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血蝠

    好的,张哥。

    那些大大小小的箱子里都是官窑瓷器,以清代中后期的为主,不过都非常精美,特别是观赏器的花瓶多。

    前三清官窑终究是少数,有也卖出来的相对少,这里大部分也还是同治光绪年的官窑瓷。

    翁叶铭做事还挺牢靠,有个笔记本和另一本账本做记录,笔记本里记着哪天买了什么东西,各什么价格。

    账本里是按照古玩不同的属性,分门别类记账。

    那些盘盘碗碗都一绺一绺的,张楠只是大体看了看;观赏器倒是每个都仔细瞅了瞅,都是到代的官窑器物,虽然不是每件都能算精品,但至少没有民国仿制的货色。

    到最后翁叶铭拿出个扁纸盒,打开献宝一样道:张哥,这可是个好东西,宣德官窑青花一束莲纹盘。

    张楠拿起来仔细端详,边看边道:叶铭,这种一束莲是宋代以来瓷画上经久不衰的传统纹样,在宋代耀州窑青瓷以及元代和明代永乐宣德官窑瓷器上都经常能见到,寓意‘一本清廉’

    这个盘子直口,唇沿,圈足,砂底。盘心饰一束莲纹,内外壁均绘缠枝花卉纹,口沿内外各饰卷草纹连续回纹。

    青花色泽鲜艳,釉质也腴厚光润,外底无釉处胎质洁白细腻。纹饰绘画也相对生动自然,画意乍一看也优雅。

    房子里只有张楠在说,而其他人都不响:在一个行家看器物时,其它人一般都不会去打扰。就算不懂行的人也一般不会说话——张楠那认真投入的样子是会感染人的。

    几分钟后,张楠放下了盘子,把个放大镜也放兜里。

    按照宣德瓷价格买的?

    这话让翁叶铭心里咯噔一下,恩,花了500块。

    张楠咧嘴笑笑:叶铭,你走眼了。

    虽然前边的东西张楠都在赞扬翁叶铭干得不错,不过最后这一件却出了问题:500块,这可是翁叶铭半年的工资!

    张楠答应过会给他10的代买辛苦费,要是这个盘子是个假货,那翁叶铭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那个买东西的是潘家园的老人,不应该骗我呀。他的东西多,骗我一次根本犯不着,我都再他那买了3000多块钱的东西了。

    古董贩子骗人宰客绝不会针对老客户,不然人家一年原本会在自己这买1万的东西,自己能赚个四五千。结果因为卖了别人一次假货,捞了个500,最后却断了生意!

    看到他有点着急,张楠连忙道:别急,叶铭,卖你盘子的人可能也没看出问题。我说你走眼,不过没说这是个假货,这应该是个雍正或者乾隆年的官窑仿品。官仿官,你和那人看不出来不奇怪,我没怪你的意思,做这行哪有一辈子不走眼的

    之前姐弟两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瓣花,如今虽然宽裕了,但那都是张楠的钱,用着不踏实。

    张哥,我当时真没看出来有什么问题,你能和我说说吗?我回去找那家伙去!

    听到他的话,张楠道:你和那人有没有事先说明,如果东西有问题就可以退货?

