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阿斗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劏个老鼠
所谓的高手,必须要练到出招干净利落,突然迅猛,出招前不会有任何征兆留给敌人观察到,这样就可以使敌人无从判断自己的招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也是为什么赵云一开始站哪里一动不动的原因,这就是所谓的无招胜有招啊。
这一招表面上看来好像大家都没吃亏,打成平手,其实懂行的人就知道,兀突骨已经吃了大亏。这其中的道理非一般人能看得出来。
首先,兀突骨几乎用尽力气砸出这一招,消耗大量的体力,而赵云只是轻轻松松踏出一步,扭了一下身,消耗微乎其微。如果战况一直这样持续下去,兀突骨一定会首先体力不支。
其次,现在兀突骨已经将招式用老,一定要将狼牙棒收回来才有可能发出下一招,而赵云将枪收于胸前,正是蓄势待发之时,随时可以发动反击。两人的水平仅从这一招就高下立判。
果然,赵云得势不饶人,他将原来斜指地下的枪头往上一撩,只听“咯吱”一声,枪头已经自下而上割在兀突骨的腹部。兀突骨根本来不及收回狼牙棒去格挡,只能眼睁睁看着寒光闪闪的枪头割中自己的腹部。
可是,寒铁做成的枪头只在兀突骨的藤甲外划出一条深深的划痕,并没有将他的藤甲切断。赵云皱了皱眉头,没想到这藤甲竟然坚固至此。
赵云不知道,兀突骨的藤甲和其他士兵的藤甲不一样。他的藤甲是深褐色的,乃百年老藤所制,坚固异常,寻常兵刃根本不能损伤其分毫,今日竟给赵云划出一条深痕,可见赵云的功力和他那支亮银枪也是非比寻常。
兀突骨在赵云枪头上撩时,就拼命想躲开,奈何反应始终没有赵云出招快。当枪头割上他腹部的藤甲后,他才蹬蹬蹬地连退了几步,狼牙棒被他一只手拖着,在地上划出一道浅坑。
兀突骨愤怒了,他再次跑上来,对着赵云一通乱砸乱扫,像足了一只被激怒了的火鸡。赵云却似闲庭信步,时不时在关键时刻踏出一步或后退一步,或拧一拧身就避开了兀突骨凌厉的攻击,然后随手就发动反攻。
赵云手中的亮银枪极少和兀突骨的狼牙棒接触,就算接触也绝不会正面接触,往往是击打在他狼牙棒前进方向的背面或者侧面,也就是说,赵云的枪使的力往往和狼牙棒的前进方向是一致的,或者是垂直的。
当赵云的枪顺着狼牙棒的前进方向击打在它的背面时,两个兵器力的方向一致,狼牙棒的速度会被突然加速,往往会带动兀突骨向前踉跄,好几次狼牙棒就因此差点脱手。
当赵云的枪击打到狼牙棒侧面时,力的方向和它原来前进的方向垂直,狼牙棒很容易就被带着偏离了方向,兀突骨往往就砸了个空,不能打中预定的目标。
这令兀突骨打得很郁闷,他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自己的狼牙棒忽快忽
第十八章 收服藤甲军
第十八章收服藤甲军
上回说到,刘厚说自己也能打败兀突骨,兀突骨道:
“我不信,除非你和我打一场,不过要等我脚上的伤势好了以后,这才公平。 ”看来兀突骨也不算太笨,没有冲动到带伤和刘厚动手。
“不用,不用打,我示范给你看就行了。”
“看怎么能看得出来,你们汉人的武功都是些花架子,看起来很好看,其实真正打起仗来屁用也不顶。”
“你肯定可以看得出来,我只要试给你看你就知道你是不是能打得过我了。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我师傅是一位仙人,他传授我五雷正法,你知道什么是雷法吗就和天上的雷神打的雷一样,可以发出轰隆隆的声音,可以将一切阻挡我的东西轰成粉碎。”
“哼,你吹牛吧,你怎么可能会雷法。”
“好吧,我示范给你看。”说完,刘厚人士兵将兀突骨扶起来,然后让人在离他们50米远的地方垒了一些石头,再叫人推来一门大炮,一门已经装好弹药的大炮。
