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修真时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零点Q
所以这一招用于败势中反杀,几乎是百试百中,真正大杀招。
不过很快令常乐目瞪口呆的事情就发生了。
那使双手剑的人,被劈成两半后,却并没有就此完蛋,而是由一个人变成了两个人。
两个手持双手剑的人,朝着常乐杀了过来。
常乐身腰向后坐,头部右转,眼向右侧视,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劲力贯于刀刃向上方撩起。
“咣!”
常乐成功格开一剑,再将身腰左转,左肘后曲,右肘贴胸,退左脚复退右脚且平端大关刀戳出,此为连环招法,能够遮架兼拦截,亦可蔽左护右,亦可向前击步钻击。
那人避开常乐攻势,上体前倾,劲蓄两肘,腿成左弓右箭势,将手中之剑向前冲刺,朝着常乐击来。
而另外一人则顺步向左大转身之后,右脚再向左脚一侧跟进一步,手中剑随身舞,这叫做大回环截杀,为掠削左右之势,令人难以防御。
常乐两腿形成右盖步,身腰右转,左臂斜挺,贴于腹部,右肘后曲。跟着再向左转身,两腿作绞花,手中大关刀由上向下砍杀,腿法变为左弓右箭,这一招能够剪绞磨杀,伴随两腿连环进步,则可连续发出杀招。
两名对中的一人,两腿形成前弓后箭,手中之剑刺向常乐下腹,不等刺中就又迅速收回,右脚向左侧方跃进一步,左脚跟进向左侧方横开一步,偏身将剑向前刺杀,再次攻向常乐。
而另外一人则身腰右闪,右膝微曲,左腿挺直,剑反卷并令剑口朝上,左肘贴胸,左脚与右手作虎蹲势向前进步而作拦腰击杀。
常乐身势左偏右斜,两手带刀向右,右手在内,左手在外,剑尖朝上,提与鼻端相平,锋刃上下放置。
然后他再退右脚,右转身腰,再进左脚,将剑高举并下砍,这一招叫做“掠杀四通”,意为法顾四周八方。
“当当当……!”
随着一阵刀剑相交的连响,常乐将那两人的攻势全都给化解了,而且还更进一步,反杀过去。
其中一人将剑在前面绞出一个大圆花环之后,退右脚,接右转身,右腿弯曲,左腿外伸,上身右倾,紧接着右手在左,左手背朝上,将剑锋朝向内外两方,以鹅形鸭步奔冲格打抢杀。
而那另外一人则剑锋向前并自左侧横扫直至右侧方,身腰蹲坐,左脚向右侧横进一步,右脚再跟进一步,手中之剑由右上方朝左前方下磕,复向右下方绞掠。
&
第311章 双手剑
不过这两个人想法虽好,可是常乐也不是软柿子任由人拿捏。
常乐两腿摆成半弓半马步,右肘在后,左膀贴腹,刀尖向着左上方,眼看左侧,接着将右腿挺伸,身腰向左拧动,手中之刀向上刺出,然后再将刀再由上转向右侧并经下撩向左侧,随即点出一刀。
这却是个点刺之法,常乐脚下不停,左脚踏前一步,手中之刀自右向后作一个形绞花,随即向前点刺,右脚再复进一步,大关刀再由左侧绞动一个花向前点刺。
接常着常乐左脚再进一步,伴随大关刀由后翻转向前点击,如此跃步连击,而后再退右脚,并将大关刀向右侧回收。
那其中一人变成“躺裆”势,两手握剑平收于体之右侧,眼看左侧,身腰右拧,剑尖对着左侧方,再变步为不丁不弓势,并抡动手中之剑作进步疾奔,剁砍滚杀,撩揭闪掠,直取常乐。
而另外一人则干脆在地上滚动而来,直奔常乐下盘。
这两个人都是由先前那一人所化生而来,都是使的双手剑。
双手剑并非寻常剑法,使用者须知六要。
其一为眼法,即“眼似明灯”。
其二为击法,“击者乃打斗之母”。
其三为洗法,所谓“剑走面且距之近者为洗”。
其四为刺法,此为斗剑之主要进攻方式之一。
其五为格法,是属主要防御方式之一。
其六为握法,为握剑之法。
其中眼法有六,即看剑、看走、看手,平视、斜盼、意顾。
击法有五,即豹头击、跨左击、跨右击、侧左击、侧右击。
洗法有三,凤头洗、虎穴洗、腾蛟洗。
刺法有五,逆鳞刺、坦腹刺、双明刺、左夹刺、右夹刺。
格法有三,举鼎格、旋风格、御车格。
握法则剑锋上下朝向,右手握在剑柄前方,左手则握于后,握时,左手的虎口务必贴近右手的腕根部位,使之形成两手一正一反,即手心朝向相反。
使用双手剑“手、眼、身、法、步”与“精、神、气、力、功”之间相互配合稍有差错,就会影响到其使用效果。
