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皇宋锦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十年残梦

    可是现在,有同样档次的人告知,这是一个机会,有上万匹西夏马敞开了来卖。

    马是稀缺资源,还是一次性万匹,这绝对是每一个人都不愿意放过的,特别是偏西北这边,跟京杭大运河没有任何牵扯的地方,马车更是出行必备的工具。




第三百七十五章 甜蜜烦恼
    马是一个很方便助力,有了韩琦的保证,他们已经相信了,可或多或少,有些疑惑,为什么韩琦这么有底气,一下子就扩大了这么大的规模。

    20万,这是之前想都想不到的事情,之前,在交涉的时候,韩琦曾经说过,如果人员足够的话,可以提升10倍数量。

    这个数量,他们连想都不敢想,别说是10倍,就算是有两三倍的样子,已经足够让他们满意了,马这样的稀缺资源,哪怕攻击西夏获得了好处,也不可能大量的获得良马。

    之前最高的档次,也不过是两三万,或许有人奢望,或许韩琦所说的是真的呢,是10万,因为韩琦没有给出准确的数字,只是一个可能的,真的拿羊来抵消的话,他们也没有什么办法。

    相对于10万匹马的,10万头羊,也算是一个不错交易,可是跟马的影响力比起来,实在是差的太远了,天上地下都不为过。

    当然了,就普适性上面,羊的广泛性,远比牛马更大的,虽然,北宋缺乏牧场,也没有足够放牧条件,可是羊的消耗,一直以来,都是相当的数量的。

    拿比较节俭的仁宗宫廷来说,有一个考古数据可以显示,仁宗有一年,一共消耗了44万斤的羊肉。,

    也就是说,单纯皇宫,一年就要消耗百斤左右的羊,超过万只,推广到整个北宋,可能成交量在百万,甚至是数百万。

    可是马来说,充其量,只有羊的几十分之一,这就是差距。

    现在,当一个个商会,有了明确的意向,甚至向西安这边转移资金,并且通过钱庄进行运作。

    虽然不是在韩琦这里报名的,可是参加的意图非常的明显,韩琦也就在原有的基础上面,再加了一个力量,直接扩大了牛马大会30倍的规模,直接把牛马,从原来的6万的总数,提升到了50万以上,同时,把马的数量,定位在20万。

    这不是20万头羊,也不是20万头牛,而是20万匹马,其他的商品,被这些商人们主动的给忽略了,有什么比马重要。

    要有20万匹马的,哪怕是军方参与进来,哪怕有贵族捣乱,这些不利的因素,全部都考虑在内,哪怕他们只能够拿下1成,也就意味着2万匹,这就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数量了。

    这些商人并不知道,20万匹是实打实的,或许,会有一些贵族和官员闻风而来,可是在总量扩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些官员和贵族所需要的量,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的。

    关于商人的这些感觉,韩琦当然不会过多的解释,如果他真的说了,未来还有最少400万匹,将陆续的流入到市场之中,那才是真的傻了。

    别看马的作用巨大,可是当供给数量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情况下,价格下降是肯定。

    世间的事情,就是这么奇妙,在一两年之前,甚至曾经遭遇败绩好水川一战,如果当时,韩琦手中有一个万人规模的成建制的重骑兵的话,不但不会败,而且会反败为胜,当时的他,是多么的期待,用庞大的资金,堆出一个强大的骑兵。

    可是几年之后的今天,他却为马而发愁,真的是甜蜜的烦恼,他无论如何也不想到,有一天,他会因为马太多了而头疼。

    会答应这些商会,军方不涉足的原因,因为马的数量太多了500万,哪怕军方从中间抽调100万,也可以剩下400万,这些都是要流入市场的马。

    作为军方的高层,枢密院副使,以他了解的北宋军方,能够留下20万作为军马已经非常可怕了。

    这并不是开玩笑,而是真真正正,经过了调查之后的结果的。

    北宋之所以缺马,一方面是大量养马的土地都已经流失,没有足够的草场,可以支撑大规模的养马,只剩下西北和境内少部分的地方,可以养马,但是另外一方面,何尝不是马的消耗太大了。

    以北宋秘密战场的能力,加上一些商人无孔不入的能力,弄到一两万匹马,而且是水准以上的马。

    这些马,加上北宋在兵器上面的优势,弄一个不弱于辽国和西夏的重骑部队,也不是不可以,最少说,5000匹的实验性的部队是可以的。

    可是之所以没有进行,原因就是消耗太大了,以北宋这边,日常的情况之下,养马,可以用青草来代替,可是要想保证养好,一匹马,几乎是每天,都是在吃东西,不停的吃,连续的吃的。这样才能够支撑起马的消耗。

    可是在北宋,根本没有这么庞大草场,根本支持不起马经常吃,平常这样可以,上战场怎么可以,北宋不可能如同游牧民族那样,让马,跑到哪里,就吃到哪里,那么只要是上战场的话,需要给马喂粮食,甚至在一些关键性的战斗的时候,还必须要喂黄豆这些,足以上马力,不掉膘的东西。

     



