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皇宋锦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十年残梦

    派遣前去,分别是保守派,三司,还有枢密院,保守派是最为急切的,他们也通过一些布置,提前受到了消息,这种震惊程度,让他们无法想象。

    他们已经尽可能的高估了韩琦的实力了,却没有想到,韩琦居然弄下了这么大的一个工程。

    在北宋前期,在朝政还没有糜烂到无法控制的前提下的,北宋就算是保守派,他们也不是无能的。

    打个比方吧,仁宗在位51年的时间,还真的没有几个的奸臣,唯一被大家攻歼的吕夷简,也是手腕比较的强横的。

    可以说,没有多少本事的,还真的无法在北宋政坛上面立足。

    郭天被打击的有些厉害,他也不敢多说什么,直接按照实际的情况来写,毫不客气的说,攻歼韩琦已经没有意义了,毫不客气的说,韩琦等于说大势已成。

    距离韩琦要多长时间进入到中枢,已经不是他们能够左右的,关键看仁宗的意思。

    在正面,无法去阻击,那么就把他摆在明面上面。

    整个权利的布局,是一个金字塔的结构,越是底层的,竞争越小,逐步的攀升的前提下,人员越来越小。

    韩琦的枢密副使,在地位上面,已经算的上位极人臣了,在整个北宋几十年的历史之中,跟他相提并论的,不超过1000人,可是在目前的朝堂之上的,不愿意他崛起的大有人在。

    章得象是一个没太多作为的首相,可是在位的时候,却一直没有丢掉首辅的位置,哪怕是在范仲淹变法的时候,也是如此。

    这么一个人物,怎么可能轻易放弃,还有就是贾朝昌和叶清臣。

    在北宋政局之中,最高级别的,就是东府首脑,那是章得象的职务,然后就是枢密使,三司使,这三个,必然是挡在韩琦陆上的障碍,韩琦要想独揽超纲,那么必须要越过这三个人。

    保守派的高层,也是很有能力的,他们在分纷繁复杂的局势之中,把握到了一个关键点,这个时候,去打压韩琦已经没有作用了,说不定,会造成逆反的效果,用阳谋,把韩琦如同一个靶子,摆在所有人的面前,这才是关键。

    西北,在众多京官的眼里,那是一片苦寒之地,不但会有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更有战乱,特别是来自西夏的威胁。

    可是,在保守派的努力之下,似乎现在西北的一切,落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基于黄河的众多支流和草原,开发出来的西北水利系统,连接了位于河套平原的众多支流,形成了一个灌溉最少在5000万亩的庞大水利枢纽,这对于北宋,甚至是整个中原的历史,都是史无前例的,这才多长时间,不是百年,也不是十几二十年,是只有一年的时间。

    几乎所有的听到这个信息的人,第一个的反应,都只是一个,那就是不相信。

    没错,在一片贫瘠,完全可以用风沙和沙漠来形容的西北,居然真的如同神话一样,诞生了塞上江南,5000万亩的土地,所能够开垦的田地很多,产出也很多。

    作为主导收支的部门,三司和农政接到了这个报告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有些人神经错乱了,这不是开玩笑么。

    塞上是一个什么的地方,地多人少,风杀处处,如果不是有大量草原的存在,也是自然的选择。

    这是众位大臣公认的结果,就算是叶清臣,跟韩琦很熟悉,也知道韩琦不会随便的胡说八道,也只是认为,韩琦只是开启了初步的工程的,刚刚开启的工程,跟真正成熟的,可以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着完全是两码事。

    可是在接到报告之后,就算是再怎么苛刻的人,也不会认为,韩琦只是开启了初步的工程。

    其他的地方,是浮光掠影的看过,可是作为西平府核心的西平湖,却是重点观察对象。

    哪怕这些守旧的官员,很不相信,一个可怕的,足以载入到北宋时代的的世界工程,居然就这么的在西北出现了。

    可是从各种各样员送来的信息之中,这件事情,是一种明白无误的结果,那就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可怕的工程,正在西北成为现实,5000万亩的农田,真的要在西北出现。

