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皇宋锦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十年残梦




第三百七十一章 马的作用
    京兆府,作为西北的核心,虽然在关中平原已经没落的现在,在北宋的版图上面,地位不是很高,做为汉唐首都的京兆府,甚至连四京都没有捞着。

    北宋的四京,几乎都集中在河南和河北区域,而不是传统之中的关中平原,可相对而言,在西北来说,也是一个大城市。

    虽然西夏和辽国,限制了大型牲口销售,可是零星的养殖,还有有的,再加上底蕴的存在,京兆府的人口,比起一般的西北城市要多的多,这就促成了京兆府的发达。

    在京兆府的西侧,有一个庞大牛马交易市场,这个牛马市场,比起保州更大,也一直都吸引了大量的客商前来,每天最少1000头羊的交易,也让这里成为了真个西北最大的牲口集散地。

    以西安为中心,辐射整个北宋,大部分都是通过官道,运往汴梁,甚至通过大运河发达的水系的,运送到整个北宋的各个角落。

    可是从半个多月以前开始,一场基于渭州交易的宣传,开始大规模的开启了。

    最开始,没有人在意,因为渭州到西安,差不多有600多里,相对比较的遥远。

    可是有了韩琦的背书,再加上宣传的交易,是1万匹马和5万头牛,牛马,基本上都是中国最稀缺的,毫不客气的说,只要买到,根本就不担心能不能卖上价格。

    特别是一些家里有庞大的土地的大地主,真的购买了几十头牛的,哪怕不赚钱,只要运送回家,也是非常划算的。

    几百里,对于普通人而言,那是一个很难以逾越的,可是对于这些商人来说,只要确定也有值得他们去的货物,去一次又何妨。

    特别是现在,这是韩琦在背书,有韩琦在西北地位,大规模的进行宣传,一系列的宣传之后,几乎大半个西北包括中原的一些地方,都已经知道,在渭州有一个大规模的牲口拍卖会。

    或许还有一部分谨慎的商人,还担心这个牛马的来源在哪里,可是当西北一战的消息,从汴梁,开始向外传播的时候,所有人都不担心了,拿下整个灵州,攻克兴庆府,无论是哪一个,都是大书特书的。

    而西夏有什么,除了所谓的青盐之外,不就是这些牛马么,这些都是战利品啊。

    牛马,这些大型牲口,在北宋,绝对是供不应求的,牛不用说了,农民们最喜欢的牲口,一个家庭,特别是穷苦的家庭,他们一辈子,最大的希望,就是拥有一头牛,有牛的家庭,更是把牛看成是家里最贵重的,有时候,连人都饿着的时候,先保证牛要吃饱。

    如果说,牛,只能够算是庄稼把式,最多,还有一个吃肉这一点,马就不一样了,跟牛相比,马的爆发力更大,速度更快,更适合的商业运输方面。

    北宋的商业发达,虽然大多数都是依托着京杭大运河连接的水系,可是在其他没有水系通达的地方的,陆路运输也相当密集。

    原因很简单,利益,西北不产粮,可是送到西北的粮食是哪里来的,10倍的利润,足以让很多人试一试,马车就成为了最大的载体,不一定会运送粮食,一些比较小型,价值比较高的,销量比较大,也是最佳的选择。

    跟人力推车相比,马车的效率更高,耗费更短,成为了最佳的选择,之所以没有大规模的普及,是因为马一直都是供不应求的,特别是的辽国和西夏的马,他们力量大,耐力好,更加适合西北的环境,只不过,因为西夏和辽国的限制,他们要得到马不容易,同时马也较为昂贵。

    一匹高达百贯,听起来是很贵,加上几贯的车,这个投入不是一般人能够投的起的,加上一部分的人力成本,综合一辆马车的总投入会超过150贯。

    可是利润也惊人啊,一石的物资,在水路上,运送千里之上,可能运费也不过一贯,这是水运效率所在。

    陆路不一样了,一石粮食,从汴梁运送到西北,2000里的路程,运费高达6贯,足足是水运的六倍,而马车哪怕无法跟水运相比,却也比人力强大太多了,保守估计,控制在水运的三倍左右,这中间的,全部都是净利润。

