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督金卫
由于险峻扼守高低,晋军与之初战交锋战成平手,随机双方各自筑垒对峙。
这天,韩合中军大帐:
“王硕将军,探马来报,九里坡守将乃咸国老将魏旦,约有六万大军阻与九里坡。”
“嘶……何来六万人马!”王硕起疑:“咸国有军二十四万,多数分于各地剿叛,魏旦何以调用六万咸军。”
“此也是老夫所疑之处。但昨日一战,我军险些失利,而且魏旦占守九里坡,居高临下我军仰攻极为不利。老夫以为,我军当分兵绕过九里山,于其后击之。”
“可九里山之后是低洼之地,仍得仰攻。”
王硕道,韩合点头肯定:
“是啊……九里坡九里坡,东西九里宽,南北延绵不绝,且咸军早有准备以逸待劳,我军若强攻,即便攻破亦损失重大,若久拖不决,咸军援兵恐不期而至。”
九里坡,东西跨度九里,南北跨度上百公里,以丘陵地貌为主。晋军由东向西进军,被正面阻挡在九里坡。
坚守九里坡咸军将领是东征大将军魏旦,年纪比韩合还大,作战经验极其丰富,咸王考虑其年事已高,后被调往东部闲置。
咸国内乱不久,魏旦奉命过江平叛,传出晋军大举入侵后不久,魏旦即刻整军掉头过江,在九里坡布防,比晋军早来了五天,可谓是占据天时地利。
就在韩合、王硕二将商讨攻打九里坡同时,百里燕焦头烂额处里前线运回回伤营士卒。昨天打了一仗,一直杀到天黑,从晚上开始不断有伤兵运回,陆陆续续到早晨,拉回两千多人,忙了整整一通宵。
此时一军士来到百里燕身后道:
“百里郎中,医官令令你速去营帐议事。”
“可知何事”百里燕问,继续包扎伤员。
“不知。”
“那好,本公子立即便去。”
包扎完毕,洗去手上鲜血,百里燕赶去丘衍营帐:
“医官令唤在下不知有何要事。”
“世子来的正好,老夫有一事正欲与世子商议。世子主治疾病,对腹泻之症有何见解。”
“腹泻莫非军中出现腹泻!”
百里燕吓一跳,腹泻的可能有很多,吃喝拉撒小病大病都有可能是引起,甚至恶性传染病也可能引发腹泻。
想到这里,百里燕又道:
“医官令何出此言”
“是这样,今晨造饭,饭后便有军士偶感不适腹痛腹泻,老夫与他人诊治会商,无奈不见病因。”
“嘶……这怎么可能啊……”
百里燕费解,早饭他也吃了,也没见拉肚子啊。要是传染病,一路上过来不该刚刚抵达九里坡就爆发。不过丘衍说法也有道理,他一直是随军郎中,说白了就是赤脚医生,对付常见病没问题,遇到疑难杂症束手无策。
思来想去,百里燕道:
“腹泻军卒在何处”
&n
第39章 韩合将计就计
瘴气类型不同,致命、致命、致残情况不尽相同,眼下正值秋末冬初,亚热带气温回落,不是瘴气杀伤力最猛的季节。但如果拖到明年开春,晋军必死无疑。
咸军拖在九里坡阻击晋军,不排除利用地利,困死晋军,令咸国获得喘息之机,而后重新集结兵力,与晋军决战。
不过话说回来,百里燕帮晋军干什么,其实并非他良心发现,而是晋军战败对其并没有好处。
晋军大败咸军必尾随袭杀,届时乱军之中刀枪无眼,他未必能保全性命。而且瘴气这东西越是三餐不定,越容易中招,如若自己发病,什么后果他是清楚的。
就在与王硕说完这番话不久,王硕回到中军大帐,将此事告知韩合,韩合闻讯,顿时计上心头:
“王硕将军,此事可有把握。”
“小婿不比医官令丘衍,其精通医理,有六成把握。”
“既如此,老夫就给他魏旦来个将计就计。”
“如何将计就计”
“你我如此这般行事……”
二将定下计策,随后各自行动。
与此同时,百里燕折返回营途中看到姒昌率骑兵回营,一路吆五喝六神气活现。