不管是在联邦当今之世,还是修真者的世界,即无远古之兵灾贼患,又有各种法术搏杀之能,剑术之短兵杀技早已换之为修心健体,故习剑之士,虽演习日久,也能飞蝶采花,轻灵矫便,然言之于实战,则无一用处,全因图有其势,而无其神的缘故。
据说古人练剑,为了求实用,经常将一式剑招千遍万遍苦练,而且练剑之时,剑器长而重,有九尺长锋,六尺长剑,三尺青芒之别,长剑练功,短剑练形,练重使轻,习长用短,再辅以神意。
所以说这练剑,神意第一,凝神敛气,而外练至九转还一式,则自有擎电拿云之妙,惊神泣鬼之奇。
常乐所面对的这两个敌人,未必经过严格的剑术训练,他们之所以历害,是在于地狱犬的操控。
而真正的剑术高手,训练是非常严格的。
剑术训练首在腕力,练腕力的方法有很多,其一为上罐法。
所谓上罐法,是用一双耳罐,以短绳系于其两耳,再用棉绳一端系于绳之居中,其另一端系于一圆木之上。
在木之正中处,钻一对穿之洞,绳头在洞中穿过,然后系紧。
然后足站马步,两手各握圆木之一端,将坛悬空提起,至肘平于肩为度,
第312章 双剑合击
双手剑这种武器,绝非寻常,而双手剑法的练习,也并非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练剑,其一在腕,其二在腰,腰为劲力传送之源,力起于足,传于腰,达于四肢,延伸至械,腰灵则力顺,腰活则劲顺,劲力通畅,势自有神。
练腰之法,即活腰之法,有折腰、拗腰、涮腰、下腰、转腰等法。
其一为柔骨功,从溜腿下手,所谓溜腿,即踢单飞,踢时坐腿宜挺,踢腿宜直,要踢得高,愈高愈妙。
踢过头顶,始为合式,踢时两足互行,晨昏各行一次,每次踢百数十腿。
而后练习朝天凳,一字腿,有横竖二式,横一字腿,即两腿依原方向左右躺出,臀坐于地,两腿平贴地面,成一字形,上身挺直。
竖一字腿,即两腿向前后躺出,左前右后,则右腿之面,左腿之肚两部贴地,右前左后,则反是。
这柔骨之法,不外乎压腿、踢腿、下腰、涮腰之类,双手剑法多拧腰转折,上下起伏,经柔骨之法,练至腰柔腿活之外,还需用转腰来强化活法,即应用之法。
这是因为,涮腰虽可以录活腰节,但无此转腰之效强,且两者可以兼习,正所谓法本死术,人仍。
一人持长棍,持其尾端四分之一处,平端扣于腰间,余四分之三伸出。
习者面向持棍者,单手或双手握住棍端,握棍之手不动,身体拧转,下身正直,将上身似下腰类似,由腋下转低,穿棍翻身而出,使棍在胸前而过。
如果没有陪练之人,可自行持棍一端,将棍端抵于某墙角之处,即与他人持握类似,而后做拧身翻腰动作。
初练之时,可将棍持于胸高,渐次降低至腰高、至胯高,直至以棍端拄地,仍能灵活就便,则练剑之时,自当不怕拧转翻折之苦。
而实战之术,多弓马之势,故需强化下盘稳固之力,其中首推马步桩。
一般先习定桩,先于平地,再植二桩于地,中间距离,恰合一马步长短,练者即立于桩上,依法站马步。
然后再练活桩,定桩旨在下盘之稳固,虽能稳固而无轻灵,活步之法,主要为梅花桩之法。
初练之时,不用上桩,只在地上,用石灰画梅花形若干朵,布定梅花之后,更于每朵梅花中,指定一瓣为虚桩,另用暗号记住。
练习者立于中间一朵之实桩上,立时只一足,而着力于足尖,作独立朝岗之势,心中自定跳跃之程序,如左三右四,前二后五,此系假定之次序依次跳去。
等到平地有成时,再于地面摆放红砖替换为桩,每桩由三五块砖相叠而成,练习之时,踏砖而行。
不过地狱犬所操控的这两人,当然用不着去练习这些,他们天生就是剑术高手。
其中一人顶格上杀,左脚右手平抬势向前,掣击中杀,退步裙拦,而另外一人则偏闪凑进抢杀,右脚右手拨草寻蛇势向前,掣步御车格。
这是奇正相辅的战术,一个正面吸引,另外一个则从侧翼夹击,阴险得很。
也幸好常乐使用的是大关刀,势大力沉,否则的话一下子就被干掉了。
那两人配合默契,见常乐躲过合击,又重新向前劈击上杀,以泰山压顶势向前掣步挑刺。
其中一人冲刺中杀,进如崩山,进步腰击,另一人则撩剪下杀,绰衣势向前,进步横击。
常乐再退,大关刀舞动如车轮。
那两人其中一人以&039;冲锋势’向前,退步凤头洗,另一人剪磨上杀,掣步点剑。
常乐一退再退,那两个人却步步进逼,根本就不
第314章 竹剑
正当那些黑衣人不知所措,暂时停止向常乐进攻的同时,从常乐的身后,却传来了异样的响声。