    一个水量巨大,在8亿料以上的庞大水库,加上超过4000里的沟渠,这是初步开启的西北农田水利工程,其中单纯需水量在5000万方的水库,就有16个之多,各种的沟渠更是超过想象,这些,足以证明这个西北的水利工程不简单。

    保守派不会拘役于从这些已经建成的东西上面找漏洞,这样的会产生偏差,派出去的人员,是值得信服的,他们不太可能被的收买,那么,就是真的。

    就算是从侧面来判断,知道了的这个西北的水利工程,有可能超乎想象,那么就只能够从高层来入手。

    章得象有些喘不过气来,作为一个文人,能够位极人臣,执掌一方事物,这已经是人臣之中的定点,他很珍惜这个位置的。

    可先是范仲淹,让他首辅的位置名存实亡,当时,仁宗的青睐,下面的支持,让他无法多做,这种情况之下,干的越多,那就是错的越多。

    章得象能够做到的,那就是等待,等待属于他的机会的来临。

    好容易,范仲淹在保守派的逼迫之下,犯了错误的,插手了不该插手的地方,这么一个心腹大患,就这么,自己玩完了,他终于可以掌握首辅的力量的时候,韩琦又出现了。

    这是绝对不允许的,范仲淹或许还会容许,可是韩琦一旦入主中枢,那么绝对不回容许一个傀儡的存在。

    哪怕是自保,章得象也必须要行动,同样,跟章得象站在同样的立场上面的,还有贾朝昌,作为变法派最大敌人的贾朝昌,哪怕是在范仲淹主政的时候,都阴奉阳违,更别说现在。

    贾朝昌在朝廷之中,并不受待见,可是他也是枢密使的,可以说,是韩琦的顶头上司,韩琦如果要起飞的话,直接针对,也就是贾朝昌了。

    不得不感慨,贾朝昌跟韩琦两个人,真的是相爱相杀的,在历史之中,他们两个就是继任者的,贾朝昌终于借助着,资历,成功的做到了东府首脑的位置,却好景不长,韩琦终于接替了他的位置。

    可是这一切,是十几年之后,现在,伴随着一个史无前例的西北农田水利工程,韩琦一下子站在了所有人的对立面。

    不得不说的,保守派的计谋,起到了作用,中枢的东西两府的首脑,都对韩琦产生了敌视,甚至在各自范畴之中,进行了防御。

    可是更加为难的,还是仁宗,仁宗当然知道,韩琦是一个出色官员,出将入相的,如果不然的话,为什么保州兵变,还有




第四百三十二章 枢密院中
    北宋汴梁枢密院,这个北宋最高的军事机构,掌控着北宋军政大权,是整个北宋所有军队的最高机关。

    按理说,应该是名将如雨的,可是一般情况下,都是文官把持,枢密副使之中,也只有少数一两个是武将。

    类似之前的枢密院会议,韩琦,曹刿这样的枢密副使,都可以畅所欲言,可是名义上,是第一枢密副使的武将枢密使,很少有发言的机会。

    北宋仁宗以来,文臣的权柄逐步扩大,一个七品文官,可以担任一县,甚至是一府首脑,可是都总管这个级别,已经是绝对的高级将领了,可是除非领军出征,在驻扎的时候,有时候要受到六七品的文官掣肘。

    在这样的前提下,在枢密院的武官,尽可能的降低存在感,甚至不轻易的涉足到内部争斗之中,他们很清楚,文官在争斗之中失败,或许只是败了风头,或者稍稍受挫,可是一旦这个遭遇落到了武官的身上,同仇敌忾之下的,武官将会万劫不复。

    不过这一次,却有些例外,不少的武将集中到了枢密院,并且坐到了枢密院的大堂之中。

    这个决定,是枢密使做出来的,贾朝昌把附近的武将总管,调集了12人左右,几乎都是都总管以上武将,还都是久负盛名的名将,他的目的很简单,研究西夏之战,找出胜利的根源,并且复制出来。

