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血蝠
远东距离莫斯科太远了,从四年前苏联没了之后,很多类似的远东和西伯利亚矿业小城是极速败落,有些都快成了鬼城!
除了石油城。
跑得不急不缓,呼吸着清晨清冷的空气,整座小城还没有苏醒,距离油田职工们上白班的时间还早,绝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之中。
至于少量值夜的,这会还没下班。
突然,约瑟夫感觉似乎有人猛得推了自己一把,两条腿刹不住车似的一个趔趄!
耳边传来“轰轰”声,想站稳都做不到,努力站稳,反而摔倒在地。
好不容易站起来,但根本站不稳,耳边是“噼里啪啦”声夹杂在巨大的轰隆声中,一转头看到边上那幢五层的宿舍楼正在剧烈摇晃。
灰尘四起,建筑构件都在往下掉!
“地震!”
瞬间就明白这是发生了什么,但还没等脑子决定好该怎么办时,身边那座楼居然开始往下垮塌。
条件反射一般手脚并用向另一侧逃命,这时候军队里十几年的训练都是次要的,更多的是人的自然反应支配了约瑟夫的动作。
炮弹飞来知道如何应对,脑子也会是清醒的,但这会他面对的是发怒的地球!
什么也看不见了,气浪一推、闭上眼睛,感觉只有些沙灰块砸在自己身上。
不疼,没给埋在里边!
楼塌了。
烟尘将约瑟夫彻底包围,等他能再次看清四周的景象时,整个人就像刚从水泥堆里钻出来一样。
整个人灰白灰白,头发、睫毛上上都是灰,就两个眼睛还算明亮!
耳边不断传来巨响,约瑟夫知道,那是附近不断有楼房在垮塌。
脑子有些乱,在大自然爆发的巨大威力面前,人是如此渺小,红魔鬼也一样。
他是人,不是神。
等到自己终于能站稳时,红魔鬼的理智重新彻底控制大脑。
放眼望去一片烟尘,整片区域全塌了!
15秒,最多20秒,就算刚才天摇地动,这点时间长度的估计与记忆还是有的,就这么点功夫,这完蛋了。
烟尘略微稀疏后,能看到路还剩下一小半,约瑟夫立刻往旅馆方向跑。
阿姨家就在那,而三个都已成家的表兄弟,老大一家一直是和阿姨一起住,另外两个的家都在隔壁楼。
昨天阿姨才下葬,所以三个兄弟这几天都是请假的,昨晚没有人去值夜班。
全在家!
麻烦了!
一会后,耳朵里能隐约听到点建筑残骸下传来的呻吟与呼救声,但约瑟夫看着眼前的景象,有几秒就没动。
整整18幢宿舍楼全部整体垮塌,包括三个兄弟所在的两幢楼!
救人!
得赶快救援!
但不是蛮干!
阿姨家在二楼,另外两个兄弟的家都是三楼,单靠约瑟夫自己,就算浑身铁打的又能有几根钉?
没有盲目冲向倒塌的废墟,反而跑向另一侧。
那座旅馆没塌,就是到处是裂缝。
自己的房间在二楼,没有进大门,那正有人慌乱地跑出来。
旅馆三层,十来年前才造的新房,建筑标准高,顶住了之前的强震。
多年的特工生涯让约瑟夫养成了个铁打的习惯:任何情况下都要尽可能熟悉环境,所以他清楚知道自己房间是哪个窗户。
跳上一楼窗台,起身往上一跃,三下五除二就窜进自己的房间。
窗户没有防盗钢筋,玻璃窗都歪了,毫无障碍。
一进去,一把就从床头柜那拿到自己带来的卫星电话,这是公司核心人员出远门必备物品。
从鞋柜里拽出自己的枪套,最后从衣架那撩上自己的外套。
速度快得像闪电,拽着衣服和枪套就从窗口又窜了出去。
这是强震,天晓得旅馆会不会下一秒就塌!
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第1943(2)章 安-22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古董商的寻宝之旅最新章节!
