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阿斗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劏个老鼠
所以,恪为叔父着想,请叔父千万不能去跟关索交锋,这种小辈,还是交给小侄吧。小侄和他同辈,输赢都无所谓,当然,小侄是不会输给这样一个只有匹夫之勇的毛头小子的。”诸葛恪最后一句话是说给徐盛听的,也是说给陆逊听的。
“哼!就你心眼多,想抢任务就直说嘛,偏要说一堆漂亮话。”徐盛说完,重新坐了回去,不过也有没再提要抢任务的话,显然诸葛恪的话已经发生了作用,他已经默认了将任务让出来。
“嘿嘿,请叔父见谅,见谅。”诸葛恪嘿嘿笑了一声,拱手对徐盛行了个礼,道。
陆逊见再也没有人出来自动请缨,于是道:“既如此,那就让元逊去吧。元逊,你持本督令箭到大营中调拨两万人马,即日就出发,星夜驰援赤壁。关索虽然年幼,但是其人武功高强,据闻其已得云长几分真传。你须认真对待,切不可轻敌。”
诸葛家多天才,上一辈的诸葛亮和诸葛瑾都是人中龙凤,诸葛恪也是从小就以神童著称,在东吴的小一辈中名望很高。他小小年纪就已得到孙权的赏识,弱冠之年孙权就封他为拜骑都尉,并命其辅助太子孙登,是东宫幕僚领袖。
他这次跟着陆逊出征是奉太子之命出来镀金的。他毕竟是文人,在军队没有影响力,急需通过战功来提高他在军队中的威望。在军队中,一切都是以军功为衡量标准,你没有军功,名声再大那些大头兵也不一定服你,你战功赫赫,就算是个平头百姓他们也会拥护你,支持你。
&nbs
第二百四十九章 赤壁易主
第二百四十九章赤壁易主
诸葛恪腰挂一柄百里剑,骑着一匹通体雪白的高大骏马,率军来到了赤壁城外。 他这一身打扮配上他那俊朗的外貌,的确很吸引眼球。如果被刘厚看到一定会羡慕妒忌恨,并将他一竹竿拍下马,然后骂一句:“让你学我赵四叔扮白马王子。”
话说他腰间这柄百里剑也是有名堂的,属于吴六剑之一。传说中三国的开国皇帝都有各自的宝剑。其中蜀昭烈帝刘备曾命大匠蒲元采集金牛山精铁,铸成蜀八剑。其剑长三尺六寸。
其中一柄刘备留着给自己佩戴,其他的分别赐予:太子刘禅,梁王刘理,鲁王刘永、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刘备死后,刘厚自然将他那柄归为己有,另外刘理、刘永这两个兄弟犯了事被流放,他们的这两把剑也被他收回。所以现在蜀八剑有四把在刘厚手中。
曹操也有几把宝剑,其中一把名为孟德,和曹操的字一样,剑上刻有金文,铭曰:孟德,三尺六寸,献帝建安二十年,操於幽谷得之。这把刻有曹操字的宝剑曹操将它当成本命剑一样珍藏着。
另外,曹操还有两把宝剑,一把名为倚天,和金老爷子小说里的那把倚天剑一样,都是断铁如泥的宝剑,这是曹操平时的佩剑。另一把名为青釭剑,被曹操赏赐给夏侯恩,在长坂坡之战中,赵云七进七出曹营,从夏侯恩手中抢得这把宝剑,之后就成为了他的佩剑。
吴大帝孙权也有宝剑六柄,分别名为:白虹、紫电、辟邪、流星、青冥、百里,听名字都很有玄幻味道。不过孙权比较吝惜,他除了将青冥剑赏赐给陆逊,将百里剑赏赐给太子孙登外,其他的都不舍得拿出来,全部归为己有。
这次诸葛恪出来镀金,太子孙登为了收买人心,将百里剑暂时借给诸葛恪使用。他身为太子,无法亲自领兵作战,所以,他将诸葛恪作为代言人,用这把独一无二的、能代表太子身份的宝剑作为信物,让将领们见到剑就如见到太子亲临,使大家觉得自己也在陪着大家一起作战一样。
另外,这把剑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当诸葛恪出面代太子拉拢军中将领时,这把剑可以作为太子的信物,增加说服力。当然,这种拉拢军中将领的行为只能悄悄进行,如果他敢明目张胆这样做,被孙权知道了,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可是,诸葛恪的一身行头再华丽,外表再俊逸潇洒,也改变不了他像一个二百五一样被挡在赤壁城外的事实。他一身白马王子般的打扮到了赤壁城外,可惜看到的人都是大男人,无论是他身后来增援的东吴水军,还是城墙上站着的士兵,都是纯爷们。
