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帝国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督金卫

    顾晨此言一出,季锦昇捻着短须略作思考,觉得有理:



    “殿下,顾管事此言不无道理。高勋入阁以来既无大功,也无值得称赞的丰功伟业,以咸国当下律法,他无法拜大夫,更不能封爵。出任长史已是律法内最大的宽容,只有其出任相国,才能拜大夫或上卿。



    由此看来,高勋此人极为看重功名,而恰恰百里燕过于强势,高勋才能无处施展,久而生恨应在情理之中。”



    “这么说,高勋此人可用”



    西寰问,季锦昇态度保守:



    “还得进一步接触才知道,眼下不能草下定论,以免中了圈套。而且高勋一直隐忍十多年,当此咸国危亡之际,其突然出手,令各方都无话可说,足可见此人城府非同一般。



    对了,属下记得高勋曾拜诚道派广叔子为师,诚道派精于谋略更工于心计,其




第790章 引狼入室(3)
    但事情显然没那么容易,司府少承是司府少承使的属官副职,司府少承使主管农业和经济的核算核销,财政分配的细账。



    要说油水没多少,但朝廷每年所需的物料都要经由司府少承使仔细核算成本,相当于拿到了政府的预算表和供货清单,有了这个,针对的建立商业网络与官府交易将十分便利,同时咸国每年的原料进出都将纳入晋国的情报范围。



    然而百里燕出任大司农后精简人员裁汰冗余,大司农、治粟内史下辖所有主官副职全部砍掉,编入司政使属官一列,所以司府少承使六年来未置司府少承。



    这么一来,方伯出任司府少承之后首先要面对的将是虚有头衔无事可做的尴尬局面。



    百里燕之下官员各有分工,岗位明确,谁做什么做什么环节,划分清晰。多出一个副官,工作不会因为增加一个人而增加。相反会因为编制的增加而多出吃闲饭的人。



    同时当下生产力仍十分落后,衙门的事情其实很少。司农、治粟内史主管农商,百里燕出任后,下辖官员每年不定期要去各地出差视察农业、商业,汇报情况,以便于政策的定期微调,所以百里燕手下当官根本没有好差事。更何况百里燕也不会让方伯极其子嗣有好日子过。



    想透这层,西寰又问姜蛰:



    “除了司府少承,还有三个官职呢”



    “一个是盐承使,另一个是司库少承,还有陔陵郡府的司库使,可都是肥缺呀。”



    姜蛰张嘴就是肥缺,但西寰算是看明白了,咸王压根没按好心。



    这盐承使在各诸侯国都是举足轻重的肥缺,但在咸国是完全两码事。



    咸国盐市一直把持在盐枭手中,盐枭又以卤侯马首是瞻,这个盐承使最近几十年都没置过,上一次置盐承使还是中原发生盐荒,咸国食盐销售好到断货,不得已置盐承使去全国各地出差。方伯出任盐承使既捞不到便宜,反遭卤侯监视,华而不实。



    司库少承隶属大司马、大司马使节制,是司库少承使属官副职,主管全军需账目和进货销路,也是肥缺,同时也能接触不少核心机密。但关键是大司马主管后勤,而后勤很大一块受大司农左右。



    然而自从太尉张隽失势之后,咸国太尉与大司马角色对调,大司马掌兵权,太尉、大司马使掌后勤,同时受大司农财政预算影响,大司马下属的司库少承实际上没有多少职权,相反现在张隽父子经手大量钱款和军需项目,所以司府少承也是虚的。



    至于陔陵的司库使,主管陔陵全城的官属府库的定期收纳和新旧货品的进出,也是肥缺,坐上这把交椅,只要有货源,都能以公款名义向社会和官营作坊商会采购物品。



    同样只要有门路,也能从自己的商业作坊门市采购符合要求的商品,每年的利润非常可观,而且陔陵比十五年前繁华十倍不止,官府府库每年淘汰和收储的货物流水惊人,随着商业的增长,等于端上了年年都会增值的铁饭碗。



    然而这么好的肥缺,却进不了朝堂。且自从除了公孙岳叛乱之后,归属于大司马姜严的势力范围重新划分了利益版图,陔陵司库使直接纳入了咸王内府管辖,以便于随时从城中调运物资。



    因此转来转去,方伯或是在盐枭监视下,或是在百里燕监视下,永远也转不出咸王的掌心。



    心里想明白这些,西寰不动声色:



    “太子,这些虽都是炙手可热的官职,可我舅舅一届商贾,一跃进入朝堂,难免被人非议,还是另作安排吧。”



    “另作安排!枫儿,你傻啦吧,这可都是一位难求的肥缺,有父王的旨意,谁人敢说个不字。”



