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血蝠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
华夏古代铜镜制作工艺,这唐代是最后一个高峰,之后连宋镜都上不了台面,这处展厅内,唐代之后的铜镜加起来都不到二十面,连蛇尾都算不上。
不过有一面宋镜还有点特色,要是西方普通参观者来,乍一看都可能被吓一跳!
万,开口不一样。
展厅最后部分并不是以“状元及第”一类的清代铜镜收尾,而是摆放了几面古代的西方铜镜。
地中海沿岸地区的东西,其它地区的看不上,古罗马的有,古埃及时期的黄金柄镜子也有,有几面工艺还挺不错。
出了这处展厅,这左边一道最靠边的位置还有一处展区,里边的东西是华夏自古以来的冷兵器。
从原始人用的石斧开始,到清代乾隆的佩刀,戈、弓、弩、枪、刀、剑、矛、盾、斧、钺、戟、黄、锏、挝、殳、叉等等,都有,来路乱七八糟,有些张楠自己都搞不明白。
太杂了,品相也是参差不齐。
除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那些个王剑(都在青铜一号厅呢)之外的精品吴越楚铜剑这有不少,不少仍然光可鉴人、锋利无比;
蒙古高原拿回来的径路宝刀复制品,已然锈蚀严重的大汉环首刀,还有自己的宝贝大唐横刀复制品也摆在这。
这处展厅的部分展品就是复制品,免得对真品的保护有所损害。
反正普通人看不出来的,都是请行里人专业仿制,隔着玻璃罩,甚至一般的专家都分不清。
至于能分清的那些高人,也就有资格看看真品到底如何。
没摆自己从精绝古城带回来的那张弓,这点防范意识之前就有——东汉时代的弓身,能这样完好无损保存下来的,估计只有在西北地区!
要不是从蒙古高原腹地带回来的古代兵器实在数量可观,有些还是汉朝式样,不然张楠都没打算整这个展厅。
青铜兵器还好,进入钢铁时代,时间只要千年以上,保存状态还过得去的真是凤毛麟角。
破破烂烂不太好看。
法老的黄金匕首、陨铁匕首,还有古埃及将军的战斧也没出现在此处博物馆内,不合适,那些只适合自己把玩,免得埃及人向华夏和自个来提抗议。
没从这边的电梯上二楼,出门后倒着往回走,大厅另一边也有三处展厅。
第一展厅占地面积非常大,为宋瓷厅,里边的大部分展品也玩了一把“出口转内销”。
入口处大大咧咧写明了这批文物可能的出处:西川省!
来路还是国际古董走私集团,同一批,就这么明目张胆,整整985件各类精品瓷器,基本上都该是官府,甚至皇家定烧。
整个展厅内最令人惊奇的就是件硕大的“青釉荷叶形带盖瓷罐”,被懂行的国内专家们吹上了天!
反正没打算卖,就说咱是通过中间人的手,从走私集团手里买回来的。
价格就免了,保密,反正没人给报销。
既然没人报销,那这些东西就是张楠自己的,没人拿得走。
结合这批青瓷的年代,是个懂点历史的人,就能想到当年它们为什么会被埋在地下。
其实不用想,入口展板上都说了专家们对这批送瓷来源的推测:绝对是当年蒙古大军干的“好事”!
杀人盈野、杀人盈城,杀得原本富庶、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西川大地了无人烟、白骨遍地!
野蛮人,屠夫,人类文明的破坏者,引发文明倒退的刽子手!
结合一楼大厅那处显眼的钱山,姜汶三人是越来越觉得张先生有个性,有立场,是个纯爷们!
第二、第三展厅是越窑青瓷厅,能搞成这个厅,王德彪、王德贵两兄弟可谓功不可没,谁让这里的东西有一大半是他们手中掌控的建筑集团,还有靠着集团吃饭的一大堆工程人搞来的。
并不一定是那些人控制的建筑队挖出,知道两个王总,还有王总们背后老大喜欢越窑青瓷,自然有人会投其所好。
送礼、送朋友、送哥们,反正就是个送,就这么来了。
只要瓷器够档次,挖的、买的、别人跟着投其所好送的,那帮人一股脑儿都往两个王总那送。
时间一长,留在江南这边的王德贵都成了个古玩、文物行家,特别精通地货。
不过如今越窑青瓷是真不值钱,除了珍惜的秘色瓷,考古队除外,其它种类的几乎就是无人问津,国内不要,国外也没多大市场,连走私犯都不带玩的。
甚至...
