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血蝠
而且不单单一个人,还会是供应商全家。”
不错,这样的安保水准...很毛子!
我吃你提供的食物,要是有点问题,别说庙,和尚都跑不了!





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第1896章 有专列的才叫牛
情况简单,供货商是个做食品进出口贸易的华夏人,投靠公司多年,人家都留有国内进货的正规单据——今儿个这么一闹,差点没让那哥们给吓死!
拍马屁都还来不及,借他几个胆也不敢把假酒卖给公司高层,这可是几乎控制了整个俄罗斯,外加大半个东欧地区民间贸易的庞然大物!
假酒?
喝不喝得死不一定,但喝的人一不高心,卖酒的是死定了!
亚历山德罗夫还打算让人继续往下查、查个底掉,但张楠示意适可而止,犯不着刨根问底。
“随便查查就行,只要那家伙仓库里高档酒灌的不是甲醇就算了,进出口公司供货...哈!”说着呢,这都自顾自笑了起来,又想到了上辈子记忆中的那个有关茅台酒的大笑话。
“别说这种几道手的小进出口公司,我老家的国有商业局仓库里的茅台都是假的,领导们都喝不到真货。
他一个小进出口商,真不是瞧不起他,这年月想弄到大批量的真茅台,难!”
大老板说着话,在场的俄国伙计们不少都皱起眉头。一看这情形,张楠就知道什么是”上行下效”——这帮家伙最近两年估计没少喝“茅台”。
这就又道:“你们这么喜欢茅台,那就从京城那边姜家老三下边的公司进货,他那基本没假货,其它白酒也一样。”
茅台,张楠的囤货数量世界第一,但那几座密封库房内的存货可没想着现在就拿出来,将来也不会卖。
不差那几块钱,到时候自己人可以喝,还可以拿来送人。
不用几十年,再过10年、20年的,库房里那些都是轻易求之不来的好东西了!
如今就那么点产量,而市场需求至少大十倍,甚至百倍往上,哪有那么多真茅台让你喝!
其实不单茅台,这会华夏国内只要有点名气的白酒,那都是假酒泛滥。
上辈子那会收古玩时,张楠和他的朋友们都不大敢收90年代出的白酒,“老假”泛滥,一个不小心会喝死人的!
这会在餐厅的伙计们都知道姜家老三是谁,那位都来过好几次莫斯科,两边合作的生意不少,每次来办完正事后,还挺会玩。
张楠顺便又加了句:“今天这事也提醒我们,公司业务太多,做到任何生意都不出纰漏那是扯淡!
但我们已经是个商业帝国,要尽量做到不出大问题。
底线要守住,比如这酒精饮料,在俄罗斯和整个东欧,每年销量是个天文数字,无论是本土生产还是进口货,至少要做到喝不死人。
单俄罗斯每年假酒就能喝死两三万,我不希望我们公司卖出的白酒里灌的是甲醇。至于喝不死人那些,酒鬼们喝多了挂掉,那就不关我们事了。”
一年时间有大半天寒地冻的,这些年经济又差,对不少低收入的俄国酒鬼而言,兑水的医用酒精都成佳酿,含酒精洗手液、花露水都敢往嘴里灌,还能指望啥?
说到这酒,一个俄国伙计汇报了件事。
“卡拉什尼科夫牌伏特加?哈哈,那老爷子总算想通了,记得他不是不想搞商业吗?”
张楠之前听说过这事,全世界有一堆公司找过那人,不过那位世界枪王同志一直不想拿自己的名声赚钱,没想这次拿下。
对此,亚历山德罗夫笑着道:“工作做得好呗,我们可没逼他,也不敢逼他。每年一大笔肖像、姓名使用费,双赢,或者说多方互赢。
公司的销售渠道一运作,只要是有ak的地方,除了那些不喝酒的绿区,拉什尼科夫牌伏特加保准畅销全世界!
当然,老板,那个对你而言就是个微小的生意。”
想像一下,一手ak47突击步枪,一手卡拉什尼科夫牌伏特加,画面很和谐。
“什么时候能投产?”