单手窗台借力,从窗户轻轻一跃而下,稳稳站在房子边的草地上。
挎上枪套、穿好外套,一边从兜里掏出那个卫星电话、开机,一边快步往空旷地方走。
暂时没去理会附近少数惊慌的人,一等电话有信号,拨通刻在脑子里的那个俄罗斯区紧急联系电话。
24小时都会有人接听,快速说明目前这边的情况。
不单单是汇报自己的情况,这也是一名拥有卫星电话的俄国人的职责。
看这强震的破坏程度与地震波的长度,震级估计7.5级少不了,而且震中距离地表一定很浅,烈度非常大!
除了自己手中的这个卫星电话,这会涅夫捷戈尔斯克与外界的通讯必定断绝。
要让外界最快速度了解灾情的实际情况!
18幢宿舍楼全部垮塌,而这些就是全城绝大多数居民的家,整个涅夫捷戈尔斯克小城,大半居民都被埋在了废墟下边的。
苏联矿业城市特点,居住集中,除了这一片赫鲁晓夫楼,小城的城区范畴内,其它住家的房子零零散散就没多少。
全城居民大半被埋,看着整整齐齐、彻彻底底的坍塌场景,约瑟夫清楚,这次小城绝对是伤亡大半,甚至会死一半以上的人!
暂时不敢去想兄弟们家人的情况,最快速度叫来足够的救援力量才是关键。
座式坍塌,二楼、三楼都被结结实实压在下边呢,就算亲人们还活着,单靠自己的双手也根本不可能把他们救出来。
莫斯科的倒是回复很快,公司有渠道直通克里姆林宫。
至于克里姆林宫那边,没多久也接到了地震局的通知:里氏7.5级,震中就在涅夫捷戈尔斯克附近!
按照近两年都有的预案,集团在莫斯科的负责人通知克里姆林宫后,阳光星辰集团有能力在第一时间就组织起足够力量的专业救援队前往涅夫捷戈尔斯克救援。
可这边克里姆林宫没拒绝,但也没同意,回复说需要等待最终确定。
这一情况第一时间反馈给正试图组织点人手出来,先期进行点力所能及救援的约瑟夫。
一听是这么个接过,约瑟夫忍不住骂人:“还要保密个屁!米尔内赫基地的机场跑道都长草了!”
库页岛上之前有对于苏联而言重要的斯米尔内空军基地,机场最早还是二战前小鬼子陆军造的。
苏联在45年重新控制库页岛后,那里成了第528战斗机航空团的驻地,执行库页岛及其周边海域的防空任务。
冷战时期,美军的侦察机没少往那一带晃悠,苏联防空军一直是针锋相对。
528战斗机航空团最有名的战绩,就是在十二年前干掉了偏航、侵入苏联领空的那架韩国客机。
其实对于那件事,约瑟夫还知道不少内幕:528战斗机航空团的截击机击落的真是一架美军的电子战侦察机,只不过伪装成了韩国的客机,连外涂装也是。
那架飞机同谎称被击落的韩国民航客机是先后起飞,美国人管用手段。
苏联飞行员干掉了间谍机,美国鬼子居然来了个将计就计,把真正的那架民航机弄去了驻日ben的一处美军基地。
乘客和机组人员都被封口了!
死没死不知道,是子弹的力量还是钞能力外加威胁也不清楚,但苏联海军最后从海里捞出来的西方人尸体都比公开的登机乘客、机组人员中的西方人要多是事实。
这就是问题!
都是过去的事情了,苏联在时,米尔内赫是重要军事基地,类似的军事基地岛上还有,都需要保密,外国人严禁登上库页岛。
可在去年,528战斗机航空团解散,驻米尔内赫机场的飞机,绝大部分被转移到了阿穆尔河畔科姆索莫尔斯克的装备存储基地。
那些飞机又很快全部被丢弃,就只有两架米格-23战斗机(一架战斗型、一架教练型)被留在了斯米尔内赫的机库中无人问津。
军事基地都已经被废弃、长草了,那两架机库里废弃的飞机也成了附近小孩与年轻人的玩具,还保密个大头!
