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室策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祝十
“没了”祝九震惊的瞧着金姑姑,“怎么会没了”
她才从时姨娘那儿回来,听时姨娘的语气,既是应了她的话,也不会置人于死地。
金姑姑点了点头,“奴婢去的时候已是赶着腿脚去的,但还是去迟了一步,听事房的婆子说,祝筱姑娘嘴里喊冤,这韩姨娘也是不信自个姑娘便去见最后一面”
“光是听婆子说来,只道祝筱姑娘气不过自缢的,可奴婢觉着,这事儿怕是没那么简单。”
那祝筱姑娘再如何都是韩姨娘所出,韩姨娘怎能由着自个姑娘自缢了。
听得金姑姑说这些,祝九震惊过后蓦地又镇定了下来,落座了半响后开出声,“是没那么简单,想要西院二房出事儿的又何止时姨娘一人呢!”
时姨娘到底也是要给她个情面,可她防得住时姨娘却防不住门外。
这回,时姨娘人情也还她了,这祝筱的事儿也出了,到头来祝王氏回府邸的时候,该找她的还是得找她。
“那姑娘看眼下该如何是好”这事儿也让金姑姑有些摸不着头脑,心里开始犯糊涂了。
“如何是好”祝九抬了抬眸子,敛去了眼里的厉色,“自是要顺着这事的意思来,老祖宗将我添进二房,让这西院二房成了众矢之的。”
“祝王氏那诰命她瞧的比什么都重,二房半点动静都出不得,眼下这回背地里想法子还没弄清是何人,不过时姨娘这回请吴大夫的事儿倒是推的好啊。”祝九是没打算跟时姨娘来往,这事儿瞧来,时姨娘的心思也不浅。
想了想,祝九朝金姑姑道:“虽说祝筱姑娘自个作的,但这事儿关乎西院二房的清誉,总得弄清楚才好。”
“你去将医堂的大夫全请去事房,就是说是我交代的,让他们都给祝筱姑娘瞧瞧到底是否有孕。”
“是,奴婢这就去。”金姑姑得了话,连忙跑了一趟医堂,眼下也只有她能去说这话,旁人还真请不动医堂的人。
祝九这会子的交代,不过也是为及时止损。
至于这背地里给祝筱作死出主意的,怕是南院三房了,若不然上回祝筱平白无故的去南院做甚。
出主意是一回事,将祝筱逼到这境地却是时姨娘,但事先时姨娘也没说要立刻料理了她。
可人却自缢了,这又是谁的意思
金姑姑去医堂请了大夫去给祝筱姑娘的遗身瞧了,确实并未有身孕。
西院二房这么大的事儿动静也不小。
本不该有次一出,吴大夫岂能逃脱得了干系。
待大夫人瞧了遗身到祝九这儿回话,祝九动身去了祝堂院,自是去喊冤了。
这厢老祖宗正小憩着醒来,于妈妈在跟前伺候着。
“外头是谁在哭哭啼啼的,闹的人甚是不安宁。”老祖宗拧着眉头,眼里尽是不悦。
于妈妈听老祖宗问了,这才禀话,“是祝九姑娘在外头跪着,方才西院二房半个时辰前来稍了话,门里一个庶出姑娘没了。”
“可是那祝筱”老祖宗就着于妈妈的手起身朝外去,于妈妈点头应着,“是祝筱姑娘,人自缢了。”
“那也是个拎不清的,如今这些个姑娘们越发不像话了。”老祖宗岂会不知祝筱往南院走动的事儿。
西院二房的动静本就得老祖宗格外上心,祝筱得的那法子去寻祝九,旁人不知祝堂院倒是清楚。
于妈妈颔首应是,扶着老祖宗落座,好一会后去了外堂朝跪在地上的祝九说道:“姑娘快请起来,老祖宗这
第一百九十四章 真是下得去手
春杏见着自家姑娘从祝堂院出来,连忙迎上前去,“这事儿上你祝堂院禀话的,按理该是时姨娘过来,姑娘这般过来反倒落得个讨人嫌。”
“讨嫌是不打紧,打紧的是弄清楚些个事儿才是要紧的。”她是有心用此事得祝王氏看重一二,可老祖宗并没这个意思。
老祖宗将她添去西院二房,并非是真的要给她个实打实的依仗。
哪怕是她有心拉拢祝王氏,也得瞧着老祖宗的意思去。
正说着话,于妈妈从堂内快步出来,唤住了祝九,“祝九姑娘留步。”
“于妈妈。”祝九瞧着人,于妈妈浅笑道:“如今西院二房的主母不在府里,祝筱姑娘没了事儿到底是个孽障,还得劳烦姑娘抄写些佛经才好,百遍百事百了。”
“妈妈说的是,我记下了。”祝九听得这话,不可察觉的挑了挑眉,于妈妈嘴角噙着笑意,“姑娘在府里待的日子笼统不过两年了,得了老祖宗庇护也是好的。”
她是希望祝九姑娘甭想多了去,日后出嫁在外祝家虽是娘家,可她到底没有生母,疏离就多了几分。
听着于妈妈的提点,祝九微微一笑,“多谢于妈妈的提醒。”
话落,祝九这才出了祝堂院去。
老祖宗是不满她落实了吴大夫误诊的事儿,这才罚了她去抄写佛经百遍。
瞧着祝九姑娘回了去,于妈妈这才进内堂去。
“可是交代了”老祖宗抬了抬手,于妈妈忙上前去扶着,点头道:“交代了,祝九姑娘伶俐呢!”
