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阿斗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劏个老鼠
因此,这个时代船只的大小直接影响搭载士兵的数量,也就直接影响战斗的结果。东吴的楼船上除了建有高楼外,每层楼上也建有防御性的女墙,第一层女墙上还有剑孔、矛孔等,既可远攻,又可近防,还设有礌石、铁刺等防御性武器,简直就是一座移动的城池。
《太平御览》记载东吴有名号的楼船包括:飞云、盖海、长安、赤龙、驰马、青龙战舰、晨凫等等。
不过,船建到那么高,又是平底船,就很危险了。危险来自哪里后世的人一眼就能看得出来:重心太高了,容易倒!
楼船由于重心问题,导致抗风能力差,只能用于内陆河流湖泊,出海的风险极高,容易沉没。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吴将董袭指挥的“五楼船”在长江水面上遭遇大风,结果颠覆,董袭溺水而亡;另外,孙权的“长安号”楼船也是在大海上遭遇暴风而沉没的。
刘厚很担心这个问题,既然不能造尖底船来提高抗风浪能力,那么只能不要造那么高了。因此,刘厚决定自己这个“超级战舰”只造3层就算了。省得太高头重脚轻被风一吹船翻了就惨了。
刘厚和张星彩一行人来到了船厂,直接去到船坞参观。他们上到一座高楼上,在这里正好能俯视整个船坞,正在建造中的大船一览无遗呈现在他们眼前。
只见一个庞然大物就在脚下,十足一头史前巨兽。这个庞然大物有一条长长的龙骨贯穿头尾,龙骨中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条横梁,就像史前巨兽的一根根肋骨。无数工匠、工人围着这个庞然大物忙碌着,就像一群蚂蚁在一只巨型甲虫身上爬上爬下。
这艘船设计长度二十四丈(约55米),高出水平面4丈(9.2米),可载千人,装万斛,用后世的算法,这艘船的排水量应该接近1500吨。事实上,这样规模的船只在东吴只能算普通大小,还远远不能和他们的“楼船”相比。
造得那么小一是技术原因,毕竟刘厚这里的造船业才刚起步,工匠都是从各地东凑西拼回来的,虽然也重金挖了些有经验的人才回来,但是时日尚短,要马上将他们整合在一起形成生产力也不容易。
二是成本问题,刘厚现在到处都要化钱,尤其在火器上面的投入更是个无底洞,虽说这几年各种产业蓬勃发展,但是要一下子拿出太多钱出来造船也不可能。只能退而求其次造小一点了。
还有一个原因是时间问题,造这样的大船可不是说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能造成的,其工期往往是数以年计。刘厚算算,估计离关羽大意失荆州也没多少年了,时间紧迫,急需用船,所以现在不能太贪多嚼不烂了。
当务之急是先弄艘船出来用用,别到时候需要出兵救关羽时,船还没造好,那即使造再大的船,不能下水也是没用的。
再者说,刘厚所谓的“超级战舰”不是传统的冷兵器战舰,所以看的是火力的强大,不是看船大小的。当然,通常来说,船大一点,装载的人员、物资多点,战力也会强一点。尤其是冷兵器时代,人数多少是战斗力了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
刘厚的船当然不会是使用冷兵器的老套路了,按照刘厚看海盗片的认知,战舰战力大小决定于火炮数量。因此,刘厚设计自己这艘“超级战舰”在两侧船舷各设置三排火炮,每层一排,每排15门。
这样,每侧船舷就有45门火炮,两侧就是90门,加上船头1门、船尾1门,整艘船一共有92门火炮。临战时,将船的一侧对着敌方,三排火炮45门,加上船头船尾2门,一共47门火炮轰向敌军。
这已经不能用可怕来形容了,这种火力,至少超越了后世大航海时代的很多海盗船,已经差不多达到17世纪西方一些国家战列舰的火力水平了。刘厚就不相信,这个时代有哪艘船可以经得起这艘“超级战舰”的一轮齐射。
