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宫专治各种不服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柳暗花溟
&nbs
111 傻人有傻福的最终奥义
“大长公主如何得知边境战争之苦”刘家旭都惊了。
那只有亲身经历过,比如他,比如穆氏父子,比如田氏将军,才能知道国家被攻击的时候有多危急。
人命,那时根本不算什么。
都说生命可贵,但只有在那时你才明白,生命原来可以那么脆弱的卑贱。若被攻破了城池,身后就是一片火海,血海。
那些读书高升的文臣有几个能理解的那么,身为顶级贵女,金枝玉叶的大长公主又怎么会懂得,而且说得情真意切,绝不是掉几句书袋那么简单。
“我不是活学活用,从来不死读书嘛。”其实是读过历史。
“我在话本子里看过一个寓言故事,某国家孱弱,皇帝很想励精图治,但此时有反贼来袭,可国库空虚,打不起仗。谁不知道打仗打得就是钱粮所以皇帝向臣子们借银子,想先保住国家再说。但大臣们哭穷,京中富户也都一毛不拔。不管皇帝想什么办法,仍然只拿出一点银子来。最后国终于破了,皇帝吊死在一棵歪脖子树上。”
她说得太真实,刘家旭从没听过这故事,倒吸了一口凉气。
“那些大臣和富户呢本以为换了皇帝,他们照样可以荣华富贵,国破与他们有什么相干哪想到那反贼是非常凶狠的,在京城中烧杀抢劫,奸淫掳掠,逼得大臣和富户交出家财,银子堆得比山还高,加起来,那皇帝所借也只是九牛一毛布局。”
赵平安冷笑一声,“不肯出毛,那就只能割肉放血。刘指挥说,能站在朝堂里的人有傻子吗能把生意做得发达,成为天下巨富的人有白痴吗可他们被财与权迷了眼,根本看不到眼前的危机,不知道国破了,哪里还有家呢任你家财万贯,任你权势滔天,不过就是浮云,风一吹就散了。所以很多时候,一个国家灭亡是因为什么并不是什么外患,而恰恰是因为内忧。若非如此,刘指挥又怎么会心灰意冷,离开边军,回京做安稳官”
刘家旭腾地站起来,先是热血沸腾,随后冷汗都流下来了。
站在朝堂里的文臣不知道,可他却瞬间明白了那种感觉。好像,现在大夏,交趾和高丽就联手攻来。他仿佛看到了那场景,那血淋林的一幕就在他眼前晃。
他看过被屠之后的城池,遍地的尸体,烧焦的房屋和破败的景象。也很知道在那时,天下之大也再没有容身之所。
非要到那时才自省吗恐怕就来不及了!
“臣受教。”他忽然一躬到地,“臣表面上会中立,但大长公主但有吩咐,无有不从!”
