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青玉狮子
当然,阿尔诺略觉奇怪,尽请直言。
将军阁下,阮景祥说道,我建议,如果可能的话,您最好另择一地,作为‘远东第一军’的指挥部,这座‘白马将军庙’,呃,对于法兰西帝队来说,不算特别的吉利。
不吉利?阿尔诺微愕,这座庙宇供奉的,自然是异教的神祗你说的‘不吉利’,指的是这个吗?
顿一顿,这个异教的问题嘛我本人倒不是很介意。
不,您误会了,阮景祥摇了摇头,我说的不是这个,而是呃,这位‘白马将军’,其实,呃,是一位中国人。
啊?
而且,阮景祥继续说道,某种意义上,对于越南来说,他还是一个征服者。
什么?!
指挥部里的法国人,一起愕然,接着,目光一起投向了香案后那尊小小的雕像一位顶盔掼甲的将军,骑在一匹白马之上。
阿尔诺:他是中国人?!
是的,阮景祥说道,这位‘白马将军’,名叫马援,他的封号是‘伏波将军’,因此,这座庙的正式的名称,其实应该是‘伏波将军庙’
顿一顿,民间传说,‘伏波将军’指挥作战的时候,一向骑一匹白马,此马非但神骏之极,日行千里,凫水渡河,如履平地,而且,极通灵性,因此,供奉‘伏波将军’的时候,就连这匹白马也一起供奉了,而‘伏波将军庙’也就俗称为‘白马将军庙’或‘白马大王庙’了。
伏波?
这个名字咋介么熟悉涅?
‘升龙事变’一役,阿尔诺慢吞吞的说道,中国人的主力军舰,就叫做什么‘伏波号’吧?
是的!阮景祥说道,彼‘伏波’即此‘伏波’!‘伏波号’之‘伏波’,就是‘伏波将军’之‘伏波’!
顿一顿,事实上,我认为,‘伏波号’之所以得名,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一千八百年前的‘伏波将军’马援!
嗯?
嘿!好嘛!
一千八百年前?
是的!
你方才说,阿尔诺皱着眉头,这位马将军,‘某种意义上,对于越南来说,还是一个征服者’?
是的!
太奇怪了!阿尔诺的眉头,皱的更加厉害了,越南人怎么会将一个侵略呃,征服自己国家的外人奉为神祗呢?
第一零六章 南荒波伏,姐妹花败
怎么说呢?阮景祥沉吟了一下,嗯,是这样子的
顿一顿,历史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儿一边儿说,一边儿以手指地,划了一个圆圈,越南的北部即北圻,都归属中国管辖,算是中国的一部分。
再一顿,一千八百年前,中国处在汉朝后汉的统治下,彼时,北圻是后汉的一个郡即一个省,叫做交趾郡;交州刺史名叫苑定,贪苛虐民,交趾人不堪忍受,在一对美丽的姐妹名做征侧征贰的率领下,发动起义,赶走了苑定。
咦?什么?一对美丽的姐妹?
‘州’为彼时中国最大之行政区,一州数郡;阮景祥补充说道,‘刺史’为一州之最高行政长官,交趾郡为交州辖下之一郡,交州刺史的地位嗯,大约相当于目下的两广总督吧!
顿一顿,当然了,彼时的交州,还没有开发,一片荒蛮,同现在的两广,是没有法子比的。
嗯,介么说,就比较明白了。
对于彼时的中国中央政府来说,阮景祥继续说道,征氏姐妹的起义,是不折不扣的叛乱,马援乃受封‘伏波将军’,领兵南下平叛。战争持续了一年多,起义军终于抵挡不住政府军的强大攻势,征氏姐妹殁于战阵,起义被镇压下去了。
不止一个人轻轻的哦了一声。
这个,唉,可惜,可惜,姐妹花啊!
马援行事的风格,阮景祥笑了一笑,完全不同于苑定,叛乱靖定之后,他对当地采取了怀柔的政策,史书不仅仅是中国的史书,也包括越南的史书记载,‘援所过辄为郡县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其民’,又‘劝课农商,蠲免租赋,省徭役,褒节孝,专务以德化民’,还有,‘修正越律,约束越人’,等等,因此,‘百姓悦服’。
我有些明白了阿尔诺说道,就是说,越南人或者说,北圻人,对于马援这个‘征服者’,其实是欢迎的。
是的!阮景祥说道,马援北归之后,当地人为了纪念他,修建了‘伏波将军庙’,马援便由此成神,一千几百年来,奉祀不绝,香火不断。
就是这座‘白马将军庙’吗?混合骑兵团团长居伊问道,可是他一边儿左右环顾,一边儿说道,看起来,不像有一千几百年历史的样子啊!
阮景祥赶紧摇了摇手,不!当然不是这一座!这座‘白马将军庙’,不过一百几十年的历史罢了!
顿一顿,北圻地区有很多‘白马将军庙’没有一百座,也有八十座吧!天禄村的这一座,从规制上来说,大约是最小的之一了。
再一顿,最大的一座,在升龙城内面积差不多有这一座的十倍各位大约没有留意过吧!