不过现在用于舰载的火炮刘厚一门都没有。他那五门铜炮明显威力太小、射程太近了,装在船上起不到什么作用。所以,由这一刻起,就要开始铸造一些大口径大炮才行了。幸好这个船有足够的排水量,装在船上的炮不需要太考虑重量问题。
刘厚脑袋中后世那种笨重无比的什么红衣大炮、大将军炮就可以派上用场了。这些炮完全可以用铁来铸造,由于炮壁太厚导致的笨重不利于移动问题,放在船上就不是问题了。
所以,这些舰载炮只要考虑射程和威力问题,连成本问题刘厚也打算不考虑了,要不计成本将这艘战舰打造成火力凶猛的怪兽。最终,刘厚将舰载炮的规格定为::口径120毫米、炮长2.2米、火炮连炮架重800公斤。这种炮的有效射程900米、装弹量:12公斤。
&
第二十六章 刘备摘桃子
第二十六章刘备摘桃子
听到张星彩的问话,刘厚道:
“你昨天玩得那个什么你觉得将它装到船上怎么样”
“我昨天玩的是什么……”张星彩皱眉想着,突然,她一拍额头,惊呼起来:“火炮!昨天我们点的那个火炮!你真是太天才了!,小阿斗,这都给你想得出来,那个东西装在船上去,太可怕了,太可怕了,这下敌人的船都惨了,还不得一个照面就被轰得稀巴烂啊。 ”
张星彩兴奋得都有点语无伦次了,抱住刘厚的胳膊又做起了她招牌式的蹦跳动作。
“呵呵,当然!你才知道我是天才啊。我们都是文明人,哪里会用野蛮冲撞那样的打发,用火炮轰不就好多了,对吧”
刘厚大言不惭地道,他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火炮的杀伤力比野蛮冲撞不知道大了多少倍,收割人命的效率不知道快了多少倍。这也意味着,这种打发将会更血腥,更残忍,到底哪种野蛮哪种才是文明不言而喻。
现在战船的攻击力量是足够了,但是怎么样提高船的防护力量呢紧靠水密舱够吗刘厚没过多理会两个吵吵闹闹的小萝莉,又陷入了沉思。
铁甲战舰!刘厚想起了后世的铁甲战舰,在船的表面再包一层铁皮,就可以大大增加船体的防护能力了,最起码对于冷兵器来说,就是无敌了。
说干就干,这次刘厚没有再通过左慈,而是直接找到造船厂的总负责人,直接将自己的意见提出来。他想自己年纪渐渐大了,也是时候发出自己的声音,逐渐由后台走到明面上去了。
刘厚年纪虽小,毕竟顶着少主的名头,造船厂负责人也不敢怠慢他,马上将几个资深造船工匠找来,对刘厚提出的方案进行讨论。
可是讨论出来的结果却令刘厚很郁闷。这些工匠认为,即使是在全船装上一层薄薄的铁甲,也会令船舶的重量大增。带来的结果是船的载重能力大降,更可怕的是会令到机动能力也大幅度降低。
上到战场上,一个笨重的大家伙是很危险的。很容易被包围,被群起而攻之,若给敌舰靠近,大批敌人士兵跳帮上来,那么火炮那些远程武器再强大也变成了摆设,到时候成为纯粹的近身战、肉搏战。这个时候再好的装甲也发挥不到作用。
刘厚汇总了工匠们的意见,自己也考虑了很久,终于决定暂时放弃铁甲战舰的计划。毕竟,后世的铁甲战舰是伴随着蒸汽动力出现的。以这个时代的风力、畜力甚至人力为动力,想要驱动一艘铁甲战舰,的确是有点不切实际了。
于是,刘厚只能妥协,暂时放弃了铁甲战舰这个美好的愿望,让工匠们按原设计图纸进行船舶的设计、制造。
转眼间严冬已经过去,到了春暖花开之时。“工业区”连接到官道上的“4车道”水泥路两侧开满了灿烂的油菜花。从空中看去,就像一幅金黄色的绸布中间被一条灰白色的玉带拦腰隔开。这一天,春光明媚,春花灿烂,水泥道上马车络绎不绝,打破了这里静谧的环境。
今天,“工业部”的学堂迎来了新学期的开学典礼。这次的开学典礼很不寻常,据说有大人物出席。收到风声的大小人物蜂拥而至。
在蜀地,能称得上大人物的有不少,但是最大那个毫无疑问就是刘备了。刘备到了,和他形影不离,什么事都要征求意见的诸葛亮多数也会来。
刘备和诸葛亮为什么会来呢原因是刘厚办的这个学堂被他们盯上了。他们是过来摘桃子的。
刘厚起初办这个学堂主要是收编那些流民的小孩的。随着“工业部”的开发,在“工业部”定居下来的各式人等有数万人之多。这其中有青壮劳动力,当然同时也有很多小孩。