    这也让马车运费高昂,拿汴梁到西安,1000里的路程来说,一辆马车可以运送10-12石左右的物品,每天100里,要走10天,运费大概是30贯左右。

    一辆马车平均2人,住宿,食用,加上人吃马嚼的费用,一趟下来,最少是7左右,一些高价值,或者是商业产品,还会更高,一年下来,只要跑上20趟,马车的投入费用,也就收回了。

    当然了,一年不可能连续不断的来跑的,要装满马车货物,也不是天天都有,可是针对商会而言,投入一辆马车,还是相当划算,按照一年50贯的净利润,这已经是相当低了,可以在长途贩运之中,很快的收回成本。



第三百七十二章 商品风暴
    商业发展,是有自然的规律的,在经济总量不大的前提下,一股浪潮的,就足以影响某一种产品的走势,更别说,在商业略微比较单薄的西北,最少市面上,所有最主要的商会,同时大规模的收拢资金,这样带来的后果是可怕。

    以往繁盛的商贸活动,居然因此产生了巨大的波动,一些商品被抛售,一些本应该在几个月,甚至是大半年之后才销售的商品,提前的出现在了世面上面,开启了不计成本的销售,少部分的产品,也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

    这样的下跌,对于老百姓来说,是一件好事情,老百姓,可以买到更加便宜的商品,可是对于那些从事商业活动的人来说,就不是那么的美好了。

    大商家可以保本经营,甚至有些时候,稍稍的亏本一点,也是可以接受的,对于普通的小商人呢

    他们没有的大商人那么灵通的消息,一部分水准以下的商人,他们甚至不知道在渭州的这一次大规模的牛马交易的,或者是听说了之后,不敢确定这到底是真的假的。

    甚至一些,有资格知道这个消息的,他们没有大商人那么的果断,他们还在犹豫,到底要不要参与到这么一次的牛马交易之中的时候,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了。

    没错,当大商人,开始开闸销售海量的商品,以尽可能多收拢资金的时候,这些小商人,就算想要卖,也没有地方卖。

    大商人的家底雄厚,可以不计成本的销售,用于购买大量马,可是小商人,他们更多的是精打细算,在一定程度上面,还需要依靠销售的,满足日常的消费,这种情况之下,不赚到一定的钱,怎么能够过的去。

    大商人此时的销售,根本不讲究惯例和客观规律,为什么,还不简单么收拢资金。

    谁都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1万匹马啊,还是西夏马,哪怕是驽马,也比北宋原产的良马要强,当年收入百万的商队,获得了1000匹,甚至更多的马的时候,会爆发出怎么样利益。

    任何一个商队会长,都很清楚这一点,很多时候,因为运力的关系,他不得不在众多的商品之中进行取舍。

    一些更高价值,附加值高的产品,处于优先的位置,而不是覆盖最广,最容易销售的。

    哪怕拿回来,进行长时间,一两个月,甚至是长达半年的销售,也可以接受,剩下的时间,可以把有限的运力,放在别的方面,去运输别的,这样,既保证了利润率,又保证了效率。

    这样下来,唯一问题就是,需要占用庞大的资金,资金回收率的缓慢,代表着压的资金很高。

    就拿每年销售在100万贯的大商人来说,他们的利润真的不太高,能够有一成就不错了,长期压制的资金,甚至高达300万以上。

    这也是当他们听到了消息之后,第一时间选择抛售商品的根本原因,没错,这么一个手中的货物,值300万贯以上商人,居然连几万贯,都需要抛售商品来筹集。

    困扰这些的,不是眼光和方向的问题,而是运力的问题。

    这就跟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运输能力差的时候一样,缺的是汽车,而不是开汽车的人,更不是商业。