附近别说少女,就是雌性动物都没有,没人任何人在乎他长得帅不帅,也没有人在乎他是否文采风流,任凭他在城门外叫破了喉咙,还是吃了个闭门羹。
“将军,看来情况不妙,这时候,城门怎么会关闭了呢而且将军奉命而来,他们怎么会那么怠慢,城里一定发生了变故。”一名副将打马走到诸葛恪旁边,小声跟他说道。
“嗯。我们暂时在城外安营扎寨,派出斥候打探消息,等探听到消息再做进一步的打算吧。”诸葛恪又不是傻瓜,当然知道赤壁城发生了变故,于是下令大部队找个有利地形扎营。
赤壁城的确发生了变故,关索在一天前就到了这里,大军稍事休息,到了夜晚就开始发起了进攻。赤壁
第二百五十章 关索VS诸葛恪
第二百五十章关索vs诸葛恪
关索的这一犹豫,就使这场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诸葛恪在派人查明真相后,才开始按部就班地对赤壁城发起试探性的进攻,而这个时候,关索也已经平定了城内的混乱,并驱赶俘虏将炸塌的城墙修筑完好。
接下来的战斗变得很无趣,诸葛恪在城外想尽办法攻城,奇谋诡计百出,什么声东击西,什么诱敌深入,什么示敌以弱等等,几乎将三十六计用个遍,可惜关索虽然年纪小,却很稳重,对于诸葛恪故意露出的各种“破绽”、放出的诱饵全都不为所动,只是安安静静地守在城里,将城池守得水泄不通。
一个小小的赤壁城,诸葛恪之所以久攻不下,其实也不是诸葛恪智谋不够,也不是关索智慧出众,而是诸葛恪没有搞清楚关索的目的。
诸葛恪认为,关索就是来攻打夏口水军大营的,想要将东吴水军大营一锅端,使得东吴水军失去大后方,不得不退兵。可是事实上,关索根本没打算攻陷夏口,甚至能不能打到夏口都无所谓。
刘厚给他的任务就是向着夏口方向佯攻,以吸引一部分东吴水军兵力,至于吸引多少,并没有硬性任务。现在看到东吴水军被吸引了两万人过来,关索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一半任务了,自己只要再将这两万人马拖在赤壁城一段时间,就算完成全部任务,可以班师回朝了。
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关索根本不想继续前进一步,不冒进,更不想出城追击,好不容易找到一座小城池,那就固守在这里吧。反正这里粮食不缺,武器装备也不缺,守个一年半载不成问题。
前面说过,赤壁小镇本来就是东吴水军的后勤补给基地,当年周瑜曾经利用这里囤积粮食、兵械,训练部队、维修船只。只是后来东吴的水军大营改到了夏口,赤壁的地位就下降了,但是它仍然是东吴水军的后勤中转站。
二十万水军出征,每天消耗的粮食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还有一些军械损坏、消耗了也要及时更换。如果都要到夏口去补给,那路程太远了,太浪费时间了,所以,陆逊就将赤壁作为中转站,毕竟赤壁比夏口离前线近了三百里。
粮船源源不断地将后勤物资运到赤壁暂时存放,水军的后勤补给船则不断从赤壁将前线部队需要的物资运过去。这种分段式的运输本来是很不错的选择,既可以提高运输的效率,又不至于因为运输线路太长使得前线部队无法及时得到补给。
这本来就是古代战争一种常用的方法,在大军后方,总需要有一个临时囤积粮食的小镇。这个小镇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导致一场大规模战争的失败,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官渡之战中,曹操烧了袁绍囤积粮食的乌巢,而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
正是因为赤壁镇这么重要,所以陆逊才放了五千守军在这里驻守,否则一个寻常小镇那里需要这么多人,有个五百人就不错了。可是东吴人没想到,关索的部队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火器部队,可是也有不少火药和霹雳雷的储备,只一个晚上就攻陷了这个重镇。
东吴囤积在这里的粮食与军械这下全部便宜了蜀军,这里的粮食是供应二十万大军一个月的量,足够关索这两万人吃十个月,加上他们本身带来的粮食,他们在这里守上一年完全没问题。