“她到底年岁小,伶俐也一时半会的。吴大夫的事儿本不该落实,若非她有心想帮衬了祝王氏,也不会如此。”老祖宗眼底透着一丝不悦,这吴大夫在祝堂院伺候了大半辈子,临了了,还得担了个误诊的名头。
瞧着老祖宗不高兴,于妈妈连忙宽慰着,“祝九姑娘没有生母在,即便得了老祖宗的交代,心里头难免也有所顾及。这回的事儿敲点一番,祝九姑娘定是明白的。”
“本指望着她能兴风作浪,心底也不够踏实,这回祝杨氏倒聪明了。本是西院二房添了人,各房都没甚的动静。”老祖宗焉能不心急。
估摸着各房孙媳都等着她早早的过身,也好到了病床前时再开口定了掌家的人。
一个个藏着掖着,岂能让人放心将偌大的祝家随意交下去。
于妈妈看老祖宗心头犯愁,扶着人进内堂小坐,紧着倒来了安神茶,“祝杨氏也是顺了老祖宗您的意思办事儿,只是这手段狠,若不然这回也不会撺了祝筱姑娘的主意,说到底也是祝筱姑娘自个不聪慧,平白没了性命。”
“她是聪明,知晓顺了我的意思,但这祝筱到底是祝家的姑娘,她也是真下得去手。”老祖宗说着,心底又是暗暗叹息了一声。
这会祝九回了西院去,进了阁院时,祝堂院交代要抄写的佛经已经着人送来了。
前脚刚回来,后脚时姨娘过了来。
西院没了个姑娘,还是自缢的,吴大夫误诊之事坐实如今人也被逐出了祝家。
祝九让人请了医堂大夫去瞧遗身的事,是姨娘自是知晓。
此番人急着过来,就是为了这事,“姑娘莫不是疑心我让吴大夫做了甚的手脚”
时姨娘登门,直言不讳。
“姨娘比九儿明白些,不论姨娘请的是不是吴大夫,这要误诊的终究还是会误诊罢了。”这事是老祖宗的交代,旁人焉能左右。
可祝筱那馊主意又是得了南院二房的指点,可见这回真正顺了老祖宗意思的,是祝杨氏。
时姨娘听得这话,神色有些疑惑,很快又
第一百九十五章 头一遭
金姑姑听得这话,稍稍垂眸,“奴婢以为,姑娘是该想法子自保。”
“事儿是从西院二房起的,头一个插手的是南院二房。”祝九说着,手中的笔墨顿了顿,接着道:“既是如此,那就从南院二房起手落子罢。”
“是。”金姑姑应着话,随后出了院子去。
祝杨氏对老祖宗安置祝九的事儿心里头清明,历来不动声色的人越是发狠。
先前祝张氏一事,再到如今祝筱的事儿,足以见得祝杨氏也不过是面上和善。
可越是这样的人,越是谨慎,又怎会留了把柄在旁人手里
自打祝筱自缢后一阵子,祝九抄写佛经百遍用了半个多月,这半个月里也不曾出门走动。
半个月后,祝九出门走动是往北院二房去。
前阵子老祖爷的大祭,祝九因抄写佛经之事没能去祠堂,也是因西院二房有白事不好相冲。
说是抄写佛经,实则也是罚了她禁足半月罢了。
西院二房的事儿闹的动静大,祝筱姑娘人没了,各院各房都有猜测。
不说旁的,单单这事儿而言,只怕是祝王氏从京城得了诰命回来,没过一阵子就得有懿旨从宫里传来罢了浩命一事。
祝王氏那诰命的身份,左右都没能焐热呢!