这是自然的,你们越南,稀奇古怪的神祗,多如过江之鲫,俺们外国人,哪里搞得清楚哪个是哪个呀!
当然,阮景祥说道,最大的一座,并不是最早的一座最早的一座‘伏波将军庙’,早已倾圮湮灭,建于何时何地,皆无从考据了。
顿一顿,升龙城里的那座‘白马将军庙’最大的那座,正式的名称为‘白马上等最灵祠’,其特别之处,并不止于面积较大
再一顿,后黎朝正和八年,也就是嗯,公元一六八七年,该庙重修,捐资的信众之中,非但有郡主等女性权贵,甚至,还有一位最特别的人士彼时的越南皇帝,庙号熙宗,叫黎维的。
哦!
当然了,阮景祥一笑,在中国人那儿,不能说‘越南皇帝’,得说‘越南国王’才行。
敛去笑容,而且,勒石记名包括皇帝郡主在内的捐资人士,都被记录在《重修汉伏波将军祠碑记以及《白马神祠碑记中当然,提及皇帝这位善长仁翁的时候,用的是‘皇上御颁’一类的名义。
越南皇帝成为马援祠庙的捐资者,这,给人的感觉,还真是异样啊!
这么说来,阿尔诺说道,这个‘白马将军庙’,在越南,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喽?
是的!阮景祥说道,后黎朝以升龙为都城,而‘白马将军’被视为升龙的‘城隍’也即升龙城的保护神,地位大略可以想见。
顿一顿,这座‘白马上等最灵祠’,不但有自己的庙丁庙产,而且,屡获‘褒封’,有一整套经过‘钦定’的完善而繁复的祀典。
再一顿,还有,其一切使费,皆由地方供给就是说,由政府承担。
哦,阿尔诺轻轻透了口气,还真是有些意外啊
顿一顿,不过,无论如何,越南终究是独立于中国了,而北圻呢,终究是归属于越南而非中国就像你说的,对于越南来说,马援的身份,到底得算是一个‘征服者’。
再一顿,可是,对于他的供奉,民间热情不减这还好理解;不好理解的是政府也深度参与!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马援遗泽北圻甚深,阮景祥说道,而普通的越南老百姓,是既无力分辨也不在乎他是不是一个‘征服者’的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否有足够的动力和热情去祭祀一位神祗,关键在于,这位神祗是否‘灵验’?而‘白马将军’的‘灵验’‘捍患除灾,返风灭火,远自方外,莫不响应’,等等,不止于民间传说,官方也是黑纸白字背过书的!
顿一顿,至于官方为什么肯为‘白马将军’背书,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维持同中国的特殊关系。
哦?
越南独立之后,阮景祥说道,同中国的关系,时好时坏,不过,就算最坏的时候双方大打出手,越南也没有想过要同中国彻底决裂。
顿一顿,原因很简单:战争总有结束的一天,之后,日子总还得过中国也好,越南也好,都搬不了家,总还得做邻居;而对于越南来说,同这个庞大的北方邻居的唯一的可行的相处之道,就是做他的‘藩属’哪怕只是名义上的。
嗯,我明白你的意思了,阿尔诺点点头,尊崇马援,其实是对宗主国示好示忠的一种手段?
阮景祥:是的!
顿一顿,将军,允许我再举个例子中越贡道必经的谅山鬼关门,亦建有‘伏波将军庙’,中越使臣每经必祭并赋诗纪念,这,几乎已经成了一种仪轨了。
中国的使臣不必说了,说说越南的使臣吧!
后黎朝名臣黎贵悖于景兴二十一年即公元一七六零年,以甲副使身份出使中国,途过鬼门关时进庙谒神,并赋诗一首《经鬼门谒伏波将军庙。
又如,嘉隆二年即一八零三年,清廷封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次年,越方派遣使部录事武希苏使清致谢并修职贡,武希苏经鬼门关,同样谒庙并赋诗《鬼门关庙。
这些诗文的内容,无一例外的,都是对马援的感慨和称颂。
阿尔诺看了阮景祥一眼,微笑着说道,阮先生对史实熟悉的很啊!嗯,实在是一个有心人呀!
阮景祥也是一笑,不过,没说什么。
一旁的莫雷尔终于忍不住了,哎,你方才说,一千八百年前,领导越人反抗中国暴政的,是一对姐妹?
是的,阮景祥说道,姐姐叫做征侧,妹妹叫做征贰,她们本姓雄氏,起兵之后,为增加号召力,就以名字之首字作为自己的姓氏了。
顿一顿,事情大约是这样子的:征侧嫁给一个叫做诗索的书生为妻,交州刺史苑定苛虐贪暴,州人苦之,诗索作《古今为正论以切讽之,苑定大怒,以为谤己,遂执诗索而杀之。
再一顿,征侧悲愤不已,乃与妹贰定计举兵,并移檄九真日南合浦诸郡,诸郡闻之,悉皆响应,苑定一败再败,狼狈北走,义军遂略定岭南六十五城,征侧自立为王,并正式改姓征氏。
好家伙!不但是女英雄,还是女王呢!不得了!
