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皇宋锦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十年残梦

    韩琦当然不会知道,在正常的历史上面,哪怕没有在灭西夏和灵州和议,他依然能够走上最高层。

    不过是花费了巨大的时间,12年的时间,在地方上磨勘,不知道费了多少辛苦,从三十多岁的壮年,到接近五十岁的老人,这才入主中枢,最开始也是在三司使,然后枢密使,最终登顶。

    同样的因为机缘巧合的关系,从三司使到首相的位置,韩琦只用了两年的时间,这是很多人不可想象。

    有些事情,立足于自己身上,才会想的比较深,韩琦没有先知先觉,只能够做到足够的好,他需要在短时间,奠定灵州的基础,并且以此为契机,直接越过的三司使和枢密使这两个级别,直接达到最高的巅峰。

    这就需要做的更多,也需要做的更细,韩琦已经花费了巨资,开启了整个灵州水利工程,为的就是为西北增加底蕴。

    西北本身就是地广人稀,土地从来都不是什么问题,实边和军屯,这两者都没有实现的原因,不是这两者不重要,关键原因就在于,西北本身太贫瘠了,自然承载能力非常的差,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开放移民,却无法保证移民之后,他们的生存的问题,这样的下来,对于整个中枢来说,是一个伤害。

    总不能看着这些升斗小民去死吧,真的死了,还好办,要是万一没死,却激发了他们的凶性,揭竿而起,那就不是好处了,而是无法承受的坏处。

    升斗小民,他们实力有限,无法对朝堂产生什么作用,可是真的让他们白白送死,也没有用啊,西北是边疆,苦寒和危险,更是让人却步。

    哪怕听说一些,都不会有人接近战场,那种生命不受控制,有可能身死威胁下,普通民众,除非是无法忍受,否则不会选择西北。

    &nbs




第四百一十九章 移民政策
    解决了灵州最大的问题,灵州的水利工程非常庞大,可是建设工程,跟开发整个土地,这是两回事,就算是众多水渠,没有人开垦土地,这也是白费了。

    韩琦也是心中高兴,直接宣布,今天晚上大宴,来一次狂欢,这倒是振奋了人心。

    这些人马不停蹄的前来,然后就是10天四处来看,10天的时间,最少是来回跋涉1800里的距离,非常的辛苦,现在终于结束了。

    几天的接触,让这些官员们对韩琦也大胆了起来,一些无伤大雅的笑话,顺带恭维一下,宾主之间的关系亲密了不少。

    一个对韩琦非常佩服的,也是从事农田水利工程的官员,拍了韩琦的几句之后,很自然的问道了移民的一些优惠,这正好捅到韩琦的痒处,这是他最得意的地方。

    灵州,寄托着韩琦对于未来的野心,一个要越过三司使,枢密使,直接跃升到首抚这个位置上,做的再多,也不为。

    范仲淹的教训,让他明白,如果范仲淹不是以枢密副使代理朝政,而是真正的东府首脑的话,他结局,或许会不一样。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一个枢密副使,哪怕有仁宗的支持,在开启变法的时候,可以无所顾忌,可是上面毕竟有枢密使,三司使和首相,甚至一些老资格的参知政事,位份也在他之上。

    给面子了的,那么听从吩咐,无往不利,不给面子,或者是暗地里面设绊子,那就麻烦了。

    范仲淹,也就是因为这个,在掌控力不足的前提下,最终不得不插手的科举,最终,好心办坏事,犯了忌讳,最终黯然退场。

    如果他是东府首相,对于朝堂上面,有绝对的控制权的话,还会这样么,根本不可能的出现这样的问题,那些的权贵们,就算想反对,在寻找实施的人的时候,也需要考虑一下,因为首相已经有资格,拿掉他们前程,甚至罢黜他们,或许有反对的声音,却不会这么的明显和激烈。

