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阿斗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劏个老鼠
尤其是得到田七后,他配制的外伤、止血之类的成药更是效果一流。刚才那些太医给孙权喂服的药粉正是华佗研制的一种止血粉。这种止血粉和蜀**队用的行军散很相似,不过配方经过改良,更适合内出血使用
第二百六十八章 张顾论战
第二百六十八章张顾论战
谁知听了顾雍的话,太尉张昭却出来唱反调,他认为这次丧师辱国,陆逊难辞其咎,本应将他锁拿归案,只因现在前线战事正酣,不宜阵前易将才暂时不降罪给他,让他继续在部队里待罪立功。
张昭认为陆逊是个准罪人,现在是决定国家生死命运的朝议,不应该向这个准罪人问计,况且陆逊屡战屡败,也充分证明了他的无能。
有了分歧就有争论,于是,东吴朝堂就应不应该召陆逊回来问计之事争论了一整天,而且浪费了一天时间也没争论出个所以然来。
后面的几天,朝堂中就各种各样的问题展开争论,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东吴今后何去何从。张昭提出投降蜀汉,反正汉朝本来就是天下正统,归附汉朝完成天下一统并不是什么坏事。
如果站在历史的角度,站在国家民族的角度,张昭这番言论不但没有错,还很“高义”,很有“顾大局,识大体”的觉悟。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减少百姓的战祸,为汉民族保存更多的元气做出了贡献。
但是站在当时的情况,站在东吴的立场和孙氏的利益来看,他就是个十足的投降派、卖国贼了。张昭提出投降的观点一点也不奇怪,当年赤壁之战时,张昭也是主张投降曹操的,他本来就是个老牌的投降派。显然,这个时候,他的老毛病又犯了。
顾雍当然不赞成他的主意,连忙出言反对:“张太尉此言差矣,想我吴国历经三代,无数仁人志士为之抛头颅洒热血方有如今局面,怎么能说降就降。大王刚病重,你不思如何扶持世子登位,不思如何退敌保江山,却一味主张投降,不是卖国贼是什么”
顾雍越说越气愤,到了后面有点激动了,说的话也变得难听起来。张昭被他一口一句“卖国贼”气得吹胡子瞪眼睛,指着他激动得花白的胡子都抖动了起来,半天说不出一个字。好不容易缓过气来,开口道:
“竖子,看不清形势的蠢货,目今蜀国大军横扫天下,所向披靡,而我军越打越少,未尝一胜,这样的局面还能维持多久即使不降,难道人家就不会来取吗你觉得蜀国大军一到,剩下这点残兵败将能挡得住蜀国的虎狼之师吗”
“哼!蜀军再强又怎么样它再强有当年曹操百万雄师强吗曹操百万雄师尚且败于我军之手,赤壁一战,我军以少击多,百万曹军灰飞烟灭,难道你忘了吗当年你可也是一味叫嚣着要降曹的,如今怎么样曹军在哪里”顾雍道。
“今时不同往日,当年曹军虽然声势浩大,可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乃非正义之师也。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我东吴与刘豫州却是精诚合作,两方士兵皆士气高涨,加上周都督运筹帷幄,巧妙设计,这才有了那场大胜。
现如今天下形势却是倒转过来,蜀汉秉承汉室正统地位,小皇帝刘禅打着光复汉室,拯救万民的旗号,倒也骗得不少人跟着他走。而我东吴,一直是臣子之国,今天王师来征,国民离心离德,我们拿什么去抵抗
再说了,现在的蜀军人数虽少,战斗力却比当年曹军更厉害。请问这几年我军屡次与蜀军作战,可有过胜绩如今蜀我两**力对比,比当年曹军与我**力对比更悬殊。请问如果蜀军大举进犯,如何抵挡谁能领兵去抵挡你吗你吗”
张昭指着顾雍,
第二百六十九章 铁锁横江
第二百六十九章铁锁横江
