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攘夷志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柘月
陈修洁接到侯知府传讯后姗姗来迟,将目前青州的筹粮情况做了个大概的汇报,堂中三人脸色再又阴沉下去。
“……各家这点心思,只是担忧百姓饿极了上门抢粮的权宜之计,我们很难抱有太大的希望。”陈修洁看着两位同僚,一字一句道,“黑市上的粮价,今天已经到了十七两。”
“他们还不打算收手”
“目前只是青州地界,依着今年这天气,雨水不知何时才会过去,再又加上朝廷派了位国公亲临督办,某些人自以为看到了事态严重,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最近尽管青州四门紧闭,外面的消息可没少进来,城里的也没少出去,待天气好转些许,临近几个州府,恐怕也是如今青州的局面了。”
邱同知顿了顿,促狭道:“倒是也让那些同僚尝尝苦头。”
青州如今局面不好,周边各州府“搭台看戏”当然也是一部分原因。只是眼下这话,权且也只是几人之间的一句调侃罢了。
侯厚琮捻着下巴,说到:“黑市上的粮食,能不能想个法
第59章 局与势(上)
至少目前为止,陈迹对这个陌生的世界谈不上喜欢。
方才不过是余光里瞥见的一点小动静,眼下证明是看花了眼,他也不再过分纠结,离开的很是干脆。穿过石桥的时候,倒也稍有停步,往四周看了一阵,此处风景着实不错,若有若无的那丝小惬意,叫人打心眼里觉着舒心。
下方人为围堵起来的水塘里,偶尔也有几尾小鱼跃出身迹,飘摇着又藏回水面之下。想必在天色晴朗的日子里,会是一副不差的水墨倒映。陈迹挠了挠头,对这座小城还是了解太少啊。
……
时间晃晃悠悠,无比艰难的往前推着。随着朝廷钦差徐国公的到来,青州明面上的局面有所好转。迟到将近一个月的赈济粮也有部分抵达了郑家凹,在拨出一部分人赶往大堤后,郑家凹的局势也渐渐稳定下来。当然这些只是寻常升斗小民眼里的境况,处在陈修洁这些人眼里,形势一如既往地艰难。
青州城里士绅在慷慨了一部分粮食后,私底下依旧不遗余力的屯粮,附近州府也参与了进来,而且已经蔓延了大半个山东布政司的地界。对于朝廷而言,吃饱饭那可是民生根本,然而眼下各级衙门手上竟然只掌握着极小一部分粮食,一旦那丝微妙的平衡被打破,那就是翻车的局面了。因此就青州而言,几位主官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艰难维系,只盼着徐国公的钦差仪仗早日离开,多少能给他们减少点心理压力。
……
陈迹在登州屯积的一万石粮,短短三天内并尽数出手,手里瞬间攒了超过十八万两的银子。申秋高兴的差点都忍不住将剩下的几千石也一并出手。好在到底不敢耽搁陈迹的大事,强行将这个念头压了下去。
到的七月中旬,陈迹偷偷从郑家凹回到青州陈家,期间撞上了谈价小七谈宁溪,并有几句闲话说了起来。
谈宁溪目前是谈家老太爷跟前的读书种子,即使两家出了那档子事,倒也没有刻意断了往来。只是当下这种时候,谈宁溪过来,似乎也不仅仅是单纯的读书人之间的拜访。
至少陈迹这半吊子的水平,真不像个读书人。
谈宁溪倒也不见外,没几句寒暄,已经进了正题,说到到:“这段时间家里屯了不少粮,叔伯们或有打算,我却有些忧心。迹哥,我也不是非要从你这里探听什么消息,只是不找你一趟,心里总慌。”
