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我是阿斗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劏个老鼠

    “雷电不是我们目前可以触碰的东西,你要将这个结论记下来,省得后来人不小心因此丧命。嗯,你要写成警告,警告后来人,就说雷电蕴含非常巨大的能量,没有足够大型和足够强度的设备和材料是无法引导过来和存储起来的。轻率去做这件事很容易丧命,如果要做这方面的试验,一定要有万全之策保障人员安全,例如将所有人员撤离试验现场。”

    毕竟就算在刘厚生活的后世,雷电发电还只是理论上可行的科学幻想,还没见有任何人、任何机构真正实现这个理想。为了避免在以后的历史长河里,还会有左慈和富林克林这样的科学狂人出现相同的想法,并为此丧命,刘厚只能啰嗦点了。当然,他也不能完全堵死了这条科研探索之路,只提醒后来人要做好万全之策。

    “嗯,我记下来了。”左慈奋笔疾书,很快就将刘厚的教诲记录下来,正是一个标准的三好学生模样。“那我们怎么样才能得到电呢”他终于提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有蓄电池,用来储存电能。”刘厚想了想,道。

    他太怀念以前的电气时代了。电风扇、电灯、电冰箱、电视、电脑……他已经远离这一切很久了,久到有些记忆都有点模糊了。现在终于看到了一丝曙光,通过这几年左慈师徒的努力,产生电力已经有了物质基础,有了电,一切皆有可能……

    “我现在先告诉你一种铅蓄电池的制造方法。首先,我们需要有硫酸作为电解液,将硫酸放在瓦罐里就行了。”

    通过这几年不断煅烧、提炼各地送来的各种矿石,左慈已经制造出了硫酸。毕竟硫磺不是什么新鲜物事,左慈以前炼丹时也多有接触,这几年为了制造火药,刘厚更是派人大肆收购、开采硫磺。

    煅烧硫磺得到的二氧化硫溶于水就是亚硫酸,再用氧化剂氧化亚硫酸就能得到硫酸。作为多种化学实验重要的试剂,左慈早就制备出硫酸来了。

    “然后是电极问题,电极主要由铅及其氧化物制成,正极可以用二氧化铅,负极可以用一条铅棒。将这两个电极都浸入硫酸里,中间要用块隔板隔开。”刘厚继续将脑袋里关于铅电池的记忆挖出来。

    铅及其氧化物左慈都异常熟悉,熟悉程度比刘厚还高。左慈炼丹炼了一辈子,最熟悉的就是铅汞之物,这是他以前炼丹最常用的材料之二。

    “对了,中间那块隔板,是为了防止两个电极短路的。呃,我想想,用什么做隔板好呢”刘厚想了一会,也想不出用什么,毕竟现在可以利用的材料太少了。

    “算了,还是用陶瓷吧,你让人做一块陶瓷板,可以适合固定在那个陶罐中间的,在陶瓷板上要戳很多小洞,可以让电解液顺利通过才行。喔,对了,不要用陶罐了,你干脆让陶瓷工匠定做一个陶瓷箱子吧,做成长方体状的,那样会好用点,中间做个卡槽,正好可以cha入隔板。”刘厚又补充道。

    “这就是蓄电池,两个电极分别绑上铜线作导线,这个电池基本上就完成了,然后就是发电问题了。”

    “这,这电池不是用来发电的啊”左慈问。

    “当然不是,这是蓄电池,是用来存储电的,发电要用到发电机。”刘厚解释道。

    “制作发电机最重要的是两块大大的磁石,越大越好。然后是一个转子,待会我画个式样给你。再然后是铜线,嗯,这个铜线要漆包线,就是外表要涂一层漆,使它和外界绝缘。”

    “师傅,这个磁石我们有,但是不知道要多大。”左慈问。

    “大概这么大吧。”刘厚随手比划了面盆那么大的一块。

    左慈面露难色,“这……天底间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磁石”

