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血蝠

    仓库里出土的东西最多,张楠一样都没要——一是政策原因,而是那些玩意阴气太大,再说顶级的都在展厅里,要是有秘色瓷的话就得想想办法打打金元战术。

    等到中午11点半,不玩木头的人结果弄了一堆的桌椅板凳!

    就当是逛家具城。

    想得通。

    也就3个小时功夫,这都把工作人员们累得够呛。因为货车要下午3点过才到,农馆长干脆让大伙下午两点半再来,中午好好休息。

    原本还想请大家吃饭,农馆长就说了一句:明天再说,现在去文物商店。

    啊?

    张楠有点搞不明白。

    那有不少字画和雕刻什么的产权在我们手里,这里在大动干戈,我怕那边得知消息后,商业局那帮子人出什么妖么子。

    怎么,字画你不要?

    要!只要是你农馆长看得上的,无论谁的作品我都要。

    不要是傻蛋!

    至于农馆长这边也一样,那些字画不卖给张楠也是250:产权在自己手里,但如果是文物商店出售,自个单位只能获得小头利益,大头都让商业局赚走了。

    卖给张楠,这价格当然不能定得像文物商店那么离谱,但至少能多创汇不少。

    至于甬城政府少创汇这一茬农馆长不予考虑:他虽然不喜欢当官,但怎么着也是个官员——死道友不死贫道这个道理还是懂的。

    再说他可是老学究:钱那是排后边的,重要的是张楠买走了不会流失国外,而文物商店不是卖给外国佬就是华人华侨,十有**会出境。

    那就出发。

    等等,小张,你得换套衣服。还有,你这几位保镖最多去那位小裘,坐外面展览馆的工具车去。

    张楠刚想进自己的林肯车,一听农馆长的话,脑子里一下转过弯来。

    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

    换上一套展览馆的工作服,张楠这就是当搬运工去的。

    对了小张,晚上我们也随便吃点,抓紧时间我带你去个地方。

    什么地方?有好东西?

    农博升神秘笑笑:甬城有色金属进出口公司的小仓库,你将来的那个欧式庄园用得上。

    金属进出口公司?有人把老的金属质地文物给卖了?

    农馆长笑笑,道:那倒没有,不把文物当回事的不光是什么我们华夏人,其实全世界都一样。反正你就别多问,到时候也穿着一身,就装着当我的小跟班,绝对有惊喜!




第二百一十七章 铜像
    甬城的文物商店当然比不了京城的琉璃厂和沪上的文物总店,但规模还是有的。而且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通商口岸,这里货色不少,很多出售的文物还极有特色。

    不过这趟张楠就是来当小跟班,其它啥事都不管,纯粹当看客。

    中午文物商店领导不在,展览馆要调用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书画库存,这过程非常顺利:反正就是分开存放的,用单据一对照,一个小时就搞定!

    都堆进工具车的最后一排座位和车斗里这是辆样子怪模怪样长得有点像船的工具车,都有三排座,后头还有个小车斗。

    张楠就没见过这样的型号,或许是从东欧哪个国家进口的,连那个车标都没见过。

    一个字:丑!

    书画一拉回位于市中心药行街的展览馆,留守的工作人员在食堂给几个人留了点饭,就随便巴拉两口,农馆长说先要回家去休息一回。

    他家距离展览馆也就两百来米,在一个民国年间修建的西式四合院里,有一楼的并排四间房子。

    张楠记忆中自己读书时去过两趟,这样的住房条件在如今的甬城还算是非常不错,没有一定级别想都别想。

    张楠几个就留下了裘波同夏米力看着那堆东西,他和其他两人也回酒店去休息一下。

    下午三点不到点就回到展览馆,一辆五吨的东方风和两辆挂车都已经到了。

    还好院子够大,不然都停不下。

    农馆长也回来了,正在和项伟荣聊天。

    姐夫,你怎么来了?

    其他驾驶员对宁波不熟悉,我就跟了过来。怎么样,装车?

    装!

    展览馆借来了辆叉车,车厢里垫上旧布增加摩擦力,先把六门大铁炮装了上去,驾驶员再用麻绳捆牢了,免得运输时滚来滚去出危险。

    铁炮砸不坏,砸了明代家具可没地方哭去!

    数量惊人的珍贵旧家具开始分门别类装车,直忙到入夜,两辆挂车差不多都给装满了!