张楠问。
没想,这会就有。
生产简单,说白了就是盘下个伏特加酒厂,然后设计几个新酒瓶、商标贴画的事,外头车队的后备箱里就有几瓶。
这就让人去拿来。
尝了尝...
就是几种酒精度不同的伏特加,最烈的有70度,将来产量最大的还会是40度的标准货色。
除了酒精味,其它啥味道没有!
......
三天后一大早,基辅火车站内正等车的旅客突然发现车站近乎戒严了,不是单纯的警察、军队或者铁路方面搞戒严,而是警察加一帮子黑衣人。
没人多事,车站方面都有人配合,估计是有什么大人物要来。
至于那些黑衣人是谁?
更没人关心,或者说是不想给自己添麻烦,反正看着都不好惹就是了。
差不多15分钟之后,这有些怪异的戒严才撤掉。
就在这一会功夫,张楠从车站的一条特别通道上了站台,登上了前往基辅的列车,他将会在布良斯克下车。
基辅火车站不在基辅,这是莫斯科。
莫斯科有9个火车站,火车往哪开,这火车站就叫什么名。
张楠这是要去布良斯克,距离莫斯科不远不近,最舒服的交通方式是火车。伙计们准备工作充分,专列那是不想的,但也不错了——直接包下了近乎一整列火车!
三天前想买这趟火车车票的人,就被告知没票了,在这季节,这简直不可思议!
而这会列车上的极少数普通乘客,甭管买的是什么等级的车票,都被列车员请到了一节一等车厢集中。
至于其它车厢,每节内都有多多少少几个公司的人。
很肆无忌惮,枪械什么的就大大方方露着,还是合理合法这么带。
至于张楠,在特等车厢的包厢里看风景。
布良斯克,公司的人在那边的沼泽地区为老板找到几个好玩的地方,在莫斯科闲着也是闲着,所以去看看。
有些日子没坐火车,上次坐火车貌似还是在南斯拉夫?
那时候它还没解体呢。
在火车开出一小时后,张楠到套房包厢外过道走走,碰上关兴权,这位看来也不想在包厢里待着。
无聊,张楠说了几句让关老大再次无语的话。
“好久没坐火车,还挺舒服,那年我们去绿城......
我们在南部非洲几国的铁路线这两年已经成网,你说,我让人去搞列专列怎么样?
通行中南部非洲,比飞机安全。”
不错的主意。
专机算啥,这个星球上,有专列的那才叫牛!
关老大一脸“你牛、你厉害!”的嫌弃表情,接了句:“那得定制一列防弹的,不过你得找得到能造的厂才行!”
装甲专列?
这年月,上哪买?




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第1897章 向华夏订购
装甲列车哪有的买,这真是个问题!
听到关兴权的调侃,张楠脑子一转...
那玩意可比买几辆防弹汽车要麻烦得多,和它相比,波音747私人飞机都是棵小葱。
别说买,还在用的都是凤毛麟角!
防弹汽车,在西方世界,有点钱的就能买,或改装一辆嘚瑟一下。
火车要依托铁路,除了拥有私人公司铁路的国家,个人、公司买火车?
二傻子才干,买了你都没地方放!
普通火车都如此,这稀有的装甲列车,如果是用来打仗那种,这年月貌似只有俄罗斯军队里还有保留着其编制,但也就是类似于情感寄托的存在。
还有就是在非洲坦桑尼亚,貌似还有个当初华夏援助他们的装甲火车头,据说机车用了双层防弹钢板,上头还装了个t34-85的坦克炮塔,就是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在用。
张楠当然不需要“普伦雅科夫元帅号”那样的落伍重装装甲列车当玩具,这会心血来潮,要的是类似金家祖传装甲列车那种。
豪华,舒适,安全。
金家祖传装甲列车是当初斯大林送的,可问题来了,这年月地球上还用这种装甲列车的,似乎也就金家人一家、别无分店,连俄罗斯地面上,也就博物馆里还有那么几节斯大林曾经用过的车厢。
话说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这兴趣来了,心里痒痒,越想越要搞上一列。
既然想要,又不差钱,那句行动起来。把姐夫、安德烈和亚历山德罗夫等人全叫了过来。
“我要买一列金家装甲列车那样的专列,在非洲用。
要够安全,够现代化,外表看着还要够低调奢华,你们说说看,得上那去下订单?”