多说一句,528战斗机团最后在装备储存基地丢弃的那些个米格23,部分机况好的如今在非洲。
那些机况一般的也被拆卸当配件,废物利用嘛,年初还用来轰炸扎伊尔境内的部分反对分子武装。
部队解散,飞行员、地勤人员们总得找口饭吃不是。
那边克里姆林宫死脑经,难怪约瑟夫要发火。
这会现场混乱,时间不等人,加上附近也有公司的石油工业产业,他只得再打另一个紧急联系电话。
找安德烈,他这会一定和老板在一起。
不管出于哪方面的利益出发,老板对这边的情况不会坐视不理。
自家集团不是外边的国家势力,而且同克里姆林宫一贯关系极好,老板如果会出面,24小时内,全世界顶级的地震专业救援力量就能抵达涅夫捷戈尔斯克。
老板是不会让集团内的人失望,也不会让集团的朋友们失望,这边就直接找上了叶氏。
三下五除二说定,一等克里姆林宫确定距离涅夫捷戈尔斯克最近的哪座机场还能用,阳光星辰集团的专业救援队就会抵达。
不过还没等克里姆林宫彻底搞明白情况,约瑟夫就通知集团,涅夫捷戈尔斯克城自身的那座小型机场跑道还能用,居然没有裂缝!
机场就在城市南边几公里,跑道长度1500米,沙石的。
如果是水泥跑道,这样烈度的地震过后,十有八九到处是裂缝,部分位移了也不一定,这趟沙石的反倒没事。
为了确定情况,约瑟夫都找了辆没给砸到的卡车,在跑道上来回开了好几趟。
至于之前,他宰了个想发死人财的人渣,在城里立了威。
克格勃,这名字不仅仅在苏联时代让它的敌人们头疼,就算在苏联国内,它也是威名赫赫!
普通老百姓一听克格勃,要么肃然起敬,要么避而远之,深怕躲之不及的也不少。
契卡留给苏联人的记忆并不是都是美好的。
至于约瑟夫为什么杀人?
他想组织人手救援,结果还真找到几个,可居然发现其中一个不是在救人,而是在用把小刀割具尸体的手指,上头有个大金戒指一下子撸不下来!
对于地震发死人财的,全世界几乎一个样,毙了再说!
至于自己已不是克格勃这个问题不是重点,这都是小问题,就算之后有麻烦,都不用公司出面,自家红魔鬼留在俄罗斯的力量和关系网就能轻松解决。
……
这边公司救援部门迅速行动起来,组织力量,研究航线...
最终决定除了集团在俄罗斯本土的那些个矿区救援队出动外,还从智利与加拿大各派出一只救援队。
得到机场的大题参数后,决定大型飞机直接降落涅夫捷戈尔斯克机场,用安-22,类似体量的战略重型运输机中,它是唯一一种具有野战机场起降能力的。
降落只需800米跑道,满载起飞也就1300米够用,知道跑道宽度,还有跑道四维的空旷度后,安-22能胜任!
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第1945章 扛不住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古董商的寻宝之旅最新章节!
经过几年的发展,星辰国际救援队早已成熟,像智利的铜矿区分队,一旦接到指令,两至三小时内所有人与设备就能登机,速度快得让其他国家级救援队都咋舌!
别人很难做到如此迅速,因为救援队员们一般情况下基本上各自有事,而铜矿区的救援队本就以矿工为主,连配备的医护辅助人员都是矿区医院的。
下矿少了,训练多了,但说白了骨子里还是一帮矿工。
矿工们在矿区住得又相对集中,制度完善之下,就算有部分人员凑巧不在,都有后备方案与轮值补充人员。
行动迅速,只要飞机到位。
这趟没法直飞库页岛,智利距离那实在太远了些,航程得分两段,而且这会集团内就没一架安-22在南美洲。
委屈紧急集合起来的50名智利籍救援队员了,一帮人加上几个航空集装箱大小打包的设备,被塞进了架之前正为矿区运输长条设备的c141。
所有人都是半夜给叫来集合,等一切安排妥当、飞机起飞拉平之后,已经52岁的队长桑切斯一声令下:“就地休息、睡觉,除了上厕所,所有人不得乱跑!”
不用回答明白,这众人已经用行动做了回答。
“运输星”的货仓宽度是不咋样,但长度可以,救援队员加上临时找来当翻译的两个俄罗斯籍矿区安保承包商教官,都估算着拉开距离,就这么着打算在机舱地板上睡觉。
人人行李内都有块毛毯,整整齐齐排成行,铺上毯子裹起来,随便拿件多余的外套当枕头。
平躺几排,除了那两个俄国人,都不用往耳朵里塞什么耳塞,倒下就睡!