刘厚开的这个学堂免费给这些小孩基础的教育,启蒙教育后这些学生多数又被吸收到各研究院或各大工厂。这等于又给这些小孩解决了出路问题。对于这些流民来说,这是天大的恩惠,对于刘厚来说,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这是个双赢的局面。
这几年,已经有一批学生毕业,开始被分配到各个工作岗位。研究所既可以看做继续教育的地方,也可以被看做工作岗位,毕竟在这里除了跟着各位大师继续学习高深的知识、技能外,还要干各种打杂的事情。
而那些毕业生当中,甚至有一小部分进入了刘备的幕府,成为一些基层的文吏。能进入刘备幕府的都是这批学生中的佼佼者,在工作中自然表现得很优秀。这些人的优秀表现被敏锐的诸葛亮注意到了,一打听才知道他们都是来自刘厚那个不起眼的学堂,于是向刘备汇报了这件事。
一个是征战天下多年的枭雄,一个是千古智者代言人,眼光、谋略、智慧、胸襟、气魄都非常人可比,他们自然一眼看出这个学堂意义重大。
刘备现在虽然已经在蜀地站稳了脚跟,在军事上也节节胜利,一时声势大振,三足鼎立之势已成。然而,这两位真正的上位者知道,蜀国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强大,其根基太浅,内部问题还有很多没有理顺。
别的不说,随着刘备打下的地盘日益增大,缺乏人手问题也日益严重。刘备集团的人才一向凋零,不像曹魏集团和孙吴集团坐拥中原或江东富庶之地,治下世族林立。
世族虽然增加了管治的难度,但同时也源源不断地为统治者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刘备
第二十七章 开学典礼
第二十七章开学典礼
这个时代虽说很少有女子去学堂读书,但是在刘厚这个什么都透着新鲜劲的“工业部”里,出现女子上学这样的新鲜事物倒也不算太出格,更何况这两位小姐身份特殊,谁敢说半句闲话,若是传到高傲的关二哥耳中或给脾气暴躁的张三爷知道,哼哼……
刘厚也想借这个由头,将“工业部”的女童也招收入学。 他可太知道“妇女可顶半边天”这句话的好处了。很多事情女人也能做,甚至有些事情女人可以做得更好。如果能将女人也培养出来做事,在这个人口稀少的年代,绝对能将生产力提高一个层次。
当然,这个事情可就大了,两位千金小姐读书和一班女童读书那是两码事,主公两位结义兄弟的女儿读书学艺可能不会太引人注目,但是刘厚如果招一班女童上学,那绝对会成为轰动朝野的事件,到时候事情走向就不好控制了。
所以,刘厚没打算一撅而就办成这件事。这件事办是要办,但只能徐徐图之,要从长计议。也许,先办个女校,将男女分开教学是一个办法,这样不会一下子引起太大的反响。刘厚如是想。办之前最好要先找个背黑锅的……
扯远了,言归正传。话说各大豪门世家、达官贵人纷纷让子弟投入刘厚的学堂读书,甚至有些路子活的直接找各大研究所的所长或者大师,看能不能直接让自己家那些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后辈加入研究所。
他们之所以那么积极,挤破头要进入学堂和研究所,当然不是为了找机会接近并追求两位小姐,而是这些敏锐的世家家主已经觉察到,这也许是一条不错的进阶之路。其一,可以借此进入刘备集团的幕府;其二,可以借机接近、结识刘厚这个蜀国未来的主人。这真是一举两得的事啊,这些人都打的好算盘。
于是,学堂不再是纯洁的殿堂,成为追逐名利的垫脚石。刘厚对此深恶痛绝,于是偷偷使了个坏,他悄悄跟左慈说,让他对那些达官贵人或者民间的有钱人,收取高额的学费,以此补贴贫穷学生的开支。
至于怎么甄别有钱人和穷人就不是刘厚关心的事了。反正他就这一提,自然有人跑断腿去执行。
这次刘备亲自跑来主持开学典礼,首先是揭牌仪式。这个年代自然不会有像后世那样站两排礼仪小姐,各位领导每人拿把金剪刀的剪彩仪式了,不过在刘厚的提议下,还是在学堂正门高高挂起的牌匾上盖了块红绸布,连着一条丝绳垂下来,等着刘备去揭牌。
各位来宾在学堂门口围了一圈,刘备对着来宾们说了一通没营养、没新意的话后,就伸手用力一拉丝绳,红绸布悄无声息地掉了下来,露出黑底金漆的几个大字:“大汉龙腾学院”。