咱是大老板,抛出目标,身边的伙计们脑子转一转,再丢给下边人去办就行。
好吧,一群人中除了关兴权,其他几个听到张楠心血来潮的要求,都楞了那么一两秒。
倒没觉得他是异想天开:装甲列车而已,有钱,按他的身价,别说什么用防弹钢板做列装甲列车,就算车厢板都用18k金,做上列黄金列车都办得到。
一众人中项伟荣没说话,他对列车不怎么熟悉,对装甲列车的认知更是仅限于影视作品。
安德烈感觉还得脑子里消化,倒是亚历山德罗夫反应快,对其道:“老板,你要装甲列车,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制造商直接可以排除。
一是生产安全问题,还有保密上的因素。
去掉这两块,这就只剩下两个地方,俄罗斯或者华夏。
俄罗斯有生产国家元首用装甲列车的经验,金二的列车就是我们五十年代造的,这会只要给钱,装甲用钛合金都办得到。
就是这俄罗斯的机车、车厢制造厂太认钱,不好保密,车辆制造的消息十有八九会被制造厂的人卖出去。
还有就是华夏,据我所知能造火车的厂子好几个,按照老板你在华夏的影响力,外加华夏国有企业的作风,研制、制造速度,工艺要求,还有保密问题上百分百能保证。
最多就是些内部装饰、硬件上,可能需要公司协调,以满足老板你的要求。”
说得很中肯,没因为自己是俄国人、生意在俄国,就把老板的意愿往俄罗斯身上扯。
至于他为什么会知道华夏有好几家火车制造厂,当年在蒙古驻军十几年,了解点华夏工业皮毛很正常。
最后一阵商量,就以博茨瓦纳的名义,通过外交渠道,向华夏发出一份定制装甲列车的订单。
买火车,博茨瓦纳都已经向华夏买过一堆的车头、车厢,不仅如此,要知道这几年张楠在南部非洲大搞建设,包括铁路设施在内,很多都是由华夏承建。
现在这功夫,都有不少华夏国有企业派出的专业人员在张楠非洲的地盘上工作,建设有他们,早好了,培训、管理一项上,暂时也少不了他们。
不经过国有公司,直接走外交渠道,显得更正式,档次更高,更能引起上层的重视。
应该会接,如今华夏的外汇储备是多了,不大会在乎一份特别列车的订单,但为友好国家造个特别的玩意,一定会上心。
但列车这事上同俄罗斯还有点联系,在基调定下后,还在货车上的俄国伙计们就忙着打电话:让一帮人去查资料,外加实物测绘。
金家祖传列车是苏联造,在俄罗斯自然找得到当初留下的原始资料。那些车厢十有八九已经经过升级改造,但基础的安全指标要求、硬件应该还是原始版本。
参考,拿来参考参考,发订单,那也是要提出个具体要求的。
至于实物测绘,博物馆、铁路部门仓库里里不是还有几节斯大林的装甲车厢在嘛,也可以拿来参考。
如有可能,亚历山德罗夫都打算从仓库里弄个两节来,修一修估计还能用。再把轨距改了,升级改造一下,挂到老板将来的非洲专列上头,估计会受老板欢迎。
对伙计们的办事效率和态度,张楠挺满意,这会看着窗外的景色,想象着一两年后,坐着装甲专列巡视自己在非洲的地盘,绝对有些意思!
......