“刘指挥,你不用与我联盟得太早。”赵平安没有接受,还是为对方考虑。
她不想在对方心里留下疑虑的疙瘩,要么不联手,要么就绝对不能隐藏拆伙的可能。
“大长公主,今天话说到这份儿上,刘某是粗人,不如也撂句实话。”刘家旭深深吸了一口气道,“汤娘子就是我的软肋,为着她那个要命的喘症,我不知请了多少名医,费了多少心思,却还是看她的病日渐严重。太医说,会影响寿数。我已经对不起她,怎么可能让她先我而去,况还是如此痛苦的死法。所以大长公主有那神药,能救她,就冲这一点,您就算以此相要挟,我只怕也是会答应的。顶多,把家眷的后路准备好。”
就像上一世那样。赵平安心里补足。
“是,我会顺服。但,心里未必如此踏实,也不可能如此不相疑。做起事来,也必然不能尽心尽力。”刘家旭流露出钦佩的表情。
“但我没想到,大长公主其后根本没有找以我,也绝口不提救命的事,还在那次的落水事件中回护了她。苏美华是我的内侄女,她是什么样人,我能不清楚么”
“我拿汤娘子做朋友,并不觉得什么救命,什么
112 能找着就不错了
赵平安觉得最近形势一片大好。
岂不知那源自于深宫的风暴已经酝酿完毕,正以铺天盖地之势要笼罩在她的头上。
叶贵妃的尾椎骨养到快过年也没好,每天在慈德宫装衰弱,忙坏了她身边侍候的人,她娘家嫂子也时常进宫,倒是小皇帝赵宸乐坏了。
姑姑离开了皇宫,母亲没时间管他,他就如脱缰的野马一样自在。好歹他还记着姑姑说过的话,每天上朝时在朝堂上像模像样的坐着,努力不睡着,再说两句早就背熟了的、嘉奖大臣的官方话。下了朝,上课时也尽力不捣蛋。虽然还讨厌小十四,但控制着不揍他就是。
不过,不能淘气就愈发让他觉得无聊透顶,只好每天钻御膳房,表面上看是贪吃,毕竟看见新鲜的菜样就要尝一尝。但实际上,是把姑姑的话都记在了心里,偷师学艺起来。可惜不能上手操作,只能先理论学习和观摩一下,感觉也挺不错的。
御厨们见皇帝亲临,自然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由此赵宸倒是看到不少绝活。
好在,近年来大江国风调雨顺,最重要的是周边小国也风调雨顺。国内百姓吃得饱,穿得暖,外敌蛮夷也不来骚扰,所以大家安居乐业。朝政上,除了日常国事,也没有什么不可控的意外事件发生。于是整个朝堂,整个国家都一派平静祥和的气象。
但这就像矛盾被掩埋了起来,外表是歌舞升平,却仿佛埋了定时炸弹,谁知道何时会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赵平安看得到大江国表面上壮观雄伟的堤坝上暗藏了太多的蚁穴和窟窿,这才想着未雨绸缪,省得哪一天风云突变,大江国就危险了。
才进腊月,叶贵妃的娘家嫂子包氏又进宫了。
“人找着了”听到包氏附耳说了句话,叶贵妃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真是屁股也不疼了,头也不晕了,腿也不酸了。
但惊喜之后又是抱怨,“找个人也要这么久,让我好等,哥哥是不是太懈怠了”
永远都不满意,总对别人诸多要求。也不弄盆水照照自个儿,陷害大长公主不成,折了个亲妹子不说,还让个小丫头片子给挤兑得连皇太后也无法请封,在皇陵里蹲了个把月。贵妃拿不住后宫,害得她家相公事事坐蜡。这也没关系,可居然还有脸要求娘家更要命的是把她拎来拎去,这多不公平。
包氏心里这么想,脸上却很谦恭,语气也很温和,还带着亲近人的小小埋怨,“哎哟我的姑奶奶,我的贵妃娘娘,咱家虽然有点势力,可大江国有多大还要神不知、鬼不觉的办事,即不能大张旗鼓,那样的人又不好找,怎么会容易哦”