    过去的事情,是已经过去了,可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有了这样的教训,在韩琦的眼里,没有足够的权利,没有跟权利相适应的地位,哪怕是名义上面的首相,也无法掌控全局,稍稍不慎,就会出现问题。

    灵州是重要的根基,灵州的发展,关系了未来,韩琦能够上升的高度,只要灵州存在,并且非常完美的发展下去,源源不断的支撑着他,他地位就稳固了。

    破天大功加上稳定的地方治理和变化,这些会成为雄厚的基础,而且他的一些新的举措,也会有巨大的支撑。

    正因为如此,韩琦对于这一块,是非常看重的,也提前的想了很多,考虑的非常完善。

    水利工程,只是一个基础,让西北拥有远景在5000万亩以上农田的基础,可是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来耕种,这个农田水利建设,可能发挥出来的作用,就相当的有限。

    西北不缺人力,之前的15万西夏壮丁,加上后来,跟辽国交易,又获得20万壮丁,加在一起35万,哪怕每人负责20亩,也差不多是700万亩,在足够的牛马的支持下,以军屯的方式,集中开发的话,说不定就可以开发1000万亩以上。

    可是这些人是西夏人,西夏人天生会骑马,天生会放牧,可是让他们来种粮食,对不起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如果有人带带,让他们做纯粹体力的工作还可以,真的让他们自己种,别说是1石的收成,可能就会颗粒无收了。

    西北是有一些汉民,可是数量太少,那些归附的番人,他们也只是简单的会一点,只有从中原地带,移民会种田农人,最少也是百万级别的,才能够支撑起西北广阔的土地,才能够让西北真正的稳定下来,成为北宋的基石。