第三百七十六章 破坏测试
    赵信现在非常有钱,没错,单纯铁料的生意,一年就最少在5000万以上,这并不是定海军的全部,各种不同的生意,最少聚拢了超过2亿贯资金,最关键的不是这个,而是新币。

    赵信当然清楚,控制一种货币,会产生多大的价值,特别还是定海币这样的,原始材料非常低廉的材料的,技术领先就是关键。

    在蒸汽机没有出现,冲压不可能大规模的产生的饿时候,这个定海币几乎无法复制。

    定海币的出现,不但非常精美,而且难以仿造,当定海军的宣传扩大,加上定海军可怕的商业的行为,一下子,让定海币开始广为流传。

    从赵信制造出来到现在,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赵信一共做出了的大概2亿贯的定海币,这些跟其他的钱币交换,成为了北宋有一种流通货币,虽然体量还不算太大,还没有广泛的流通到整个北宋的各个地方,可是赚钱的速度,已经可怕到了极点。

    一枚连半文都不到的钱币,作价一百文,哪怕加上了卡牌系统制造的成本,也不算太高,2亿贯的成本,可能只要几百万贯,可是换来的,却是2亿贯资金。

    哪怕在定海军,投入巨大,可是在赵信的手中剩余的资金,也是超过3亿贯,也就是说,如果单纯购买马的话,一下子可以买到300万匹。

    看起来,就连赵信这样,北宋富豪第一人,都无法全部吃掉这一笔交易,可是不要忘了的,定海军是一个可怕的印钞机器,赵信具现,可以每年最少2亿贯以上制造的,而定海军本身,不停扩大的工商业,也最少可以创造相当的数量,最多一年就彻底消化了。

    不过,在这些之前,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马拉火车的项目,当这个项目遍布到了北宋的大地上面,才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

    这也是赵信,不怕影响,专门去一趟汴梁的根本原因。

    这不是一条铁路,而是可能是无数条,最少说,把整个北宋的繁华之地,都给纳入其中,这样才能够真正的通达四方。

    铁路产生的作用,不单单是互通有无,让世界的距离变小了,还有众多军事上面的作用。

    相对于缓慢行驶的船只,铁路更快,哪怕是马拉火车这样的,也可以保证一小时50里,一天24小时的话,就是1200里,真正达到了日行千里。

    这可不是八百里加急这样,少量的传信的骑兵,而是一个车厢最少在15吨,可以拉起100多人庞大的铁路,也就是说,只要有足够的资源,2天的时间,行进2000里,把最少数万士兵,运送到目的地。

    这对于一个中央王朝来说,好处就是非常可怕的,中央可以集中的管理军队,不用把士兵派往九边。

    当然了,九边也不是一点都不派遣,只不过可以跟棱堡结合,少量派遣,有成百上千的棱堡,可能几十万人,就足以保证着边关的安全,任何异动的前提下,都可以迅速的调动兵力,减少寻常时候驻扎的问题。

    当然了,这是远景,在现在,有了西北的这件事情的情况下,才有建立的可能,但是万事开头难,以铁路的强大作用,只要开始建设了的,那就收不住。

    到了19世纪末,中国已经落入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悲惨的境地的时候,铁路依然是追捧的热门。

    可惜,被国外不停的坑,再加上本国人不停的贪污,中国的铁路建设,从来都没有大规模的进行过,可是到了辛亥革命的时候,仅仅是建立的这些少量铁路,全部都是盈利,并且盈利的能力相当强的状态的。

    时代的限制,科技的限制,让赵信不得不采用马拉火车,听起来,非常的不靠谱,你要看跟什么相比,落后和不落后,都是相对的。

    打个比方的,现在定海军使用的高炉,是连中国解放后,五六十年代的小高炉都不如,可是在北宋,却是神迹。

    在19世纪末的时候,那是历史的倒退,是世界各国闻所未闻的,可是在发展之中的各国,类似的解决方案,也不是没有的。

    或许不是马拉火车,却是类似,用驮马来大规模的运货,对商业产生支持。

    可是在19世纪末的,在世界各国已经普及了蒸汽机车的前提下,这就是历史的倒退。有更加强力的蒸汽机车,一次可以拉起几个,甚至是十几个车厢。

    铁路的布置情况,让最多也就是七八匹马拉动车厢,再多的话,相互之间影响,反倒不利于的布置。

    听起来很多,一匹马,在后世有一个专门的单位,一马力,可能在最初的时候,一个蒸汽机连一匹马都不如,历史上第一个蒸汽火车,他只是拉30个人左右,还不如八匹马。

    可是不停的发展,让蒸汽机没有上限,在19世纪末的时候,已经能够达到数十,甚至是上百马力,这样蒸汽机的作用就大的多了。

    现在的科技条件下,无法制作出来蒸汽机,只能够用马拉火车的房市,耗费的马实在是太多了,运输能力相当的有限,马的速度,拉力的上限,哪怕是8匹马,甚至是1



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全和火车时代
    安全性的测试真的是必要的,因为铁路对于安全性的要求,非常的高,铁路不同于公路,几乎没有容错性,一条铁路最多修建复线,向一个方向的,没有一个替代,一旦出现问题,就需要对整个运行图进行调整。