连文管会都不怎么待见它们,咱这是当初的核心产区,只要是越窑烧造的时代的墓葬,里边常有青瓷陪葬。
太多了,里边基本上还是普通货色,全搬回来都没地方放,参与发掘还费精力与经费。
野外考古是得花钱的,至少饭钱、交通费少不了,很多时候还得雇农民工,那就得付工资。
就算不是太远,骑个自行车过去也得费力气不是。
如果是个钱币窖藏,或者挖出点古玉来,至少放文物商店里还能搞点经济效益,或者干脆直接到库房里选。卖掉,送人,都行。
可这越窑青瓷,卖个鬼呀!
送人当心人家打上门!
这两处展厅...
目前来说都可以称之为比较另类,也就真正的行家懂得它们的珍贵,一般的参观者倒也能欣赏越窑青瓷之美。
文物贩子们对这两个厅不感兴趣,因为...
如今真的不值钱!
江南省的几家博物馆内倒是有越窑青瓷,那是布展需要,够用就行,库房里太多的话也头疼。
舅舅不疼、姥姥不爱,说的就是这会越窑青瓷尴尬的处境。
要不是两个王总的喜好,目前整个越窑青瓷中心产区几个县市区范围内,施工队如果挖到青瓷,基本上都是直接砸了、扔了算逑,免得碍眼,万一耽误工期更头疼,反正这些瓶瓶罐罐也没人要。
搬回家当摆设?
墓里的东西,不吉利!
看到这,张楠都有点脚酸,一看时间都中午十一点多,先吃饭。
不用回隔壁庄园,就在博物馆餐厅就餐,每人一份套餐,一块大排,或者分量足够的一份腌鸡腿,再加两个蔬菜,简单卫生又营养。
不够吃没问题,大排、鸡腿随便加,只要你吃得下就行。
这让姜汶等人又看到了张先生平易近人的一面,对于这个吃并不是过于将就,因陋就简也没问题。
吃完坐会,喝点水,张楠还问了姜汶等人一句:“如果看得无趣,你们可以不用陪着我瞎逛,可以...”
不跟着是傻蛋!
三人都不傻,自然表示继续参观。
普通参观者走马观花当然快,张楠这是用行家的眼光在看,还是以仔细检查的方式,不时点出点需要改进的地方,这速度真快不起来。
凭着自己的喜好、眼光出发,博物馆跟着改进就成。
我是馆长,更是老大,老子说了算。
最角落的展厅还是瓷器,单一品种,除了自己从桂省人家农科所后巷里顺来的那个大罐子,绝大部分都是海捞。
百多件大尺寸的至正型元青花瓷,隔壁庄园地下室、纽约庄园库房里更多,但这边放一百多件足够足够了,这都已引起世界考古界的轰动!
大英博物馆的约翰牛们都万里迢迢跑来参观,还有中东来的行家,看了后都是大为惊叹。
一层就这么八个主要展厅,其它地方都不对普通参观者开放,张楠这次也懒得去看。
二层一上去,建筑变成带点“回”字形,展厅实际面积更大,张楠先走进了“古代西方货币一号展厅”。
这个厅两个月前才布置完毕,与同一层位置的二、三号厅,还有“西方近代贵金属货币一、二、三展厅”、“古代中东、近东金属货币展厅”,都让这段时间来参观的所有人大呼看得过瘾!
一进去,满眼金晃晃、亮闪闪,墙上贴着的薄玻璃展柜内如此,那些平放的展柜内也如此!
金币耀眼,同币种体系的那些个银币也不赖,全分门别类,按照欧洲不同分区、历史先后布展,看得人眼花、手痒心也痒!
可也就心痒痒,过过眼瘾,没哪个敢伸手,更别说这些玻璃罩结实得很,都是拿榔头都得砸上一会才搞得定的防爆玻璃。
博物馆的保安更不是吃素的,值班室、安保室内可都放着五连发,还是合法持有的!
