不了问题。流民已经开始向中原京城而来。”洛阳皇宫中裴世矩向隋帝杨广据实相告。

    杨广脸色阴沉的能够滴下水来,但在文武百官之前强压着怒火,不让自己太过失态。

    “诸位爱卿,这几年虽然也有一些流民,但这一次在短短时间内出现这么多流民,一不小心便会被瓦岗寨这些贼人鼓动全变成叛贼,当如何处置才能渡过危局”杨广这个时候,已经顾不上拿宫女太监去发泄了。他虽然自从雁门郡回来之后,便有些自暴自弃,但也不想亡国。然而,眼下的情况,只要处理不当,大隋很可能立刻便要玩完。

    全场一片死寂,没有人接杨广的话。

    “陛下,臣有一言……”苏威略有迟疑的看了杨广一眼,咬咬牙,终于出列说道。

    “苏爱卿有何良策”杨广用期望的眼神望着苏威,似乎是希望他嘴里能崩出一个奇迹来。

    &nb



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一百多万人
    十数天后,将一切计划都吩咐下去,且有条不紊的展开之后,王君临便亲临一线来到了东莱郡东阳县,被城外眼前一幕惊呆了,连绵不尽的窝棚,人声嘈杂。

    魏征看着自己忙活了一个月的成绩,一脸开心的汇报道:“王爷,七月到九月,光是投奔到我们东阳县的流民便多达十万人,其中五成以上是山东和中原各郡,最远的有从关中赶来的。只是,虽然每天只是两顿稀饭,保证他们不会饿死,但是每日所消耗粮食也不是小数目。”

    王君临说道:“人要养着,但咱们不能白养。一个月时间也足够改变他们的心思,明天便开始展开第二环节分流、迁徙。给他们说清楚,凡是愿意成为我治下百姓,且迁徙至海外诸岛,以及高句丽安南国的,每人会有十亩良田,且三年内免税,朝廷负责将他们安全送到,并且帮助他们建造房屋,准备耕田和捕鱼船只工具,而且还会教授他们如何捕鱼。若是灾后想回家乡的,也不拦着,但从现在开始便不能白吃白住了。”

    顿了一下,王君临接着又说道:“让他们以工代赈,我已经吩咐刘子明,东范阳郡、东莱郡和上谷郡每个县都会修建一个砖瓦厂或者水泥厂,还有玻璃厂,以及一些县、镇、村的路也要修建,实在不行还可让他们在荒原之中开垦良田,修水渠。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手,我已经给刘子明和杜如晦有过交待,你们地方官员要和刘子明派来的负责人联系,将流民分流去干活,到时候会发给他们工钱,一旦他们拿到第一份工钱,吃、穿、住你们便不用管了。”

    魏征一脸佩服,恭敬称是,王君临点了点头,想起另外一件事情,又说道:“另外,每十万个流民中,我会派人过来征召一万人去当兵。到时候你们也要做好配合。”

    魏征闻言,不由一惊,说道:“这些人虽然是流民,但是有了迁徙分地,又可以以工赈灾,恐怕没有几人愿意去当兵。”

    王君临说道:“放心吧!我远东军士兵军饷是大隋两倍之多,且我已经定下策略,凡是愿意当兵,便可立刻将其家人安家于东阳郡、东莱郡和上谷郡,又不用迁徙人烟稀少的海外,且分十亩田地,这些百姓这些天见识了我范阳郡百姓生活之后,没有不羡慕的,如此待遇自会有人愿意当兵。”

    ……

    ……

    王君临之前也没有想到因为李密攻下了黎阳仓,让大隋形势急剧恶化到这种程度。

    算了一下时间,虽然如今因为他和聂小雨

    的原因,历史已经改变了不少,但他相信杨广已经在洛阳待不久了,过不了多长时间,杨广就会乘船顺着大运河去了扬州和江都,将中原和关中,乃至整个长江以北都交给皇长孙,以储君的身份去主持。

    所以,王君临也不急着去攻打四郡了,他下令从第一批流民中挑选了两万新兵,已经送到蛇岛,开始进行入伍基础训练,现在只是强化训练一个月,便可以作为辎重兵使用,但辎重兵的待遇只有战兵的三分之一。