    保守的估计,当大量的托马出现在了西北这一线的时候,哪怕没有铁路,没有运河,单纯是马车这样的交通工具,就足以让整个运输上面的损耗,降低到可以承受的程度。

    比如,之前没有涉足的,或者说,没有大规模的涉足的方面,完全可以大规模的涉足,有什么比粮食,日用品,还有日常消耗品,更大的生意,之所以之前都是零星的进行,就是因为,运费的制约。

    当这个运费太过庞大,超过了所能够承受的幅度的时候,只能够减少这方面的消费,用周边,距离较短的产出来代替。

    现在,他们可以长途的贩运,甚至去定海军或者大名府,购买那些新的产品,相信,一定会有较高的利润的。

    商人,从来都是眼光独到的,没有足够的眼光,他们就无法把生意做的如此之大。

    这一点,是历史所证明的的,在关中平原如此贫瘠的前提下,能够把生意做到这个程度,甚至每年还创造了庞大的利润,他们都是有眼光的,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一旦马车的数量翻倍,甚至是翻上好几倍的前提下,他

    们的运输速度更快,所获得的收益,也会更高。

    这些商人,当然不会想到,在大量的交通工具充斥在了市场上之后,伴随着竞争的加剧,他们运输,带来的利润是会持续下降的,这就跟运费一样。

    在汽车少,运货量大的前提下,运输的利润非常的高,可是当双方逐步的改变,甚至拉平富裕的前提下,这个利润总量和比例,是会产生逐步下降的态势的,但是不管哪一个方面,发达的物流,总会带来商业活动的强大支持。

    &nbs



第三百七十三章 诉求和扩大
    牛对于北宋而言,也非常重要,但是那是单纯针对农业上面,在在一些商队之中,也是有牛车的存在,可是牛车的效率和使用成本,比起马车要高很多,甚至一旦牛的牛脾气上来,造成的损失可就大了。

    牛车,往往不可以长途跋涉,往往会运送一些比较廉价的物品,稍稍贵重一点的都不行,除非在逼不得已的前提下,商队才会使用牛车作为主要的工具,否则的话,哪怕是驴,也比牛要强点。

    对于牛宣传的重点,就不是这些大商人和大商会了,相对于马车在速度和稳定性上的好处,牛更多的是在一个地方行动。

    比如说耕牛,比如说拉磨,比如说充当一些力量的使用者,特别是最前者,一旦海量的耕牛,进入到了北宋,并且把他们合理的利用起来的时候,牲口代表的意义完全不同,但是之前,对于掌握了大量的资金和权势的商队来说,他们的作用,只是商品的作用,当然了,还有一个,牛肉很好吃。

    北宋已经多少年,没有了大宗牲口的进入了,1万匹马,可以让很多的从事运输的马队,效率增加,至于牛,需求的就更多了。

    十来贯的牛,在一般人看来,真的有些昂贵,不过用来耕地的话,真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要是到了乡村,对于一些大地主的家庭,一两头牛的增加,可不是劳力增加那么的简单,耕地,拉磨,拉车,在马昂贵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的,这个牛的出现,很大的补充了一定的程度。

    如果说之前,只是韩琦自己力量,在宣传着这一件的事情的话,当十大商会,参与进来之后,这个宣传的面积也就大了起来。

    刚开始的时候,十大商会还觉得,把这个消息尽可能的掩饰下来,他们闷声发大财就可以了,可是看韩琦的声势,并没有单纯的在西安这么一处地方进行宣传,而是逐步的蔓延。

    以韩琦在西北的权势,要做到这一点,一点都不困难,别说是十大商会这样,就算是枢密使,东府首脑这样,也无法阻止,这些人,只能够眼睁睁的看着韩琦不停的宣传,让这个消息逐步的向外蔓延。

    这种情况下,他们有些看不懂韩琦的意思了,他们已经明确表态要入场了,并且开始大规模的筹集资金,到时候,就会让这些马,都有了归属,这样还不够么难不成,韩琦想要把这些东西卖上高价