两人坐在屋檐下,陈迹叫申秋准备了茶水。看着谈宁溪灼灼目色,抿了抿嘴,说到:“这个跟我说,我也没什么好法子啊。今年这行情,我手上要是也有谈家那么多的银子,肯定也会掺和一下的。”
谈宁溪苦笑:“这总不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陈迹哦了一声,严肃了几分:“谈小七,这都晓得忧国忧民了啊”随后竖起喝大拇指,“这是好事。按着你的想法,青州的粮价以后会是个什么走势”
“肯定不可能一直虚高,而且一旦下跌,必然跌得飞快。”
“就算是这么个结果,也不会是这几天。”
谈宁溪道:“迹哥,爷爷他年纪大了,真是折腾不起了。”
陈迹顿了顿,叹了一声:“既然你都看出来了,老太爷肯定也跟明镜一样,你又担心什么呢”
“我……”
陈迹摆摆手,“算了。我也就说一点我自己的想法,趁着现在有时间,该出手就出手吧,那么多粮食积在手里,又是这么个天气,迟早是要出事的。真以为城里各家都能同仇敌忾,一直不降这个价到头来,吃亏的只会是谈家在内的这些二级市场,背后那座王府,齐家这些顶尖大户,总能变着法的减少损失的!说句难听的,谈家这种小门小户,向来都是背锅的……”
&n
第60章 局与势(下)
孙家主事稍作思量,捧着茶杯道:“按着先前谈好的粮价是五两一石,加上运费,也就是一石粮运抵青州则是六两,所以这笔损耗总数六万两,再打个折扣,陈公子就给个五万两吧。”
陈迹手指头掰了掰,“算上五万石平安运抵的,我这里一共要给你三十五万两……”陈迹自己先倒吸一口凉气,总觉着事情大条了。
“嗯,除去已经付了的定金七万,陈公子还需再给我二十八万。”
陈迹看着对面笑眯眯的模样,一阵心绞痛。
对面随即严肃了几分,“如果陈公子一时拿不出这么多,也可以给我打个欠条,盖上陈通判的大印就行了,利钱可以再商量。”
陈迹叹了一声,“孙主事还真是替我考虑良多啊。”
“毕竟跟陈公子这样的爽快人做生意,斤斤计较可就不好了。”孙主事顿了顿,眉头轻轻皱了起来,“不过,这么多粮食,一时之间很难投入市场吧”
陈迹点点头,“只能试试了,只要卖出一石七两的价格,我这一趟也不算亏的太惨。”
对面不再说话,抿了口茶。
陈迹也不再多言,许多事情姑且没有说的必要,眼下双方不过是账面上的生意往来,背后的某些道道也就没有点破的必要了。
安顿好孙主事后,陈迹拉了申秋,开起了小会。
“还是走先前的路子,将一部分往黑市上抛过去,短时间内应该还能吃下。过后我去找老陈商量,最好府衙放点购粮的内幕来,稍微再迷惑迷惑如今的青州商场。得了消息,姑且周边州府的投机家伙都会过来,如此一来,这五万石粮食出个一半,应该就不成问题了。”
陈迹说了一阵,申秋在旁边点头附和,这时加了一句:“早前少爷你买过来的几家商户,是不是也可以放一部分粮给他们出手”
陈迹颔首:“这种事能够化整为零当然最好。”
“……”
两人合计了一会,陈迹交代申秋在计划之外可以便宜行事,立时赶去青州府找陈修洁了。如今的青州市场其实已经将近饱和,各家商户一时间也不敢再大规模囤积,不过是响应青州府的号召,慷慨过后空出的那一部分额度,倒也不大了。
当然在陈迹的计划里,手上大半的粮食都不会以这种方式出手,他还等着到时候以大两的粮食填进市场,将青州的粮价平下来。本来这事应该是当前即开始着手,只是一想到自己投了那么多银子进去,有些气不顺。那些屯粮大户反正都要亏一大笔,倒不如亏在他手里。如今他眼里,没有什么比银子更重要了。
急匆匆赶到衙门找到陈修洁,旁敲侧击的询问了一些关于赈灾后续的事情,再又劝慰了老陈几句,表达了自己一番心疼后,便也离开了。