张昭和顾雍各抒己见,争论了半天也没争论出个所以然来。缺乏了一个强而有威信的人作为裁判,这样的争论永远也得不出结果。可惜,一言九鼎能做裁判的孙权已经起不来了,而且可能是永远也起不来。
本来,像周瑜这样的强势大都督也是可以说得上话的,勉强也能做这个裁判。可惜周瑜之后东吴再没有大都督。这句话的意思不是指没了这个官职,而是在人们心目中,除了周瑜,谁也没有资格做东吴的大都督。
陆逊本来是够资格的,可惜被毁人不倦的刘厚将他彻底打落凡尘,毁得不能再毁了。更何况,他并不在场。陆逊现在在夏口水军大营中正焦头烂额的,前线水军大败,逃回来的船只、人马不足一成,他要安顿这些溃兵,还要想办法防范关公乘胜追击杀到水军大营,现在的他根本无法回去参与那些朝堂争论。
随着四支兵马被派出去抵挡南、中、北三个方向的蜀军,陆逊手头上的兵力已经枯竭,刚逃回来的残兵败将是暂时无法用的,而夏口水军大营只剩下五千士卒。虽然这五千人是东吴水军精锐中的精锐,个个都是可以以一当五的好汉,但是人数实在太少了,这么点人还不够人家填牙缝的。
如果还是以前那种旧式部队之间的对抗,陆逊还没那么绝望,自己手上有着这五千精锐,再配合自己的奇谋妙策,即使敌军有多于己几倍的兵力,也未尝不可以一搏。
可是偏偏对手是攻击力远超这个时代新式军队,很多东西完全超出陆逊的想象,这样的部队,自己要有几倍于对方的兵力才敢与之交手,现在反过来,敌人兵力是己方的几倍,这仗还怎么打
陆逊冥思苦想了一天一夜,终于让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想到的办法就是“铁锁横江”,即用铁链横在江面上,拦住上游过来的船只。这一计策在原历史上是在三国后期,确切地说是蜀国灭亡后,东吴将领吴彦发明的。
既然吴彦能想到这种方法,绝顶聪明的陆逊怎么可能想不到,以前没想到不过是那时候不需要而已。以前东吴水军一直处于进攻的态势,哪里需要想这种防御方法。现在情况窘迫,不得已之下,陆逊提前将这一策略想了出来。
陆逊之所以能想到这一策略,也是受了拉渔网防水雷的做法启发。他心想,既然用简单廉价的渔网就能阻挡蜀军水雷的袭击,那么是不是也能用类似的方法阻挡他们的船只顺流而下呢
他一开始想到的是用绳索,用一条坚韧的绳索横贯在大江上,就可以勒住下来的船只。后来转念一想,现在的舰船都是巨无霸,什么样的绳索才能勒得住这样的巨无霸而不会断掉呢而且还有一个问题,还要经得起破坏,蜀军要是发现船只受阻,一定会派人下来查探原因。
当他们发现是绳索作怪时,必然就会想办法砍断这条绳索。如此一来,自己的计策不是功亏一篑了要有条很坚硬的东西,既可以拦得住巨型战舰,又不会让蜀军那么容易破坏掉才行。
想啊想,在陆逊冥思苦想之下,最后终于给他想到
第二百七十章 矛盾个体关公
陆逊在忐忑不安中足足用了一个月才铸好了一条大腿粗的铁链,用两条深入地下一丈深的铁柱浇铸在两岸边,这样一来,蜀军想破坏它也没那么容易了。 这条铁链完工后,陆逊安心了不少,见蜀军还没来攻,于是趁着有时间,又命人在铁链上缠上荆棘、铁蒺藜等扎手的东西,又每隔几步绑上一条削尖的木桩。
木桩的尖端对着上游,看起来就像陆上用的拒马。陆逊不断地命人添加各种附属的设施,使得铁链更难被破坏,对上游的船只危害性更大。
陆逊这段时间做了很多事,都是为了应对蜀军大举东侵而做的准备。可是关公却迟迟没有出兵。为什么关公没有乘胜追击,反倒给了那么多时间自己做足准备工作呢陆逊可谓百思不得其姐。
关公在击溃了东吴水军前线部队后,也曾命令部队追击,不过他只让部队追击十里,然后就鸣金收兵。他没有让部队一直追下去,打到夏口,甚至一鼓作气,打到建业。不是他不想这么做,而是他觉得条件不允许,他觉得蜀国水军还没做好远征的准备。
尤其是在火药储备方面,这一场仗看上去风光无限,摧枯拉朽般将东吴前线舰队打烂,可是蜀军几乎消耗掉荆州储备的所有火药,其中大部分是计划转运到北方前线的。
关公打的这场仗,不但使得荆州短期内防御力大降,甚至已经影响到刘厚的北伐进程了。这个时候张飞和庞统已经打下了宛城,刘厚和一干文武官员带着hong军也动身去宛城。可是却发现后方没有弹药运上来,刘厚不得不暂时停止了对许昌的攻略计划。