这几处展厅内,除了块金,从最早的吕底亚琥珀金币,到欧洲各国中世纪金币应有尽有。
除了个别孤品,每种基本只陈设正反两枚,免得摆不下。
为了布置这些展厅,上半年从美国、欧洲都来了一帮子的钱币专家帮忙一个多月,免得忙中出错,搞得币种与说明条对不上号。
太多太细,别说普通人会看花眼,真正的钱币专家来了同样会如此。
博物馆的地下室压根没算建筑面积,二层这一万多平方米的地盘,除了两处卫生间,还有办公室、安保室这些,全给了钱币!
还有些厅是华夏钱币,古代、近代皆有,那些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特别是银元种类的风丰富程度。
想慢慢欣赏的话,就这一层,就够看上好多天的!
价值无法估量!





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第1982章 于田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
世界近代史是以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到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结束。
博物馆内西方古代钱币收藏多,近代的那些更是全面!
谁让张楠有小胡子的宝藏兜底,正好卡上了时间,西方近代,甚至是二战前的现代历史发行金币这项收藏,全世界没有任何一家博物馆能与之相比,更别说私人!
希特勒搜刮了大半个欧洲,这可不是开玩笑,更不是闹着玩。
除了极个别的品种暂时缺失(其它博物馆有,自家无,这也是不能避免的,这世上总有些样币),藏品中被选出两套一模一样的。
一套就在这座博物馆,另一套被放在纽约张楠自家的收藏库内,供张楠随时都能欣赏。
至于其它数量及其庞大的金币,纽约、博茨瓦纳的自家金库里屯着呢,反正不会发霉,更不会过期。
拥有超乎想象的财富保障,还有完善的收藏来源网络,张楠的这些金属货币藏品都能够公开展览,所有权更是毫无争议。
我买的,有意见?
加上奥地利旧城堡废墟下的发现,还有法国南部发现的圣殿骑士团宝藏做底,添上让人特意搜罗的一些成果,这边中东、近东地区的古代贵金属货币也不少。
至于展出的珍贵、稀少品种的华夏古代货币,靠的是几个窖藏,像亲自操作挖机搞定的那个杭城西溪湿地窖藏,就为此处博物馆布展出了很大贡献。
说到曾经在华夏大地上流通过的各种银元...
从明代开始流入的品种算起,直到船洋23年,除了极个别名气不大的地方品种,还有几种名气虽大,但只有几枚在藏家手中、流传有序的样品之外,博物馆这都有!
无论外国货,还是华夏各时期自产品种,几乎一样不少!
当然,像鹰洋这样的玩意,只是以墨西哥各铸币厂为单位都各选了两枚,没去管上头的纪年。
要是每一年都去凑齐...
压根犯不着!
这玩意华夏多如牛毛,不少家庭都有,烂大街算不上,但数量估计都能赶上这会华夏自行车的数量。
缺了点极个别的珍品也不是个事,补货呗,缺少的品种只要下次会出现在那个重要的拍卖场上,那就会是张楠的囊中物。
相比那些个西方油画,如今华夏的钱币拍卖纪录还算不得高价,自有人为其注意这事。
要不了几年,收藏中那点其实无关乎痛痒的细微缺失,也会被补齐。
底蕴强大,当初小鬼子藏在菲律宾,从大半个东南亚地区挖地三尺掠夺来的那几千吨银元,给了张楠足够的选择余地。
……
三层一上去就是古代玉器展区,这一层还有几间书画区、几大明清精品瓷器展区,真是明清官窑不如狗、历代名家遍地走!
至于古董家具...
博物馆貌似造小了点,没地方放了;其实也无所谓,因为还不到时候,就算布置了估计都没多少人懂得欣赏,没看前些年甬城展览馆的十里红妆都没多少人爱看的。
古董家具,十年后再展,地方不够不是问题,预留了足够的地盘,再造便是。
玉器厅内,张楠正看了几枚乾隆玉石印章边的摆放说明,对身边的人道:“乾隆爱玉,很多人倒是不知道,那时候用的和田玉料其实大部分根本不是籽料,而是山料,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出自于田。
我听说故宫里边3000多件玉器珍藏,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玉料出自于田同一座盛产白玉的玉矿,叫...