都是矿区出来的,飞机里这点噪音和震动小意思,没影响。
在地底下开矿的时候,前方钻机凿动,后方稍远等待的伙计们,是靠着坑道壁都能抓紧时间打个瞌睡。
时间一长练出来的。
这架运输星将把他们先送到夏威夷,会有架从加拿大西北部钻石矿区起飞的安-22在那接应。
那架超级涡轮螺旋桨飞机最多提前两小时抵达夏威夷,上头还有支加拿大几大钻石矿区人员构成的救援队,届时两队人马与物资同机前往库页岛。
桑切斯指挥的救援队是重型救援队,结合之前通知的灾区受灾情况,震区局面比较糟糕,队员们需要尽可能的提前休息好。
航程超级远,前边一段就是十多个小时,得睡觉。
后一段乘坐巡航速度就每小时680公里的安-22,又得是十几个小时,加起来绝对影响队员们的体力和精神状态。
这会飞机上都还有个能躺的地,那就别客气,天晓得与加拿大那边的兄弟队伍汇合后,安22巨大的机舱里还有没有多少空余的地方。
至于只能暂时睡地板这事,乘客们毫无意见,矿工出身,矿洞里都能躺下睡,这里算个啥!
连那两个翻译都无所谓,也学着救援队员们的样子,各自找地方休息。
当兵的,超级长途飞行,有个躺着睡的地方就不错了,没那么多要求。
……
智利已是秋季,夏威夷火热,停机坪转机时桑切斯等人不得不脱掉外套。
没时间领略夏威夷风光,人员物资转移至巨大的安22内之后,飞机就立刻起飞,直飞库页岛涅夫捷戈尔斯克小城。
桑切斯之前的估计没错,巨大的机舱内塞满了设备物资和车辆,就给队员们留了两侧的帆布座椅。
作为队长,他与几名队内年龄较大人员被安排在了驾驶舱后部小小的客舱内,这至少还有靠背椅可以坐。
同从加拿大来的同行简单协调了一下工作,可一边只会说西班牙语,另一半说英语,最后找来自家女婿萨马拉诺才能比较顺畅的交流。
小萨马拉诺已经成了桑切斯的女婿,他当外公都两年了。
这几年萨马拉诺还特意学习了英语,如今已经是救援队的其中一个分队长。
地震之后整整24个小时,清晨的阳光照射下,这架巨大的安22运输机出现在涅夫捷戈尔斯克机场的上空。
地面已经有从海参崴提前抵达的公司雇员背着电台做指引,机场简陋,原本就连个指挥塔都没,就几间堆放东西的杂物房、小型油库,加上个简陋的小型钢架结构机库。
这会机库塌了一半,原本唯一的工作人员也不见,十有八九还在废墟里压着呢。
停机坪倒还行,当然也是沙石质地加草坪,之前得到通报,够安22掉个头。
这会下头能看到几辆汽车,一架双发中小型运输机刚逆风起飞。引导员原本就是运输机飞行员出身,前边飞机逆风起飞,这头就指引庞大的安22逆风降落。
飞沙走石中,巨大的运输机平稳降落在与之相比不成比例的小机场上。一等在简陋的停机坪挺稳,立刻往下卸货、出人。
桑切斯等人等装备卸下、准备就绪,立刻在向导的指引下登车前往城内受损最严重的宿舍区救援。
期间不断有中小型运输机抵达,这些都是从欧亚大陆飞来的,救援设备不多,基本上都是军人扛着随身的东西就下机,之后运输机即刻飞离。
安22在卸货之后也立刻调头,载上几名之前救出的伤员前往阿穆尔河畔共青城。
轻载顺风起飞没问题,反正这边也没加油的能力,之前就计划好的,靠机内余油也够了。
四台功率强大的涡轴发动机发出咆哮,巨大的螺旋桨旋起狂风,机场内包括引导员在内的所有人都不得不背对跑道。
如果说刚才降落是飞沙走石,这会就该是超级沙尘暴!
飞机向前滑行,速度越来越快,身后留下巨大而狂暴的黄色“沙尘暴”,这场景惊天动地!
