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血蝠

    别怀疑,80年代有些轰动全国的大骗局,很多就是如今一眼就能看穿的把戏,不过80年代那会骗子就是这么干的:冒充某某机构的工作人员或是归国华侨,别说农民兄弟会上当,连地县级政府被骗的都有!

    那真是个神奇的时代!

    唯一的小问题是,当地一位副乡长听说这事,特意跑来看了看。不过一听说只是短时观察西川油菜生长的研究,而且研究还在初步科研阶段,需要保密,副乡长立刻表示不会通知上边。

    农业生产研究要保密?

    绝对的!

    不然你试试看,能不能随意进入琼海的水稻研究基地试试?!

    至于张楠为什么知道那块地是种植油菜的问题,当初遂宁博物馆里的资料里写得清清楚楚,那就是块油菜地!

    1991年9月的一天,西川省遂n县南强乡金鱼村,几个农民正在田里翻土,村民王士伦突然听到哐的一声,锄头似乎砸到了什么金属!

    就是这并不十分响亮的一声,开启了一个轰动华夏的考古发现!出土的珍宝能够整整铺满一个博物馆——后来西川省就特意为这批出土文物,在遂宁建造了一个巨大的博物馆!

    这批珍宝根本就不能以金钱去衡量,部分文物还被归入禁止出国展出文物名录!

    只要得到这批珍宝,张楠在某项单一文物收藏上,将来就可以傲视全世界!

    密密麻麻的篱笆上已经用防水塑料布全部遮盖起来,几天时间,金鱼村的村民也已经习惯了那两个彬彬有礼的农科院技术员。

    不过有点奇怪,篱笆上的临时篱笆门也没上锁,人也不见有3天了。

    有人打开篱笆门,村民们看到里头的油菜好端端的,两位技术员让人帮着搭的大军用帐篷还竖在里面。

    有淘气的孩子还跑进去玩过,只发现里头放着两把热水壶几个水桶桌椅板凳和两箱稀罕的本地汽水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

    当孩子家长发现家里的淘气包顺手牵羊了人家的汽水躲起来偷偷喝的时候,还狠狠教训了皮孩子。

    拿着空瓶子想去农科员那赔礼道歉,结果还找不到人。

    后来村长说农科员们去趟省城办事,要明天才回来。

    为这事,村长还特意去找了个挂锁和根铁丝,把篱笆门锁了起来:京城来的同志相信自个村子里的人,也不锁门,咱不能少了人家的东西。

    张楠他们办完事跑了?

    早呢!

    这叫欲擒故纵!

    两人让村里人弄好篱笆墙,去西川其它地方晃荡了3天:一天去观察某处地形,结果张楠发现要等个一两年才能下手。

    另两天去了趟蓉城,扫荡了那里的文物商店,买回来一箱子不上不下的古董,也算没跑空。

    按照关兴权的说法:自个不把那块地当回事,人家才会更加不当回事。等3天后回去,村民们是什么好奇心都没了。

    果然,第四天一回到村子里,立马就有热心的村民告诉两人:村长为了研究基地的东西不被皮孩子们拿去玩,把篱笆门都给锁起来了。

    前些天两人的中饭就定在村长家,付钱给全国粮票,找得到地方。

    一到村长家,人家立马把挂锁钥匙给了关兴权,还有村民赔给两人的几瓶汽水钱。

    钥匙拿来,钱当然不要,还给村长搬了一箱来:给孩子喝还是自个留着,随意。

    回到那处研究基地,锁了门,关兴权道:下午就开工,最快速度干完!

    至少三天,这活一下子干不完!

    (郁闷的,这么多地名成了大写英文,修改了一下,将就看了。)




第七十七章 天府遗珍(中)
    前些天张楠就用金属探测器探过,东西位置早就确定,用那个劳保商店买来的大军用帐篷罩着呢。

    双层保险,不仅仅有篱笆墙阻挡视线,就算万一有热情的村民来瞅瞅,也是什么都看不见。

    当天中午在村长家吃过中饭,一回到研究基地,马上锁门!

    如今村民对研究基地上锁已经彻底习惯了:这可是村长要给锁上的,就算去地里干活时路过,也懒得多看一眼。

    用不上锄斧,有更适宜挖土的工具——新买的锄头,锄头柄还是村民帮着弄的。

    搞农业的,没把好用的锄头怎么行!

    根据探测器显示,东西在距离地表下大约1米的位置,不过分布似乎有点散。

    关兴权很奇怪:下边的东西怎么是在大约不到两米直径的范围内,东一处西一堆,怎么埋的?