    正因为这样,这个移民政策是重中之重,他关系到对于移民的吸引能力,甚至在中枢通过移民方案之上。

    这个政策,要等到中枢确定了移民的数量,然后到了移民地区,才会宣布,用于吸引的移民,只有足够多的移民的,才能够让未来灵州创造出足够的价值。

    韩琦早就打算好了,索性在这里说出来,也算表现实力的一种方式。

    吸引移民,无外乎威逼利诱两种方式,威逼,也就是以朝廷的命令,强行的命令移民,这种方法,起效快,只要宣布,自然就会大量移民涌来。

    威逼的后遗症非常可怕,这只是类似与应急的方法,在关键时刻,必须要移民的时候才会使用。

    比如说,某些城市被攻占,大规模的失去人口,在重新拿下的时候,必须在短时间,填充到了足够的人口,以保证边境足够的稳定。

    灵州的稳定性,比起之前,不知道高了多少,不存在什么被入侵的危险,也就不存在什么威逼。

    威逼的后遗症巨大,在紧急关头,才可以使用,韩琦当然不会这么短视,他要造就的是一个真正稳固,和平发展的西北,不是一个充满了各种的矛盾,最开始,就有问题的西北。

    &nbs



第四百二十章 授田和耕牛
    赋税,是一个朝政的根本,也是一般的封建社会最大的收入,有时候,就是一个国家的全部的收入。

    当然了,在北宋,伴随着商业的发达的前提下的,商税已经占据了很大的份额,可是赋税也是根本,这是最根本的制度。

    在北宋的规定之中,只要是种田,就需要上交赋税,除非是有了功名的读书人,才可以免除这些赋税。

    为了保证不出现问题,韩琦也没有要求中枢的一些免税政策,一旦免税了之后,还真的就展现不出好处了,再加上对于这些田亩的控制力下降,这不是韩琦所希望的。

    对于政务的熟悉,再加上良好的基础,让韩琦的余地相当大,水浇地跟旱地之间巨大差距,让他可以比较从容的制定方略。

    按照最终的土地政策的规定,在土地没有归属之前,没有获得田之前,在五年的时间之中,种植者可以获得五成粮食,上交的这5成包含了所需要负担国税劳役。

    五年之后,田就归种田者所有,当然要负担国税,这已经是非常轻的程度了,这对于什么都没有拿的移民来说,是非常的优厚的待遇了。

    这可是极大方便,也就是说,在灵州,只要耕种土地,就不存劳役,未来当土地授予私人之后,个人要不想负担劳役,可以上交一成粮食,剩下的人丁税自己负担。

    北宋的税制,本身是收成的一成,加上一成的劳役,付出不过是两成,却不用负担各种的劳役,这对于农民来说,这是天大善政。

    赋税在整个北宋都不高,真正高的是劳役,有些劳役,甚至连一二等户,这样北宋普通民众之中的佼佼者,都受不了,有时候的劳役,一二等户,也会倾家荡产。

    在江南和中原地区,因为负担较重,加上一些过去问题,在有些劳役上面,有些落伍,已经不符合现状了,一二等户,整个家产可能有一两千贯,可是一些可怕的劳役的面前,一两千贯的家产,都有可能全部葬进去,甚至有可能有生命的危险。

    关于劳役上面,底层官吏可以上下其手,在中间赚到了太多,又有累累白骨。

    这些是底层的这些官吏,很多时候之下,依靠这这些权利,来掌控着地方的局势,甚至决定着有些家族的兴衰。

    这些都是积年累月下来累积下来的,有些相互之间的关系,有时候中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之下,都不是表面那么的简单。

    灵州作为新附之地,再加上西北土地非常的广大,不存在原来的家族,或者是这些家族的实力不够强。

    原来的人口很少,就算是大量的移民全来,所牵扯到的劳役也相当的低,这样的情况下,5年的时间,甚至是10年的时间,都不会有太大的提升。

    这种情况下,可以把劳役给省了,这对于这些移民而言,却是极大的减少负担。

    不承担劳役,只是两成的上交,这对于勤劳的农民来说,这个压力之轻,简直难以想象。

    这个时代北宋,号称城门官可以相当于欧洲的国王的待遇,可是这个城门官,再怎么的说,也是官,他们跟普通的民众,是完全不同的。

    处于最底层的农民,享受不到帝国的好处,他们的生活还是比较的辛苦的。

    宋朝,总体而言,算是各方面比较的轻的,无论是赋税,还是阶级矛盾,科举为主,地方风评有巨大的加分,官吏们大多数会爱惜羽毛,压迫也不重,再加上机会众多,只要下力气,总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养活一大家子。

    可是那些处于底层的四五等户,给人家当长工来说,能够两三成,已经是很不错了,有时候,甚至是固定的,也就是说,遭遇了灾害之后,不但没有收益,反而要给地主钱。这个五成,是净落的五成,是何等的有吸引力,一旦宣布,就会吸引一大批人,他们都会选择的前往灵州。

    对于普通的农民而言,他们很清楚土地的产量,当人均授田10亩的前提下,哪怕是最贫瘠的旱田,10亩田收成在12-14石之间。

    一亩地平均一石多,5成的上缴,也足以支撑一个人的消耗,对于儿童更是赚了,三四石,就足够儿童活一年,成年人5-6石也足够了。

    西北的这些土地,可不是普通的旱地,这些田全部是水浇地。

    水浇地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更高的产量,那么起码也是3石以上的收成,哪怕是上缴五成,人均授田10亩,也足够养活3倍的人口,两个人授田,可以养活6口人,当5年之后,这个数量足够一大家子了,这会成为一个家庭崛起的根基。

    土地永远都是一个家庭的根基,在中原地带,因为人口众多,土地狭窄,想要人均10亩,基本不可能。

    要知道,现在北宋的人口,平均的土地,也不会超过6亩,这个抛开了那些权贵和官宦家族,一二等户,三等以下的户,平均人均的田亩,不会超过5亩,现在直接增加一倍



第四百二十一章 抓住机会
    来到灵州调查的人员,分成了完全不同的几个部分,一些是来自的东府,或者是三司的,他们主要是调查,渭州牛马大会之后,资金的流向情况的,更多的是来监控,毕竟这么大的一笔资金,如果稍稍在中间伸手,那就不是几万贯,几十万贯,那是上百万贯,甚至更多。

