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枭雄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九孔
李渊淡淡的看了长子一眼,对于战略目光和对天下大势的把控方面他对长子其实并不满意,这方面他向来都会采纳次子李世民的意见,但如今李世民不在身边。
不过长子的性格却是他最喜欢的,而次子李世民咄咄逼人和表现出来盖过一切的霸气和锋芒总让他感觉不舒服,所以他平日间多偏向于长子,此时便对长子鼓励道:“建成有何看法?”李建成其实非常敏感,虽然父亲一脸鼓励的神色,但是他从李渊刚才的目光中感觉到父亲对他接下来的话并不是很重视,心中不由得有些不安和紧张,他其实也知道自己的缺点,所在以往在兵事方面一直不敢多言,但这次他却有不得不说的理由。
“父王,孩儿认为王君临在这短短半年时间中,治下郡县扩大一倍之多,而兵力却并未扩充多少,而且与瓦岗大军中并非没有损失。
并且远东军占领了中原之后,还要防备洛阳的王世充,淮北和淮南的吃人魔王朱粲、杜伏威,江南的梁师都、李子通、萧铣,以及扬州的杨广。
再说,瓦岗军未必就没有余孽,所以王君临还要在中原驻以大军镇守。
总之,孩儿以为王君临不可能派太多的兵力出征太原,现在得到的消息是他只带了五万人到马邑郡,这就证实了孩儿的判断。
而我们在太原还有五万人马,父亲还可以让北路军分出三万人马去支援太原,再加上河东各郡县之兵马,加起来少说也有十五万人,即使二弟的八万东路军不敢擅动,我们在兵力上也只会比王君临多,再说我们是守,他是攻,我们便有太原坚城之利。”
“不错,建成思索的很周全。”李渊点点头,长子这次说得有道理,虽然他怀疑是事先长子已经做足了功课,所说的很多话可能出自长子身边的幕僚。
李建成首次在兵事方面得到老爹的如此肯定和鼓励,精神一振,越加自信,又说道:“父王,孩儿分析过王君临攻打瓦岗军的过程,战场上兵力对战固然是主因,但是王君临善于攻心,从敌人内部瓦解统一攻势,翟让、李密双双惨死,程咬金和徐世绩投降王君临便是例子,所以孩儿以为抵御远东军入侵太原,关键是要选好将帅,只要选好将帅,便可立于不败之地。”
李渊微微颔首,表示满意,但他又暗叹一声,因为他已经猜到长子准备这般充分,就是为了与次子世民争夺主帅的人选,但他面上不露丝毫,一脸鼓励的又问道:“建成,以你看来,为父派谁为驻守太原的主帅最为合适?”
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裴寂之才
【】(iishu),
【 】,精彩小说免费阅读!
“孩儿建议柴绍为主将,他防守能力较强,至今从未有败绩。”
长子李建成竟然建议自己最看重的女婿柴绍为主将,李渊的眉头顿时微微一皱,深深的看了一眼长子,问道:“建成何以见得柴绍为主将最为合适?”
“父亲,柴绍对我们李家忠心耿耿,又是我们李家女婿,算是自家人,这是其一。其二,正如孩儿刚才所说,柴绍从未有败绩,除了统兵作战能力之外,其本人气运加身,当可旗开得胜。”李建成看似认真,实际上心中有些忐忑的说道。
李建成的这两个理由看似有些道理,但实际上很牵强,特别是对手是王君临带领的远东军,这些理由便是笑话。
“就怕柴绍太过年轻,经验不足,远不是王君临的对手。”李渊叹了口气,随口道。
“父亲,柴绍年龄其实不比王君临小。”李建成见父亲有拒绝之意,连忙又说道。
李渊眸中失望之色一闪而逝,王君临是什么人,岂是柴绍所能相比,竟然将两人放在一起以年龄相仿进行判断。
“让我再考虑一下吧!先退下。”李渊不想打击长子的信心,不露声色的说道。
“是,孩儿告退。”李建成已经看出父亲是不太愿意派柴绍为主将,心中有些遗憾,想着自己好不容易暗中将柴绍拉拢到自己阵营,但是柴绍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未能帮其实现,不知道柴绍得知之后,对自己失望之下,会不会投到自己的弟弟世民那边去。
心中这样想着,李建成暗叹一声,恭敬的施了一礼,退了下去。
李渊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又沉思片刻,便猜到了长子多半与女婿达成了什么交易。
这时,有亲兵在门口禀报道:“禀报王爷,裴长史求见。”
李渊对裴寂一向信任有加,而且裴寂不光代表着闻喜裴氏,还代表着整个河东门阀世家和大贵族,他不管心中怎么想,姿态方面也不能慢待,所以他连忙道:“速请裴长史进来!”