二十多年前美军至少要用c5、c141与c130其中的两种型号飞机接力,才能将人员物资跨大洲运输至一线野战机场,而苏联单靠安22就能搞定。
这头救援队员们一进入城区,心就直着往下沉!
桑切斯看向那整整齐齐的十多堆宿舍废墟,说了句:“日出没多久地震,不知道还能挖出几个活人!
赫鲁晓夫楼都是预制板,就怕这该死的地震!”
不地震啥事没有,一有破坏性地震,它根本扛不住。
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第1946章 因为你们是最好的!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古董商的寻宝之旅最新章节!
模样千篇一律是赫鲁晓夫楼的最大特点,当年的苏联建筑设计师绞尽脑汁,开发出了这种可以迅速复制、快捷建造的模板式建筑。
最标准化的那批赫鲁晓夫楼不仅地板是预制板结构的,连内外墙墙也是预制板。
外墙厚度八公分,内墙减半,隔音效果糟糕,导致苏联人民特别喜欢在墙上挂壁毯装饰:挂毯不仅美观,还能增加点隔音效果。
这还不算,甚至都有以一套房子为单个模板,直接用吊车吊着一套套预先浇筑好的套房模板,像搭积木一样快速拼装的赫鲁晓夫楼!
为了苏联人民能住上楼房,设计师们和各级政府部门那也真是拼了!
37年前,也就是1958年,首个“赫鲁晓夫楼”实验住宅区在莫斯科南郊的切廖姆什基村开工。
3种主力户型,分别是30平方米的一居室、44平方米的两居室和60平方米的三居室,这就是赫鲁晓夫楼的最初样板。
紧接着就是大规模搞复制,但苏联实在太大,各地环境气候、工业基础、实际情况各有不同,根据各地特点,这赫鲁晓夫楼的外表复制、内部空间一样,建造方式其实还是有所区别的。
这边的宿舍区是59年至61年完工,算比较早的一批,那时候涅夫捷戈尔斯克的石油工业正大规模建设,上级部门很照顾了,让石油工人和家属们能最快速度住进舒适暖和的楼房。
但整个宿舍区并不是完全的搭积木式建造,桑切斯一眼就判断出,倒塌的这些楼房建筑方式主要分两种。
他是矿工出身,但这几年集团是给救援队员们充实了不少知识的!
建筑学都有专家为他们上了些课,新学到都是这些知识,在各类紧急救援中会用得着。
赫鲁晓夫楼整个东方世界到处都是,前个二、三十年还影响了不少非红色国家的建筑,上课的专家自然比较仔细地说过。
这一大片房子分两类,一种相对考究,下边三层是有钢筋混凝土柱子为骨架,外墙用的是实心砖砌,只有楼板用的是预制板。
但上头两层没上下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柱,除了部分承重墙,其它墙用的还是省工时省材料的空心砌法,预制板直接搭在墙体上。
这样造房子,在非地震区没问题,现在全世界还有很多地方这么弄,一般情况下房子住个五十年没问题。
承重柱虽不通到顶,但上头的承重墙只要承受一层楼板加房顶的重量,没问题。
但碰上破坏性强一些的地震...
承重柱不到顶,上头的承重墙就算再结实,在横摇面前都是脆的!
下边三层有柱子,但墙脆,加上钢筋用的数量与尺寸只符合基本标准,绝对没考虑防震的要求。
一遇强震,还是个脆!
摇一摇,塌!
另一种就更加“赫鲁晓夫”:除了作为框架的几根柱子与横梁,连地板加墙,干脆都是一大块、一大块预先浇筑好的水泥板材拼装起来,这会就是被摧毁的一个个大积木堆。
前一种59、60年造的,后一种61年,显然这晚一些时库页岛或者附近有了上规模的预制板厂,造房子用了这种更加快速便捷的方式。
但不管怎么造,后一种遭遇地震更容易塌!
预制板结构的房子坍塌后会造成惨重的伤亡,但就像硬币的两面性,这样的废墟内必定会有一定数量的幸存者。
预制板的特性,压到了能把人直接压扁、砸烂,但又会在废墟中留下些空间。
如果运气好,人被困在那些空间内,就能暂时活下来,至少有等到救援的机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