    嗯,说过,那人也是个老京城,拍着胸脯说这盘子绝对是货真价实的宣德官窑,有问题他就吞了它,很多练摊的都看到了。

    那就行了,我和你说问题出在哪,等个两天你去把钱退回来。不过这盘子其实也不错,30块你能买。

    如果没有事先约定,走眼只能自认倒霉;不过既然那人当众说了大话,还都是一个圈子里混的,就得把钱吐出来。




第一百四十一章 搞定房子
    其实这个盘子也是个非常好的官窑器,将来十多万是没问题的。

    不过仿的就是仿的,就算官仿官也不行,规矩不能破,要让翁叶铭养成这个习惯:他必须要去卖家处协商一下,要么退货退钱,要么把差额拿回来。

    叶铭,最好能够私下里和那人说,就是不能差额买回来,也不能断了人家的财路。

    张楠提醒道。

    要是在一群人面前说东西不到代,那就是断人财路,这可是结仇的事!就算对方为了将来的生意不发作,估计也会记恨在心。

    犯不着结个隐藏的仇家,做生意要和气生财。

    张楠让翁叶铭用放大镜仔细看那青花一束莲纹盘,乾隆时期仿古风盛行,景德镇的御窑厂烧制了一大批仿明宣德时期的青花盘,它们的形制大小纹饰布局与原器完全一样。

    有的写款识,有的不写,而且款识有两种,第一种就是这个盘子上的‘大明宣德年制’款,另一种是‘大清乾隆年制’本朝款。

    这种青花一束莲纹盘,我见过明永乐年的,还有宣德本朝的,都是一样纹饰,可以算成是明早期的标准器。

    与宣德青花盘相比,乾隆仿品釉面洁白,青花色泽鲜艳。而宣德盘青花的颜色则相对的深邃宁静,还有着水墨画一般的效果,而乾隆仿品得线条则显得相对较为硬。

    总之,宣德青花盘具有洒脱飘逸的韵味,而乾隆时的仿品则带有乾隆官窑青花的时代特征,正统。

    不过只是说很难有个对比,国家历史博物馆展厅里就有宣德青花器原品展览,你有空可以去看看,能心里有底。

    说着,按照记忆,从一个箱子里取出个乾隆青花龙盘,指着底部的款识道:这会手头没有明官窑青花瓷给你对比,你看一下乾隆本朝款和刚才那个仿宣德款有没有类似的地方?

    这古董只要有东西参照就一切都好说,翁叶铭看着看着就觉出点味来:好像书法的书写的方式很相似,工整。

    翁叶铭说得有点不自信,张楠一听后,道:你已经看出点名堂来了,同一批窑工画师,是写不出两种完全不同风格来的。在落款上乾隆多伪托款,老给后世的收藏者添乱,这个什么十全老人绝对是故意的!

    不光仿宣德,还有少量仿成化正德嘉靖,所仿明款得心应手,很多人看来是真伪难辨。其实就在底款书写上有很大不同:和明款相比,乾隆时的仿款显得相对软弱无力拘谨,不及明款豪放。还多用铁线篆书写,馆阁体,字迹工整纤细娟秀无力。

    翁叶铭不仅仅在仔细听,还拿着笔记本快速记录——这完全就是不轻易外传的宝贵经验,他在潘家园听人闲聊时,听说过不少这个圈子里的一些陈俗旧规。

    那些分辨器物真假的经验绝活一般只父传子师傅教徒弟,外人别想知道!

    至于目前能够找到的考古杂志,里头根本就没说到真假辨识的问题:而且很多后世收藏杂志都还没出来呢。

    更没有20多年后网络上那些什么人都能查到的资料,翁叶铭当然要仔细学。

    还有,清代青花瓷造型因循守旧,如盘碗樽等许多器物,从康熙到宣统朝,款式尺寸都从未改变过,都是一样的!

    乾隆青花瓷也是这样,《钦定皇朝礼器图式里就有详细规定,不过这本书不知道如今有没有的买,要是有,你就要去想办法去弄一本来。

    将来要是碰上不符合钦定尺寸的青花瓷,就要考虑是否世伪器,鉴定时应特别注意。

    这本书张楠曾经有过一本,淘宝上买的,2004版,这会有没有更早的版本他还真不知道。

    这边张楠将两个盘子翻到正面,又道:在青花瓷的青料上,乾隆官窑用浙料,呈纯正蓝色,发色鲜翠,分不清浓淡层次。为仿宣德,会人为的在青花中点染铁锈状黑斑,与宣德青花中的铁锈斑相比显得浮躁,成色不稳定,且有晕散现象。

    仿宣德的釉底还带有气泡,釉色白中泛青,所有器物基本施满釉;少部分仿成化,呈青色,发色淡雅平和;极少量仿嘉靖,呈蓝紫色,发色鲜丽纯真

    教授了翁叶铭好一会,接下去就靠他自己去琢磨了。

    看到账本上买了一万一千八百多块钱的东西,张楠取出一千两百块钱递给翁叶铭:我们说好的,这是辛苦费。

    这让翁家姐弟有点感动:张楠说话算话,不仅没有去追究那个仿制盘的事,还把零头也给了。

    而且他接下去还从关兴权手里接过包,掏出两捆大团结,两万,你继续收,不过这东西要暂时先放你这,我过段时间再派车子来运。

    说着看了看房子,有点不好意思,不知道放不放的下。

    这边放不下就放我那屋,咱只要有个能躺的地方就行。

    一边的翁千惠一说完,就感觉有点不好意思了:怎么说得躺来躺去的。

    那行吧,等过两天办完事走得时候,我先带走些字画,这些瓷器到时候再说。

    对航空托运的行李张楠有点不放心,量少还能随身携带,量大了只能用托运,有个万一就傻吧眼了。

    翁千惠姐弟已经通过那位百货公司的后勤部部长,联系好了百货公司和其上级单位商业局的负责人,明早上午八点半到市商业局详谈。

    7月4号上午8点过,张楠与关兴权准时抵达商业局,一番讨价还价,最终78万美元买下了那处巨大的三行五进贝勒府!

    双方都高兴,一边高价卖掉了一处用处不大的产业,另一边得到了将来有钱都买不到的超级豪宅!

    商业局和百货公司比张楠还心急,为了美元尽快到手,还运作关系还特事特办——手续三天时间就办好了,京城房管局最后给出的房产证和土地证还是老款式:上头根本就没有年限!