没过多久,裴寂便面带微笑,稳步走进房间,向李渊一躬到地,恭谨但却又蕴含着自信的说道:“微臣裴寂,参见唐王殿下!”
裴家人最让人满意的就是很会说话,杨广身边宠臣裴世矩如此,眼前裴寂同样如此。他们知道什么话能够让君主欢喜,能够说到君主的心坎上。
李渊刚刚称王,大家已经叫他王爷或者殿下,但他毕竟还没有成立朝廷,所以他下面的臣子还自称为下官或者属下,从来没有自称微臣,这种称呼是君臣之间的称呼。
但李渊从心底深处很喜欢自己属下的文武官员这样自称,只是这种话他不能说出来,甚至他们李家的人都不能起这个头。而代表河东门阀世家和大贵族的裴寂是最合适的人选。
所以,此时李渊心情顿时好了不少,但他面上却故作忧愁道:“裴长史可是为王君临亲临马邑郡有关?”
裴寂立刻一脸佩服和敬仰的神色,道:“殿下英明,微臣正是为此事而来。”
“来人,给裴长史赐坐。”李渊吩咐左右侍者。
“多谢殿下圣恩。”裴寂的每一句话都是李渊喜欢听的。
李渊请裴寂坐下,又命人上了茶,裴寂再次谢过圣恩,这才恭敬道:“殿下,微臣以为对付王君临的远东军,精兵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一定要选对主将,否则兵力再多,战力再强恐怕也会凶多吉少。”
李渊一脸深以为然,微微颔首,叹气道:“裴长史所言极是,刚才建成也说了这样的话,并且向本王推荐主将人选,但事关重大,本王一时间也犹豫不定,拿不定主意。”
裴寂目光一闪,好奇问道:“殿下,微臣斗胆问一下,不知世子推荐何人为主将?”
李渊看了一眼裴寂,说道:“建成推荐本王的女婿柴绍为主将。”
裴寂心中暗道,世子竟然已经拉拢了柴绍,这些天看来暗中做了不少事情,可惜柴绍此人素有才能,但向来目中无人,李建成能力平平恐怕难以让柴绍真心效忠。
脑海中念头转动,裴寂面上不露丝毫,并且皱眉沉思半响,郑重摇头道:“殿下,以柴绍为主将,这恐怕不妥!”
李渊好奇问道:“裴长史为何对此事如此笃定?”
“殿下,柴绍虽然战功赫赫,素有统兵之名,至今从未有败绩。可是迄今为止,他从未与远东军打过一仗,更与王君临有过任何交手,甚至都从未与王君临照过面,若面对的是其他人,自不用担心,可是面对王君临,王爷以为柴绍能是其对手?”