    调整运行图,就算到了科技发达的21世纪,都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当然了,跟21世纪的快节奏有关系,可是在这个消息靠传,通知靠喊的时代,那就更加困难,稍稍不慎,就是一个大规模的事故。

    在集中耗费了3天的时间,在连续,间断性的进行了的一两个月的时间,对于一些关键性的数据,进行了系列的调整。

    按照不断进行持续性测试,8匹马最安全的区间,大概是在80公里左右,也就是说,一匹马连续奔跑1个半时辰,或者是2个时辰之后,才会因为气力力量耗费,降低速度,可能出现什么问题。

    既然是铁路,不是追求那种极限的能力,而是安全性,在安全的区间下,保持火车的速度,这才是最好的事情,同时,在100里的范围之中,是不会有力量耗尽的情况出现,同时,速度也是最高的。

    任何一个铁路,保证成功的运行就可以了,只要不出现倾覆等大规模的时间,否则,不会让铁路断绝,一条铁路断绝,对于繁忙的铁路来说,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那么在极限的状态之下的,保证的足够安全性,按照50公里为一个节点,也就是的不足一个时辰的时间的,然后会休息3-4个时辰,最多一匹马,一天,不奔跑2个时辰以上的,也可以保证足够多的速度。

    轮换了之后,保证的足够的速度,一般的马,可以进行一两个时辰的长时间的奔跑。

    当然了,马种的不同,也会产生巨大的差别,赵信当时是随便弄到的马种,或许是北宋最顶尖的,可是在天下之间,那就不一定了。

    蒙古马甚至可一天5个时辰,甚至是6个时辰的快速的奔跑,横扫天下的蒙古骑兵,他们下身的马,居然是母马,这恐怕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

    可是它却天然存在,蒙古骑兵之所以会骑乘母马,不是应为某些恶趣味,而是真正的战斗需要。

    在蒙古横扫天下的时代,那是技术最不发达的时代,甚至蒙古人的愚昧,也没有什么科技成果,长途奔袭,这对于后勤要求很高的一个的战斗,可是蒙古,只是派出了2个万人队,就开始西征,最远打到了多瑙河。

    这可不是所谓的千里之遥,那是真正的上万公里的跋涉,这中间,大本营,根本无法提供足够的物资。

    可是蒙古恰恰在这样极为不利的情况下,横扫整个草原和欧亚大陆,被称为可怕的黄祸,原因就在这个母马身上。

    母马性格坚韧,特别是有了马驹之后,可以忍耐极为恶劣的环境,这是一个基础,可是最大的好处却在于,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在没有足够的补给的前提下,马奶可以替代水和食物。

    也就是说,在有草的地方,有马的食物的时候,就会有人的食物,这是天才的创举,也是蒙古骑兵能够横扫天下的秘诀。

    类似蒙古马的神奇,西夏马和辽国马也各有千秋,甚至中国还有云贵马这样,比较耐用的马,可是这一切,都不能够适合于现在的情况。

    无论是轻骑还是重骑,对于马而言,是负重很轻的情况之下。

    相对于马拉火车来说,这些负重真的很轻,15吨左右的车厢的,不等于前部压在马身上,那会把马压塌,这是一个平滑表面上面的水平作用力。

    决定力量大小的,那不仅仅是重量,而是重量跟摩擦力之间的比较。

    两轮马车,他的极限,大概是600公斤左右,这不是马车所拉动的极限,却已经是两轮马车的极限,在欧洲所发展起来的四轮马车,他的极限可以达到2吨,甚至更多。

    不同种类的路面,普通的,完全没有处理的泥土路,砂石路,青砖路,甚至是后面的水泥路,路面的不同,带来的摩擦力的不同,也会让马车的极限,逐步的降低。

    可是在铁路上面,那就不一样了的,他的摩擦力,已经降低到了最小的程度。

    虽然是同种金属,可是硬度和标准的不同,赵信在设计铁轨的时候,就注意到了这一点,特别做了一些摩擦力的实验,简单的,有些像是中学生的实验的测试,让相对两种钢铁之间的摩擦力,降低到了所能够降低的最低程度。

    这就极大的降低了马的负担,同种情况之下,马可以坚持的更远。

    类似的实验,还放在设计上面,铁轨和轮子,都是专门的挑选下来,经过了独特的设计,不但卡盒的很好,不容易,经过某些原因,倾覆,或者是造成其他方面的问题。

    这些最基本的问题解决了之后,最终测试出来的数据,直接决定了以后的布局。

    这些数据最终汇总到了一起,赵信通过归纳,并且尽可能留下余量的前提下,最终确定了铁路的一个基



第三百七十八章 马加力是马力
    赵信得到西北战局的消息,开始启程的时候,并不知道,事情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的,当时,还没有顶级丝绸,跟辽国的交换,几千匹的丝绸,居然换到了大量的牲口,让灵州合约的交易数量,从原来1300万头的牲口,变成了两三倍的样子,同时马的数量也大大的增加了。

    可是哪怕不知道这些增加的,之前灵州协定,也有差不多200万匹马,他的目的,就是为了那几百万头马。
1...133134135136137...2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