    就同农村的宅基地一样,根本不像将来买商品房那样,有个操蛋的70年土地使用权期限!

    房子到手,张楠高高兴兴开车出了房管局的大院。

    不过有个问题来了——那里除了值班员的房子,就是个搬空了的老仓库,接下来怎么办?

    难道让王德彪这个家伙找人来装修改造?

    那家伙倒是认识能设计建造修复江南园林的设计所,但这北方式样的高规格大院园林的修复改造,估计他只能抓瞎!

    这个烦恼和关兴权随便一说,没想到老关同志脑子转了转道:急不急?

    不急,家里的别墅都还没弄好呢,就是怕以后两眼抓瞎。

    关兴权思考了一下:我晚点联系一下姜爱国,他在京城人头熟,可能有办法。

    哪个姜爱国?没听说过呀。

    姜司令员是他爸。

    哦,姜处长。

    总算搞明白了那位的名字,原来这名字这么红,估计又是个大院子弟。



第一百四十二章 我怕有命赚没命花
    关兴权虽说晚一点再联系那位姜处长,不过这个晚还真是不靠谱,两人一回国际饭店,张楠已经打算尽快预定返回江南省的机票。

    这还没打电话呢,关兴权就来了:晚上和姜爱国他们一起吃个饭,他已经调回京城了。

    他们?

    一听这个,张楠眉头皱了一下,都是那些**?

    他不喜欢和**打交道,前世是有多远躲多远,犯不着。

    看到张楠的表情,关兴权心知肚明是为什么,我救过他的命,而且爱国这人靠得住,这点你可以放心。这次就叫了他一个同胞弟弟,不用和乱七八糟的人打交道

    关兴权一解释,原来刚才他回酒店后,就往桂省机场打电话,结果对方说姜处长已经调回京城。

    他有姜爱国家的电话,就试了一下,结果他爱人正在家,给了办公室的电话。

    这边姜爱国一听关兴权竟然在京城,非常高兴,表示一定要好好聚一聚。而关兴权也是个干脆的人,把张楠在京城买了个大院子要找人修缮装修改建的问题一说,姜爱国立刻想到了个人会有这办法。

    下午5点,一辆皇冠轿车抵达国际饭店,车上下来两个人。一位三十余岁,另一个才二十四五,两人长得很像。

    张楠和关兴权已经在大堂的沙发上等着,一看来人,迎了上去。

    兴权,混得不错嘛!姜爱国一见关兴权,这脸上的热情是一点也不掩饰。对面的张楠看得出来,这姜参谋是真的高兴。

    对了,姜爱国如今已经不是正团级的处长了,成了个参谋!

    俗话说参谋不带长,放pi也不响。,不过也要看是哪里的参谋,而且这位职务后边还有个括号(副师级)。

    中央军委的参谋,一般人你就别想了!

    关兴权个子大,衣服在江南不好买,这会是一身进口货,张楠从美国带回来的。

    而张楠就不用说了,一件短袖衬衫就要几百美元。

    姜爱国可是个识货的,一看两人的行头和在桂省碰到那会已经完全不同,而且住在国际饭店,这条件绝对差不了。

    还行,跟着班长和阿楠混呗。

    两人还拥抱了一下,这边姜爱国给张楠两人做介绍:这是我亲弟弟,姜爱华,在京城杂七杂八的人头熟。这是你关哥,关兴权;这位是你张哥,张楠。

    来之前姜爱国大概给弟弟说过张楠两人的关系,那个姜爱华很客气,关哥,张哥,将来要是有什么事说一声,我哥的兄弟就是我的兄弟

    两边一番客套,出门上车离开。

    姜爱华开车,张楠两人坐在后座。

    爱国,这是去哪呢?

    关兴权问道。

    爱华安排的,我也没去过。

    关哥,是个刚开的私人饭店,每天只烧三桌菜,运气不错我问了下还有空桌,据说是以前御厨的手艺。

    听到这个姜爱华的话,张楠心里笑笑:看来每个时代都有高人,懂得饥饿营销的道理。

    记得京城后来还有个一天只烧一桌菜的地方,每周厨师都还要休息停业一天,订桌都排出去几个月!

    那个姜爱国靠谱,不过这个姜爱华怎么看怎么像个生意人,而且还不是那种平常的生意人,带背景的。

    张楠真不喜欢和这样的人打交道,不过既然关兴权认为没问题,那就先看看。而且这人呢有时候有眼缘,这会这两兄弟给张楠的感觉就不错,至少没有传说中的那么讨厌。

    不过知人知面不知心,这人还是需要慢慢去了解。

    车子离开大路,驶入一条能过车的巷子,停在一处保存的很好的四合院前。

    一进去,过了照壁,看得出这里精心修饰过。就有个穿着身旧时满族服装的年轻女迎宾,将四人带进了一个不大的房间,或者可说是个大包厢。
1...6869707172...99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