    西寰气的发鼓,她可不傻,真正犯傻的只有太子。



    “此事还是从长计议吧,我可不想被人背后指指点点,又说我伸手干涉朝政。”



    “怎么会呢,这是父王的旨意,怎会是干涉朝政呢,枫儿你多虑啦。”



    “多不多虑我一个妇道人家也不知道,但我知道官场险恶,舅舅一个商贾,哪里是满朝文武的对手。”



    “那枫儿你要给尹秧君讨什么官儿”



    “我一个妇道人家哪知道这些,算了吧,这个官不做也罢。走吧,去看看拓儿、平儿怎样了。”



    西寰婉转拒绝了咸王所提的四个官职,于是第二天太子如实将并报给咸王,咸王心知西寰不甘受缚,只可恨自己儿子痴情的犯愣被西寰鬼迷了心窍。



    “太子妃如此于你说的”



    “是的父王,西寰认为尹秧君只是一届商贾,一跃进入朝堂,定会受朝臣排挤。”



    姜蛰如是说道,咸王面无波动继续问道:



    “那太子妃可有所求。”



    “西寰说,尹秧君不当官也罢。”



    “哼哼……”咸王很冷哼一声,心里暗道西寰果然厉害。略作思考,希望继续说:“那此事太子怎想。”



    “儿臣以为,朝中再难有空缺官职适合尹秧君就任,或许可以新置其他官职以充实权位。”



    “哦……新置。”



    咸王意味深长的看着自己的儿子,心中怒其不争,恨其不智。但在方伯入朝这件事上咸王有求于西寰,可谓是底气不足难下重手。



    “此事从长计议,太子先去国政监参政吧。”



    “遵命父王。”



    少时太子退走,咸王与诺一言说道:



    “诺爱卿,你看此事如何处置。”



    “回大王,西寰明虽拒绝,实则不满足于方伯受缚,此事不能就此草率予以满足要求,必须得有个万全之策,严防方伯作乱。”



    “是啊,这个奸商在江东没有一刻消停之日,搞的当地贵族乌烟瘴气,是得当心此贼。”咸王暗做思考,目光转向御史大夫李旭:“李大人,你名下可有肥缺”



    李旭猛是一愣,御史本就是清水衙门,哪里有什么肥缺。



    “启禀大王,御史专司官吏考选人才推举,必是清廉自节,绝无肥缺之说。”



第791章 引狼入室(4)
    得咸王首肯,内阁会议一经散去,高勋从容出宫赶赴太子府中。由于永兴事变,咸王采取了严厉的整肃措施,加之太尉张隽态度转向保守,西寰已是很难从内阁得到核心机密。



    高勋再次上门,让西寰感到时机的来临:



    “季将军,你看咸王此番可有诚意”



    “属下以为,当下时间紧迫,容不得咸王再做犹豫,大王最快年底就会用兵,最迟也不会拖过明年一月。眼下已是十月底,往返陔陵与平汤慢则一月还多,年底之前只够往返两趟。拖得越久,对咸国越不利。



    咸王昨日已是试探,今番若无诚意,殿下拖上几日,就够咸王捉急的。属下以为咸王此来应是最大的底线,不会在做退让,同时也能满足殿下所求,至少也是折中的选择。”



    “既如此,今日本宫不出面,季将军代本宫前去应付高勋,如若季将军认为不可,还有本宫殿后应付,也好再做一番周旋。条件若可,季将军不妨试探高勋此人,看看他深浅如何。”



    “属下遵命。”



    季锦昇转身赶赴前厅,见季锦昇前来,高勋抬手略施一礼:



    “季将军。”



    “高大人。”季锦昇还礼,后又道:“不知高大人今日前来有何指教。”



    “本官奉大王之命前来拜见太子妃殿下,还请季将军代为通禀。”



    “殿下不在,有何事可与本将说。”



    “既如此,还请季将军借一步说话。”



    高勋没有拒绝,季锦昇此时知道,高勋心中有鬼。很显然他完全可以坐等西寰回府,回避与西寰属下私下交涉,以免遭致不利因素,而高勋没有拒绝,只能说明他有异心。



    少时二人来到无人处,季锦昇再问:



    “高大人有话请说。”



    “大王决意在相国直属官僚下新设商营署,置商营使一职,请尹秧君入朝做官。”



    “商营使这是何官职。”



    “专司咸国万式商品总目,为外销商渠寻找门路。”



    “这咸国新式商货皆在永兴侯一人执掌之下,与受其监视有何区别。”



    季锦昇质问,高勋声色全无泰然说道:



    “永兴侯专司营造工商之法,而商渠之事却一直由各国商贾与朝廷各司分包,因此每年经由各处边关榷市和永兴城走货的详细数目不为大王所知,而商营属隶属相国节制,专司万式商品定额,与永兴侯并无直关联。”



    “高大人的意思说,商营使只管卖货与走货总额,不涉其他。”



    “正是。”



    “商营署”的初衷是整合市场商品的名录和销售管控,其管理机制已有工商局的架构。



    当下受生产力以及制度思想的双重制约,商品的丰富程度有限,商品种类相对较少,其中多数产品受到生产力限制,属于半管控和严禁管控的。如食盐、丝绸、茶叶、粮食、铁、铜、锡、农具、油脂、酿酒所需的酒曲,甚至耕牛、坐车都受到严格的管控,以上商品皆有专营的机构衙门负责,分工十分明确。



    但永兴城落成后,商品得到空前发展,百里燕带来的理念催生了一大批新式商品,小到针头线脑剪刀蜡烛油盐酱醋,大到军火兵器钢铁军需工业品,应有尽有包罗万象。



    传统无法批量生产而单独分门别类的商品如今规模化生产,当今没有的商品大量上市,已经无法用单纯的衙门机构将之单一处里。设立新的职能部门势在必行。即便高勋不置新官职,百里燕早晚也会建议新设官职专司此事。



    相较于高勋将商品以官方手段管起来,百里燕的措施更为灵活。



    当下的市场仍不成熟,底层消费需求和上层消费需求严重脱节,因此适当控制部分奢侈品,发展民品能满足市场的整体需求,而中原各国国情不一,版图巨大商品信息的传递受到极大制约,今年发的货可能要到明年才到,因此单纯依靠官府的管控不切实际。



    最大程度的利用市场需求和商人的趋利避害的商业行为更为合理,这也是百里燕不急于完善商业法规的和制度的主要原因。



    当下的中原市场,一面是混战和政治动荡,一面是生产力低下导致的消费能力有限,更深层次的矛盾在于市场仍是一片浑沌,各方势力割据市场高筑关税的局面,不利于商品的流通和消费,如此也增加了经济和政治风险。



    官府过多的干涉,不仅不能收益最大化,还可能因为商人的避险行为令官府蒙受损失。因此较为开放和无序的市场,政府的受害相对较小,而私人和民间资本的受害程度更大,尤其是咸国控制了上游市场的消费和生产,供应链和市场出现问题,多数情况下受害的下游消费市场,也就是其他诸侯国。



    当然,并非说用权利管起来全无好处,适合时代的管理制度和张弛有度的措施,能更好促进商品市场的发展,而如何个“张弛有度”,取决于永兴城的最终产量。



    &nb



第792章 荡寇
    自从方伯被封尹秧之后,起初发展的并不顺利,原因也很简单,百里燕当年出了个缺德注意,只封城不封地,迫使其只能以尹秧城城内土地和港口为资本,为咸国在江东开辟一处贸易点。



    为此方伯投入了巨资和人脉用于开发经营,经过十五六年建设,如今的尹秧城城池虽然不大,但商业规模已是周边首屈一指的商埠,晋国、志国、宋国的船只经由望亲江往来三国,在此交易大宗商品。



    方伯与十一月初二得到消息,期间耽搁数日,于十一月十四才赶到陔陵,按说终于能入朝为官,应该是件高兴的事,然方伯很不乐意。为了谋这个官儿,他奋斗了十六年,一朝得偿所愿,却是个虚衔,但西寰压着,这件事倒也定了下来。



    十一月十六,咸王于宫中设宴款待方伯及太子夫妇,次日商营署正式挂牌,方伯正式走马上任,然十一月二十“前线大捷”送至陔陵。



    百里燕率军火烧连营数百里,黑巾精锐水军全军覆没,长孙东南水军大败。



    “大王,大王!”



    卢皋手持捷报高呼闯入广渊殿中,咸王不知内情,闻讯大惊失色,只以为是晋军已经发兵来攻,一跃而起冲出内殿:



    “卢将军何事如此喧哗!”



    “大王,大捷,永兴侯前线大捷,叛军溃不成军,已作鸟兽散!”



    咸王闻讯脸色讯变,不喜反忧,心里的落差跃然脸上。很显然,数千里外的捷报并不能解决晋军咄咄逼人的态势。



    “拿来寡人看。”



    “诺!”



    咸王接过捷报一目十行,脸上表情起伏阴云皱起:



    “永兴侯围剿叛军,何故先发大兵去攻长孙水军,如此岂非给长孙以借口讨我咸国,给寡人添乱吗!”


1...321322323324325...3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