过中午,布良斯克到了。




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第1898章 苏维埃神针
布良斯克,半个多世纪前,苏联红军与德军曾在这一带与德军大规模交手过两次。
第一次是41年9月至10月间作为莫斯科战役组成部分的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一战下来苏联红军损失了67.5万人,但牺牲没有白费,为保卫莫斯科获得了宝贵的准备时间。
至于第二次,是43年9月至10月间的布良斯克战役,战争第三年的苏联红军粉碎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所属的第9集团军,解放了布良斯克工业区和部分白俄罗斯地区。
两次大规模战役与之间的两年沦陷时间,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太多的战争痕迹,在广袤的丘陵、平原与沼泽,到处都能发现当初留下的战争遗迹。
张楠要当回挖土党,布良斯克是个好地方,这里的冬季还相对温和,这会沼泽地区就已经能挖得动。
客运车站在流经城市的杰斯纳河左岸老城,提前准备好的车队早就在等待。
车站外就是并没有封冻的杰斯纳河,车过河上大桥进入右岸地区,附近的环境让张楠觉得俄国人的城市建设真的有特色。
地方够大,任性!
布良斯克城加附近乡村能有近150万人,算是个大城市,所以公司在这的影响力也大。
大城市就意味着大市场,同样意味着有大利益。
但就这么座城市,城区布局是沿着拐弯的河流分成了四大块,每大块区域之间居然是至少一两公里宽的自然绿地分割!
沿河几乎不造房,任性到家!
不过,十来分钟后张楠就搞明白这座城市为何如此特别,不像华夏的一些沿江城市那样密集型发展。
因为这条杰斯纳河压根就不修堤,类似于华夏的淮河,很多河段只有自然河岸,更本没防洪大堤。
布良斯克这是流经城市的河段也不修堤,等到涨水时节,估计河水百分百会灌上河岸两侧地势较低的地方。
不修大堤,城市干脆顺着地势高低修建,会被水淹的部分就是城市绿地公园,或者干脆啥也不管,就是纯天然的沼泽湿地。
地方大就有地方大的好处,修个城市都如此顺应自然、任性。
“看来这里根本不用担心发大水。”车内张楠指了指河岸边那些残留有不少积雪的自然绿地,对坐在副驾驶位置的亚历山德罗夫道。
“是的,老板。春季时水随便涨,怎么着也不会淹了城市,大多数的城市建筑都造在历史最高水位之上。
极少数低一些的,原本就不怕淹...”
在华夏是不大看得到这种场景,但不与自然争生存空间,城市建设这么搞也就是地广人稀的国家能用。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这趟张楠会住在河右岸相对远离城区的一处度假疗养院,紧挨着河岸,房子基本上都造在一块高处河岸七八米的坚实台地上。
如今还是冬季,经济环境又不好,度假疗养院基本处于半闲置状态,这会被当地的分公司整个包了下来。
按照亚历山德罗夫的说法,公司还有把这买下来的计划,等过几年经济好转,这处规模挺大的疗养院就能盈利了。
一到地方,张楠没去房间,而是带着女儿走到台地边缘。
前方就是沼泽绿地,再往前百多米是近百米宽的杰斯纳河。
台地南侧两三百米外有一大块三面被河流包围的u形突出部,宽度超过两百米,长能有个四、五百米,那就是这趟来的第一个挖掘地。
至于河对岸远方,几乎看不到人为建筑,全是森林,这自然环境保护得实在是好。
空气温度略高于冰点,太阳挺好,岸边略微有风,但吹着并不刺脸。
更不用担心女儿会冻着,一身皮草,还抱着只小西伯利亚虎当暖手炉...
