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血蝠

    张楠不是老板,姐夫才是。

    要是哪个脑子抽筋的贪多了老板娘的钱,别说能不能在剡县待下去,估计会死于非命也不一定!

    待遇原本就很不错,人要有良心。就算没良心,那也得有点自知之明至于这两样都没有的家伙,张慧也不会把人招进来,特别是管理层。

    说句实话,那个公司我就是整出来让姐姐玩的,哪天要是累了烦了不想玩了,卖了就是。如果没人能接手,那就股份制,爱咋咋地。

    这会项伟荣和关兴权有的钱已经几辈子都吃不完了,卡里都还有五十来万美元呢,更不用说公司已经产生效益,每个月的利润在如今的华夏人看来就是笔天文数字!

    而且张楠根本就没要自己的那一份分红,就放在公司账上随便姐姐用。

    张慧心里也明白,那几十上百万人民币的弟弟这会根本就看不上,她也不客气,就记了个账,全当流动资金在使了。

    聊了一会,干坐着也不是个办法。

    走,再去那个跳蚤市场,刚才才逛了一半,全给看完去。

    项伟荣和关兴权也闲不住,那就回去继续转。

    找了辆出租车,很快三人就回到市场继续晃悠。

    不过一个小时后等到摊位全部逛完,三人里就关兴权买了块19世纪的银怀表。

    不是什么宝贝,看它漂亮就买了,还能走。

    边上还有几家旧货商店,不过里头也都是欧洲的旧货,没啥兴趣,不过张楠倒是看到了一枚挺熟悉的金币。

    一问,原来是巴伐利亚王国时期铸造的,目前价值8000德国马克。

    没买,码头仓库的货车里最少有十几枚一样的。

    三位是华夏人?这家店主问。

    对,有问题?

    当然没问题,就是我这有个华夏的佛像,你们要是感兴趣就看看。

    张楠当然有兴趣,不过店主之前显然没把那东西当宝贝,或者说没人买:被一堆西方银器挡在个展柜的后头,刚才三人都没看见。

    拿出来一看,是个有十五六公分高度的铜质白度母佛像,工艺似乎是清代中期的,工艺还行。

    多少钱?

    两万马克。

    张楠转头就走,项伟荣二人立刻跟上,都没去理会后头店主留人还价的话。

    什么鸟人,两百马克还差不多!看来什么地方都有黑店,真以为我们是土豪呢!想钱想疯了都!

    项伟荣他们虽然不明白土豪啥意思,不过也在那谴责黑心的店主!

    二十几年后的华夏土豪还真有可能花个两万欧元把那尊白度母请回去,可张楠不是土豪,那尊佛像在2015年左右也就二十万人民币归内的价格。

    不过土豪不差钱,两万欧也不能算亏。

    至于这会的两万德国马克?

    那是那个店主脑子抽风了!

    没得逛了,打算回四季酒店吃中餐,边走着突然想到点事,对着项伟荣道:姐夫,我记得你好像说过当汽车兵那会运过那玩意。

    佛像?好几十车,一个排拉了两回,全给拉蓉城的炼钢厂回炉了,现在看真是可惜了。

    项伟荣还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大的几百斤重,小的三五斤一个。据说最早的都是唐代的造像,最晚至清,汽车兵们谁都没要一个,就只有个炊事班的老乡要了一个去。

    那会西南的汽车兵运输物资,只有两样东西是要清点数量的:一是部队里的军用皮大衣,少一件都要追查。

    另一样当然是一车车的武器弹药了:这东西一拉到目的地,汽车兵们就会问边防部队少量要回来一些。

    边防部队子弹是消耗品,日常训练就算用不了那么多也要干着打光,反正绝对不会拉回内地!

    而汽车兵要用子弹去打猎,兔子野鸽子狗熊雪豹獐子有什么打什么,那会可没什么保护条例!

    比如76年后禁止地方上的打猎队狩猎雪豹,不过接下去的两三年部队是照打不误:项伟荣就在78年干倒过一只雪豹。

    骨头送人泡酒,当虎骨用,至于豹皮让老百姓硝制好,送给驻地附近的一位朋友了。

    那人是位中学老师,身体不好有风湿病,冬天很遭罪。豹皮做背心做护膝,这风湿病都当得住!

    至于豹子肉?

    在半路兵站处理打死的雪豹时,兵站里养的藏獒老想着挣脱铁链出来拼命,附近老百姓养的土狗夹着尾巴呜呜叫,吓得魂都没了!

    其他当兵的是退避三舍,那股味道骚气冲天!

    武打小说里好汉们把老虎肉豹子肉烤着吃,那些大侠们估计不仅仅没嗅觉,连味觉估计也一定是钢铁打造的!