    枢密院是什么地方,一个掌控北宋武力的地方,可以说,军事上面的任何成功,都会大幅度的加强贾朝昌的功劳。

    不过,要有例外的,西夏之战,这一战从一开始,就脱离了枢密院的控制,整个作战计划枢密院是知道,可是最开始的计划,只是在辽夏之战之中沾点便宜,却没想到,一下子打成了灭国之战。

    或许,贾朝昌有点功劳,可是这个功劳,跟韩琦这么如日中天比起来,还是差别巨大。

    就算是之前,咄咄逼人的韩琦,都给了他巨大的压力,庆历变法的时候,韩琦和范仲淹都是枢密副使,但是一个实际行驶的,是东府的职权,韩琦盯住的,则是枢密使。

    好容易,把变法派盼下去了,哪怕韩琦还有起伏的机会,可是没有个十年的时间,也不可能,贾朝昌刚刚松了一口气的,现在,就又来了。

    贾朝昌当然清楚,有些言论,是保守派散布的,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在自己无法兑付韩琦的前提下,拉拢足够多的人,给韩琦制造麻烦。

    清楚归清楚,贾朝昌几乎必然,跟韩琦站在了对立面上,他要想坐稳位置,就必须要跟韩琦对立。

    贾朝昌内心,很是想用别的手段,可惜,连保守派都没有办法,只好把韩琦摆出来,拉敌人,贾朝昌没有这个自信,比后戚和大官员为主的保守派做的更好,那么,证明自己就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战争啊,那是枢密院掌握了,非战功不得封赏,也是军方常见的,之前,贾朝昌不敢动弹,一方面,北宋较弱,能够抵挡住西夏和辽国的攻击,已经算是不错了,更别说攻击了。另外一方面,朝廷没钱,没有足够的钱,支撑整个用兵的需要。

    兵者凶也,大军开动,银钱是如同流水一般的去了,在北宋整个经济环境都是红线,财政赤字的前提下,能够压缩的,也就是军方的开支。

    可是现在,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北宋充满赤字,只能够不停维持的财政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一个铁料,让北宋的财政支出,减少了一大半的,这让财政有了向好的趋势,最重要的是,西北的平定。

    困扰北宋数十年,甚至从元昊的父亲爷爷一辈,都困扰北宋的西北边患,终于结束了,或许是辽国占据了西夏,可是军事方面,西北边患将会彻底的消散,就算是双方有大规模的战争的话,也会集中到河北这里。

    河北,本身就是对持的地方,就算是加强防御,耗费的物资也不高,河北这里,背靠着京杭大运河的体系,从汴梁,从大名府过来的禁军,最多半个月之内,就可以布置到位,没有必要布置在边疆。

    这就节约了极大的资金,也这就让军事成为了可能。

    贾朝昌很清楚,只要他能够顺利的在河北动手,拿下也一点点的战功,不用灭亡辽国,都能够超越韩琦。

    在北宋的整个历史上面,一直有一个挥之不去的东西,哪怕是再怎么极弱的皇帝,平复北方,收回幽云十六州,都是他们必然的愿望,哪怕是以仁闻名的仁宗,他的目的也是一样,有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可能,他一点都不会放过。

    保守派的策略,实际上,是成功的,贾朝昌,章得象,叶清臣,这个枢密使,东府首相,三司使,是横在韩琦面前的三座山,韩琦要想从副使这个级别,获得跨越,那么三个职务是必选。

    或许,如果下放了之后,潜心积蓄力量,重新回来的韩琦,可能最可能的位置,就是三司使了,可是现在,在西夏灭亡大功,灵州和议,还有西北水利工程的加持之下,韩琦已经毫无疑问的越过了三司使这一个职权。