老板看风景,那边上人也得同样陪着,你还别去打扰,他们这老板就喜欢这样。
昱辰小朋友也不烦爸爸,跑一边逗老虎去了。
等注意到张楠将注意力集中到那出u形突出部时,亚历山德罗夫对其道:“我们在布良斯克的员工里,有人很早就听老人们说过,在那个大拐弯的沼泽里陷进去过坦克,据说是41年死守布良斯克作战时候的事情。
当初占据紧张,我们还失了城市,那坦克就没拖出来。越陷越深,德国佬都不知道那埋了辆坦克。
等红军解放布良斯克,坦克都埋了两年,谁都不再把它当回事。
这过去太多年,知情者也说不清楚是辆什么坦克,也无法确定具体位置,这五十几年,河岸湿地有些变化。
之后这边公司就派了个人,雇了帮工人带着金属探测器找了几天,运气不错,还真给找着了。
今天上午这的活计已经把需求要的挖掘机调了过来,用来拖曳的装甲抢救车也从附近部队借了两辆,就等老板你一到就全面开工。”
挖土党,一上来就玩个大的,就不知道是什么型号的坦克。
张楠挺感兴趣,要知道41年那会,苏联红军装备的坦克型号可不少。
“走了,去看看。”既然都准备好了,那就开工,张楠对旁人道,顺便把女儿也叫上。
从疗养院去那处低地有条小路,只能步行。不过等坦克挖出来,拖出来还是没有问题的,可以直接拖曳至公路。
地形平坦,挖掘机都能走,更别说装甲抢修车。
走着去,等下了台地,发现下边是土质相对松软的河岸沼泽,长着不少大大小小的树木,没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里的那些沼泽那样恐怖。
看着表面都没水,绝大部分区域人站上去也不会往下陷。
按照陪同的当地伙计的说法,这的河岸沼泽就这样,运气不好才会被陷住,一般害出不了人命,大部分地方往下略微挖一截才会出水。
也正因为如此,当初这坦克才会进入这一片区域行动,然后被陷住。
要真是那种到处冒泡的湿沼泽,这坦克也不会傻不拉几闯进来——战争中用圆木、树枝在湿地沼泽里铺路,强行通过的情形不算。
老大一个坑,提前挖了一半,这老板一到,挖掘机轰隆隆开工,还得抽水机配合。
十几分钟后露出一部分,是车屁股。
“是t34。“一旁的安德烈道,“我们站得稍微远些。”
带炮弹的,挖这玩意别凑太近。
大半个小时后,前部向下,斜着陷在泥水里的坦克大半露出来。
等看清炮塔与炮管的模样,原本对一辆t34还不怎么感兴趣的张楠用汉语道:“卧槽,我们这是运气爆棚了,居然是苏维埃神针,全世界没几辆了吧?”




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第1899章 稀罕玩意
t34坦克生产数量大,不管是装76毫米炮的“小脑袋”,还是装85毫米炮的“大脑袋”,那都是五位数!
两项一加,生产数量极有可能是坦克生产史上的世界第一,数量上也就美国佬的谢尔曼坦克数量能同它较量一下。
产得多,二战后还出口了半个地球,别说各国博物馆里保存的,还在军队中服役的都还不少。
如今落后归落后,但皮实呀!
非洲黑哥们有不少t34/85在用,宇宙第一大国也还有少量服役,连欧洲范围之内也一样,这几年的巴尔干半岛上,t34都还在大开杀戒。
张楠之前有t34,开军事博物馆哪能少了它,还全是跑得动、开得了炮那种,大脑袋、小脑袋都有。
但是!
t34其实量产了三种大型号,只不过第三种量产数量少而已。
最早量产时,时间远早于t34/85,比装76毫米炮的“小脑袋”略晚,总产量不到300辆。
就是眼前这辆被挖出一大半车体的家伙,t34/57型,坦克炮按整体比例而言看着是又细又长、异常显眼,犹如一根长长的针!
苏维埃神针,完全褒义的外号:这门倍径比大得离谱,达到73的坦克炮威力惊人!
76毫米炮口径比它大吧?
炮弹体积更是大上一大圈,但穿甲性能根本没法和它比,“口径代表正义”这句至理名言在它身上出了问题。
这门57毫米的坦克炮发射穿甲弹初速据说超过1100米,在它诞生的41年那会,能在正常交战距离轻易干掉世界上其它所有型号坦克!
就算43年令人恐怖的虎式坦克出现在苏德战场上,这门口径并不大的坦克炮,也能在常用交战距离击穿虎式坦克的正面装甲!
别说“小脑袋”,连44年才量产的“大脑袋”t34上的那门85毫米坦克炮,也根本达不到它的穿甲性能指标。
但是!
它太贵,工艺要求太高,太难造了!
生产成本是76毫米坦克炮的十多倍,比85毫米坦克炮也贵出一个数量级,更别说生产需要耗费的大量工时与损耗。
加上它还有个麻烦的缺陷,初速太高、膛线磨损速度太快,据说最多打上150发炮弹,这炮管就得报废。
1...959960961962963...99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