裴寂的话说中了李渊的心思,他本来还有点犹豫,现在他下定了决心,决不能派柴绍为主将,最多统领一路兵马。
裴寂见成功将李渊说服,立刻说道:“微臣今天来是想提醒殿下,河东钱粮富庶,人口众多,兵粮不用担心,百姓相比其他地方也要富足不少,不用担心王君临以对付瓦岗军的那一套,蛊惑百姓起事。但若是前线战事不稳,很可能会被远东军军情府等暗中势力得逞,所以微臣以为主将一定要经验丰富,行事稳重,不急于将王君临击败,
但一定要能够死死稳住阵脚,守住防线。此外,微臣听闻王君临麾下能人无数,素有奇人,擅长劝降,断不可用外人为主将,即使是王爷女婿也不行,微臣推荐李叔良为主将,刘弘基为副将。”
李渊闻言,略一沉思,他感觉裴寂所言很有道理,但也有所顾忌,皱眉道:“可是本王尽用我李氏为将,会不会让麾下众将不满,当年杨素兵败教训尚在,当时便尽用杨氏为将,本王担心恐怕会重蹈杨素覆辙。”
裴寂立刻笑道:“王爷不用担心,杨素当年虽然号称大隋军中第一人,但他只是将帅之才,却不是帝王之人,自然不会用人之术,这与王爷是远不能相比的。”
这话说的李渊听在耳中暗爽不已,捋了一把胡须,矜持的点了点头,没有说话,示意裴寂继续往下说。
裴寂受到鼓励,接着说道:“更何况,杨素当年虽然本身素有大才,但他几位儿子自杨玄感往下,还有众位兄弟族人大多是庸碌之辈,否则杨素当时也不会重用李密,结果反而被李密坏了大事,因为李密此人野心极大,本来就身怀二心。而如今殿下族人英才济济,世子和二公子一文一武,当以大用,再说武重族人,文重良才,这才是固守江山的良策,殿下不必多疑。”
李渊被说动了,而且裴寂虽然没有明说,但其实暗指最合适的人选是次子李世民。
只是李世民要在东面直接防止远东军主力和幽州罗艺,这不比西边马邑郡的担子轻。
而李孝恭又南下巴蜀,李叔良略逊一筹,不过他为人稳重,兵马娴熟,虽不能和王君临相比,但勉强倒也能够胜任。
不过,李叔良终究还是差了一点,还需要一个谋略之士辅佐,这样就圆满了。
想到这里,李渊便笑道:“李叔良、刘弘基虽有带兵之才,但文略欠佳,且河东诸门阀贵族向来以闻喜裴氏为首,与王君临一战想来短时间难以结束,钱粮方面当是关键,很可能需要河东诸家慷慨解囊以支援前线钱粮,这还要麻烦裴长史在其中多加周旋。所以,本王想请裴长史一并同行,北救河东,不知裴公是否愿意?”
裴寂心想,这样一来,自己今日此来所有目的便达到了,心中大喜,面上却不露丝毫躬身道:“殿下有令,微臣当效以死命!”
李渊当即下令,封李叔良为河东道行军元帅、右骁卫大将军,河东各郡军马皆受其调遣,又命刘弘基为副将,裴寂为行军司马,率七万关中精兵前去支援河东,并即刻发兵。
………
………
(iishu)是,,,,!
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杨广最后的自尊
【】(iishu),
夜生活曾经享誉天下的扬州如今夜晚显得格外冷清。
夜幕刚降临,大街上便空空荡荡,甚至连一个行人都没有。
这自然与一个月前杨广下达了宵禁的旨意,禁止一切人员夜间出门有关。
这是因为虞世基和裴世矩在一个多月前突然进宫,向杨广禀报,近日有不少大臣趁夜间秘密联络,禁军中暗流涌动,恐有不轨之人要做不轨之事。
这个消息让杨广大吃一惊,痛恨万分的同时,自然也是极为不安,他很想如年轻的时候那样,以雷霆之势将不轨之人找出来,然后灭族杀光。
但是他尝试过之后,突然发现不知什么时候,他对禁军的控制已经到了极为危险的地步,甚至宫中的侍卫防卫也大不如前,他甚至已经不敢像之前那样随意杀宫中的侍卫太监和宫女,担心引起一些不好的后果。
他细细想了一下,出现这种情况好像是从他罢免了宇文成都的官职,收了宇文成都的军权,将其软禁家中之后开始的。