刘厚来到大炮后面,操纵大炮诸元瞄准了起来。由于目标很大,距离也很近,刘厚这个平时很少放炮的人也一下子打中了目标。
兀突骨只听近处“轰隆“一声,接着远处石头堆也“轰隆”一声,那堆石头已经四分五裂,四处纷飞。显然,这次刘厚用的是开花弹,造成这种四处纷飞的爆炸效果,这样比较能震撼人心。
兀突骨看得目瞪口呆,被惊得说不出话来。这是什么神技难道真的是雷法不成不管是不是雷法,但是他知道换了自己是这堆石头,绝对是挡不住这样的轰击的。难怪这个小娃娃说,自己一看就知道打不打得赢,这样的威力,傻瓜都看得出来,以血肉之躯是不可能抵挡得住的。
“怎么样,看到了吗你认为你能挡得住这种神雷的轰击吗”刘厚问。
“这……这,这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厉害不过这也只能说明是这个东西厉害而已,不是你强,你试试不用这个东西和我打一场看,你如果不依靠这些外物,肯定不是我对手。”兀突骨指着大炮道。
刘厚没想到,这个兀突骨一下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这令他很怀疑兀突骨到底是真傻还是大智若愚。
“这就是我的武器,怎么能说不是我强大的一部分呢就像你们的藤甲一样,如果你们没有藤甲,你们的战斗力会有那么强吗藤甲不是外物吗那你们为什么还要穿藤甲战斗你觉得你不穿藤甲能在我们赵四叔手下走得了多少招说到底,你们也是依靠外物而强大而已,和我使用这武器有什么不同”
“这……”这下兀突骨也语塞了,是啊,他们也是依靠外物才变得那么强大,如果自己不穿藤甲,在第二招时就被赵云剖腹了,哪里可能和赵云交手五百招。
“算了,不管你承不承认我比你强,总之你都是要归顺的,你愿意归顺我四叔还是归顺我,你自己选择吧。归顺我四叔你就做他手下的一个小将,归顺我的话就可以和我四叔一样,做我手下的大将。你选择吧,男子汉大丈夫,愿赌服输,你总不会是个输不起的人吧”
“我当然是做大将,我怎么可能是个小将。”兀突骨急切地道。
“哈哈,那不就结了。”刘厚开心地大笑。
“可是我也不愿意归顺你这个小毛孩。”兀突骨弱弱地道。
“你……”刘厚被他气到了。“好,好,好你个憨货,那你就做我四叔麾下的一员小将好了。”
“说了我是大将不是小将。”
“愿赌服输!”
“……”兀突骨脸涨得通红,这次他真的无话可说了。
刘厚命人叫来随军大夫,给兀突骨治疗脚伤,大夫三下五除二就给他的脚敷上药,打上夹板,这种程度的伤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见多了。
接着,刘厚让人将兀突骨抬到大篮子上,将他吊回山谷中,让他通知藤甲军解除武装,接受整编。同时还吊下去几名低级军官,辅助兀突骨整编队伍。
由于短时间内很难挖通通道,这样吊来吊去也很不方便,刘厚让人在堵住入口处的石堆上放了几架梯子,人就可以通过梯子爬上石堆顶部,又在了石堆另一面放上梯子,人就可以下到山谷中去了。这样一来,就搭建起一条临时的交通通道出来。
整编藤甲兵的第一步是解除他们的武装。进去协助兀突骨的军官让他们全部卸下藤甲,连同武器一起,通过那条临时的交通通道传递出来。没有了这些藤甲和武器做依仗,藤甲军就成为一只没牙老虎了。
兀突骨倒也是个说到做到的人,虽然全军上下都很不愿意脱下这个能带给他们安全感的藤甲,不过在兀突骨的弹压下,这项工作还是很快就完成了。可能兀突骨也知道,如果他们不好好配合,自己这些人也难以逃出生天吧。
两三万人的武器和铠甲要通过这几条木梯传递出去还真不容易,卸甲是十几分钟的事,这个运输过程一直持续到了第二天才完成,这期间连晚上也没停止运输。
 
第十九章 民族政策
第十九章民族政策