阿尔诺沉吟了一下,九真日南合浦这都是什么地方?
九真郡日南郡,在今天的中圻;阮景祥说道,合浦郡,在今天的广东西南部广西东南部吧!
阿尔诺目光微微一跳,就是说,一千八百年前,中国的统治,便南抵越南的中部地区了?
是的!
阿尔诺微微出神,过了片刻,刚想说话,莫雷尔已经抢在前头了:
我看,越南的君主皇帝也好,国王也好,都是莫名其妙!他们正经祭祀的,本应该是征氏姐妹这样的本族本国的英雄才对!怎么反倒跑去祭祀一个侵略者?就那么怕中国人不成?
阮景祥接口说道,将军说的不错!其实,在越南,祭祀征氏姊妹,并不是什么忌讳祭‘白马将军’,祭征氏夫人,你祭你的,我祭我的,并行不悖,互不干扰。
哦?
第一零七章 你TND还真是个人才啊!
越南‘北属’时期即归属中国管辖时期,阮景祥说道,对于征氏姊妹起兵的定性,越南和中国基本保持一致征氏姊妹是叛乱,马援是平叛,对此,越中并无分歧即便在此期间,越南同中国发生过不止一次的战争,不止一次,处于事实上的独立。
公元十世纪后,越南进入真正独立时期,但是,独立的早期丁朝前黎朝至李朝前期,对征氏姊妹起兵的定性,依然没有改变还是叛乱。
到了李朝英宗政隆宝应时期‘政隆宝应’是李英宗的年号大约公元十二世纪中叶前后,事情终于发生了变化英宗降旨,封征氏姊妹为‘贞灵二夫人’,并建祠祭祀之。
这意味着,越南的官方,正式替征氏姊妹‘平反’了。
又过了一百年左右,到了继李朝而起的陈朝太宗天应正平时期‘天应正平’是陈太宗的年号,越南政府又在‘贞灵二夫人’之前,加上了八个字的‘佳谥’‘威烈制胜纯贞保顺’。
‘贞灵’二字,泛泛而谈,还是比较含蓄的,不过,‘威烈制胜’什么的,就有着非常强烈的‘舆论导向’了这意味着,越南官方对于征氏姊妹起兵的定性,有了进一步的重大的变化。
不过,官方的定性,并不意味着可以自动成为社会的主流观点,征氏姊妹当上‘贞灵二夫人’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越南社会的主流观点从士林到黔首,依旧认为,征氏姊妹的起兵是‘叛乱’成书于陈朝中后期的重要史书《安南志略《越史略等,皆持此观点。
嗯,阿尔诺沉吟说道,惯性强大或者说,宗主国的影响,太强大了。
阮景祥:将军高见!
顿一顿,关于征氏姊妹的舆情的真正变化,始于一本没那么起眼的主要内容为越南民间志怪传说的小书《岭南摭怪列传。
这个书,替李英宗敕封征氏姊妹杜撰了一个故事
‘逢大旱,帝命有司祷雨,感应凉冷袭人,帝喜,忽然而寐,见二神人戴芙蓉冠,著绿衣朱带,驾铁马队,随雨而过。帝讶然问之,神人答曰:‘妾二征夫人姐妹,奉帝敕命以行雨也。’帝谆勤请益,王举手止之,忽然应梦!乃敕封二征姐妹‘贞灵二夫人’,修造祠庙,礼厚甚之。
留意,这篇文章,用‘王’来称呼征氏姊妹这在越南历史上是第一遭。
《岭南摭怪列传以及其后的另一本性质相近的《天南云录,都认为,征氏姊妹之起兵,是反抗暴政,官逼民反,是正义的。
其后,越南最重要的正史《大越史记全书此书之编纂,始于十五世纪后期,终于十七世纪后期,足足花了两百年的时间终于对征氏姊妹起兵的性质,做了‘盖棺论定’。
相关内容,大致如下
‘庚子元年春正月,王苦交趾太守苑定为政贪暴,及仇定之杀夫,乃与其妹贰举兵,攻陷州治。’
‘征氏愤汉守之虐,奋臂一呼,而我越国统几乎复合。其英雄气概,岂独于生时建国称王,没后能捍炎御患?凡遭灾伤水旱,祷之无不应。征妹亦然。盖女有士行,而其雄勇之气在天地间,不以身之没而馁也。’
至此,对于征氏姊妹的评介,官方和民间,终于‘统一’起来了。
阿尔诺:‘我越国统几乎复合’?一千八百年前,不是应该处在‘北属’时期吗?这个‘国’,是什么‘国’呀?
阮景祥:这指的是南越国,这个国家是中国人建立的,首都在今天的广州,疆域广大,广东广西大部福建一部以及越南的北部中部,皆在其治下,不过,存续的时间不算太长,未到一百年,便被它的母国中国灭掉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