关公这一下豪赌的行为气得司马懿直跳脚,他可是一直主张要尽快攻占许昌,造成魏国已经灭国的假象,以此来争取天下人心的。
可是他的主张一再受阻,先是刘厚不重视他的主张,认为太冒险,不肯将主攻方向放在许昌,现在好不容易收拾了曹仁部队,大军的攻击方向终于回到正轨,而且快要打到许昌,实现他的主张,却在最后硬生生被关公这个老愣头青给破坏了,他能不气吗
气也没用,南、中、北同时出动三路军调走东吴水军,再以关公的荆州军击溃东吴剩余的前线水军本来就是他的计划。关公完美地完成了这个任务,只是消耗着实大了一点,这点是他没有预料到的,他还能说什么呢更何况关公的身份摆在那里,他敢说什么吗
他甚至建议刘厚不管有没有弹药,也要继续攻打许昌。他觉得部队没有弹药就停止前进简直就是个笑话,以前那么多部队还不一样没有火器火药,人家难道就不用打仗了吗现在蜀军人强马壮,有hong军,还有张飞、庞统的大军,这么强的阵容难道还要怕攻不下区区一座许昌城吗
可是刘厚却坚决不同意在这个时候进攻许昌,他倒不是认为蜀军现在攻不下许昌,hong军的训练很严格,即使火枪部队也从来没拉下短兵相接的肉搏战训练,虽然他们在肉搏战上的实战很少,但是却不是完全没有一战之力。
更何况还有肉搏王牌藤甲兵,还有张飞、庞统那支仍然以冷兵器战法为主的部队,如果他们大军压境,全力攻打,相信许昌也不可能坚持得了多久。不过刘厚就是不舍得让手下这些精锐白白牺牲。这些都是他精心培养出来的部队,死一个他都能肉痛半天。
如果打肉搏战,伤亡肯定很重,他一直习惯了用强大的火器碾压敌人,让自己的部队伤亡率极低,
第二百七十一章 傻等的皇帝
自从司马懿献计智退东吴水军后,刘厚就一直在等待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在等待中,渡过了建兴二年(公元225年)的春节,期间,关银瓶和张星彩都到了襄阳陪他过新年。
期间自然有一番久别重逢、久旱逢甘露,乃至于颠鸾倒凤、夜夜笙歌等风流韵事,因为河蟹的关系这里再次省略了一万字。过完年后,两人都有要事要忙,就双双辞别了刘厚回到成都去了。
不过刘厚也不寂寞,因为周雪自始至终留在他身边。再后来,刘厚移驾宛城,周雪也一路伴陪。有美相伴的刘厚,日子过得倒也快活,只是等待着各地的战报令人有些心焦。
尤其是后来对东吴的战争已经大获全胜了,可是补给弹药也被关公消耗一空,刘厚不得不和几十万将士在宛城傻傻地等待着“工业部”慢慢生产补充弹药。幸好关公没有扣压送到北方前线的粮草,否则刘厚这几十万人马一旦断粮,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这段时间几十万大军无所事事,刘厚一方面加强各支部队的训练,一方面让人拿着自己的圣旨,四处出动去收编周边的郡县。这些使者除了拿着圣旨外,还往往带上一支人数不算少的军队。
这些跟着使者四处去收地盘的部队一来可以保护出使的钦差,二来也可以给那些地方官们一种威压,所谓的威逼利诱就是这么回事。大部分地方官一看,天兵天将大军压境,而且一看就是兵强马壮的那种,心里自然就要掂量掂量,自己如果不投降能不能守得住城池。
其实这些跟着钦差出动的人马还有第三个作用,一旦这些地方官不识好歹,不肯反正归降,那么这些人马就不再是钦差的保镖这个角色了,他们会迅速转变成攻城掠地的强军,顺手将这些负隅顽抗的城池打下来,将县官或者郡守扒皮抽骨。
蜀军虽然弹药不足,但是还有很多使用冷兵器的部队,例如藤甲兵,再例如张飞、庞统的军团。让这些人去进行这种低烈度的战争就再适合不过了。这也是对他们进行实战训练的其中一个科目。
另外一个实战训练项目是剿匪。天下大乱那么多年,除了大小军阀割据之外,民间还有大大小小的各种土匪。这些土匪有些是实在活不下去的贫民,只好落草为寇,也有些真的是穷凶极恶之徒,甚至有些是原来的黄巾贼余孽。
