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阿斗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劏个老鼠
这个世界上只有刘厚才知道这个学堂意义有多大,影响有多深远。有了这个学堂,以后就不会再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讽刺的话了吧
有了这个学堂源源不断地输出各类人才,蜀国后期人才凋零的局面就再也不会出现了。若干年后,这里输出的人才无论质量或数量,都将不输于占据中原文风鼎盛地区的曹魏集团,用后世的话说,这叫做不输在起跑线上。
刘厚是学堂里的一个特殊的存在,他名誉上是学生,实际上是幕后的老师、学术权威。他当然没兴趣去上那些基础课程了,所以经常逃课。
对于刘厚的逃课,有些老师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也有些负责任的老师不干了,这个年代还是不乏不畏强权的人的。于是,就有些老师找刘厚麻烦,勒令他按时去上课。
这不,就有个刘老夫子,教物理学的,找上刘厚了。说起这个刘老夫子,他本来是一个乡间教书的老夫子,但是这个人和一般只死读圣贤书的读书人不同,他从小就酷爱各种奇淫巧技、机关机巧的东西。
还在荆州时,左慈师徒被刘厚逼着去给刘备派来的人上课时,这个老夫子不知道怎么知道了这件事,也不知道他使了什么法门,也混进来听课。结果一听就着迷了,一发不可收拾,成了左慈的忠实粉丝,并由荆州一路跟到成都来。
经过几年的学习,他的物理学知识算是学有所成了,也在学堂谋了份教书的活计,继续他的老本行。所不同的是,他现在教的不再是四书五经,而是初级物理学,什么力学、简单机械原理等等。
对于能将自己最喜欢领域的知识传授给世人,他打心里开心,所以工作劲头很足,人也很负责任、很刻板。所以发现自己班里名单里有个经常旷课的主,哪里能容忍。即使他知道这个旷课的捣蛋鬼是小主公,还是在一忍再忍下,终于爆发了。
这一天,他找到了刘厚,显然是兴师问罪来了。刘厚听他说明来意,一时竟不知道怎么解释。刘老夫子滔滔不绝地给他训话,讲遍了什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什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什么“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等道理。
正当刘厚不厌其烦,暗自腹诽“我是你祖师爷,你在我面前讲物理和在我二叔面前耍大刀有什么分别”时,正好左慈有问题来请教他,他马上眼前一亮,千年挡箭牌来了!
于是,他向刘老夫子拱拱手道:“多谢夫子关心,厚亦明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道理。”听到这句刘厚无意中剽窃的对联,刘老夫子眼前一亮,心里正暗赞:“好句子,没想到这小公子果然如传说中的出口成章。”三国时还没有对联的说法,类似的东西他们称为“对偶句”。
“可是,你教那些内容,我早就跟左师傅学过了。你也知道,左师傅也是我的师傅,说起来我们还算是师兄弟呢。这不,左师傅又来给我授课了,你看。”说罢,刘厚指着左慈给他看。其实左慈是来请教的,不是来授课的。
“刘老夫子转头一看,真的是左慈来了,连忙拱手行礼。两人年纪虽然不相上下,但是左慈对他有授业之恩,刘老夫子见到左慈,一向都是执弟子之礼的。
左慈也向他拱拱手算是还了礼,也不理他,拉着刘厚就要往里面走,一副风风火火的样子。这个刘老夫子却不识好歹,叫住刘厚不依不挠。
刘厚无奈,只好让左慈等等,然后对刘老夫子说:“那这样吧,你不信的话,你尽管出题考我,如果难倒我,我就跟你回去上课,如何”
“好。”刘老夫子二话不说,就开始搜肠刮肚将平时课堂上测验、考试的题目一一问出来。结果可想而知,徒孙考祖师爷,能有什么好结果,全部给刘厚信口拈来就回答了。