因为是军镇,城里的百姓不多,只有几千人,而且百姓家里也是有余粮的,加上俘虏两千多,
第二百五十一章 南昌攻略
第二百五十一章南昌攻略
诸葛恪不得已向陆逊求援,可是陆逊却没有空理他,因为现在有更烦心的事等着他。 他刚收到消息,蜀将黄叙在桂阳出兵三万,已经攻破了庐陵,现在直逼豫章。
果然如司马懿预料的那样,庐陵虽然和蜀国接壤,但是吴国并没有多少守军驻扎在这里,估计他们也认为桂阳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蜀军也不会有多重视,这里的蜀军也不会有多少,加上国内的军队已经被蜀军打残,实在没有多余的兵力可以浪费在庐陵。
而刘厚的想法完全不同,他在桂阳驻扎一支精兵、重兵不但是想在关键的时刻在背后插东吴一刀,还有阻止东吴人通过岭南古道突入岭南的作用。
这一下,东吴朝廷震动了,孙权也是大惊失色,连连发出旨意让陆逊赶紧想办法应对。庐陵虽然也是东吴的产粮区,不过因为地方较为偏僻,丢了就丢了,不是很要紧。
可是豫章不一样,这里已经是东吴的腹地,当然也是重要的产粮区,这个地方很重要,实在是不容有失啊。如果这里再丢掉,连同赤壁这一线,加上之前被刘厚抢夺的长沙、衡阳等地,东吴足足损失了三分之一的领土,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陆逊闻知这个噩耗之后,也匆匆做出应对,他一方面发令让豫章郡守马上组织地方守备军积极抵抗入侵者,一方面不得不再在水军中抽调三万精兵南下迎击敌人。至此,二十万水军已经去了七万,司马懿的计策已经成功了一半。
豫章的郡守也是个有本事的人,他调动了地方守备军,并将各村各乡的“义勇”、保丁、甚至壮丁全部组织起来,堪堪凑够了五万人马。这些“义勇”、保丁、壮丁其实就是民兵,当然,那些地方守备军其实和民兵也差不多,这些人除了有一把力气之外,什么也不是。
当黄叙率军赶到豫章郡的治所南昌城时,城里已经聚集了这五万民兵。黄叙也不卖力去攻城,只是每天痒攻,对,是痒攻不是佯攻,我没写错字,意思是,每天派少量人马去不痛不痒地攻一下城,给城里保持一定的压力。
而蜀军大部队却是就地休整,养精蓄锐等着。看官们这个时候可能就会提出异议,自古以来,打仗都是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几万大军每天消耗的粮食海里去了,所以,每个将军作战时,都希望能尽快结束战争,以节约粮食。黄叙这样做,不合常理啊。
为什么打仗比不打仗要多耗费粮食呢士兵还是那些士兵,难道他们平时不用吃饭,作战时才吃饭吗难道不是打仗时,因为死了一些人,粮食消耗更少一点吗
答案是,这个时候的军队,在平时粮食供应量很少,士兵往往吃不饱,只有等到打仗时,粮食才会敞开供应,让士兵能吃饱饭。
毕竟这个时候再不给他们吃饱饭,士兵可是没有力气打仗的,甚至要引起哗变。打败了仗,将领们也会跟着倒霉,所以就算再克扣粮饷的将领,在这个关键时刻,也是不敢对士兵的口粮有所克扣的。
当然,还有一个解释是,打仗是一个高强度的体力活,士兵们消耗的能量多了,吃的饭也增多。平时不需要训练时,士兵消耗的热能少,饭量也变少。这也是很多部队疏于训练的原因之一。这也造成了很多军队在大战时,粮食消耗比平时多出很多,甚至多出一倍来的古怪现象。也即是说,士兵们在平时只能吃个半
第二百五十二章黄叙的野望
第二百五十二章黄叙的野望
不但是南昌城的守军在盼望着早日能见到援军,黄叙也在盼望着东吴的援军早日到来。 刘厚给黄叙的任务是攻打豫章,引走东吴水军部分人马。命令中并没有要求他们一定要攻下豫章郡或者歼灭多少东吴水军。不过,显然黄叙并不满足于此,他有更多的想法。
自从白帝城之战后,黄叙迅速成长了起来,整个人也更有自信了。在白帝城之战用计阴了刘封一把后,他对用计、设伏上了瘾,时刻想着再干一票大的。所以刘厚派他到桂阳后,他憋着一口气日夜训练部队,摩拳擦掌期待着再有自己表现的那一天。
总算老天保佑,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小皇帝命令自己出兵,黄叙怎么能错过这个一展抱负的机会。小皇帝的要求很低,只需要他拖住东吴水军一段时间就行了,可是,黄叙想做得更好,他想吞下这五万东吴援军,如果还有余力,想连豫章也打下来。