    这还真的有可能得,寻常西夏马,辽马,因为少的关系,一匹可能是普通马几倍,但是那是稀少的前提下,真的多到上万匹的时候,还这样搞,他们要不要考虑成本了。

    100贯一匹的良马,甚至到150贯,咬咬牙,还可以接受,平衡一下马车的成本和运费,用三五年的时间,回收成本,是可以接受的,可是再翻一倍,甚至两倍的前提下,这个回收的时间变成5年,甚至是10年的前提下,那他们要考虑了。

    商人都是追求成本的,在十大商会看来,只要是在渭州开启的牛马大会,他们就是重要的一份子,如果韩琦打着捞钱的念头,那么他们宁可就不参加了的。

    这些商会,能量还是相当的大,他们有了这样的怀疑,立刻动了一些手脚,这些足以影响到整个西北销售的大商家,他们的稍稍动个手脚,世面上面的商品就产生了巨大的变动,同时,也



第三百七十四章 20倍
    韩琦都表达到了这个程度,还有什么不相信的,虽然这个决定,不是韩琦亲自跟他们说的,可是他们还是相信了的,韩琦是谁,枢密副使,是他们能够见到的,他们多多少少的也知道,这一次西北缴获的巨大,或许,这是向商业方面倾斜的资源吧。

    这些商会,本身也只是想着,弄个百十匹马,毕竟总共才一万匹,按照以前的比例的,六七成给了军方,一两成给了贵族和官员,剩下给商会的,可能就是一成左右,一成就是1000匹,他们争夺的就是这个。

    可是当这个数量提升十倍,同时,有韩琦做了保证,军方不会插手,这可是一个巨大的机会,过了这个村,可就没有这个店了。

    西北是边关,因为西夏的威胁,所以军方一直都占据比较大的份额,这部分的马是要上战场,可是这一次,有了四路最高长官的韩琦的首肯,哪怕只有这么一万匹的,只要军方不插手,他们能够获得的数量,可能就比之前翻上五六倍的。

    物以稀为贵,牛马交易,就是这样,之前,是这样,一年下来,整个西北交易的的,或许也就是一两万匹而已。

    听起来,很多,可是在整整一年之中,再加上整个西北,数十个州府,总共就这么多,那就真的不多。

    这个数量,连军方都不够,总是军方挑剩下了之后,剩下的歪瓜裂枣之中,又有贵族和官员挑选的,剩下就不多了,他们还当成宝贝,现在军方只要不参与,贵族能够购买多少,1000匹是一成的,1万匹,可能连就是一分,到了10万匹,可能就一分都不到了。

    这下子,他们的干劲就更加大了起来,每一个商会,他们走南闯北,最不缺的就是朋友和客户,这些客户就是他们可以宣传和游说的对象。

    在进行这件事情的时候,这些商会也生怕事情不大,他们也想将韩琦一军,看韩琦是不是真的能够把整个交易的数额扩大10倍。

    他们开始借助着自己的渠道,疯狂的联络所有客户,这些大商家,每一个都是百万级别以上的,最高的甚至控制500万的生意,这在北宋来说,已经算是最顶尖的那一批人,整个北宋比他们强的,也有却真的不多。

    能够跟他们相提并论,同时要联络的,哪一个是简单的,每一个都是坐拥一方的大商人。

    有些事情,让官方,比如说韩琦发布行政命令,甚至是仁宗都下达一个圣旨,都未必能够说动,可是这些商会,他们会用交情,利益,甚至是其他的方面来劝说,这种情况之下,当然是立竿见影。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去,这是古话,对于商人而言,只有永恒的利益。

    马是利益么当然,对于一些做贩卖的人来说,当然是如此,当这个马的数量无限量的情况下,只要有钱,多少都不为过,相对于固定的田地,只要把这些马给养好,就可以不断的创造利益。

    实际上,韩琦在向整个西北宣传的时候,这些大商人,还是耳闻了知道这件事情,只是,在没有确定的消息,再加上距离太远的关系,没有参与进来。
1...132133134135136...2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