到了后来,这个刘老夫子连一些平时困扰自己的难题和自己研究的课题都提了出来,刘厚都能给出很好的答案或解决方案。惊得他目瞪口呆,才知道原来自己这个“小师弟”水平实际上可以做自己的老师了。
不理还在发呆的刘老夫子,刘厚就被左慈拉走了。类似的场景也发生在其他科目上。但是刘厚是这些数、理、化、地理、自然科学的祖师爷,自然能轻松过关。
唯一不能过关的就是国学内容。刘备派了蒋琬亲自抓刘厚的学业,这个学业当然是指传统的国学了。所以,每到这个时候,他就没有逃课的借口了,来自后世的他,自然对国学一窍不通,也就只能乖乖地跟着蒋琬学习四书五经、
第二十九章 童年(下)
第二十九章童年(下)
在这几年里,刘厚依然是不断将后世各种知识塞给左慈和葛玄。 教到后面,已经没有具体的知识了,差不多就是展望美好的未来,在左慈两人听起来就像是天方夜谭。
因为这个时候,刘厚也没什么理论知识能告诉他们了,只能跟他们说类似于:电话,可以和远在万里之外通话,甚至有可以见到对方的可视电话;电视、电影,可以将录制好的节目放出来,是一种看到人像的电器;还有什么飞机、卫星、宇宙飞船、可以飞上天,甚至太空;可以打到千里之外甚至万里之外的导弹;还有什么潜水艇、原子弹、收音机、电冰箱等等之类的。
这些东西,能解释一下原理的就解释一下基本原理,解释不了的,就说说这个东西功能是什么就拉倒了。听在左慈和葛玄耳中,这简直就是梦话一般。
按他们的理解,这就是顺风耳、千里眼、飞剑千里之外杀人于无形、上天入海揽月等等神仙法术手段。刘厚不管他们理解不理解,让他们统统记下。
他们将刘厚的这些话编辑成册,起了个名字叫《天国见闻录》。刘厚看了之后,大笔一挥,加入“梦游“两个字,变成《梦游天国见闻录》。
好好一本展望未来科学发展方向的书,被他变成了科幻小说。左慈继化学祖师、电学祖师、科学始祖后,又得了个科幻祖师的名号。这本书后世又被称为“左慈猜想“,后世对这本书的研究一直持续了千年而热情不灭。
和后世人对鲁班祖师的一些神奇造物追求不断的热情一样,后世人也一样追寻着左慈这个祖师爷的足迹。不但是历史学家对他多有研究,科学界对他流传下来的著作也是非常好奇。
很多人都穷自己一生之力去探讨这本书上记载的神奇物事。越是研究,这些人就越是心惊。因为按照这本书的说的方向去研究,往往都是正确的,每隔数年,科学界就宣布,实现了这本书某某项猜想,这种消息往往就是一项震动科学界的大事件。
越往后,这本书就越受到科研界的重视,以至于后世很多人找不到科研方向时,就拿这本书出来,按照这本书的指引去做。
例如,对于半导体的研究,书里指明了用硅来做,虽然没有具体指明怎么去做,但是对于后世的研究人员来说,已经将范围缩的很小了,他们不用去试验其他材料,单单去研究硅已经让他们少走了很多弯路。所以,这本神奇的书,在后世几乎成为科研界的圣经。
由此也引起很多人对左慈身份的猜想,有说他是穿越者的,有说他是神仙的,也有说他是科学天才。无论哪种说法都好,隐藏在后面的刘厚竟然没有被人注意到,事实上,他才是一切的源泉。
刘厚这几年还有一个工作就是明里暗里指导各大研究所开展研究。一开始的时候,各大研究所的研究员在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就会去找左慈或葛玄请教。他们两人会的话当然会指点一番,但是有很多不是他们擅长的领域,他们也不懂得解答,就记录下来,再偷偷去请教刘厚。
刘厚拥有超越这个时代接近2千年的眼光和系统知识,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问题,所以往往能给出解答或很好的解决方案。
不过这样一来,可把左慈和葛玄烦死了,他们也有自己的研究项目,每天都觉得时间不够用,老这样帮这班人转达来转达去各种问题,很浪费时间。
最让他们烦恼的是,有一些不是他们研究的领域,他们理解起来本身就有问题,这样转达的话,就必须要他们自己先将刘厚讲解的东西理解透,再解释给发问的人听,这样难度还真不是一般的大。
到后来,等刘厚年长一点后,左慈干脆宣布,刘厚已经出师了,已经尽得自己真传,让这些研究所的研究员有难题先去找自己这个优秀弟子刘厚,弟子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找他这个师傅。