    连张楠这个打酱油的都累得够呛,更别说装卸工们。

    说起来都让人很难相信:150余幅字画算了21万外汇券,两车紫檀与黄花梨家具才17万!

    这都已经是展览馆的研究员和财务几次仔细核对后的结果如今旧家具比不上字画,就这么回事。

    加上那些大炮,张楠干脆先给了10万美元,够不够明天再说。

    10万美元,张楠就把整个甬城地区至少一半以上的明清黄花梨紫檀家具给包圆了!

    按照农馆长的说法:经过特殊时期的原因,如今甬城地区还保存完好的这两类家具,最经典的展览馆里至少占了三分之二,而库房里的至少是整个展览馆的百分之九十!

    因为时间晚了,就留三位驾驶员在甬城先住一晚,在文化局招待所弄好房间安排住宿吃饭,明早再走。

    至于多出来的那辆东风明天还要用:农馆长和张楠在装货的功夫,抽空进去了一趟小库房大概看了看,里面不仅仅有些西洋瓷器,还有大量西洋油画和几件西洋家具,甚至在最后边都还有两尊大理石雕塑。

    而大库房经过这半天的折腾,除了张楠不要的那些数量惊人的十里红妆和出土器物,还有不少零碎,需要明天再看。

    晚饭吃得就像打仗一样快,一吃完才7点,开上工具车,张楠和农馆长姐夫和裘波一道,到了甬城有色金属进出口公司的小仓库。

    已经有人在等着:50来岁的是俞经理,还有位二十七八岁的叫徐金捷的业务员。

    农馆长和俞经理是老朋友,这趟是来收购有色金属类古旧货物的。

    至于为什么是晚上来?农馆长可不管这个!

    他带着展览馆收购文物的正规收据,至于对方接下去怎么做,他管不着也懒得问,反正自己不贪单位一分钱就行了。

    老俞,最近有什么好东西?一见面就问。

    我说我的农大局长,我这的好东西一到你眼里能说个还行就不错了,老规矩,看货。

    一进库房,张楠看到这里就像剡县金属公司的仓库,只不过堆着的基本上是二手有色金属,铜铝锌什么的都不少。

    库房里还有个上锁的单间,开门亮灯。

    好家伙,这里头放着的东西绝对吸引人!

    到底有啥?

    压扁的欧洲旧铜壶完好但脏不拉几的铜盘有一堆,还有大大小小四五个麻布口袋,角落上还竖着个六十来公分高的铜质女性长袍塑像。

    我估计着也就那个铜像你看得上眼。

    一听这俞经理的话,农馆长道:有没有人看过?

    呵呵你前段时间不是去京城了嘛,这东西是从从南亚进口的一批废铜材里找出来的,还有两个奇形怪状的旧铜佛像。

    等不了,就让文物商店的老楼先看了,结果那小子小气的很,这个女铜像才出两百。

    都有20公斤重,他这是打发叫花子!我火气一上来一样都没卖给他!

    看得出这俞经理都还有点尴尬,不过农馆长没多说,而是示意了一下张楠。

    当跟班就得有跟班的觉悟,上前把那个铜像搬了过来。

    铜像脸部没有破损和划痕,但裙摆位置有几道碰伤,总体给张楠的感觉还可以。

    农馆长也仔细看了看,一会后道:这个最多500。

    俞经理一听,面露笑容也不加价:行,你是行家。

    说着他又把两个奇形怪状的佛像从个口袋里取了出来,张楠眼尖,看到这个口袋里装的似乎是各种个各样的铜币。

    张楠弯腰干脆打开了另外几个口袋:铜的铝的镍的,甚至还有一小口袋银质的老旧钱币。

    馆长,要不要挑一下钱币?

    张楠会说几句阿拉甬城话,但不标准,说的干脆是普通话。

    刚才做过简单介绍,农馆长说这是跟着自己学习的学生,也不算瞎掰骗人。

    你有兴趣就看看。

    这边俞经理一听,道:随便翻,喜欢就拿几个,不要钱。过几天送银行去,看看能不能选清楚哪些是能兑换的外汇零钱,余下的全回炉化了。



第二百一十八章 猫头鹰银币
    四个口袋,真是什么乱七八糟的钱币都有:东南亚各国的极少量殖民地时期的华夏早期留出去这会又流回来的旧钱币还有很多张楠压根就认不出来,连杂七杂八的纪念章都有不少。

    加上少量近几十年的一些小面值美分港币什么的,反正就一个字乱!