    张楠是一点不意外,到时候他就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张楠握着锄头甩开膀子大干,关兴权在帐篷外头掩护望风,偶尔还用照相机拍油菜拿个放大镜东瞅细看。

    有时候还到篱笆外附近走走,笔记本更是不离身,不时观察油菜生长,还在本子里记点什么东西,还真装的像回事。

    张楠就没这么舒服了!这可是力气活,要挖一个直径至少两米深一米的大坑,直把张楠累的像条狗一样!

    停停干干,一个多小时工夫,张楠彻底趴下!

    收拾了一下自己,还洗了把脸,到帐篷外边当自个的研究员去了。

    张楠坐在椅子上逍遥,轮到关兴权在里边当苦力。

    两人速度快,几个小时候土坑已经有了七八十公分深度。

    这下不能让关兴权蛮干了——张楠取出了自己当盗墓贼时的其中一件专用工具:一根自己前两天用本地竹子削的探杆。

    外形和根竹筷子没什么分别,就是长度差不多有个40公分长,也稍微粗一些。

    特别是手握持的地方,两侧胖出来一大截,利于握持:如果一下子找不到坚韧的竹子做这玩样,找把筷子也能凑合。

    这可是个细活,张楠将眼前的坑底想象成一大块平面,上头是一个个直径10公分的正方形网格。

    对着网格的其中一个角,将探杆竖直,用力但匀速的慢慢往下插,凭借手感,感觉探杆头是不是碰到异样的硬东西。

    这可是个技术活,没点实际经验,能把石头当宝贝!

    而且除非万不得已,绝对不用用长改锥一类的金属铁器,虽然那东西穿透力更强——一个不小心,碰到易碎的瓷器玉器或者单薄的青铜器,都没地方后悔去!

    竹子就问题不大了,在老手手里,连最易碎的玉璧都不会出问题。

    探一截挖一截,这样就不会因为不知道东西的具体位置距离,结果一锄头砸锅!

    当第一个探洞下插至20多公分时,探杆似乎被什么东西挡住!

    拧了一下探杆,然后停顿了一下,手再微微一用力,探杆传来类似于打滑的手感。

    抽出探杆,看了看探杆头:有被表面光滑的物体磨光的痕迹,应该是瓷器一类。

    如果是铜器,这会探杆头上会起毛刺,还会有铜锈一类残留。

    顺手取过根香棒,往这个小小的探洞里一插。

    香棒是早就准备好的,这会烧香拜佛的人已经有了,轻易就能买到,别奇怪。

    不过买香棒时,关兴权还奇怪为什么要买这个玩样,张楠只是说是用来定型的。

    其实就是张楠偷懒——每根香棒都是40公分长度,他懒得去准备一大捆一样长度的细木棍,筷子又嫌稍微短了点。

    一个多小时后,张楠把关兴权叫进帐篷:秘密麻麻的香棒长长短短密布坑底!

    当过兵的关兴权只看了一眼,就明白为什么张楠说那些香棒是用来定型的!

    一个长大约两米,最宽处大约一米六七的椭圆形圆弧包出现在关兴权眼前——下面埋藏物的位置距离坑底距离全部被形象的反应了出来。

    外边怎么样?

    村子里那边已经有人在烧晚饭。

    听到关兴权的话,张楠道:先开个口子。

    工具已经准备好,拔掉几根香棒放一边,工兵铲先铲掉上头20来公分厚度的一层泥土,然后再用种花用的那种小号铁铲小心取土。

    一会功夫,圆弧包边缘位置的一件器物就出现了——这是件青釉双耳瓶,直口,细长颈,近口沿处饰双贯耳。

    而就在这个瓶子的四周,秘密麻麻一层又一层的各式瓷器在土中叠压在一起!

    关兴权就算见惯生死,也被眼前这一幕给震惊到:这么一大片,这有多少?!

    而且张楠前几天从刘阿姨所住的房间墙壁里取东西时,关兴权就在那帮忙,见过一个类似于眼前这个瓷瓶的瓶子。

    当时张楠告诉他那是沪上黑市淘的,花了100块,20年后价格只有天知道——那是件南宋瓷器中的精品!

    阿楠,我们那辆车估计运不走!

    瓷器不是黄金,可以随便用东西装——分门别类包装,又要防着这2000来公里汽车运输跑下来意外损坏,这保护性外包装一定要牢靠!

    关兴权一估计就有数了,这体积一定小不了!

    清理了一小块地方,除了那个双耳瓶,张楠并没有取出其他任何一件瓷器,连原本上层覆盖的泥土都给盖回去薄薄一层。

    这里不仅仅有瓷器,还有青铜器,这下关兴权算是搞明白了,那台探测仪的反应为什么那么奇怪!