这么有“气势”的名字自然不是刘厚取的。刘厚曾经提议“清华学院”、“哈佛学院”、“剑桥学院”、“霍尔华滋学院”等名字。结果,除了“清华学院”被诸葛亮赞了句“水木清华”之外,其他的一概被刘备斥为“不知所谓”。
好在大家也只当是小孩子的胡闹,倒没人深究刘厚为什么会取那些那么拗口古怪的名称。否则刘厚还不知道怎么解释。
“大汉龙腾学院”是刘备亲自取的名字,寄托了他希望这里能培养出大量优秀人才,能为中兴汉室做出贡献,能辅助他将来席卷天下,为了大汉龙腾奉献终身的美好愿望。
刘厚一个十岁出头的小盆友显然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对于这一切只能旁观,不能置喙,更没有命名权。就这样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学堂被刘备夺走,还取了个这么老土的名字。(起码刘厚自己觉得“大汉龙腾”这个名字不是一般的土。)
揭牌仪式后,全体师生和来观礼的达官贵人欢聚一堂,集中在大礼堂里。有刘厚在,学堂的很多设计自然是参照了后世的学校。其中最被人埋怨和无法理解的是,刘厚竟然留了一间超级大的(起码古代之人认为超级大)房子做什么礼堂。而且这个礼堂在一年当中,大部分时间是在闲着的。
现在,刘备在这里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无非就是那套什么国家多难之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还有什么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早日成才,学成后早日为国家(也就是为他自己)贡献力量。
刘备不愧为厚黑学高手,在笼络人心方面有着几十年功力,当世能出其右者唯有曹操一人矣。
虽然他没能象曹操那样说出:“周公吐脯,天下归心”的千古名句,但这天他的演讲声情并茂,激动人心,说到最后泪流满脸,非常具有感染力,现场很多人都被他感动的一塌糊涂。
刘备演讲完后轮到祭酒大人也即是校长诸葛亮演讲。诸葛亮的演讲套路基本上就是《出师表》那一套:
先是“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主公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主公以驱驰。”意思是说自己本来只是个小人物,幸得主公慧眼识英才,自己要报答知遇之恩云云。
然后是大大吹捧了刘备一番,说刘备什么“礼贤下士啊、汉室正统啊、为人谦和啊、宽以待人啊,志向远大啊,知人善用啊,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啊等等。”刘厚在下面听得直起鸡皮疙瘩。没想到诸葛亮拍马屁那么有一套。
然后又骂了一阵曹操什么汉贼啊、挟天子以令诸侯啊什么的;孙权碧眼小儿啊,窃据江东啊什么
第二十八章 童年(上)
第二十八章童年(上)
至于没考上研究院的学生也不用担心出路问题。 这些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有抱负的新时代四有新人,是各大工厂和工坊争抢的对象。他们进入工厂做技术工人也是很有前途和钱途的一份职业。
由于大量世家子弟和官宦子弟插班过来,所以现在学堂里的学生参差不齐。由于这些人或多或少有些文化基础,所以他们几乎不用再上蒙学(年龄特别小的除外),他们只要花点时间将数学课补上就可以直接上中学了。
而那些想直接走后门进入各大研究所的人注定要失望了。因为他们普遍缺失物理、化学、地理和自然科学等知识,很难通过各大研究所的考试而被录取。所以经常看到有年纪明显偏大,甚至20多岁的人在上中学。
睿智如诸葛亮、眼光毒辣如刘备现在都还不知道这个学堂对蜀国未来的重要意义。他们虽然直觉上觉得办这个学堂很好,应该掌握在手里,但是对于能发挥多大作用还是懵懂不知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