陈修洁懵然不解,却也没心力去计较这些。本想着问问郑家凹的情况,到底也没来得及。
陈迹离开府衙,找了几个闲人,倒也开始散布谣言了,到的第二天,名下报纸也在“花边新闻”的版面上透了些消息。
做完这些,陈迹偷偷离开青州,赶去城外的郑家凹。
……
小山包上的临时指挥中心,依旧是那几个身影忙碌着,主事侯明玉已经彻底瘦了一圈,一双眼睛血丝密布,肿得都有些瘆人。陈迹翻看桌上的册子时,他并在边上汇报:“现在郑家凹造册共一千一百三十户,人口五千八百六十七人。不过十八岁至四十岁的青壮一千四百多人……”
陈迹听到这里,大抵对郑家凹的人口层次有了些认识,点点头道:“这些人对这里应该还有点归属感吧”
之所以有此一问,也是因为先前被安置
第61章 好大一本账
甭管出于什么目的,如今汇集在陈迹身边,诸如侯明玉这样的青州的官二代们,其实都明白,想要下船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原本的圈子被痕迹打乱后,彼此间已经有了嫌隙,真就是按着两个脑袋往一处碰,也是貌合神离的境况了。加之经过半年的筛检,如今还乐意留在这个小团体里的人,也算是一起共患难过了。正如陈迹所说的“商场如战场”,这一小撮人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共同滚过刀口,过命的交情。
话又说回来,如今的局面,真正挑起大梁的还是陈迹,侯明玉等人大多数还是站在“卖力气”的角度,毕竟不是谁都能有陈迹那样的魄力。胆敢背着老爹并伪造老爹的手书,将家里能够抵押的东西一股脑抵押,借来这几十万两银子投入这一场豪赌。
哪怕是刚刚知晓这些内幕,侯明玉也是一阵心惊肉跳。当中但凡有一个环节出错,都将是死无葬身之地的局面。比方说青州城里那些大户中途停止收购,或是南边孙家运过来的粮食不能及时赶到……侯明玉不愿意也不敢去想那个满盘皆输的场面。只期许着今后的事情不要再这么刺激了。哪怕明面上都不用他理会。
致知书局如今的产业,那可是有目共睹,毕竟那些写出去的欠条都有着备案,满打满算,姑且已经是近五十万两的规模了。只是一想到这么多银子里,他们这些自诩十几年如一日挥霍无度的二十祖占据的比例不到十分之一,侯明玉并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转念一想,也只能安慰自己,毕竟陈家在登州有一座祖宅,几十年积累下来也是一方豪绅,况且还有一座得到朝廷许可的晒盐场,自是他们比不了的。
长叹了一口气,侯明玉心里也就平衡了。
……
三日后,再次回到青州的陈迹得到了申秋的汇报,手上的粮食已经都出手了,美中不足则是最后一石粮出手时,粮价已经跌回了十五两。以这个价格,陈迹算了算,两万五千石的粮食并是三十七万五千粮,除去成本,他至少已经有了五万两的入账。搓了搓手,差点就没忍住将剩下的粮食也出手。
申秋说的眉飞色舞,跟着从身上摸出一叠纸张递了过去,“有些没付现银的,各家都以地契,房契,商铺抵押了,一个月他们要是筹不到银子,我们就可以去收铺子了。”
陈迹疑惑的接了过来,“怎么还有这个我不是交代你一切都要付现银的吗”
“少爷,又不是跟钱庄借钱,哪有那么多现银啊,这段时间官府管得严,有现银也都留着备用,都不愿意拿出来。这些铺子都是长兴街,长宁街这些地方,总不会亏的。再者说了,我请了牙行的人估了价,还另外签了契约……”