自晋军起兵攻咸以来,韩合有意安排担子轻,风险系数低,但军功并不少的任务让姒昌去干,尤其是一路降城,四分之一都是姒昌带了一大票人,在奉阳君走狗带路党开道下进城接收叛军,这些战功也都全记在姒昌头上。
至于奉阳君及其一干人马和叛军,被韩合编入前军先锋打头阵,奉阳君自己躲在中军,但凡作战军机,韩合也不让他列席,等大局已定,才会知会奉阳君,可见走狗叛徒的下场也就只有充当炮灰的份。
一路折返伤营,将实情告知丘衍,丘衍大吃一惊:
“世子肯定”
“千真万确。我岳父令医官令不可伸张,否则以扰乱军心罪军法从事。”
“老夫心中有数。不过这瘴疬,老夫也是多见。晋国北地每至仲夏酷热,皆有瘴气。待到秋季,瘴气自消,何此番瘴气却能出没与秋冬时节,如此岂非怪异。”
“据在下所知,沼洼之地倘若覆以厚土,即便是在冬季,土下依然温热,故而瘴气乃发。”
如果沼泽很厚,上面即便覆盖了一层厚土,等于起到了保温作用。于是沼泽在地下继续发酵,产生各种有毒无毒气体甚至病菌,最后达到一定压力,就会透过土壤的间隙,冒出地面把人放倒。
由于扎营都要选择紧挨水源地,导致附近河流的水源或多或少渗透了地下沼泽的有毒物质,即便煮沸,但化学物质不是病菌,高温也杀不死,最后进入人体,就造成一定的中毒症状。
丘衍当然明不白其中道理,多说也没用。
待到当天傍晚,上午腹泻兵士有所好转,但晚饭过后腹泻兵士再次增加,这样一来基本可以肯定,大营水源确实有问题,不同体质人群,耐受性差异巨大,有的人扛得住,有的人扛不住,有的人能抗一顿两顿,有的人一顿也扛不住。
事情发展到第二天下午未时二刻,正值百里燕当班巡医,王硕亲自骑着马过来:
“世子,伤营情况如何。”
“回岳父,这两日伤病者数千,急需转运后方,久拖在此,短时内难以治愈。”
“既如此,伤营立即拔营启程,跟随后军返回艾城。”
“拔营!”百里燕闻讯诧异,忙是又问:“大军是要后撤。”
“无需多问,军令片刻便到,世子先去准备吧。”
“诺!”
王硕只让后军随同伤营、辎重先撤,百里燕怀疑王硕韩合二人是不是设了圈套将咸军引出。
以缓撤之计,先让后军先撤,给咸军看,随后再撤中军、前军,诱使咸军出战尾随袭击。
而王硕、韩合暗中偷梁换柱,让前军先锋假扮后军先撤,等撤到一半立即整军待战,此时真正的后军随同中军火速后撤与前军之后,这个时候咸军杀奔过来,面对的就是以逸待劳的晋军先锋。
两拨人马平原正面相遇,晋军人数又占优势,咸军必然是尾随突袭,以骑兵为先锋。一旦丧失了突袭的突然性,突袭就可能变成强攻。晋军骑兵多,左右一包抄,咸军落于后方的步兵就给截断退路。
而且就算现在拔营启程,再快也得到天黑,天一黑,前军后军一掉包,谁知道哪一路是前军,哪一路是后军。
于是就在王硕下令不久,传令兵士将韩合军令传至伤营,要求立即拔营,天黑前后举火而行。
混乱中伤员只能自己走,走不动用木板抬着,躺辎重车上也是一种奢侈,更别说骑马。
值得一提的是,时下没有担架,只有木板和竹子做的简易平板,两个人抬着,或者放在地上一个人畜力绳拖着走,所以伤兵除非少腿的,只能靠自己,军医很大程度上还要充当人夫,走不动的还得抬着。
如果动用兵员解决伤员转移问题,就徒增劳力。以一个重伤员为例,抬着就得两个人,如果有五千重伤员,要占用一万多人。因此伤营往往与后军、辎重营同时撤退。
天黑不久,全营举火有序撤离,不时有战马纵横左右,百里燕扶着一个左腿截肢的兵士,走在撤离路上,身后一队骑兵风驰电掣而来:
“百里燕!”