上次说到,高定招降了朱褒,而探子却回报孟获和他的蛮军已经散布于山林中,无迹可寻。 刘厚对此大感头痛。
正在这时,亲兵回报,皇上派遣官员过来,帮忙管理各郡。原来,这次刘厚带来的官员实在太少,所以占领的地盘都没人管理,只留下一些吏员让他们暂时维持着地方的秩序。
刘备有见于此,就派了马忠、李恢、马岱、张裔等几位文武官员过来,帮忙管理各郡。其中张裔原本被雍闿绑了送给吴国,不过不知何故,却被他趁守卫疏忽时找到机会逃了出来,辗转回到成都见刘备。南中正是用人之际,于是刘备又将他派遣了过来。
刘厚接见了他们,并招来了永昌的守将吕凯,和麾下其他将领、文臣一起召开会议。
会议的主题是商量以后怎么管理南中地区的问题。李恢带来了丞相诸葛亮的意见:诸葛亮认为南中地区太大了,只设四个郡,管理起来难度大了一点,不如将它拆分成6个郡。
只是他也没有来过南中,不了解这里的具体情况,所以让亲自带兵在这里征战的太子最后决定是否拆分。
刘厚也感觉南中地区这4个郡实在是太大了一点,横跨了几个省,称为一个州也差不多够了,于是打算仿照诸葛亮历史上的做法将南中四郡:益州、永昌、牂柯、越巂拆分为六郡益州、永昌、牂柯、越巂、云南、兴古。
于是,刘厚提议任命李恢为建宁太守、吕凯为云南太守、马忠为牂柯太守、张裔为永昌太守,至于益州太守和兴古太守他提议让身在荆州的糜芳和傅士仁来做。
原因无他,因为他知道这两个家伙在原历史上荆州被东吴占领后,他们投降了东吴,间接导致关公被杀。所以如果还将他们摆在荆州那样的四战之地,无疑就是一个隐患。
现在事情没有按原来的历史走向,他们两个也没有投降的举动,更没有证据,所以刘厚也不能轻易动他们,更何况,糜芳还是刘厚的小舅子,动他就更不行了。所以,刘厚想把他们弄到南中这个大后方,让他们在这里安度晚年算了。
一系列任命安排作出后,还不能立即生效,要报给刘备批准才行,毕竟刘备才是皇上,刘禅不过一太子,他只能作出提议而已,不是最终决策者。
换了其他朝代,太子连这种提议也是不能做的,6个郡的郡守,这么重大的人事任命安排,如果那个太子敢置喙,不是脑子秀逗了就是准备造反的前兆了。不过在蜀汉这个特殊的情况下,刘厚却敢提出这种建议。
一来,刘厚继承人的身份是板上钉钉的;二来,南中是自己一手打下来的;三来,这些官员除了糜芳和傅士仁外其他都是刘备派下来的,他们不是刘厚的嫡系,反而全是刘备的人,所以他也不怕引起什么闲言闲语。
就算是糜芳和傅士仁也是刘备的旧臣,特别是糜芳,刘备是他的姐夫,他和刘备亲密程度比和刘厚亲多了。只是,他不一定肯过来益州上任,刘备也不一定肯让他来就是了。
不过刘厚也有办法,他打算会后私下写一封信给自己的母亲甘皇后,让甘皇后负责劝说刘备让糜芳调到益州上任。
就跟她说荆州四战之地,兵凶战危,在那里随时有生命危险。糜夫人已经不在了,但是我们有义务照顾好她的弟弟,所以不能让他再待在那么危险的地方了。所以他想将这个小舅调到益州郡来,这里安全得多了,只有几个蛮人作乱而已,很好对付。自己也是为了照顾小舅才做出这个安排的。
这样去说的话,刘厚有八成的把握刘备会同意这个提议。
分割南中和任命官员的问题整整讨论了两天最终才定下来。
接下来会议讨论民族政策的问题。这个问题比较难办。历史上很多名人想了很多办法也没能解决好这个问题。这次,自己这班人能不能提出什么好的方法呢
首先由张裔提出第一个建议:
“太子殿下,裔以为,南中地区,山高路远,部队行军艰难,粮食运输不便。我们可以启用当地有名望的土人为官,让他们负责管理这些夷人,这些当地土人是望族,在当地很有名望,那些夷人一定会信服他们。这样我们就不用费一兵一卒,也不用浪费一粒粮食就能使得南中地区太平稳定,皇上就可以集中精力以图中原。”