开始时,各研究员们都对他意见很大,认为他是拿个小屁孩来敷衍他们。不过后来他们发现,刘厚的指导意见一点都不比左慈师徒差,而且很多时候给出答案或解决方案的速度比左慈还快。于是也就逐渐认可了刘厚的技术地位。
这几年当中,黄月英研制了降落伞,为热气球飞行员的生命安全加了一重保障,当然,这个项目也是在刘厚通过左慈的点化之下才开展的。
现在她正在研究的是滑翔机,这个东西在特定环境下还是有一定用处的。最重要的是,以后在滑翔机的基础上,加上动力,很容易就能将飞机搞出来了。所以现在必要的技术积累还是需要的。当然,这样的创意也是在刘厚的点醒下才出现的。
而马均终于成功改装了诸葛弩。原来的诸葛弩一次能发射十支箭,火力很强,但是体积、重量偏大,单兵无法使用,主要用来防守城池和营塞。
马均将它改造之后,使之成为一种五十矢连弩,其体积、重量也大大减轻,成为一种单兵武器。相应的,经过改造,这种弩机的射程也被缩短了,但是竟然还有50步,这令刘厚感到暗暗心惊,这东西,比得上他原来的那些火铳了。
刘厚将这种弩机被刘厚命名为马弩,这令马均开心了一阵。但是刘厚发现,这种弩机在这个时代属于精密机械了,其结构精巧,工艺很复杂,根本无法批量生产,所用的箭矢也必须特制。所以其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都比火铳高不少。
这样一来,其优势明显比不上火器,在这种情况下,刘厚仅让马均生产少量的这种弩机出来,打算将来小范围应用在不适宜使用火铳的场合(如偷袭等不宜发出声响的
第一章 惊闻关公危局
第三卷君子终日乾乾
卷首语:
卦曰:“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意思是:君子不仅要整天自强不息,勤奋谨慎;而且一天到晚都要心存警惕,好象有危险发生一样,才能免除灾祸,顺利发展。
刘厚终于长成少年,开始走上热血沸腾的战场。刘厚这一阶段奔忙于各个战场上,非常忙碌,非常操心,但是也得到了很好的磨砺。
第一章惊闻关公危局
转眼到了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厚终于到了12岁,虚岁14了,有着优良遗传基因的刘厚,加上一向重视锻炼和营养,身高竟然已经长到6尺9寸(约158cm)。
蜀地之人平均身高比中原地区的人稍矮,这个年代又逢战乱,很多人在年幼时都营养不良,所以平均身高不算高。12岁的刘厚若是站在一群蜀地的成年人中去,竟也不算矮了。
这一年发生了很多大事,例如曹操兵败,退出汉中;例如刘备在得到汉中后,群臣劝其称帝,他坚决不肯,最后在半推半就下称了个汉中王。
于是,在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刘备在沔阳筑一个方圆九里的祭坛,准备进位为汉中王。
这一天各处插满旌旗仪仗,一派喜气洋洋的样子。文武官员分两列排列,由许靖和法正请刘备刘玄德登上祭坛,受了冠冕、玺绶,面南而坐,文武官员跪拜朝贺刘备为汉中王。
于是,刘禅顺理成章被立为王世子;许靖被封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诸葛亮为军师,总理军国大事;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魏延为汉中太守。其余官员皆各有封赏,这里就不一一表述了。
至于曹操怎么因为听闻刘备称王后气得不轻,又怎样使计遣人到东吴,准备联络东吴共同图谋荆州这里也略过了。
单说刘厚,七月长途跋涉跑去参加刘备的加冕典礼后,又回到成都郊外的“工业部”开始平淡而繁忙的生活。
他一边埋怨刘备浪费他那么多宝贵的时间在这种无谓的仪式上,暗骂他不会“广积粮,缓称王”的韬光养晦之策,一边埋头继续整理战备,发展科技,偶尔和关兴、张苞、关银屏几个同龄的小子或假小子打打架切磋武艺,日子过得倒也其乐融融。
这几个人同样拜赵云为师,年龄相仿,和刘厚的武功水平差不多,不过刘厚胜在有成年人的灵魂,头脑活络得多,相应的,招式也就灵活多变得多,所以在切磋武艺时常常能占到便宜,将关兴、张苞两个小子撵得满院子跑。