    中国人早就认识磁石了,磁石一般用来做药,据说有平肝潜阳、安神镇惊、聪耳明目、纳气平喘的功效。磁石还被做成司南(指南




第二十三章 张姥姥进大观园(十二)遂发枪
    第二十三章张姥姥进大观园(十二)遂发枪

    本来刘厚是不想带两个小萝莉去参观军营的,省得张星彩因受军营气息感染而野蛮劲变本加厉。 谁知道天不遂人愿,张星彩和关银屏都强烈要求去军营看一看。

    在被张星彩嗲声嗲气地叫了50多声“小阿斗”、“好阿斗”,揽着手摇了40多次,在耳边吹了30多口气,又在腰里拧了20多下,正打算要拧耳朵时,刘厚败下阵来,只好答应带她们去参观军营。

    反正已经让左慈收她为徒了,两个小萝莉也答应了以后搬过来“工业部”住,好方便在这边上学、学本领。以后有的是机会调教她(们)。

    而令刘厚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他带两个小萝莉去参观兵营时,关银屏对赵云很是崇拜,并提出要拜赵云为师。赵云居然也觉得她资质上佳,是个可造之材,很开心地收下这个徒弟。

    历史上,关银屏也是跟赵云学习武艺,不过那是在关羽死后,现在她居然提前拜了赵云为师,不知道这算不算历史的惯性。

    刘厚真没想到外表看起来羞答答,柔弱不堪的关银屏竟然内心也有这么好动的一面。其实也很正常,关银屏毕竟是关羽的女儿,将门虎女,关羽又是当世一流的武将,平时耳濡目染之下,对武艺、军法感兴趣一点也不奇怪。

    学武就学武吧,反正历史上这个关银屏不是刘禅的老婆之一,她野不野蛮也不关自己事,这是刘厚不负责任的想法。不过想来这样对她也是好的,关银屏性格太柔弱,学武艺中和一下也好。

    于是,刘厚多了个真正的师妹。张星彩不算真正的师姐,只是名誉上的师姐,实际上应该是徒孙,因为左慈名誉上是刘厚的师傅,实际上是徒弟。

    不过,不明就里的张星彩现在改了称呼了,每天一口一个师弟地叫得欢。刘厚也不以为意,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带着她们在“工业部”基地里到处游玩,让她们见尽各种新奇好玩又刺激的东西。

    既然连兵营都去了,“工业部”最核心的地方——火药和火器秘密工厂刘厚也没打算藏私,带她们进去好好参观了一番。还专门安排人试枪试炮给她们取乐,颇有点烽火戏诸侯的意味。

    毕竟以刘关张三人比亲兄弟还亲的关系,作为他们后代的三个小孩,关系也和兄弟姐妹差不多,刘厚也不怕她们有泄密的可能。

    张星彩倒是对枪炮不陌生。张飞上次被刘厚“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不用靠武功,靠火器也行”的话(见第一卷第二十六章试枪)刺激到后,对火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直以来积极为刘厚找矿挖矿,还到处抓匠人送给刘厚,当然也软磨硬泡地从刘厚这里搞去了不少火药和少量火铳、火炮、震天雷。

    这些火器数量很少,张飞只能装备自己的近卫队,平时很少用在战场上。鉴于产能有限,刘备其他部队目前还无法大规模装备各式火器,更不要说形成战力了。

    所以,论火器装备程度张飞的部队仅次于刘厚的“hong军”,在刘备集团乃至于全国、全世界范围内,也是火器最多的部队了。

    张星彩受了刘厚的野蛮后妈孙尚香影响,也喜欢军旅之事,所以也能接触到张飞这支火器近卫队,自然也是看过火器训练的。

    在轰轰隆隆震天动地的火枪火炮演练现场,关银屏被吓得躲在刘厚身后,两手捂着耳朵,不敢睁开眼睛。但是张星彩不但不怕,反而蹦蹦跳跳着拍掌叫好。

    这次拿出来演练的都是遂发枪。刘厚知道使用火绳点火的火枪有很多缺点,例如遇到风雨的天气,火门里的火药不是被风吹走,就是被雨打湿,以致不能发射;有时还没有瞄准好,就过早地被点燃的火绳点着,造成了误放;在夜里点着火绳也不利于隐蔽等等。

    由于刘厚的先知先觉,跳过了火绳枪和转轮打火的火枪,直接研制遂发枪。

    这种遂发枪有一个击锤,击锤的钳口上夹了一块燧石。在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如果需要射击时,就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击打在火门边的击砧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药池里的火药。