    张楠也就随意翻了翻,拿出个不大不小的纪念章出来:他在英国的跳蚤市场上见到过和这枚一样的。

    铜章直径大约5公分多点,厚有个四五毫米,重量大约有个七八十克。

    铜章的正面有港口人物马匹等图案,铜章的背面全是英文:这枚铜章是1824年,英国政府为了纪念建成德文波特港,而特意设计铸造的纪念品。

    铜章正面的人物是罗马神话中的海神尼普顿,他站在海马拉着的战车上面向德文波特港,背面的英文为祝贺港口建成的内容。

    这枚铜章品相基本完好,比在英国见过的那枚还要漂亮:那一枚都要价30英镑。

    而另一小袋银质的老旧钱币也是花样百出,乱七八糟什么都有——从殖民地时期的小面额银币到1900年左右的几枚银质港币小耗子。

    不多,就几小把,不过又看到枚雅典娜头像的猫头鹰银币。

    货色丰富,都堪比香江某一个老旧钱币古董店的存货了,就是太杂,品相一般也不咋样。

    看到张楠在那翻来翻去,农馆长对俞经理道:小张特别喜欢钱币。

    慢慢翻,就是那小袋银子要称重,其它随便选,铜的镍的不值钱。

    张楠不选铝币:铝制的保存难品相差,而且自个不喜欢铝币那轻飘飘的感觉:后来有人玩分币,但他不玩,江南地区炒作铝制分币的人也少。

    张楠最终也就随便看了看,直起身不找了:农馆长正在和俞经理商谈那两个模样奇怪的佛像的价格。

    这两个佛像体量都不大,高度也就三四十公分的样子,不过农馆长开得价格不低,一共开了800块。

    老农就是实在,不像文物商店把帮子家伙老瞎蒙人!行,没问题。俞经理很痛快的答应。

    还有那一大堆的外国铜器,农馆长也翻了翻,选了个脏不垃圾的铜盘,其它的没看上眼。

    这个盘子有个三四斤重,很厚实,略微有所变形,就算了30块

    老俞,其它铜器你都可以拿去回炉了。

    一听农馆长的话,俞经理笑道:先不急,还能卖两回,有人会要,能多赚点就多赚点。

    1330块,农馆长可没带这么多钱,不过张楠有。

    一刀大团结再加上33张。

    到这,张楠说了句:俞经理,那些铜币镍币和银币能不能都卖给我?

    可不少哦。

    农馆长一听,在边上道:老俞,你就别操心小张兜里的钱,他姐姐是企业家,零花钱都比我们两个的工资多。

    也不算真眼说瞎话,不过这打配合倒是不用打草稿——顺口就来。

    俞经理一听,就问那位徐金捷:小徐,重量你比我有谱,你来说。

    经理,按照这一两年的情况,每次处理这些旧外国钱,算上银行兑换的,铜和镍的一般是金属价格的两到三倍,银币卖给小贩能有银价的三到四倍。

    那就这样,银币就重量价格的三倍,铜的和镍的就两倍得了。

    俞经理很爽气,显然对今天的收获满意,而且还是看在了农馆长的面子上。

    仓库里就有磅秤,银币用小秤一秤,三斤二两,铜币有个22斤,镍币12斤。

    付钱,俞经理那边还死活不要开收据,说是今天有东西是小张买的,这不好入库,干脆就简便操作。

    既然这样农馆长也没坚持,这边没说话的项伟荣和裘波立马搬东西——都大晚上来,这里边的猫腻张楠心知肚明:人家赚点钱也不容易是吧,咱也就不多事了。

    合作愉快,谢绝了俞经理去吃点夜宵的建议,几个人开车返回。

    小张,怎么连这些旧铜币也要?

    车上农博升问道。

    就喜欢这个我对圆形的钱币有特别嗜好,而且我看到口袋里有希腊的雅典娜猫头鹰银币和不错的铜制纪念章,刚才不合适话太长时间选,估计能加些藏品。

    说着,从兜里掏出那枚一面是雅典娜头像,另一面是一只站立的猫头鹰的银币。

    雅典猫头鹰银币是古希腊著名钱币:币正面头像是雅典娜女神头戴阿提卡式头盔盔舌上有3片橄榄树叶的形象。
1...113114115116117...99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