至于和关银瓶切磋时,那就完全是另外一种景象了,两个人打起来是动作轻柔、眉来眼去、情意绵绵。颇得“郎情妾意拳”、“奸夫淫妇剑”的真髓。
而本来最爱武事的张星彩被刘厚成功地扭曲了人格,扼杀了天性,现在整天跟着左慈做各种各样的研究。虽然也时不时出来打个套路锻炼锻炼身体,不过每次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一门心思都扑在学习左慈的“仙法”中去。
这一天,刘厚正和马均探讨皮带传动的技术问题,忽闻华佗求见。原来华佗是来告辞的,原因竟然是关公受了箭伤,箭上有毒,遍请名医创口都无法愈合,因此遣人快马来请外科第一圣手华佗。
刘厚闻言,激灵灵打了个寒战,他马上想起了一个典故:“刮骨疗毒”!(虽然我觉得地球人应该都知道这个故事,但是上次有个读者竟然问我阿斗是谁,好吧,我还是简单解释一下这个典故,知道这个典故的请直接跳过,以后出现类似情况请同样处理。)
话说,关羽中了曹军的毒箭,遍请名医都无法治好,后来华佗过来了要帮他治疗。关羽一边喝酒下棋一边伸出臂膀让华佗切开刮骨疗毒。如此疼痛难忍,如此血腥场面,关羽竟然能谈笑自如。
《三国演义》中的这个刮骨疗毒的故事,是一个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故事,“刮骨疗毒”后世也用来比喻意志坚强的人。当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很难考究,就算是真的,医生也不可能是华佗,因为真实历史上,这个时候华佗已经死了。
令刘厚怵然而惊的是,“刮骨疗毒”的故事正是发生在关公北上攻伐曹操的襄樊地区期间。这个时候离关公败走麦城和吕蒙阴谋夺取荆州已经不远了。
怎么回事之前自己安排了那么多情报渠道,竟然都没法及时收到关公出兵的消息。时间紧迫!刘厚倏忽地站了起来,大喊一声:“来人!”(貌似看古装剧中,总觉得这句话很那个……为什么每次喊这个的时候总会有人跳出来。)
果然,马上有下人出现在刘厚面前,听候吩咐。刘厚先是打发了华佗,嘱咐他快马兼程赶过去给关公治疗,并让他带话给关公,要他不要心急,自己会亲自带兵帮他守住荆州,让他静待援兵。
华佗对他要传的话感到莫名其妙,荆州荆州现在还好好的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谁也料不到荆州会丢,就算连诸葛亮这样的智者,也看不出来,东吴对荆州虎视眈眈,志在必得,以至于对荆州掉以轻心,最后被吕蒙白衣渡江,轻松谋取了荆州。
但是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世子吩咐的事情,华佗还是牢牢记在心里,一丝不苟地去执行的。
打发了华佗,刘厚才对跳出来的下人交待事情。时间紧迫,要办的事情很多,刘厚让下人去将“工业部”各个头头统统召集到会议室,也即是“聚义堂”开会,刘厚要布置任务了。
不多时,各部头头都到齐,刘厚召开了紧急动员会,开始布置各个部门的任务。刘厚交待下来的任务主要有三个:
1.清查为什么之前安排的信息渠道,没有及时传来关羽出兵的消息,直到华佗来辞别自己才知道发生了那么大的一件事。
2.所有部队人员、后勤人员取消休假、结束训练,马上整
第二章 开赴荆州
刘厚回到“工业部”时,看到整个“工业部”都沸腾了起来。 整个“工业部”灯火通明,在有关部门的安排下几乎所有人都行动了起来,搬运物资的搬运物资,整理行李的整理行李,检查武器的检查武器。无数人都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自己的工作。
这个出征场面他们早有预案,也早就经过预演,所以虽然忙碌,但是一切都是井井有条。
一条蜿蜒的车龙由“工业部”一直延伸到河边的码头。无数马车从各处仓库、工坊汇集而来,加入到这条车龙当中。在车龙的尽头,是停泊在码头的“超级战舰”,刘厚将它命名为荆州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