    光是立刻将其家人安家于范阳、东莱、上谷三郡之地,且十亩田地的权利,便轻易从流民中征得两万人。

    相比大隋朝廷不作为,甚至对流民的驱赶,王君临在范阳郡、东莱郡和上谷郡的做法顿时在极短的时间内给王君临和远东军带来了极大的民望。

    当然也对所有的流民极大的吸引力,很多流民根本不需要大隋官府派兵驱赶,便选择向三郡而来,每日往三郡逃荒的人不绝于途,甚至一些受灾不重的大隋百姓也转投三郡。

    八月下旬,难民达到**,每日入范阳郡境内的人多达数万,而不管来多少人,在三郡官府之前充足的准备之下,又有着海外上千岛屿和安南国不断消化转移,除了极少部分病死之外,竟然无一人饿死。所有难民对王君临都感恩戴德,很多都悄悄的给王君临竖起了长生牌位。

    ……

    ……

    这一日,魏征带着县中官吏和十多名护卫先到了施粥的地方,跟一家带小孩的难民攀谈起来,周围的流民都要下跪,魏征连忙让护卫等人将其扶起,又亲自抱起一个小孩,摸出糖果给他吃,难民们渐渐不再紧张,脸上都露出淳朴的笑容。这已经是东阳县接收的第二批流民,第一批流民已经按照计划,该迁徙海外的已经坐船离去,该分流以



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四郡之战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担负此次出兵任务的老虎营、旋风营、钢刀营、铁枪营这些天紧张备战,远东军上下,军中内外,文武官员无不热血沸腾。

    范阳郡、上谷郡和东莱郡还是太小了,王君临麾下的文武官员依然感觉不够。

    这年头,只要是当官的,就没有人不想建功立业,而在一切用功劳说话的远东军更是如此。

    如今远东军文武百官中,猛将如云,贤臣中有能力者也是不少,有野心者更是比比皆是。

    这么多人,若是不征战天下,他们从何处获得功劳。所以,每个人都等着这一天的发生,等着王君临下达最后出兵的命令。

    但实际上,只有少部分人知道,出兵的战略部署早已完成,甚至什么时候出兵,各营主将和杜如晦、刘子明、沈果儿等少部分人都已经知道。

    ……

    ……

    大业十一年,十月十七日,在远东军文武官员期待之下,远东军四营以四路兵马,各自向目标进发。

    博陵郡名义上依然属于朝廷,但实际上已经被博陵崔氏所控制,即使是占领了博陵郡三个县城的那三股叛军,其实也是崔氏在后面暗中支持甚至所扶持的。

    尉迟敬德统领老虎营四万人依靠各种犀利的攻城武器,七天之内连破博陵郡五个县城,其中有一个县城是军情府的人鼓动城内百姓暴乱,聚集少部分高手,在混乱之下,在老虎营兵临城下时直接从里面打开了城门。

    崔氏看出远东军攻城犀利,特别是有火药武器存在,寻常城池根本驻守不住,便聚集了七万兵马于郡城之外野战。七万对四万野战,激战一开始,便让本来料定至少能够阻挡住远东军攻势的崔氏大吃一惊,心中寒冷一片。

    崔氏的这七万兵马是由三万郡兵和四万崔氏的私兵组成,庞大的财力支持下人人都有铠甲,武器装备极为精良,甚至比大隋府兵也要精良,又由精于兵事的将军严于训练,这两年来剿



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阳山县
    阳山县,是阳山关之前的一个大县,守将是信都郡的一名果毅都尉,叫马一平。

    马一平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带领五千郡兵和一千县兵负责驻守阳山县城。

    得益于王君临的存在,范阳郡周边几郡没有规模太大的贼人团伙,再加上马一平做事勤勉,所以这阳山县城倒从未被贼人攻下过。

    “将军,该去巡城了!”深夜,马一平的亲兵在门外轻声说道。

    马一平将八爪鱼般爬在他身上的十五六岁的少女推到一边,这少女是城里面最大的人贩子送给他的,当时送来的二十多个少女,他挑选了一个,样貌颇有姿色,而且小小少女身形却颇为妖娆。

    马一平有此不情愿的爬起来,来到外间,简单的洗漱,吃了早点,亲兵给马一平拿来盔甲,服侍着马一平穿上,便向府外走去。

    出了府,马一平抬头看向范阳郡方向,叹了口气,心想秦安王的军队迟早会来的,但不管怎么说,绝不能投降,至少要打过再说。

    他伸手接近亲兵递过来的的腰刀,上了马,说道:“走!去巡城!”