陈迹翻了翻,倒是看到些熟悉的名字。尤其当中有两处绸缎铺子,他一直都眼热着。只是方开价太高,哪怕以他的大手笔都觉得实在太贵了,这才没有入手。
现在看来,他倒希望对方筹不起银子了。
赞许的看了申秋一眼,由衷道:“一千没觉着你小子还有这心眼啊。”
申秋挠挠头,笑了起来,“跟少爷你学的嘛。”
陈迹摇头,没有点破这马屁一点都不实诚。当下各种契约后,他让申秋搬了椅子到近前,开始做些账面上的复盘。
“……灾情之前书局的
第62章 起风了
陈迹计较着自家的账,青州城里自然也有几本账要清算。就在他抛出那几万石粮食的时候,因为灾情短暂结盟的青州部分士绅已经聚到一起喝了几波茶。虽说局势有变,但碍于齐家、蔡家手里的优渥的资源,倒也玩得起。之所以聚起来吃茶,根源还是为了将往日面和心不和的众多商户都拉拢起来。有了陈迹这个敌人后,倒是容易了许多。
之后的发展也如众人预料的那般,几番运作后,打出致知书局牌子的陈迹在青州混得还是有些惨。紧跟着一瞬间压过来灾情,众人并也等着看陈迹的笑话了。至少因为陈修洁的缘故,他们也不至于赶尽杀绝,只是想着对打破格局的陈迹略施惩处,叫他以后不敢再轻易踏足商场就是了。
当然,到了六月里,已经掌握了青州大部分粮食的商户,多少还有些慈悲。侯厚琮的拜访,致仕老阁老的面子,再加上从京城出来的徐国公,大家也就乐于卖个好,因而有了一部分“良善之举”。
然而,变故说来也就来了。要说私市上突然冒出近三万石的粮食只是给了众人一个预兆,那么紧跟着致知书局名下粮铺出粮,就真是点了一把火。
青州由此开始忙碌起来。
谈家这种处在中下游的商户,心忧之下不得不走动起来了。
与此同时,青州驿的徐国公也拿到手了第一波比较详实的消息了。
入驻青州后,除了表面上的拜访,私下里收集消息的人已经撒了出去,这次得了上意,可以直接调用青州绣衣卫,因而递过来的消息也就不单单是某一家之言了。
方景瑜从外面回来,一身便装,倒是脱下了那领战甲,路上碰见了青州驿丞,短暂交流几句,他才走了过去。
徐国公正在檐下看书,一侧的小桌上搁着一摞厚厚的纸张,风打过去,顶上的几页哗哗翻转。
“来了啊。”徐国公抬了抬眼皮,“都安顿好了”
方景瑜恭声应了,“安顿好了,福安街那边找了一处安静民宅,派了人看着了。”
徐国公颔首,转而道:“这是青州驿递上来的消息,你小看看。”
方景瑜走了过去。
徐国公继而说到:“本公这一趟,除了监察赈灾诸事,还有一件事。打年前开始,登莱诸沿海府县都有奏报贼寇猖獗,朝廷议了议,打算在登莱建一支水师,这事前期已经有徐雾那老呆子权益处置,先前与他碰面,结果叫人意外。”
方景瑜继续翻着那些消息,尽可能的消化。当然耳朵还是认真听着徐国公言语,下一刻,老人已经开口:“我属意你做这个水师总兵,稍后可以说说有些什么想法。”
方景瑜停下手里的动作,眼色怪异。
徐国公骂道:“军功不只是边军能挣。这些年朝廷大部分可战之兵都拉到了关内镇压民变,趁着如今辽东还能撑些日子,挑一部分将领入关筹备训练新军也是当务之急……”
这说起的倒是另外一桩准备了。方景瑜事前多少知道点消息,眼下乍听到较为确切的验证,一时间略显恍惚。关于徐国公的发问,也没有立时做出什么答复。
老人抬眼看了他片刻,“算了,待这事过后再与你详说了。”视线落在案卷上,话题扯了回来。
“看出什么了”
方景瑜放下手里那叠纸,摇摇头:“都是些正常不过的事情记录,真没看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