    有点扯远了,就皮大衣和武器弹药清点数量,至于其它物资,那就只能呵呵了!

    一车芦柑从西川盆地拉到藏西,到了目的地还能剩下半车那是运气,因为半路上不是冻坏就是烂了蔬菜更加,大白菜都能给你烂掉大半车。

    没办法,气候原因一般的冷还不是问题,问题是上山冻死牛,到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气温又暖和了。这样上上下下折腾十多天,什么蔬菜水果都顶不住!

    很多东西没法计量,只要保证部队供应,拉到多少算多少,连带着运输不会坏的物资也成了这个德性。

    所以七十年代那边的汽车兵常用白糖送人:地方缺糖,不过部队还行。一麻袋一百斤,运输一次一个班里直接丢一袋,要是人人放开了泡糖水喝,保证个个都蛀牙!

    一车铜佛卸掉半车也没人管,反正不称重不点数量,就顺路拉回来的,有些还挺漂亮。不过那时候哪个当兵要那东西?

    拿出去当废铜卖丢人!吃点喝点没问题,艰苦地区不吃运的货有时候就得饿死!部队里也有规定,遇上堵车塞车这一类特殊情况就可以动用车上物资,还可以用来紧急情况下支援地方。不过拿出去卖就是占国家便宜,传出去要处理的!

    听了姐夫的话,张楠问:拿回家没事?

    只要用得上的东西,别太过分了,谁管?不过铜这东西最受欢迎的还是回收的炮弹壳,那玩意我记得就算用过了拉回来,只要是85毫米口径以上的弹壳都要计数,不然当兵的都能给你整完,连炮兵们自己都要拿。

    为啥?

    项伟荣撇撇嘴道,似乎在怪张楠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想不明白:炮弹壳是最好的黄铜,带回家哪都能派上用场,铜匠给割开来再焊接当木桶的箍边最好。你家里那个新的没用过的马桶上的铜边就是我从部队带回来的152榴弹炮弹壳做的,你爸留着给你取媳妇用你这一年采购员算是白干了

    物资局采购员想不通这个道理,有点丢人。

    不过说到这,项伟荣都有点感慨。

    张楠不想去提去世老爸的事,道:姐夫,你不是说弹壳要计件吗?

    相对的,汽车兵要几个弹壳算什么,有的是办法,别太过分就行。对了,那次运佛像,一个隔壁连的副连长脑子发昏,他那车上有几十个定数了的纯金佛,结果在入库的时候他给偷了一个,还送回老家藏了起来,十八斤重。

    几个月后事发了才给查出来,军事法庭给判了七年!我转业那会那小子还关着呢。

    张楠一听,心里想:这叫什么人呀!随随便便选几个工艺复杂漂亮的铜佛回家,几十年后妥妥的几十万几百万一个,结果贪黄金,把自个整牢里去了。

    人无背后眼呀!

    不过张楠想到了那个炊事兵要走的那个铜佛,一问去向,这项伟荣还没说呢,关兴权插话道:那人我知道,是我老乡,也是椒江人,不然也不好意思问班长讨一个玩玩。这人脑子有点笨,但动手能力不错,有时候还有点特别的想法。

    那个铜佛他后来拿回家做了个台灯柱子,用锉刀挫得还挺漂亮的,这会还在用呢。

    张楠这下无语了:铜佛基本都是空心的,锉刀给搓得光光亮亮,顶上用电钻打个洞穿上电线还真能当台灯柱,不仅美观还经久耐用!

    不过这味是越想越不对!

    这都叫的是什么事!




第一百七十一章 操蛋的海关
    几十车上百吨重的铜制佛像拉倒钢厂回炉,这会的项伟荣还只是感觉有点可惜而已,可见如今华夏社会对古董的不重视不认同。

    张楠不想告诉他20年后那几十车的铜佛到底有多值钱:那差不多就是笔同那1500多幅名画一样的财富,免得姐夫打呼后悔。

    人无背后眼,没办法。

    不过70年代那会就是这样,如果不是这么多的老古董给整没了,20年后古董也不会那么的值钱。

    没再去刻意找什么古董市场,三人就闲逛了一阵汉堡旧城,品尝了德国美食和各式啤酒,晚上9点一过就回了酒店。

    第二天一早赶到汉堡的中央火车站,上了一趟看上去类似于装甲列车的货车——绿色车厢,很高,通话下这会常见的绿皮车厢相比窗户不大,还是不能打开的式样。

    不过因为三人都没有在德国乘坐火车的经验,提前了一个小时抵达车站,结果白白在站台上傻等了好一会。

    还好现在只是初秋,要是冬季那非得冻个够呛!