    农历十一月初,已经是寒冬,又是深夜,城上站岗的活儿,自然是县兵的活,城里五千郡兵自然不会来干。

    县兵比起郡兵,不管是战力,还是装备,亦或是军饷都相差极大,所以军纪也是出了名的差劲。

    城上看不到一个士兵,本来应该在岗位上的县兵大都躲在藏兵洞中生火取暖,空荡荡的城头除了明灭不定的气死风灯,便再也看不到别的。

    走在城头之上的马一平眉头紧皱,平时县兵军纪差也就算了,如今多事之秋,虽然范阳郡忙着救济两百多万灾民,不会大举来攻,且在阳山县前往范阳郡方向他也派了探子,但是在已经明知道远东军会打他们主意的情况下,还是要有一些警惕性的。

    他在白天刚刚开会强调军纪,但目前看来,效果基本没有,别说士兵了

    ,连军官都没有看到影子。

    走到主城楼上,仍是空荡荡的一无所有,马一平的怒气已是完全无法抑制,回首对身边的亲兵道:“给我擂鼓。”

    亲兵抢到城楼一侧,拿起鼓槌,一扬手,咚咚之声顿时响彻全城。

    鼓声一起,城头顿时炸了窝,各个藏兵洞中,县兵们一窝蜂地涌了出来,有的忘戴了头盔,有的居然是赤手空拳地便跑将出来,看着乱七八糟的这些县兵,马一平气得连发怒的心思都没有了,大声吼道:“瞧瞧,这便是我们的士兵,你说说,如果有敌人来袭,我们能指望他们吗”

    说话间,城头之下响起相对来说还算整齐的脚步声,五千郡兵开上了城头。

    带领五千郡兵的两名都尉使跑上城楼,对马一平抱拳道:“马将军,末将等奉命赶到!”

    马一平点点头,厉声道:“嗯,刚才这只是一次演习,你们的表现不错,能半柱香功夫便从军营之内赶到城头,本将很满意。”演习这个词和这种练兵方法,还是从范阳郡军中流传出来的,因为极为恰当,所以河北几个郡的军队中都有所模仿,马一平也是活学活用。

    一听是搞什么狗屁军事演习,这两名郡兵都尉便有些不满,但也不敢说什么,躬身一礼,退了下去。

    县兵一听是演习,却是更加乱哄哄的,几个军官正大声



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我们投降吧
    马一平这一顿折腾,却也是歪打正着,将时间拖到了二更时分,五百名特战队战士伏在荒野之中,露水浸湿了衣服,寒风吹着整个人如坠冰窖之中。

    若不是他们经历过类似的训练,换成寻常战士早就坚持不住了。

    副分队长慢慢地爬到分队长跟前,低声道:“分队长,距离和铁枪营的约定的时间是只差一个时辰了,我们必须得行动了。”

    分队长点点头,说道:“好的,我带领五十名高手,先爬上去夺下城门,你带领其他人随后赶到。”

    ……

    ……

    马一平一肚子气回到了城里头的住所,余怒未消,看见床上侍寝少女诱人的睡姿,三两下脱了盔甲衣服,正准备将心头之火发泄到这个侍女身上,突然外面传来的震天的喊杀声将马一平惊得跳了起来。

    “怎么回事”在跑进来的亲兵手忙脚乱地帮助下穿上衣服盔甲,马一平抓起腰刀,一边吼叫着,一边窜出屋去。

    分队长先期爬上城去,然后坠下钩,将数十名高手队员拉上城头,紧接着,数百人的队伍便一一悄无声息地爬了上来。

    城门片刻之间便被拿下,城门大开之时,城头上的阳山县城士兵才反应过来,有人擂响了战鼓。

    县兵们愣了半响之后,一部分涌向城门,想将控制住城门的敌人逐出去。
1...487488489490491...57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