    有个疑问:但这里明显是个窖藏,而春秋战国的青铜器基本上就没可能和宋代的瓷器埋在一起!

    其实因为这些乍一看是春秋战国时期式样的青铜器,其实就是宋代铸造的:宋时仿制上古时期青铜器很流行,但那时铜几乎就等同于钱,所以那些铜器在宋时也是极为贵重的物品。

    张楠已经在开始收拾工具,将一大块彩色雨布盖在大坑上,四周用土块压住。

    明天再干吧,这活晚上容易出错。给姐夫打电话,让他开辆车来,我们这几天把东西搬宾馆去,到时候一起拉走。



第七十八章 天府遗珍(下)
    你去吧,我在这里看着,不然心里不踏实。

    关兴权不放心。

    怕有贼偷东西的?逮住了咔擦!别逗了关哥,走吧,等着喂蚊子呢?

    张张楠在那逗乐。

    不过最终自个还是拧不过关兴权:他决定一个人等彻底天黑后就回来守夜,说是有办法让万一可能来的小偷吓跑,还不敢到处瞎说。

    至于蚊子:他带着驱蚊药水呢。

    出了一身汗,回城区宾馆洗了个澡。饱餐一顿后,张楠开车,送穿着身这会还算常见的旧军装的关兴权到城郊。

    还有一段路他将步行,发挥侦察兵的能耐,去研究基地守着。

    穿军装,因为那衣服是绿色的——明天要见人的衣服包里带着。

    回到宾馆房间,拿出那个细长颈青釉双耳瓶再欣赏了一下:造型漂亮,估计能评上一级文物!

    不过张楠并没有将它当大宝贝,也不清洗,只是放进一个纸板箱里妥善的收了起来。

    看了看时间,估计姐姐他们已经回家,就用宾馆房间里的电话打了过去。

    遂n市这会虽然不大,但终究是个地级市,政府招待所里已经开通了程控电话,还能打长途。

    喂,姐夫,我阿楠好,车子已经到了?我们住在遂n车牌照不用急,你四五天后到就行了

    噼里啪啦一顿剡县方言,交代了一大堆,挂了电话搞定:明天下午,姐夫等交代完公司里的事,就会叫上他那位已经辞工不干拖拉机手的本家兄弟,两人开一辆商务车出发来遂n。

    至于那位名叫项永强的驾驶员,姐夫会把他丢在西川省那座和蓉城不相上下的著名山城:永强当初的部队就驻山城,这趟就算他公差,还能去老部队玩两天,之后坐火车回江南就成。

    小舅子的干的那些个事,项伟荣就信得过自己和关兴权。

    第二天一早,张楠开车回了研究基地。果然一夜太平无事,关兴权还在帐篷里的躺椅上睡了几个小时。

    开工。

    今天这活关兴权只能打下手:先一步步将覆盖的泥土去掉,然后边取土边起出东西。

    关兴权在坑边接着,也不清洗,直接用塑料袋包裹后,一件件妥善放进准备好的纸板箱内。

    刚刚出土的瓷器最好不要清洗,而且最好一暴露在空气中之后,能最快速度用保鲜膜包裹起来,之后放在阴凉处过段时间再处理。

    这样能够尽量避免因为出土瓷器突然暴露在空气中,导致表面的釉色氧化脱落。但如今张楠竟然找不到哪有保鲜膜卖,只能用塑料袋将就了。

    瓷器埋藏时间越长,这速度就要越快!

    但是懂行的人都知道,考古队挖一些两晋时期的瓷器都会慢慢挖,绝不会心急火燎的干。

    而像张楠这号子盗墓贼出身的家伙,是绝对不会让瓷器过长时间暴露在空气里的。要知道,或许就是几分钟的时间,突然接触的氧气就能让一个原本价值上万的瓷器价格缩水几十倍!

    同样,不立即清洗也是相同道理:对于为什么不清洗瓷器表层泥土的问题,关兴权还问了问。

    瓷器埋藏时间越长,这从土里取出来的速度就要越快!考古队那帮子人不算,他们有套章程在,不能像我们这样蛮干

    一边干活一边对关兴权进行盗墓基础知识培训——张楠有件事没说:前世他跑工地(就是收购工地里挖出的东西。有时候一发现墓葬的苗头,工地里的人就会给关系户打电话。)时碰到过这样一座南北朝时期墓葬:里边陪葬有不少越窑青瓷,想着能捞一笔。

    结果那些精美油光水滑的越窑青瓷刚有一部分暴露在空气中,都还没整个从土里起出来呢,上头的釉色就像头皮屑一下裂开往下掉!
1...3738394041...99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