    德国的火车站是开放式的,根本没有候车室,从大门一进去直接就可以到达站台,中间也没有安检没人查票,在德国坐火车只要提前十分钟到火车站就可以了。

    不懂呀,只能浪费时间。不过车厢内条件很不错,头等座非常宽敞,皮靠背座椅右二左一布置,车厢里的乘客也不多,稀稀拉拉也就二十来号人。

    离开酒店前询问过工作人员,火车上不需要对号入座,因为一般情况下德国的火车根本坐不满,所以拿到手上的火车票上头只有头等座的标识,却没有座位号。

    上车也不检票,奇怪。

    等到列车在上午9点准时开出后一会,这才有列车员来检票,不过也不是每人都看,头等车厢里就随机查一两个。

    看到张楠这三名亚洲人,列车员问都没问就过去了。

    华夏人都是好同志,咱在国外可没逃票的习惯。

    大概西德的列车员们也不好意思查外宾的票:本国人你都不是个个查,如果偏要看外国人的票,估计没几个外国乘客会高兴!

    没过多久,单独坐着的关兴权对张楠和项伟荣道:前边就是东德了!

    透过车窗能清楚看到前方一道向两边延伸都看不到尽头的边防线,各种防卫设施都有。不过列车并没有减速,而是差不多以接近100公里的时速继续向前。

    过境好像不需要检查。项伟荣说道。

    也许吧。

    这时刚好有列车员经过,关兴权就叫住那人询问了几句。

    等那列车员走了,关兴权说:这是趟直达西柏林的列车,中间除非有什么特殊情况,不然绝不会停车。

    说着还敲了敲密封的车窗,这个也是防着东德人逃西边的,以前有因为列车临时停车,结果钻上来想去西边的东德人的事,这会根据协议就弄成了全封闭的。

    张楠摇摇头,哎!

    进入东德之后能够看到两边闪过的景色,这边的农村其实同西德乡村差别不大,就是汽车似乎略微少了点。

    不过经过几座小城时,列车需要减速通过,张楠看到了远处建筑上不少巨大的东德国徽红五星和镰刀锤子。

    很奇怪的感觉,这可是在日耳曼民族的地方。不过看到那些标识还是挺亲切的,感觉不错。

    东德的城市也有现代化的高房子,只不过建筑风格同西边不同而已,典型的东欧风格,看着也挺顺眼,不那些玻璃房子稳重多了。

    因为通过车站的速度慢,经过小站时还能看清站台上的情况:女工作人员的红帽子挺有特色,还明显烫过头发。

    那些等候火车的东德人看着也挺乐观,看来也不是所有人都想着去西边。

    两个半小时之后,列车通过那道著名的柏林墙,进入西柏林范围,驶进了火车站。

    不需要去花力气找酒店,汉堡四季酒店已经帮他们订好了,比较靠近明天坐飞机的那个机场(西柏林有三个机场)。

    下午1点半不到,张楠三人就已经在酒店里办好了入住手续。

    就在酒店内的餐厅里随便吃了点,出门上了前台叫来的出租车,去柏林墙!

    出租车司机根本就不用问是到哪一段柏林墙,虽然西柏林就完全是被那道墙团团包围的,无论往哪个方向开都一样能看见!

    外国人去的柏林墙当然是勃兰登堡门附近那一段,那里不仅仅能同勃兰登堡门合影,边上还有用钢架搭起来的高台,游客可以到上头远眺东柏林,还能清楚看到那一段防卫森严的柏林墙的全貌。

    三个人一到柏林墙附近,就看到西德人在自个这一侧的墙面上面画了很多的讽刺画,五颜六色乱七八糟的,显然走到墙边没问题。

    蹬上高台,三人清楚的看到了东柏林——两道柏林墙中间是一条宽阔的松土带,,后边是高高的哨塔。

    中间埋着地雷呢。

    相对于这边,东柏林的房屋稍微显得灰暗,但并不难看也不破旧,东德的首都怎么也差不到哪去。

    合影拍了几张照片,三人下了高台,结果看到不远处的勃兰登堡门两边的卡口有人在排队通过——往东边去的人基本两手空着,而从那边过来的手里或多或少拿着东西。

    什么情况?

    三个人心里都有疑惑。

    关卡那就有西德警察在,关兴权上去问了问。

    几分钟就回来了,刚才那名警察还挺热情,有问必答。

    西柏林人只要办个通行证就可以去东柏林,不过有时间限制,那些人是去买东西的。

    张楠想了想道:东德日用品有大量补助,单单市面上的猪肉价格就是成本的一半多点,比这边便宜,加上两边的德国马克还有黑市兑换,这些柏林人可能是去对面买便宜货。
1...8687888990...99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