    三司使虽然重要,有财相之称,可是他的狭隘性,让他很难越过这个层级,叶清臣的表现,也证明了,他对于更进一步,是没有这个想法的,可是韩琦就不一样了。

    章得象在东府想办法,作为西府的枢密院,贾朝昌同样不能坐以待毙。

    或许,韩琦的野心,是直接跨过三司使和西府,跃升到首相的位置,可是在所有人看来,最有可能的,也就是枢密使这个位置。

    贾朝昌在这里做的并不好,韩琦又是枢密副使,本身已经有了这个基础,再夹着西北大胜,灭亡西夏的大功,就算不用保守派推波助澜,贾朝昌已经自危了。

    北宋的军队怎么样,贾朝昌是心知肚明的,自保有余,攻击不足,这就是他的看法,可是在新式战法的加成之下,在足够的移动速度之下,西夏的奇迹也就诞生了。

    西夏的军队,比起辽国一点都不差,如果弄清楚,韩琦到底是怎么战胜的,这个战法的精髓是什么,很有可能在河北复制韩琦在西北的一切。

    对于贾朝昌来说,最关键的就是,表现出枢密使的存在感,而现在这种情况之下,最容易,也是最好表现出来的存在感,就在于军事上面。

    弄清楚韩琦战功的来源,就成为了唯一需要做的,韩琦的战功,毕竟是在西北,而且是在辽夏之战的节骨眼上,很多是取巧了,如果贾朝昌,能够更进一步,在河北取得突破,哪怕是拿下一两个州,也足以抹平跟韩琦之间的差距。

    研究成为重点,为此,贾朝昌甚至还越过了文武尊卑,求教这些武将,把这些武将集中到一起。

    狄青也在邀请之列,作为不是世家出身,出身贫寒的他,十六岁替兄顶罪,被逮捕进京,开始了军旅生涯的,如果承平年景,他几乎不可能出头。

    可是西夏给了他机会,从宝元初期,西夏反叛开始,进入西北边军,四年大小二十五仗,立下赫赫战功,后因为尹洙的提拔,越过了低级将领的门开,如今已经是真定副都总管。

    韩琦西夏之战,一举拿下兴庆府,灭亡西夏,让他异常的吃惊,可以说,整个半生,都在西夏作战之中度过的他,很清楚西夏的强大,在他看来,不倾国之力,很难的拿下西夏。

    可是韩琦却拿下了,而且异常的轻松,作为一个武将,狄青不会去关心,之后的灵州和议,到底占到了多少便宜,这些他不关心,他关心的,更多的是战法,是两军对垒之中的,关于兵种和战术的运用。

    实际上,能够被选到枢密院的这十几个将军,哪一个都不是简单,其中又以狄青最为出色,他不但精通战法,也是通晓军略,他也是贾朝昌最看重之一。

    12个将军,位于枢密院的大堂之中,能够到今天这个级别,这些将军,相互之间,都比较的熟识,也都相对熟悉对方的能力,在相互交流了之后,开始拿起战报。

    为了方便着12位军官



第四百三十三章 狄青吃惊
    一场看起来很正常的战争,却发生了让他们无法想象的结果,这中间怎么可能没有改变,只不过,改变的地方有些轻微。

    好在,在枢密院的这些记录之中,各方面都写的非常的详细,狄青信不过枢密院总结出来的那些东西,他提出要求,要求拿到西北最基础的那些战报。

    狄青提出来的这个要求,却让枢密院的人员有些为难,在请示了上面之后,最终枢密院还是开放了一些,主要是除了韩琦的一些枢密院奏折之外的一些东西。

    狄青在看到这些报告之后,才知道为什么枢密院的人这么的为难,哪怕是战争的进程不长,可是牵扯的东西众多,韩琦是大佬,他的奏折不多,可是下面的战报,包括一些零散的东西,可以说堆积如山。

    狄青本身只是准备拿最主要将领的,可是这些都拿过来,也没什么问题,他反而会从这些东西上面,明白了很多东西,只要细细看就好了。

    别人怎么,狄青不会去管,可是他在认真看了半天之后,还真的就从这个上面看出了一点什么。
1...152153154155156...2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