无论是哪一种,对地方的治安影响都很大,都必须被清除。蜀国境内的土匪自然是早就被清除了的,但是这些新占领的地方,刘厚还没来得及去对付他们,现在正好有空闲,刘厚自然要派出一支支剿匪部队,四处清除这些土匪。
剿匪也是低烈度战斗,正适合用来练兵。就是这样,三个月时间,长江北岸到宛城这一带渐渐恢复了太平。而刘厚却笑不出来了,他没有因为这些频频传来的好消息而感到多开心,反而因为一件事感到很忧心。
令他忧心的事就是,这三个月荆州只送了少量的弹药过来。大军现在一方面要训练,一方面要剿匪和攻打一些不肯投降的城池,虽然已经尽量使用冷兵器的战斗方法,可是有些地方还是免不了要用些弹药的。
可是这三个月荆州送来的少量弹药根本不够这些低烈度行动的需求,弹药一直在入不敷出,不但得不到补充,反而已经快用完了库存。
&n
第二百七十二章 兵分两路
步骘到了荆州后,对关公说,皇帝答应以后要攻打东吴时,一定会让关公领兵,让他有机会报仇雪恨。 这个承诺多少让关公蠢蠢欲动的心安定了一点。然后步骘又说,现在蜀国水军太小,太弱,东吴水军如果散入云梦泽,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完全剿灭他们,如此让他们逃了岂不是白白便宜了他们
这些话完全站在关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很得关公的认可。尤其是步骘说到如果让这些东吴水兵逃掉,白白便宜他们的话,让他深以为然。
关公虽然不是睚眦必报的人,可也不是那么宽宏大量,对所有东吴人都没什么好感,他自然是不想放过那些东吴兵的。
步骘曾经是东吴重臣,本来关公对他也是没什么好感的,不过一来当年“白衣渡江”偷袭荆州的事他没份,二来步骘也已经归顺刘厚多时,而且一直表现得很忠诚,关公也就没有给脸色他看。
现在听到他的话,关公心里一动,顺势就向他请教有什么办法才能防止那些东吴水兵逃脱。步骘正中下怀,建议他以其现在准备不足的时候贸贸然去伐吴,不如从现在开始编练部队、建造舰船,争取早日扩大蜀国水军的规模,等到时机成熟了再一鼓作气将东吴水军一网成擒。
当然,关公也不是那么容易被劝服的人,步骘除了拿上面的话劝说他外,还用上了一些不为人知的手段,前后足足花费了七天时间,才让关公彻底放弃了马上就去攻打东吴的打算。
至于步骘用了什么手段,既然说是不为人所知,那当然连作者也是不知道的,只能留下一个历史之谜,让后人去挖掘去猜想了。
劝服了关公后,步骘亲自督促着辎重部队连夜出发北上,他要尽快将囤积在荆州的战争物资搬空,让关公再也无法发动对东吴的战争。
等了三个多月,刘厚终于看到大批的弹药陆陆续续运抵宛城前线,刘厚差点喜极而泣。有了这些弹药,hong军又可以发动一场大战了,战争的历程终于又回到正轨。
建兴二年(公元225年)四月二十八,刘厚从张飞、庞统军团中挖走了五千人马,将他们留下来守卫宛城,大部队则出发东进,开始新的一轮对魏国的攻伐。大军往东走到叶县后,兵分两路,一路往南,去攻打汝南,一路北上直奔许昌而去。
现在像叶县这种周边的县城,在刘厚闲着的这三个月中,大部分都用圣旨和大军压境的这两样法宝和平收复了,但是汝南不行。汝南是一个大城,驻军不少,足足有五万人之多,关键是,这里的守将也不是一般人,乃是镇南将军曹休。
曹休,字文烈乃曹操族子。曹操称赞其为“吾家千里驹”,让他与曹丕共同食住,待他如同亲子,并使他领虎豹骑宿卫。曹休也的确了得,在汉中之战中,他识破张飞计谋,大败吴兰。
大将军夏侯惇薨后,曹丕任命曹休为镇南将军,假节都督诸军事,接替夏侯惇屯驻汝南郡召陵县。为什么汝南区区一个郡城要一位重量级的曹氏族人来驻守呢答案很简单,因为汝南很重要。
汝南,古属豫州,豫州为九州的中心,汝南又居豫州的中心。故汝南有“天中”之称,即是天下的中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