对了,叫阿拉马斯矿...”
清代那会和田籽料可比如今多,那为什么宫廷爱用山料?
那年月可没挖掘机,寻玉完全靠人力,大部分还是“瞎找”!
真不靠眼睛,在冰冷浑浊的玉龙河河中,寻玉人在洪水季后,排成一排赤脚慢慢淌水,居然是凭脚底的感觉判断踩到的是不是玉石...
岸上有专管玉石开采、寻找的清廷官员看着、兵丁守着,普通老百姓是不允许下河找玉,河滩上更不容许瞎找!
这样寻找和田籽料,能找到多少?
还是山料靠谱,只要找到矿脉,耍开膀子挖就是了。
和田玉中的于田料就是山料,自古受人喜爱,质量还好。
西疆的玉矿是不少,其实产白玉的并没几个,而于田的阿拉玛斯玉矿就是个罕有的白玉矿,还是质量最好的那种。
87年在西疆大采购那次,山料是买了不少,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青白玉、青玉,白玉山料占比不大,最好的于田白玉料占比更小,个头也都不是很大。
张楠说的这个乾隆玩山料的事还真没多少人知道,像姜汶、葛尤和许琴,都压根没想到酷爱玉石的乾隆,当年玩的居然大部分是山料。
山料真的比籽料差吗?
……
就在张楠看玉石展厅,打算过会就回庄园的时候,远在距离剡县五千多公里之外的西疆于田阿羌乡流水村,村边于田xian玉石矿的厂区内,一名穿着旧军装的男子正走出间窑洞。
于田没厚黄土层,但这的房子真是窑洞,大不了是用石头垒的。
一排连着十多间,这是县玉石矿的办公室和矿工们住的宿舍,里边全大通铺,每间都能住上十多个人。
站在矿厂宽敞的院子里,微微一抬头就能看到蓝天白云,还有远处的雪峰,风吹来还带着丝冷意。
矿厂所在的流水村是在片高山草场边的开阔沟谷里边,村子里有两百多户一千多人,是克里雅河上游的一个小绿洲,抬头就能看到千年不化的雪山。
廖凯峰今年28岁,并不是苦哈哈的矿工,他其实是玉石矿的贵客,所有矿区承包人眼中的金主大买家,还是个会深入一线、不怕辛苦,力求拿到最顶级和田玉料的大买家。
他也不是西疆人,来自祖国东部、一片江南风光的苏南,老家距这都有五千多公里!
当了十年兵,前两年搞后勤,第三年得了机会学开车,又当了八年汽车兵,大部分跑南疆这条线,去年才被批准复员。
看到路过的维@zu矿工同自己打招呼,笑着点点头,也用维语招呼了一声,还递给人家根烟。
自己也点上一根,抽了两口,脑子里不知这么着,又想到了八年前碰到的那个神奇的男人。
很奇妙,因为那个人,自己的好多战友复员、转业后跑去了北美,没走的也有不少搞起了玉石生意,就像自己。
那些年一直照顾自己的老乡、老连长孙洪明带着一帮弟兄去了加拿大,在那边开大型货车,跑什么冰上高速公路,前些年真赚了不少钱。
直到如今,老连长每年还都会给自己写信,问自己要不要去外边,他会帮着联系办手续。
自己资历浅,前些年就算想打报告复员,都是不可能被批准的。
有自知之明,前年才开始打报告,去年给批了。
不过近几年自己也赚了些,自己有自己的想法,不用去国外。
老家那边就是华夏的传统玉石加工中心,这些年每次跑南疆这条线,顺道带些玉石好料,也认识了这边不少地方上的朋友。
自个开车的,带点货随意,回了乌市后,玉料再用各种办法托运、寄回去。
家人操作,这些年加起来赚了不少。
除了在老家刚买了两套新房,一套给父母,一套留着将来自己住,还存了十多万。
这年月的十多万块,不少了!
个人问题暂时还没解决,家里人是偶尔在催,不过自己不着急,再拼个两年再说,真没那个谈恋爱的时间。
看穿了,只要有钱,什么好女人找不到!