一声断喝传来,众人回头望去,百里燕闻讯,听声音就知道是
第40章 逃亡
抱定出逃注意,百里燕继续吃饭,少时歇息片刻来到辎重营,自己的一些家当事都在辎重营,全部带走显然是不可能的,最起码得拿将来吃饭的家伙事,多年好不容易攒下的家当,扔了未免可惜。www
东西到手,百里燕悄然离开辎重营,前往伙营。
伙营正热火朝天全力开伙,以光饼居多,饼的准备时间比饭短,也容易保存、携带,食用较为方便。所以只要有时间,伙营都要大量生产光饼,以备不时之需。
百里燕悄然出现,找到伙头军老李:
“李伙头,还忙着呢。”
“是啊,刚接到军令,连夜准备全军用饭,这不,都是做的饼子。现在正缺柴火,正让人去砍树呢。”
“是嘛,真够忙活的呀。”
“没办法,咱们这些大头兵,就是这个命呀。”说道这里,老李头话锋一转:“我说百里郎中,这么晚了你不在伤营歇着,跑伙营干什么来了。”
“嗨,还不是在下的干粮袋丢了吗。”
“呦,这可不好,弄不好是要挨军棍的。”
“这不是找老李头您想办法来了吗,您看能不能替我通融一下。”
说着,百里燕伸手递过给老李头一粒碎银锞,老李头左右窥看,发现没人注意,然后悄然收进自己兜里。
“也罢,就只有你们郎中能让咱抬手。你等着,老夫去给你弄个粮袋。”
话音落下,老李头转身而去,片刻给百里燕弄来一个干粮袋,里面装了五天份的大米。
“咱们可说好了,只此一次啊,下不为例。”
“行行,多谢李伙头。要是有什么疑难杂症,可来找我,一定给您药到病除。”
百里燕边走边打马虎眼,随后收起干粮袋往回走。
干粮袋是每个士卒野战行军的必备物资,定量五天。省着吃可以吃七天。正常情况下,干粮袋不能丢失不能私自食用,违者轻则鞭打,重则挨军棍,因此不少丢了干粮袋的军卒要么想方设法去偷别人的,要么只能贿赂伙头军。
当下普通军士基本上没有饷银,所以贿赂伙头军很困难,伙头军也不一定愿意这么干。万一被查到,是有可能连坐的。
也就只有郎中和中低职务的兵头头,才能让伙头军铤而走险,就因为有好处,就像刚才百里燕暗地里塞的碎银锞,足以从市场上买到更多的粮食,伙头军才敢去做。
拿到干粮袋,塞进背在身后的包袱,加之原有的干粮袋,维持十天的口粮问题不大,省着点吃,兴许还能久些。
折返伤营不久,小憩片刻,为以防一觉睡过头,百里燕不敢躺着睡,就背靠着辎重车,裹上被褥将就合了会儿眼。
也不知道时间,突然有人大喊,百里燕猛然睁眼,月亮到了西边,至少也是凌晨三点多四点左右。循声望去,是伤员睡自重车上被挤落地。
“幸好,没什么人注意。该走了。”
搓了搓脸,百里燕趁着夜色悄然离开,一路向南摸出伤营,来到露营地外围。可见南边数百米隐隐有骑兵举火巡逻而过,空气中蒙着薄薄的一层雾,地上野草枯黄,极其有利出逃:
“正是天赐良机啊!”
四下窥看无人注意,百里燕心中窃喜,趁着夜色压低身子继续向南,待到接近骑兵巡逻对巡哨距离,百里燕趴在地面匍匐而行。
待到巡逻队过去,加速匍匐,穿过巡逻网,直到骑兵消失在视野,百里燕立身而起多一路狂奔。心中的窃喜和渴望,此时此刻无以于言表。
百里燕一路狂奔往南,少说跑出四五公里,随后转而向西,逃向向咸国控制区腹地。只要能够进入咸国进内,就能想办法度过望亲江,过了望清江,晋国兵锋戛然而止,自己也就再无后顾之忧。
就在百里燕出逃后两个时辰,天色放亮。韩合、王硕二将率领骑兵先于中军赶到,与前军汇合。
“王硕将军,中军大队人马据此已不足三里,咸军先锋尚有十五里。老夫在此调动前军布阵,劳烦将军率领骑兵替回世子骑兵,准备接应中军。”
“既如此,末将即刻前去替回世子骑兵,驾!”
二人阵前分手,韩合立即调动前军布阵以逸待劳,王硕率领骑兵与姒昌汇合。
“世子殿下,末将前来替回殿下麾下骑兵所部。”
“王硕将军来的正好,本世子正有一事禀报。”
姒昌火急火燎,王硕刹住马缰问道:
“世子何事禀报。”
“百里燕今晨失踪了。”
“!”王硕一皱眉,耳边如同炸了个响雷:“失踪,何时不见的踪迹。”
“还不知。只知今早醒来巡营,医官令便说百里燕没了踪迹。本世子撒出骑兵四处找寻,皆不见踪迹。”
“快,算带本将去见医官令。”
“诺!”
二人随即找到伤营医官令丘衍:
“医官令,何时发现公子燕不见的踪迹。”
“老夫也不知啊,只知天色刚亮,老夫外出巡视伤病,欲唤燕公子,便发现其人已不见踪迹,故而报之姒昌将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