    为了解决火药池不受风吹雨淋的问题,工匠们还设计了一个扣簧,这个扣簧能移动,在击发位置时,扣簧会放下,盖住火药池。当燧石撞击扣簧时,它会弹起来露出火药池。另外有一个扣簧片会将扣簧固定在这两个位置。

    简单来说就是在火药池上加一个盖子,起到防风防雨的作用,在开枪的瞬间才打开盖子,这一结构使得遂发枪成为全天气使用的武器,再也不用担心风雨天哑火了。

    这时,只见五排火枪兵列好了队站在众人旁边,队正叫着口令:“立正!”。只听见“刷!——噔”的两声,五队火枪兵腿一蹬,做了个立正姿势全部昂首挺胸站的笔直。

    “装药!”随着队正第二个命令发出,所有火枪兵立刻半击发击铁,然后从腰里挂着的弹药袋里取出一颗纸壳子弹,拉开装火药一端的丝绳,将已经称量好的定量火药从火枪口倒进枪管。

    接着,他们拉开了装弹丸那一端的丝线,取出一颗用浸蘸油脂的亚麻布包裹着弹丸,装入膛口。用油布包裹弹丸是为了减少了摩擦,这样不仅加快了装填速度,而且起到了闭气作用,使到射击精度随之提高,射程也增加了不少。

    然后他们用通条将弹丸顺



第二十四章 张姥姥进大观园(十三)试炮
    第二十四章张姥姥进大观园(十三)试炮

    “真厉害,真好玩!咦,你有这么厉害的神器,为什么还皱着眉头”这时候张星彩终于注意到刘厚在一边皱眉沉思了,于是停止了蹦跳,问道。

    “你没发现问题吗”刘厚问。

    “什么问题”张星彩疑惑的问。

    “50步威力很大,不管敌人是穿着甲胄还是持着盾牌都会被杀伤。但是一百步,准头和杀伤力都很有限。”

    “那又怎么样”

    “那样问题就大了,如果对上骑兵,如果他们已经冲近50步了,要压制他们很可能就来不及了。还有,弓箭的射程一般都有100步,像黄老将军那样的神箭手,射300步都不在话下。那我们这个火枪50步的射程有什么用”刘厚口中的黄老将军指的是黄忠。

    “车,天下间有几个人射艺能比得上黄老将军的。”张星彩不以为然地道。

    “至少要比得上一般弓兵射出的弓箭射程才行,否则到战场上没有多大优势。”

    刘厚嘴里说着,心里却已经想了几个方案,例如:提高冶炼水平,使到做枪管的材料更坚固,这样就可以使枪管不用做那么厚,从而减轻重量;又例如想办法将膛线搞出来,也可以提高准头和射程,等等等等。

    毕竟后世的燧发线膛枪打100码一点问题都没有,据说就算最早的后装线膛枪的有效射程(瞄准且能打中)也在200码以上,手艺好的工匠做出来的好枪,据说300码准确性都不错。南北战争时期的线膛后装黑火药枪有700多码距离上的击杀记录。

    张星彩可不管改不改良火枪的问题,只见她这时兴冲冲地抢过一个火枪手手里的火枪,想尝试着开几枪玩玩。刘厚一看吓坏了,连忙上前极力劝阻。

    他们现在试用的火枪有十几斤重,加上后座力,估计以一个12岁小女孩的力气,是很难控制得住的,张星彩去玩这个,万一有个好歹怎么办

    在刘厚好说歹说劝阻下,张星彩终于答应放弃放枪,改放炮。火炮都是固定在炮架上的,反震的力气都被导到地下,一般不会伤到人,刘厚还是比较放心的。

    只见五门金灿灿的大炮一字排开在张星彩面前。这些炮在中段两侧各有2个炮耳,4个炮耳可以帮助将炮固定在炮架上。而炮架两侧又有两个轮子。这样,只要套上牛、马等牲口,就可以很方便将炮拉到需要的地方了。

    这五门炮口径达95毫米、炮长约1.7米,炮车重1200斤(300公斤)。炮身上还加铸数道箍,以使炮身能承受较大膛压而不至于轻易炸膛。

    由于炼钢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钢铁质量达不到要求,所以这五门大炮全部是用铜铸成。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