各方各院的夫人们都等着瞧这热闹。
北院二房都有一摊子的事儿,先前南珠投井,丫鬟们总是私底下里一惊一乍的。
伺候在祝方氏身边的山妈妈,不知怎的就病了,病了数日。
丫鬟们不知晓,祝方氏是知晓的。
没了的南珠本就是山妈妈所出,也这北二房门里的庶出姑娘,只是人没了都讨不着个名头。
如今山妈妈称病不伺候,也是将南珠之事怨了她这个主母。
这些日子祝方氏未曾好受,加之每日看账本,尤为心烦。
“夫人,祝九姑娘来了。”外头伺候的丫鬟进屋禀话。
听着这话,祝方氏不耐道:“她来作甚!去回话,就说晴儿不得空见人。”
“夫人,祝九姑娘不像是来见咱们姑娘的,像是来见夫人您的。”方才祝九来时便说了,是来见主母夫人,那便不是来祝晴姑娘了。
“见我”
祝方氏瞥了瞥眉,终是放下了手里的账本,“罢了,让人去稍候一会。”
“是。”丫鬟得话忙去将人请进了堂内,又着人上了茶水和点心。
祝九落座下来半盏茶的功夫,这才见到祝方氏款款而来。
往回她来北二房次数不少,平日里往潇湘苑走动得多,但要说见这祝方氏的次数却是屈指可数。
更不曾正儿八经的过来落座过。
今日,也算是头一遭了。
“九儿见过夫人。”瞧着人来了,祝九忙起身见礼,祝方氏瞥了她一眼落座到了上手。
落座下来,接过丫鬟递来的茶水,悠哉的抿了一口,也不说让行着礼的人别多礼。
祝方氏不喜祝九,上回梅芯的事儿就让她心里隔阂,对这祝九也提防的厉害。
祝九曲着身,祝方氏没开口,她也没动弹。
半响过去,祝方氏将手中的茶杯重重搁置在了茶桌上,“祝九姑娘不在自己的西院待着,无端端的怎又来北院了”
“晴儿过几个月便是出嫁的时候,要学的礼仪规矩也多,祝九姑娘若是闲情不如在西院自请了礼仪婆子好生教导,免得到了及笄那年也没人管教。”
这话没有半点避讳,指了祝九没娘教。
听了这话,祝九这会站直了身子,稍稍扯了扯身上的衣裳,随后便落座了下来,“夫人有心教导是好,只怕这有心用错了人。”
&
第一百九十六章 何时有的
祝方氏本就不是个轻信旁人的,听着春杏这般说,祝九嗤笑道:“人若不多疑,那后边之事岂不是得让我去折腾了也只有她越是多疑才好。”
人只要心里有了疑心,便会追其根底。
这顺腾摸瓜,才会摸的越发长了去。
祝九一走,祝方氏连忙打发人去将文底上留名的稳婆给寻来,这稳婆在锦州那些年没甚的名头,如今倒成了锦州数一数二的稳婆。
稳婆隔日登了门,夜里进的北二房。
祝家的主母寻她过来,她自是不敢声张也不得不上门来。
“王婆子,咱们可也是有好些年没见着了罢”祝方氏说着,让人给她看了座。
王婆子听着这话,连连点头,笑吟吟道:“是呢,有几年了。”
“是有几年了,当初你这王婆子还是个无名之辈,也得亏当年有人极力褒奖才有了今日的出路。”
祝方氏与王婆子有些渊源,当年她生了第二个小子时,就是请了王婆子。
王婆子十几年前也只是个稳婆,原本定下的稳婆因得了急病便没进祝家,这才换了王婆子上门来。
那年生了个小子,北二房高兴的很,连带王婆子也沾了不少光。
今日王婆子被祝方氏请上门来,又是半夜三更的闲谈着,王婆子心里疑惑,不禁问道:“不知夫人请老妇可有事儿问”
“是有个事儿要问。”祝方氏让人取来了当年接生的文底,“你瞧瞧这,定是有印象。”
王婆子接过文底,她对这个文帝是有印象。
因为当年给山妈妈接生时,她被安置到了别院一住就是小半年,那半年里每日得的赏钱也不少。
后来也得了山妈妈提点才有了今日的名头在外。
祝方氏头一胎是个姑娘,第二胎是个小子,直到祝晴一共所出三个。
而山妈妈所出一个,年长了祝晴几岁。
南珠是山妈妈所出不错,虽说是年长了祝晴几岁,可瞧着二人身条接近,年岁也相差不大。
要真按祝九所言,祝方氏如今心里是捉摸不透。
王婆子瞧了文底后心头一颤,前些日子就有人寻上了门,要了这文底去,却不想竟是北二房要的。
早知晓如此,她就不该拿了那银子,如今麻烦事儿上门来了。
猜你喜欢