常乐回头一看,却看到原先被自己所杀死那个黑衣人,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身着黑色长袍,手持竹剑的怪人。
“剑道”
只看那人的衣着,和所持的竹剑,还有其持剑的姿态和神态,常乐脑海里,就立刻浮现出一个名词。
剑道,是一种独特的刀法技术,不管是何流派,其基础斩击都不脱九种,分别是唐竹、袈裟斩、逆袈裟、左雉、右雉、左切上、右切上、逆风、刺突。
而实际上,剑道是以劈刀,突刺两种动作为主要技术,其战术理念主张进攻,提倡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在实际运用时保持身体笔直,昂首挺胸,目视对手,不能弯腰,也不能低头。否则会造成失态,还会露出空门。
据说在剑道界流传着“一眼二足”的说法,其意思就是,在剑道技术中第一重要的,是用眼观察对手的动作意图,再然后则是脚步的灵活性。
剑道的眼法,要求将对手的全身,都置于观察之中,眼睛要注视对手的眼睛,用余光注意对手的手脚,切忌只看对手的刀尖而不顾其它。
在剑道眼法中,还有一种注视远山的方法,就是用眼睛远望一个特定目标,最好是几千米外的山峰,此外还有对快速运动的目标作跟踪注视等,比如让人用刀在练习者的眼前舞动,练习者要始终明了刀尖运动的线路。
而攻击距离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如果两人握刀对立准备战斗,那么两人的间隔就是剑道的格斗距离,格斗距离主要分三类,即一步一刀距离,远距离和近距离。
所谓一步一刀距离,即指双方以中段姿势对峙站立,双方的刀尖交叉约一拳左右,这就是一步一刀距离。
这一步一刀距离,是实战中使用最多的距离,进攻的一方,可以仅前进一步就能击中对手,而守者只需要后退一步就可以躲开对手的攻击。
这种距离的长短,是由个人身材的高矮和步幅大决定的。
其二是远距离,两人中段持刀姿势对峙站立时,刀尖间隔一拳距离以上,为远距离。
而在远距离站立时,攻击者只做单一攻击动作是击不到对手的,必须连续两次步法移动,才能击到对手,如果双方实力悬殊,弱者往往采取这种距离站立。
再就是近距离,两人以中段姿势持刀站立时,两刀交叉一拳以上,为近距离。
在近距离站立时,双方的刀处于互相格挡抉态,只要一方松动或后退一步,另一方就破刀而入,击刺过来。这种距离一般在势均力敌时出现。近距离格斗时,手臂和腰身需具备力量上的优势。
这个剑士现在与常乐之间的距离,应该是叫做远距离。
在剑道里,还有个词叫做攻击空隙,空隙意即失误,其有三个方面,心理准备上的空隙,准备架势上的空隙,动作技术上的空隙。
先说心理准备上的空隙,在剑道比赛中,对手的技术与体力,都在意料之内,就会感到踏实。
但是战斗往往是出人意料的,双方的优劣只有在战斗中才能明确。所以做好不顾一切、坚决压倒对手的心理准备,才能够说得上是没有心理空隙存在。
而一旦有所顾虑,那就有空隙存在,顾虑越多,空隙也就越多,而心理上的空隙,又是动作架势与技术上空隙的根源。
&nb
第315章 竹剑
正由于了解,常乐才知道这剑士的可怕,正所谓蓄势待发的等待,才是最令人要提防的。
机会,有时候是由对手暴露出的破绽所决定的,如果能够及时地抓住时机,那么就能多一分胜券,而趁机而动,及时抓住对手的缺陷,归纳起来有四种。
首先是起手之时,所谓的起手之时,就是对手举刀谁备攻击我的时候,由于对手的注意力全在于我,他自己的防守就相对薄弱,在防守的架势上也会产生漏洞,如举刀,就会露出胸部破绽,如向前突刺,其头面部就暴露了,这些都是我攻击的良好机会。
再就是变换技术之时,当攻击有两个以上的连续攻击动作时,第一个动作完毕,转换第二个动作的一刹那,往往有一个停顿点,此时旧的力量使完了,新的力量还未产生,这时如及时攻击对手,就能够有很大成功率。
然后就是在停顿之时,在攻击防守,往来反复,身体消耗很大时,一方会在一阵攻防之后,忽然松弛下来,想缓冲一下呼吸,略微调整一下体力,此时如果能够抓住时机,予以攻击必然一举奏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