最后思来想去,杨广发现自己唯一能够得到落实的事情就是下令在扬州城实施宵禁,这多多少少也有些用,至少对杨广是一个安慰,因为宵禁之下,所有人夜间不能出门,自然晚上就难以行不轨之事了。
可是他却从来没有想过,或者说潜意识中的绝望和恐惧让他不去想,真正有能力谋反不轨之人怎么可能会遵守宵禁的命令,而那些夜间巡逻的士兵是不是忠心于他都是两说的事情。
不过,也因为这事杨广却是认定了虞世基和裴世矩是真正的忠臣,若不是二人进宫提醒密报,他甚至整天在醉生梦死之事,都不知道大难临头。
杨广不知道的是,虞世基和裴世矩同时收到了王君临的密信,让二人进宫将这个消息告诉杨广,让其有所警觉,至少不要让宇文智及的谋反那般顺利,当然这本身就是王君临在扬州一揽子的周密计划中的一环。
皇宫中,杨广难得的没有醉生梦死,他站
在大殿窗户前已经久久不动。
清亮的月光从窗户撒了进来,抹上一地的银白,在月光中又拖出一个长长的人影,显得孤寂而又绝望。
杨广负手站在窗前,双目凝视着月光,心中充满了悲凉和绝望。
“大隋就要完了……朕最后享乐的地方都没有了,有贼子要杀了朕,夺了朕的皇位。”
杨广蓦地转身,慢慢走到御案前坐下,案上有一份奏折,他甚至不知道这奏折是什么时候出现在这里的,只知道这奏折来自于王君临,是王君临的亲笔所写。
所以,不看这密信奏折中的内容,光是一想这奏折是怎么出现的,就已经让杨广愤怒的整个人都要爆炸了,同时又感到很没有安全感。
他甚至毫不怀疑,王君临要是想杀他,很可能跟杀一只鸡一样轻松。
王君临的信中内容很简单,首先告诉杨广有人谋反,并且言明杨广应该快要死了,但是杨广若是不想让在扬州的孙子、女儿、孙女等亲人跟着其一起死,便按照王君临说的去做。
做什么呢?王君临也说的很清楚。
王君临说他会动用他的人手和力量极力帮助杨广对付要谋反杀他的人,最终杨广要是有本事活下来,他也不会有意见,让杨广继续在扬州这疙瘩地方当大隋的皇帝,直到下一个人来杀杨广。
但是杨广命不好被杀了,他的人便会在扬州这地方扶持一直在杨广身边的次孙杨侗为大隋皇帝,当然谁都清楚杨侗只是傀儡,王君临只是利用大隋身为朝廷正统的最后一点作用,以最小的代价在江南这地方建立自己的势力,然后以扬州为中心不断往外扩张。
当然,以王君临与杨侗他老爹死鬼杨昭的关系,再加上王君临的霸气和大气,自不会和历史上一些人那样卸磨杀驴,让杨侗不明不白的死去。
他在信中向杨广保证,会让包括杨侗在内的所有在杨州的皇族有个好的结果,至少也会有荣华富贵,保住性命。
若是别人的保证,杨广肯定不会相信,但是王君临的保证就不一样了。
天下人都知道,秦安王一诺千金,一言九鼎。
再说杨广也知道王君临与自己的长子杨昭关系莫逆,他甚至有时候再想,当年若是杨昭没有病死,他早早将皇位传给杨昭,以长子和王君临的关系,有王君临的扶持,大隋绝不会是如今这种苟延残喘的局面。
当然,以杨广的性格,王君临这封奏折形式的密信本身对他就是极大的侮辱,王君临自然知道这一点,所以他好似是故意给杨广这种侮辱。
杨广此时的确非常愤怒,但是他很快就愤怒不起来了,因为他已经没有了愤怒的实力,特别是面对王君临,他甚至连谈判的筹码都几乎没有了。
同时,王君临又告诉杨广,他准备要打李渊了,顺便会将落在李渊手中的他另外一个孙子代王杨侑从李渊手中救出,不然回头李渊会立杨侑为傀儡,而以李渊这种老牌门阀世家的尿性,不用王君临提醒,杨侑的结局也会很悲惨。
甚至王君临还承诺,已经成为王世充傀儡的洛阳皇长孙杨倓若是有机会,他也会想办法救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