到时候,自己必然也可以像关公那样“威震华夏”。作为蜀国的官二代,黄叙自小就听着长辈们的“威水史”长大。他们这一代谁不希望能像父辈那样,也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现在建功立业就在眼前,他怎么能放过这就是所谓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别看黄叙年纪轻轻,却是很有魄力,敢想敢拼。当然,他也不是鲁莽之辈,他之所以敢这样想,也是建立在他有这个实力的基础上的。
他麾下三万人马,有一个旅的火器主战部队,实力强劲,剩下的人马虽然仍然用刀枪剑戟作为主要武器,但是他们每个人也配发了3枚霹雳雷,必要时候,全部可以转化为掷弹兵。
这样的战力,别说对方来五万人,就算来个十万人马,只要操作得当,也未必不能将他们留下来。虽然说,就算是正面对敌,自己麾下的部队也不惧五万东吴军,但是,黄叙在拥有优势战力的情况下,依然热衷于用计。
黄叙军在南昌城下守株待兔的这段日子里,黄叙除了派人到处征集粮食外,还派出大量斥候到处侦察地形,一来是侦察东吴援军的动向,二来是寻找设伏的地点。
借助于“中情局”快捷的信息传送网络,黄叙很快就确定了东吴援军打算从水路过来。从荆州到南昌,直线距离并不算太远,大概一千多里,但是,走陆路的话,要穿过大片的蜀军占领区,而且期间河网纵横,很不利于赶路。
如果走陆路,东吴援军最快也要一个月才能赶到南昌,而且经过长途跋涉后,士卒肯定疲惫不堪,这个时候他们不但不能马上投入作战,还要小心防范不要被敌人偷袭。因为这个时候是他们最脆弱的时候,必须休整一些时日才能投入战事。这也是为什么古代打仗,将领们都喜欢在敌人初来乍到,尚未站稳脚跟的时候发起进攻。
走水路虽然要兜远很多,差不多多走了一倍的路程,但是,时间上可能更快,因为顺江而下速度比两条腿走路快多了。而且士兵可以在船上休息,不用劳累赶路消耗体力。这样的话,士兵一下船就能作战,无需休整一段时间才能投入战斗。
当然,这样行军也只有东吴水军才能做得到。如果换了蜀军或者魏军,光是征集船只就不是一年半载能完成的任务。毕竟要进行那么长距离的航行,可不是随便弄几条渔船能满足要求的。这个时代的大船可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多
第二百五十三章 料事如神的黄叙
第二百五十三章料事如神的黄叙
黄叙的第一波袭击就选在杨汉江几条支流交汇的地方,这里其实已经是南昌城的近郊。 (古代的河流走向和现代稍有不同,请地理党不要纠结。)交汇的地方比较宽阔,很适合用来做伏击的场所。
诸位看官可能会有疑问,但凡搞偷袭、伏击,都喜欢选择地势险峻、狭窄的地方才好方便下手。像峡谷这种两边有高山,中间道路低,或者盆地这种三边甚至四边环山,中间是低矮的盆地的地形才是搞伏击的最佳场所。可是黄叙为什么偏要选开阔的地方呢
原因是,黄叙想尽量多放一些敌船聚集在一起,好聚而歼之。船队沿江而行时,是排成一字长蛇阵的,江面宽阔时,了不起就三、四艘船并列而行,遇到江面狭窄的地段,就得一艘接一艘地通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船队进行偷袭,只能消灭船队打头的那几艘船。
其他船见到前面受到袭击,马上就会反应过来,做出相应的应对,这样的偷袭毫无意义。要想偷袭取得更大的成果,就需要船队尽量多的聚集在一起,来个聚而歼之。
黄叙猜测,在这个几条支流交汇的地方,就是东吴船队暂时汇合、聚集的地方。果然不出所料,东吴船队从其中一条支流驶出后,前队停止了前进,就在这个河面宽阔的地方暂时停歇,他们要等待后队所有船只全部驶出支流,并开始建立水军营寨。
这个位置其实是最适宜建立水军营寨的,首先,这里的河面足够开阔,在这里建立水军营寨的话可以容纳下足够的战舰;其次,这里离目的地南昌城已经很近,从这里登岸作战可以迅速推进到南昌城下,作为一支援军,这里离主战场的距离远近适宜;最后一点,就是这里是几条支流的交汇处,万一打了败仗,还可以随时逃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