    这部分人,在看到了灵州水利工程的时候,已经知道,这笔钱用到了实处了,只要这个工程建立,单纯每年的收入,甚至不客气的说,单纯因为种田带来的国税,都会是一个比例巨大的数字。

    不说1.5亿石,就算是西北能够增产8000万石,增加的税收都超过800万石,这几乎是整个北宋赋税之中,粮食赋税三分之一,更不用说增产带来的其他,诸如人丁税,商税的提升。

    或许这些官员们,不知道什么经济规律,但是粮食是基础,有了粮食,才有人,才有村庄,才有城市,才能够一步步的发展起来的。

    曾经在过去,被称为的瘴气之地的南方,经过了人类活动和开发之后,本身优越的环境被引导出来,最终变成了目前北宋的粮仓,没有每年从江南粮食,连汴梁能不能稳定下来都成问题,更别说整个北方。

    正因为逐步的向南开发,最开始是湖北,然后是湖南,江苏浙江,广州,所以很多人的目光逐步的向南,丝毫没有意识到,在北方的西北边陲,还有这么的一片地方。

    没错,西北和西夏,在绝大部分的北宋人的眼里,都是一片苦寒之地,到处都是风沙,到处都是干旱的,在这些地方,能够有土地么,没有

    别说是北宋人都这么想,恐怕韩琦在最初的时候,也没有想到动作会这么大,效果会这么好,也就是在一连串的机缘巧合之中,最终形成的西北水利工程,注定要改变世界。

    给予每一个农户家庭一头牛,在这部分官员看起来,这是个善政,这一头牛,就算是在中原地区,都比较重要,无论是耕地,还是干农活,都非常关键,在西北更是如此。

    哪怕开垦出大量的水浇地,还有牧场什么的,荒地依然不少,特别是一些靠近山地,丘陵,或者是一些不太适合大规模开发的,这就是他们的方向。

    北宋的民众特别的勤劳,哪怕是在仓储殷实的时候,也会考虑到更多的,一头牛可以说会帮大忙。

    有不以为然,就有敌视的,在渭州牛马大会出来了之后,跳的最厉害的,就是那些保守派的代表,他们比较仇视变法派,打到了一个范仲淹之后,他们几乎在仁宗默认下,把所有的变法派都打落凡尘,看似占据了上风,可是他们知道,这个不是全部。

    保守派在朝中的地位不高,最高的就是后戚他们,还没有一个首相或者是枢密使,公然的站在他这一边,当时对付范仲淹,贾朝昌和章得象也都出手了,可是他们出手,则是地位之争,而不是真正为了保守派张目。

    有过失去,才会感觉到现在的珍贵,他们不允许,再有一个这样的事情出现,保守派,警惕新的变法派的产生,防止以前变法派首脑的回归。

    韩琦作为范仲淹的助手和有力支持者,也是公认的范仲淹之后,最有可能整合变法派领袖,他本身也是重点,在来到西北的时候,他们也曾经下过绊子。

    可是没想到,才多长时间,韩琦就藏不住了,立下大功挡都挡不住。

    作为变法派的一员大将,保守派对于韩琦非常的了解,甚至专门调查过他的一些特点,没有范仲淹文人性格的优柔寡断,反而有军方统帅的决断和狠辣,平常可以是平平淡淡,一旦某些地方,跟他的意见相违背,那对不起,杀伐果断,毫不留情。

    范仲淹所犯的错误,是绝对不能够逆转的,这点不但保守派清楚,变法派也非常清楚,在范仲淹已经没有指望的前提下,变法派要想重新回归,重新开启梦想,必须要有一个领袖。

    或许,这个领袖,需要一番的争夺,甚至需要一番的混乱,可是当韩琦强势崛起之后,几乎无可争议的,成为领袖。
1...147148149150151...2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