真是个猪脑子。刘厚一听心里就大骂。这张裔的意思是民族自治,而且是完全的自治。自治也不是不行,不过要等局势完全稳定才行,起码要全国统一以后的事了,现在这种情况让他们自治,等于将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地盘拱手再送给别人。
这些夷人根本就是养不熟的白眼狼,你强势时就表示臣服你,你稍微表现得有点虚弱,就反咬你一口。这次雍闿和孟获的反叛就是最好的例证。
如果让他们自治,等于是给机会他们抱团,给机会他们安心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这就更危险了。可惜这种意见是当时很多文人所持的意见,连诸葛亮都是这样考虑的。
历史上诸葛亮南征后就一反两汉以来委官统治、遣兵屯守的惯例,采取“不留兵,不运粮”,重用地方势力,保障他们的利益的政策,任用李恢、马忠、吕凯等人采取怀柔政策治理南中,大量起用当地少数民族的上层分子。
他认为留兵镇守有“三不易”:若果留下外人,则要留兵驻守,留下士兵则要粮食,这是第一个不易;加上夷人新破,死伤甚多,有的父死兄丧,如留外人但没有士兵驻守,必定成为祸患,这是第二个不易;又夷人
第二十章 会议进行中
第二十章会议进行中
上次说到,刘厚和一众文武官员开会讨论以后南中地区的管理问题,现在即将要谈论到的是以后怎么管理少数民族的问题,也即是民族政策问题。 这时候,吕凯也出来提建议:
“太子殿下,凯建议可以从汉中、益州等地迁徙一些汉民过来,使南中之地汉民比例提高,这样经过长期汉夷杂居,夷人逐渐被同化,地方自然就安靖,再不复有这次那么大的叛乱了。”
“嗯,不错,这是个治本的法子,不过这方法好是好,可能见效会慢一点,非一日之功可以完成啊。各位郡守以后可以慢慢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刘厚口头上称赞着,事实上他心里却不是这样想的,这个吕凯看来对现在的时局掌握地还不够清楚啊。
三国时代军阀混战几十年,现在天下人口百不存一,各国都是处在人口匮乏的时候,中原地区尚有大片良田丢荒无人耕种,各诸侯千方百计聚拢人口,哪里还有可能从富庶地区迁徙人口到这些穷乡僻壤来。
不过这的确是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良策,只是使用的时机不对而已,假如天下承平几十年,人口激增,那个时候,就是使用这一计策的最好时机了。对于吕凯,坚守城池那么久,无论能力还有忠心方面都是上上之选,刘厚也不好打击他的积极性,因此,没有直接指出他这一策略的不合时宜,只是说这是长远之策,让大家徐徐图之。
“我们还可以在各个郡县兴办学堂,免费招收蛮人子弟入读,给他们一条入仕之路。相信会有很多蛮人愿意来读书的,这些人读完书回去,会将汉人的文化带到蛮人族中,逐渐同化他们。”费祎道。
成都现在逐渐兴办起很多基层的学堂,每个县都起码有一所学堂,有些富裕的乡甚至也兴办了学堂。这些学堂都是官办的,免费的,凡适龄儿童都可以报读。所以往往一到报名时间,学堂就被挤破,学位供不应求,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很多郡县都在紧急新建或扩建学堂。
“嗯,这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我们要对蛮人一视同仁,要平等地对待他们,不能对他们有歧视的行为,更不准欺压、剥削他们,这样才能让他们归心。
同时也要重视文化的同化,兴办学堂,让他们学习圣贤书也是个好办法,只要他们都学习了圣贤书,慢慢他们就会认同自己是华夏人中的一员,百十年后,再也不分汉人、夷人了。”刘厚道。
“太子英明!”各文武官员齐齐起身拱手对刘厚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