    铜那可是硬通货,刘厚看着这五门大炮心里在滴血,这可是生生用铜钱堆出来的啊!这也是刘厚的全部家当了,以刘厚现在几家工厂的产出,以多种产品垄断这个时代的经营,目前也只够钱铸这么五门铜炮了。

    当然,这也和“工业部”建设初期处处都要用钱和目前工厂产能还不算太大有关。现在“工业部”基地的建设基本已经成型,流民安置也告一段落,用钱的地方减少了,等将来“工业部”出产的各种新奇商品打开市场,钱粮将源源不断输入,就不怕没钱铸炮、造枪了。

    这些炮的有效射程实弹可达400米,霰弹可达200米。炮弹重量达4公斤(实弹),如果换成霰弹则弹量可达8公斤。每门炮配炮手8人,其中一人为炮长。训练有素的炮手每分钟可以发射一炮。

    只见各炮的炮手忙碌着,装药、塞炮弹,用一条通条压实炮弹。装好药后炮长亲自上前,调整角度、瞄准目标。所有准备流程走完后,一名队长上前报告:“报告镇南将军,炮队五门火炮均已做好发射前准备,请指示。”

    刘厚差点都忘了自己还有个“镇南将军”的名号,这时听队长说起,愣了一会才反应过来他是在跟自己说话。于是,他小手一挥道:“稍息。”

    原本立正姿态的炮队成员全部做了个稍息的姿势。刘厚一招手,张星彩拿着火把,兴冲冲地扑向五门火炮。

    只见她轮番点燃五门火炮的火药捻,放了一炮又一炮,一边放还一边哇啦啦地叫喊着。她放完一炮,就跑到另一门火炮旁边,准备放第二炮,而被她放空的火炮马上有炮兵上来将大炮复位、清膛、装药、装弹、压实弹药、重新瞄准,可怜的炮兵,稍息姿势还没维持多久就马上投入到紧张的装弹工作中去,最后一个个都被累坏了。

    张星彩像过年放鞭炮放烟花的孩子一样,举着火把在几门大炮间窜来窜去,兴奋的脸上泛起了象牙般洁白的光泽。最后连关银屏也忘记了害怕,接过火把也点了几炮。

    刘厚看着她们放着炮,心痛得汗都流下来了。他倒不是心痛那点火药,而是担心自己这五门宝贝疙瘩铜炮被折腾坏了,这可是目前他所有的身家啊!

    直到五门火炮都过热有炸膛的风险时,张星彩才停止了胡闹,不情不愿地在女兵的陪同下回碉楼休息了。刘厚看到她原形毕露的野蛮样,悔得肠子都青了,早知道就不带她来看火器演练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张星彩和关银屏看的是热闹,玩得也很热闹,但是刘厚未曾上去点过一次炮,却看出很多门道来了。

    他发现这些炮的命中率低得可怜,大概只有三分之一不到的命中率,这还是那些有经验的炮长亲自出马瞄准的结果了。

    他瞅着铜炮看了半天,越看越觉得有点不自然,越看越觉得哪里不对劲。思索了半天,终于恍然大悟,原来炮身上光溜溜的,没看到准星和照门呢!

    刘厚一拍



第二十五章 张姥姥进大观园(十四)超级战舰
    第二十五章张姥姥进大观园(十四)超级战舰

    虽说最后决定造平底船,不过,刘厚也不打算完全按这个时代的技术随随便便造个船玩玩。 他要打造一艘这个时代的“超级战舰”。

    首先,这艘船要很大,要分几层,否则怎么能放置得下几十上百门火炮“楼船”!按照从东吴挖来的工匠的说法,刘厚建造的船属于“楼船”。

    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和越国就已经能够建造楼船,吴王阖闾乘坐的“余皇号”就是楼船。汉武帝征伐南越时期建造的楼船已经可以搭乘1000人,高度约为28米,是今天好几层楼那么高。

    甚至传说汉武帝曾经造过一艘巨无霸级大船,号为“豫章大船”,可乘万人,船上可以建造宫殿,当然这不可能是战舰了。

    三国时期吴国建造的用于作战的楼船非常庞大,船上能够建造5层楼,最多搭乘3000人,是水战的主力。通常的战术是撞击敌船或直接登上敌船进行肉搏。
1...2021222324...2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