能找着就不错了。在心里给她补足。
“可符合我的要求”叶贵妃追问。
“既然出手,必然不能让娘娘失望。可这事也危险极了,你哥哥吩咐了人,要处处小心。”
包氏其实不乐意做这件事,害人害得这么异想天开,她其实跟着心惊肉跳。
但,丈夫说富贵险中求,这事极可能成功,那时大长公主就无法再压着贵妃娘娘。只要娘娘翻身,大江国就是叶家的天下了。
现在,朝中都传有遗诏存在,那些大臣又不归心,大部分在观望,其实九哥儿的帝位不稳。不搏一搏,真让大长公主成了气候,往后会越来越难。
可是,很容易被牵连啊。
再说叶家
113 一丘之貉
看看人家的嫂子,好歹落到些好处。
独她,成了个跑腿儿的。
摊上这么个小姑子,她当人嫂子都矮人一截。
“她从小就古古怪怪,要我说就得严加管教。偏先帝宠着她,搞得她这么没规矩,还无法无天的。”叶贵妃提起赵平安就来气,“切,她有什么本事,不过一个药方子,还抖起来了。”
“她抖不抖的,臣妾也不知道。但是听说……”包氏沉吟了下,卖了个关子。
看叶贵妃着紧的欠了欠身子,显然特别看重,这才继续说,“她最近不只对医术兴趣深厚,还经常跑翰林院的医官院,没事就和学子,先生们交流治病救人的经验。听说,她对医道本身倒还好,就是对药材可是上心。”
“谁管她爱什么”叶贵妃很不耐烦,又想到一种可能,眼睛一亮,下意识地又坐了起来,仿佛看透了什么秘密一般,“我记得,杨明的外甥就在医官院里头学医”
杨明,计省的三司使,主管盐铁、度支、户部,说白了,就是大江国的总会计师,财神爷,人称计相。
基于先帝喜欢提拔年轻人的习惯,杨大人的年纪也不大,才四十岁上下。虽然管着国家的钱粮,捏着大江的钱袋子,但为人低调,沉静内敛,没听说参与过党争,倒是很中立,或者说是很漠然的一个人。除了自己管下的那摊子事,其他完全不理会。
官场官场,当官也是有圈子的。在大江国,更是有严重党争。做官做成计相这样,也是前无古人,后不知有没有来着。不过所有人都不敢忽视他,毕竟他掌握着经济命脉呢。
如果问赵平安,她会想起前世的杨大人到最后也没有站队。不过在权利斗争的最激烈时刻,他被叶家诬陷,罢官免职,流放琼州。最后赵平安惨胜,再找他出任计相,他却无论如何不肯出山了,大约被权利斗争搞得心灰意冷了吧。
所以这世,若问赵平安的态度,那一定是想保住杨大人的。因为在经济建设方面,杨明绝对是个人才。后来十四哥儿赵昊登位,再指任的计相都没有杨明的本事。
这个时候,叶家当然也想拉拢杨明的。不过也知道他软硬不吃,油盐不进,很难争取到自己的阵营里来。那么,至少也不能让他倒向赵平安那边去。
现在听说赵平安经常跑翰林医官院,杨明的外甥又在那里学习,叶贵妃简直高兴得要发抖了,只觉得这一回老天爷又是向着她的。但没有小叶妃那个搅事精,她的筹谋肯定能成!
叶贵妃越想越开心,又把计划对包氏略讲了讲。
包氏回家后,像复读机似的对叶良辰的儿子,叶贵妃的哥哥,她的相公叶路再原原本本地复述了一遍。
果然他们是一丘之貉,不对,是兄妹同心,一听这事,叶路就兴奋得差点跳起来。
“我就知道妹妹是个有福的,想瞌睡,老天爷就递枕头。”叶路大笑,“本来只想把赵平安的气势压下去,哪想到还能顺带着让她往死里得罪了杨明,真是一石二鸟之计,哈哈哈。”
你那妹子只是凑巧吧她那计划只是够阴毒,拿人命,特别是无辜者的人命完全不当回事的。能牵连到杨大人,完全是误打误撞。提什么福气呢真有福,怎么还不能当皇太后
包氏心道,脸上却表现得温柔贤淑,还两眼冒星星,崇拜的对丈夫道,“相公真是目光如炬,立即就看出真
114 相公?屁!