不急。
想想那位如今世界知名的张先生,当年整麻袋装钱的场面还历历在目,如今更是不得了呀!
看看人家,想想自己,撑着还年轻,努力吧。
机会得自己把握,型号自个老家那边,同一个村出去的一位族叔是位玉雕大师,这两年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是在为那位张先生雕琢精品玉器。
拿去当摆设,那些年西疆出产的好玉料,好大一块都在人家的库房里堆着呢!
自己通过族叔帮忙,直接联系上了那位张先生常会留在江南剡县老家的一个人,叫项永强。
那人以前其实是为人家姐姐开车的,是人家姐夫同族同一房的兄弟,偶尔还会帮着领导收购点东西。
张先生这些年是不大规模收购玉料了,早就囤得够够的。
但真有珍品时,她姐姐也会要,这两年自家族叔就帮自己带过几块最精品的过去,价格很合理。
只要自己这边说个实价,人家就会付钱,根本不压价。
或者说人家那是不屑压价。
为了维护、增强关系,去年过年前,自己都还特意跑过一趟剡县,当时族叔就在那,带了些西疆和苏南特产过去,想请那位项永强吃个饭感谢一下。
没想到了地方,电话过去,那人正好在领导那。
人家管着那么大一个集团的张女士,随口问了句,在听说有弟弟曾经的熟人来了剡县,居然还见了自己,聊了能有十来分钟,还给自己留了个其秘书的电话。
平易近人。
那位项永强还是个实在人,领导随口问就说,没给特意拦着有可能的机会。
心里真是感谢呀!
可人家压根不收钱,也不喝酒,说为领导开车习惯了,只得用点土特产意思一下,贵的人家还不要。
真正大老板、大人物的司机,不靠这些猫腻赚钱,也不会这样赚钱,因为人家根本不需要如此。
今年还没碰上真正的高档精品,一般的精品其他渠道出手就成了。
不能瞎打电话,自家知道自家事,说是认识人家张先生,可那时就是同一车里陪着聊了几天,人家还会不会记得自己都是个未知数。
如今联系上人家家人,这样的人情就算能算人情的话,估计用上一次就没了,得留着!
人情不能瞎用,那只是个机会得桥梁,就算真有用到的时候,也得体现出自己这个人的价值,那以后就还可能有机会。
当初同行几天就给了自己发家致富的机遇和发展方向,廖凯峰总感觉,能再次联系上人家的家人,这机会更宝贵,或许自己将来的人生就会因为这个而大不同。
得等,等一个可能到来的机会,或许这个机会永远不会到来,但还是要等!
得拼,不拼的话,机会不会自己上门的,自个以前的运气是很好,可运气总会有用完的时候。
去年下半年,自个几年前就认识的于田一位好朋友买提-尼亚孜来和田找自己,说了件事:他要承包玉矿!
于田有好几个矿区,可到了1990年代初,随着传统矿点“冰坑”的塌陷,于田矿区的开采日益衰落。
到去年时,于田玉石矿经验困难,没办法弄出个采矿招标的政策,允许外部人员进入采矿业。
当地政府提出国有矿山的搞个人承包合同,规定每年重新招标、自负盈亏,自负风险的管理思路。
一开始没一个任何矿山经理或矿山负责人敢试水,承包费16万,吓都吓死人!
不过总有胆子大的,就廖凯峰这个朋友买提想豁出去拼一把!
可这16万哪来?
雇佣人手,支付补给的费用那辆来?
买提可没这么多钱,他就一矿工,不是什么大款!
拿出所有积蓄,再东拼西凑,还是不够,就想到了认识的廖凯峰。
几年交道,两边都感觉对方为人不错,比较信任,且廖凯峰也有搏一把的打算。
先拿出八万入股,再拿出点当费用,之后的开采季是一人一半,收益一半,支出也一半。
在向当地政府支付了16万的合同费后,整个矿山一年的开采费用和收益,都将由廖凯峰和买提两个自行负责。
对买提来说这是豪赌,要是失败将倾家荡产,还会欠下一屁股债。
廖凯峰还好,最多算伤筋动骨,倒不了。
1...987988989990991...99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