还好在,包氏虽然无趣得很,却从来不犯错。
“谢相公夸奖。”包氏露出一个受宠若惊的神情,随后话风一转,“但之后的事实在是太复杂了,我怕搞砸了娘娘的妙计,还请相公找别人吧。”
叶路一想,包氏笨笨的,又不会威胁人,也确实不太适合,当即点头道,“也好,剩下的事你就别管了。但你在城外的那个小庄子,只怕一年半载用不得了。”
“能成为相公的助力,是我的荣幸,一个小庄子算什么呢”包氏恭(虚)敬(假)地说,没表现出半分的怨言。
就算有怨,也心里吐槽,绝不会说出来给自己找不自在。
叶路很落单,作为奖励,叶路当晚睡在了包氏的房里,恨得一众小妾在暗处咬手帕。
不过对于包氏来讲却很烦,因为屋里多了个男人,就打扰到她正常而平静的生活。好歹忍到第二天一早,叶路神清气爽的去安排事情,包氏这才松了一口气。
她才不管外头的腥风血雨,办完自己的事就躲起来,别人都死了,她还要好好活呢。有什么比自己的命重要
相公屁!
只是那位大长公主啊,请你自求多福吧。
与此同时,赵平安并不知道叶家还有人同情她,她只是按部就班的过自己的日子,慢慢推行自己的计划。
就这样过了约莫十几天,赵平安正坐在马车里打盹,忽然感觉车身一顿,整个人几乎都撞到车壁上。幸好阿英把手垫在那儿,她才没有磕疼。
“外头怎么了”她问仍然坐在“副驾驶”位的秋香。
最近她常跑翰林医官院,总是秋香和阿英跟着她。这两人都有武功,尤其阿英,还有赶车的阿鹏,再加上潜伏地周围的暗卫,在公共场合,足以保证她的安全。
她之所以总去医官院,一来是想了解大江国的整个医疗系统的运转,二来想暗中查查关于她皇兄的谣言是怎么从这个神圣的,在现代被称为医科大学的地方传出去的。
象牙塔,就该是做学问的地方,居然与朝政相牵连,还是八卦的那种,简直是有辱斯文呀。况且,还是给她皇兄泼脏水的,她一定要拔起这根钉子。
不过,虽说医官院叫翰林医官院,但其实算是太学的一部分,位于内城朱雀门外,东南横街之北,倒是离她的公主府不远,其中一段中途还比较繁华。只是阿鹏赶车向来稳健,照理不会这么急停急转的,除非有意外事件发生。
“有个女子,扑倒在马前了。”秋香答。
“上去问问是怎么回事”赵平安倚在车壁上,因为这些日子都在研究整个大江国的医疗状况,每天搞到很晚才睡,所以每天都困得很。
过了好一会儿,她都快要睡着了,秋香才在外头回说,“公主,那女子又冻又饿,这才摔倒,差点惊了马。刚才我问过,说是因为受伤,脸上留了疤痕,被宫里赶出来的。可是又无处可去,沦落到在京城乞讨的地步。”
r />
秋香的语气里有很明显的同情之意,毕竟她也曾是宫女,曾经在宫里服役。若非命好得很,被挑去在公主身边侍候,还不知道会如何。尽管先帝和公主都很仁厚,但下等的宫女和太监是在角落里不被看到和注意到的人,还被高阶的宫女太监欺侮,被六尚的女官克扣,那个惨法,只有她们彼此才能深深了解。
赵平安与秋香等三大宫女相处日久,自然听得出
115 绑在一起死吗
三天后一早。
赵平安正准备收拾收拾去医官院,就见绯儿匆匆走来,面带忧色。
最近她几乎天天去太学报到,比院里的学子还勤快,最不愿意被杂事耽误。可绯儿是她公主府的大管家,小事自己就会做主,但凡来找她,必是不能决定的大事。
“怎么啦”赵平安放下手中的大毛斗篷。
已经是腊月中,今年的雪又足,隔三差五下一场,虽然雪量都不大,但却冷得很。
瑞雪兆丰年,民间又有人夸赵宸小皇帝了。而且赵平安注意到,传言又是从医官院传出去的,只不过没有大规模调查,源头一时难寻。
“公主,那个宫女,秋香捡回来的……”绯儿有点急。
“哦,叫小小的。”赵平安点了点头,“她怎么的了是出什么状况了,还是发现她是奸细,绝对不可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